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历史趣闻     2023-7-2     点评:22举报

“笔试”考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又到高考时间。

现在高考安排在每年6月的7、8、9三天,我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我们那时是7月的7、8、9三天,比现在热多了,我高考在苏北泗阳县城,家里条件也不好,吃的住的都不好,学校统一安排在一家招待所,夜里根本就没有睡好。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现在高考时间推迟了一个月,这便人性化多,也许是接受了考的反映,改了。

其实,中国的考试,一直在改革之中,不论是考试的时间,还是考虑的时间、地点,历朝历代都会依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高考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的,笔试形式就是改革后的结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取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对学校教育进行评价的国家。取士考试是何时产生 ?据《尚书·尧典》,尧帝在选择接班人舜时,便采用了“试”的方法,有“我其试哉”一说。

虽然这里不是后来真正意义上的考试,但已有了考试的意思。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明代人绘古代科举中最高等级考试“殿试”场景)

到先秦周代时,已明确规定,要对在校学生进行考试考试。《周礼·地官》“乡大夫”条即有这样的说法:“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能者。”《周礼》中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考,对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进行考察,从中选拔出品德优秀、才华的人。

这样选拔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在当时很受尊重,会得到“乡饮酒”的礼遇。需要注意的,周代这种“三年大比”不只用于考察学生,对各级官员的考察和在从民众选拔人才也是这样。

到先秦春秋时期,考试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大的进步。时齐国上卿管仲已提出了选拔人才的“口试”模式,“设问国家之患”。

到西汉,现代考试最主要、最普遍的模式——笔试已出现。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清代“准考证”浮票)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意识到了人才对治国的重要性,大力推行上古三代时已存在的“察举制”,广招人才。刘恒当了皇帝(文帝)后,对察举制这种选人用贤手段,提出了新的主张,加入了“策问”这一环节。

所谓“策问”,又叫“策试”,系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高级公务员考试,皇帝亲自出题,由应试者进行书面回答,即汉文帝所谓,“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下诏,对所有经三公九卿、郡守荐举的应试士子进行统一笔试,选出成绩优异者。据《汉书·晁错传》,汉文帝很重视策问环节,所有答卷均严加密封,“周之密之,重之闭之”,不得泄露,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密封笔试试题记载,后成了试卷保密的通行手段,一直到现在高考。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主张的“策问”,在中国考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笔试,也是世界最早的一次笔试。而且,开创了封建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风尚,为以后历代皇帝所效仿,科举时代的“殿试”模式,或许就是受此启发而来。

在中国这次最早的笔试中,获得最好成绩的,是后来成为著名政治家的晁错,“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晁错也因此成为是史上“笔试第一人”,其答题格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这类考试的模板。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汉儒董仲舒)

在汉文帝之后,笔试这种考试方式,从此成为了通行检验水平和业绩的常规手段。汉朝廷也从中尝到了甜头,通过笔试选拔到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如确立儒术在中国文化中统治地位的大儒董仲舒,就是在汉武帝刘彻第一次诏举贤良的笔试中脱颖而出的,其“天人三对策”,受到汉武帝的赞赏,考试成绩名列“上第”,出任江都相。

应该提一下,董仲舒不仅是笔试的受益者,还是“考试”这一词汇的首提者,其在《春秋繁露·考功名》一书中提出了“考试之法”:“计功量罪,以多除少,以名定实,先内弟之,其先比二三分,以为上中下,以考进退……”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古代科举考生在考场应考,蜡像)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考试一词何时出现?这位皇帝首用笔试

又到高考时间。

现在高考安排在每年6月的7、8、9三天,我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我们那时是7月的7、8、9三天,比现在热多了,现在高考时间推迟了一个月,这便人性化多,也许是接受了考的反映,改了。

其实,中国的考试,一直在改革之中,不论是考试的时间,还是考虑的时间、地点,历朝历代都会依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高考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的,笔试形式就是改革后的结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取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对学校教育进行评价的国家。取士考试是何时产生?据《尚书·尧典》,尧帝在选择接班人舜时,便采用了“试”的方法,有“我其试哉”一说。

虽然这里不是后来真正意义上的考试,但已有了考试的意思。

(明代人绘古代科举中最高等级考试“殿试”场景)

到先秦周代时,已明确规定,要对在校学生进行考试考试。《周礼·地官》“乡大夫”条即有这样的说法:“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能者。”《周礼》中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考,对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进行考察,从中选拔出品德优秀、才华的人。

这样选拔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在当时很受尊重,会得到“乡饮酒”的礼遇。需要注意的,周代这种“三年大比”不只用于考察学生,对各级官员的考察和在从民众选拔人才也是这样。

到先秦春秋时期,考试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大的进步。时齐国上卿管仲已提出了选拔人才的“口试”模式,“设问国家之患”。

到西汉,现代考试最主要、最普遍的模式——笔试已出现。

(清代“准考证”浮票)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意识到了人才对治国的重要性,大力推行上古三代时已存在的“察举制”,广招人才。刘恒当了皇帝(文帝)后,对察举制这种选人用贤手段,提出了新的主张,加入了“策问”这一环节。

所谓“策问”,又叫“策试”,系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高级公务员考试,皇帝亲自出题,由应试者进行书面回答,即汉文帝所谓,“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下诏,对所有经三公九卿、郡守荐举的应试士子进行统一笔试,选出成绩优异者。据《汉书·晁错传》,汉文帝很重视策问环节,所有答卷均严加密封,“周之密之,重之闭之”,不得泄露,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密封笔试试题记载,后成了试卷保密的通行手段,一直到现在高考。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主张的“策问”,在中国考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笔试,也是世界最早的一次笔试。而且,开创了封建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风尚,为以后历代皇帝所效仿,科举时代的“殿试”模式,或许就是受此启发而来。

在中国这次最早的笔试中,获得最好成绩的,是后来成为著名政治家的晁错,“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晁错也因此成为是史上“笔试第一人”,其答题格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这类考试的模板。

(汉儒董仲舒)

在汉文帝之后,笔试这种考试方式,从此成为了通行检验水平和业绩的常规手段。汉朝廷也从中尝到了甜头,通过笔试选拔到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如确立儒术在中国文化中统治地位的大儒董仲舒,就是在汉武帝刘彻第一次诏举贤良的笔试中脱颖而出的,其“天人三对策”,受到汉武帝的赞赏,考试成绩名列“上第”,出任江都相。

应该提一下,董仲舒不仅是笔试的受益者,还是“考试”这一词汇的首提者,其在《春秋繁露·考功名》一书中提出了“考试之法”:“计功量罪,以多除少,以名定实,先内弟之,其先比二三分,以为上中下,以考进退……”

(清代科举考生在考场应考,蜡像)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西汉丞相公孙弘是什么出身?他是如何封官拜候的?

西汉时期,有一个狱吏竟然全凭发愤学习,而成为学识渊博的经学家,后来被武帝任命为总摄全国政务的丞相。这个传奇人物就是公孙弘。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公孙弘,字季,蕾川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南薛人。他年轻时曾任狱吏。在一般人眼里,狱吏只是孔武有力、粗俗少文的角色。但公孙弘却不甘于终身与囚犯打交道,他虽在狱中任职,却善于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在他四十余岁时,他看到西汉历代皇帝对儒学感兴趣,便选择《春秋公羊传》进行研究。

据传,《春秋公羊传》是春秋时期由公孙高撰就的,所纪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起初只是口述流传,至西汉初年才由公羊寿和胡母生刻在竹帛上成.书,其史事记载较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大义,所以历来是人们用来议论政治的工具。公孙弘对《春秋公羊传》的训话,确是独具慧眼。果然,他治《公羊传》不久便名声四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卫绾等大臣的建议,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时,已略有名气的经学家公孙弘上书建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汉武帝于公元前136年接受建议置《诗》、《书》、《易》、《礼》 、《春秋》 五经博士达数十人,又设立了太学,让太学学生学习五经。公孙弘开始受到汉武帝的重视。公元前一二八年,汉武帝召见专治《春秋公羊传》的公孙弘,发现他对文法吏治十分熟悉,便任命他为丞相。公孙弘任丞相六年,至公元前123年才卸任,八十岁时去世。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滕州挖出古墓,考古发现山东鲁王墓

滕州挖出古墓,考古发现山东鲁王墓

历史趣闻阅读:531   点评:14
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的结局,谢晋元是怎么死的

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的结局,谢晋元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阅读:10130   点评:357
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历史趣闻阅读:453   点评:24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5023   点评:136
汉文帝的结果,文帝

汉文帝的结果,文帝

历史趣闻阅读:627   点评:15
舞蹈艺考花费汇总快来看看你家孩子的舞蹈艺考集训班费用花超了么

舞蹈艺考花费汇总快来看看你家孩子的舞蹈艺考集训班费用花超了么

历史趣闻阅读:539   点评:30
三门峡回来,郑州返三门峡最新规定

三门峡回来,郑州返三门峡最新规定

历史趣闻阅读:465   点评:20
舟岱大桥什么时候完工,嵊泗最新规划

舟岱大桥什么时候完工,嵊泗最新规划

历史趣闻阅读:518   点评:15
糯米治僵尸出自哪里,林正英治尸毒秘诀

糯米治僵尸出自哪里,林正英治尸毒秘诀

历史趣闻阅读:548   点评:9
古代记载的奇闻异事,古代记载奇闻异事的书

古代记载的奇闻异事,古代记载奇闻异事的书

历史趣闻阅读:2390   点评:64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