2005年4月的一天,在四川岷江大桥的施工现场,一辆挖掘机不经意间挖出了一根巨大的木头,木头一落地便散落出一堆宝物,民工和围观的群众蜂拥而上,把宝物席卷一空。
等文物专家和民警赶到的时候,现场只剩下了一根烂木头。正当大家准备败兴而归的时候,一位专家一扭头看到了地上的那根烂木头,宝物不就在那里吗!
专家拿起那根烂木头,在手中端详良久,突然惊呼:天哪!这就是传说中的青冈棒啊!
一、找了300多年还没找到的大西国宝藏
在常人看来,这不过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烂木头,怎么就成了宝物呢!
原来这叫做青冈棒的烂木头大有来头,它由两个半桶扣合而成,长约100厘米,直径15厘米,中间是空心的,用来装东西。
不过这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历史上唯一使用过青冈棒的人只有大西国皇帝张献忠。
张献忠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首领,1644年占领了四川成都,建立了大西国,自立为皇帝。不过这皇帝瘾只过了两年,张献忠就在战乱中被乱箭射死了。但他人死了,钱却着实没有花完。
张献忠的有钱不是一般的有钱,在战火连天中,张献忠一路攻城略地,把明王朝各大王府洗劫一空,十几年来累积的财富何止万贯家财,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只能算是穷光蛋。
张献忠曾经办了一个展览会,那些奇珍异宝和金锭银锭足足摆满了24间屋子,当年轰动天下,因此人人都知道张献忠有钱,所以在他死后,无数人都惦记着他的巨额财富。但奇怪的是,自张献忠死了以后,他的宝藏却在天府之国消失了,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尽管如此,三百年来探寻大西国宝藏的人却层出不穷,其中执着的当属清朝皇室,从顺治到光绪,一直不间断寻找,历任四川总督上任之初都会收到皇帝的一秘旨:全力寻获张贼献忠所遗巨宝以充国用。
不仅如此,历任四川总督衙门里面都有一个专设机构叫勘验局,里面汇聚了社会各界的行家里手,从普通百姓到文人侠客,甚至还有外国传教士,每年朝廷都会给他们发皇粮,而这些人呢,却通通都只干一件事,那就是明察暗访,寻找宝藏。
但是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无数,整整找了200多年,大清国皇帝连大西国宝藏的影子都没见着。到了民国,袁世凯又动用军队,在四川的几个地方挖了70多个大坑,他就跟土拨鼠似的,淘干了几十条小河竟然也没有找到。
袁世凯之后,蒋介石,美国人日本人都曾专门找过这笔宝藏,但任凭你使出十八般武艺,这宝藏就是不露头,但几百年来也不是一点线索也没有。
在四川,关于张献忠的宝藏有很多传说,其中一首流传了300年的民谣是这么说的: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
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首民谣是刻在石碑上的,意思是张献忠在死之前,把自己的万贯家财给藏起来了,在藏宝的地方留了一个记号,就是一对石牛和一对石鼓。也就是说,谁能够找到这对石牛和石鼓,就能找到传说中的大西国宝藏,买下整个成都府了。
二、青冈棒和大西国宝藏有什么联系?那么张献忠究竟把这奇珍异宝藏在哪儿了呢?几百年来大部分人他都认定是藏在水里,因为据史书记载呢,1646年的7月,也就是张献忠的被迫撤出成都之前,干了件轰动一时但又很反常的事情,他召集了数万民工,在四川的锦江筑起了高堤。
起初没人知道张献忠的意图,后来才发现张献忠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一个10多米深的大坑,几千辆车没日没夜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把张献忠所有的金银财宝都倒进了那个大坑里。这其中,金锭和银锭都装在一种特别制作的长条形的箱子里头,也就是文中开头考古专家发现的那根烂木头——青冈棒。
这种造型独特的藏宝箱,据说不仅木质坚硬而且不易腐烂,王氏的棺椁一般用的都是这种,等到所有宝物都放进深坑以后,张献忠又让锦江重新决堤,无数的稀世珍宝就这样长眠在了滔滔江水之下。
而17年前,在四川岷江大桥江底挖出了这种传说中的青冈棒,这意味着什么呢?惊世的张献忠宝藏,难道就在我们的脚底,就在这片淤泥之下?
但是专家认为仅凭一件青冈棒就下定论,未免太牵强了,还要弄清楚这青冈棒里面原来装着什么。与此同时,村民们也主动就交出了他们抢到的东西,专家一看果真是银锭,这就真的和民间传说对上了号。
据专家验证,这些银锭是明朝的,每个重量约为50两,而这个青冈棒里头一共装了7枚。以当时的物价,50两相当于一个小地主全年的收入,而这一个青冈棒里就装了7枚50两的银锭,价值已经相当大了,那有没有可能这就是张献忠宝藏的冰山一角呢!很快专家就验证了这种假设,银锭上有秘密。
在这些已经不同程度变形损坏的银锭上,铭文仍然是很清楚,蹊跷的是,这些银锭虽然装在同一件青冈棒中,但铭文所显示的产地却各不相同,把每一个银锭的产地连在一起,地图上显示出来的正是张献忠当年的作战线路图。
综合以上所有发现,似乎已经能够证实大西国皇帝张献忠的亿万宝藏就在江底,就在众人以为这桩300年的谜案终于要揭晓的时候,成都一位历史学家的一席话却泼了一盆冷水。
三、专家和民间的分歧,扑朔迷离的真相时任四川民俗学会副会长的袁庭栋,是研究巴蜀文化的老专家,也是国内最早研究张献忠的历史学家之一,就断言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江底的东西就是张献忠的,银锭铭文上的这种地理位置的重合,不能说明问题,这完全是在炒作。
袁老认为闽江大桥这个位置从秦汉一直到明清,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码头和渡口,一两千年下来无数的船只和商人在这里上上下下,进进出出,所以江底出现一些金银珠宝是完全合理的,而真正的张献忠财宝早就被明军抢走了。
袁老的观点正确吗?这就牵涉到了一段历史插曲。
张献忠在四川建了一个大西国几个月后,明军趁机就打了过来,张献忠弃城而逃,史书记记载:张献忠率兵10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
从成都出发,张献忠的船队,已经连续航行了60公里,等到黎明的时候,船上的士兵们都困得打瞌睡,卸掉了最后的一丝警惕,而他们以及张献忠本人都不知道,此时此刻明军最诡诈大将杨展已经在两岸的密林中悄悄地设下了重兵埋伏。
就在船队拐弯的一瞬间,岸上的杨展下令万箭齐发,而此时的张献忠军队根本就来不及反应,眼看着风烈火猛,船队被火箭击中后都烧了起来,再加上船上都装着沉甸甸的金银财宝,重?的?根本无法掉头躲避,士兵们为了减轻重量好逃命,只能把藏宝箱全部都扔进了江水里。
就这样在激烈的厮杀声中,大西军的船队落荒而逃,而明朝大将杨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做了一件事儿——捞财宝,杨展就这样发了一笔旷世横财,靠着这笔钱,从此兵强马壮。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张献忠的财宝早在明末就被抢走了,那么为什么清朝皇室还会坚持不懈找了200多年呢?
更无法解释的是为什么江底后来又会频繁出现有关明朝和张献忠的东西呢?正当专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叫幸邦权的人站出来说张献忠的宝藏就藏在这片江底,并且还说几十年前还曾出现过张献忠的藏宝图,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幸邦权的父亲姓幸蜀峰是川军的一位高级将领,据他回忆父亲真的见过那张藏宝图,而且他还亲自主持了一场轰动全城的挖宝行动,当时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就是根据藏宝图上的描绘制定出了施工图。
幸邦权手上有一份父亲留下的工作手稿,父亲临终前嘱咐他一定要好好保管,在关键的时候拿出来见证历史。
这份手稿大概从第3页开始就写到了挖宝的细节,上面记录当时参加挖宝的工人有上百个,工具只有锄头和铁锹,挖掘的地点是在安顺桥向南面和顺江而下的四川大学和兵工厂之间,也就是如今长约50米的锦江河道。
作为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当然也熟知大西国宝藏的传说,那更不要提那首石牛对石鼓的民谣了,可让幸蜀峰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就在挖宝进行了一个月后,一天,传说中的石牛真的出现了,整个四川都轰动了。
紧接着第2天,激动人心的事情不断出现,工人们又挖出了黑色的人骨,接着出现了一层厚厚的血砂,挖到一半时,一组刻有张字的石条,赫然显露出来。
人骨,血砂,刻着硕大的张字的石条,?再?加上前面挖出来的石牛,幸蜀峰断定宝藏就在江底,
于是他就指挥挖掘队伍不分昼夜加紧作业,然而眼看着雨季要到了,锦江开始涨水,河水慢慢逼近了工地,而这块地方一旦渗水,工程就只能中断。
幸蜀峰一边抓紧时间开挖,一边找来工兵队,他要看看这块地下究竟有没有金属物,结果让人惊喜,在挖掘点的正下方,探测仪出现相当明显的异常反应,也就是说这下面铁定有大量的金属。
这一下整个队伍都来劲了,找了300多年的大西国宝藏就在脚下,谁能不激动呢!只是接下来不管怎么挖,挖出来的都是土,挖到最后就只挖出来了十几枚大顺通宝铜钱。
就在大家都快绝望的时候,连续的暴雨又导致锦江河水暴涨,工地瞬间被淹了,挖掘被迫中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挖到宝藏,这场惊动了军政两方的浩大工程就此不了了之。
真相仿佛越来越远了,多余的线索都断了,唯一的希望就是幸邦权提到的父亲手?中?的那副藏宝图。
遗憾的是,幸邦权只有父亲留下来的工作手稿。此时,成都档案馆提出,他们那完整保留了当年川军挖宝的所有官方秘档。
在官方档案上,的确有当年幸蜀峰挖宝的备案,他提出的理由是是为了支援抗战,为抗战提供财力,如果他手上真的有传说中的藏宝图,那么提交备案的时候应该会附在文件后面。
但是这份备案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藏宝图,更没有藏宝图作为附件,这也就是说当年主持的那场挖宝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藏宝图,藏宝图或许只不过就是一个幌子。
至于幸蜀峰究竟为什么真的就在锦江挖出了石牛石条,血砂以及人骨和大顺通宝的铜钱,似乎还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
要想真的验证传说,那就只有把所有的江底挖掘一遍,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河道的淤泥太深,加上技术上的限制和社会影响等等因素的考量,当时还没有办法对所有可能藏宝的江底座进行全面?的?探测,直到12年后真相才得以揭晓。
四、沉睡300年的宝藏终于重见天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无数考古人员几代人的不断探寻,终于在2015年底基本确认,彭山江口就是当年张献忠逃跑时所携带的宝物沉船地点,这块区域随后并划为江口沉银遗址。
2017年,四川彭山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共发现文物42000余件,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张献忠大西政权的金封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以及铭刻着“大西”国号和年号的银锭等。
这次考古发掘是考古史上的大事件,不仅破解了“江口沉银”的历史之谜,更是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最为丰富的史料,同年,“江口沉银遗址”当选为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8年的第二期考古发掘,“江口沉银遗址”的名称更换成了“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此次出水文物中,和张献忠大西政权有关的文物仍然大量出现。其中包括了数十枚“西王赏功”金银币,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更有重达50两的大型银锭等珍贵文物。
大型银锭上大量出现四川地名,为研究张献忠在四川的活动范围以及实际控制范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证据。出水的银锭中,曾有“长沙府”等各地官府字样,这些线路与张献忠军队的行进路线记载相符。而张献忠进军四川以后,这些刻有川内地名的银锭,便是最直接的证据。
在江底沉睡300多年的大西国宝藏终于重见天日,几百年来关于张献忠宝藏存在与否的争论终于停止了。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专家经常用这只是民间传说和野史不足为信这样的观点来评断事物,可事实证明很多重大考古发现不就是从民间传说开始探寻的吗?张献忠宝藏之谜的揭晓就是最好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