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历史趣闻     2023-7-5     点评:27举报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伴随着这个熟悉的旋律,很多人都会想起上世纪火遍全国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除了本身制作精良外,包青天的原型——包拯的知名度和个人魅力也是该片火爆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民间,提起包拯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青天”几乎成了他一个人的代名词,虽然前有“狄青天”狄仁杰,后来“海青天”海瑞,但两人都比不上“包青天”的名气。

1062年5月,包拯病逝,从发病到死亡仅13天。由于死得突然,很多人认为包拯可能是因为太过刚正,得罪了高官权贵,被人下了慢性毒药而毒发身亡。

但由于没有证据,这个说法一直未能确认,也无法否认,成为一个困扰后人的未解之谜。

谁都想不到的是,这个谜团直到930年后才被解开。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拯(影视剧照)

包拯的成长经历

包拯为什么能享有如此高的美誉度?这跟他的成长经历和个人品质是分不开的。

包拯是庐州(今安徽合肥)人,28岁考中进士,原本可以留在朝廷做官,但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主动申请到老家附近任职,名副其实的大孝子。

后来,父母希望儿子留在自己身边,包拯干脆辞官,放弃大好前途,回家专心赡养父母。

几年后,父母相继病逝,包拯悲痛欲绝,为父母守孝三年,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都被拒绝。直到1037年,已经38岁的包拯才担任了天长县知县。

这个时候距离他考中进士已经10年。如果不是为了孝敬父母,包拯很可能已经身居高位,他孝敬父母的表现,完美符合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受到官方和民间的一致推崇。

除了孝,包拯的忠耿正直、铁面无私、廉洁刚正更为人津津乐道。

包拯曾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出产砚台,端砚是上贡朝廷的珍品,历任端州知府都会趁着进贡的机会大肆征敛,不是个人贪墨,就是送给当朝权贵,大家对此习以为常。

包拯到任以后,严格按照进贡数量征收端砚,自己从不私拿一方砚台,留下清廉美名。

后来,包拯坐镇开封府。开封乃天子脚下,到处都是高官权贵,但包拯担任权知开封府期间,不畏权贵,谁违法都一视同仁,依法严惩,一点面子都不给,哪个人想托关系走后门,都会被他臭骂一顿,整个开封府被包拯治理得井井有条,令行禁止。

为了整顿市容市貌,疏浚运河,包拯下令把高官权贵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全部拆除,这些人一开始很不高兴,但听说是包拯的命令,一个个都老实了。

包拯知谏院时,专门负责监督文武百官,对于官员的不法行为,他谁都不怕,谁都敢“弹”,无数高官权贵都被挑落马下,人称“包弹”。一时间,京城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宋仁宗最宠爱张贵妃,张贵妃的父亲张尧佐靠着女儿的枕边风,不断加官进爵,包拯认为很不合适,不停地上书给皇帝提意见,最后迫使张尧佐辞了其中几个官职。

正因为上述表现,宋仁宗对包拯极为重视,一度提拔他担任枢密副使。

但就在宋仁宗准备继续重用包拯时,包拯却离开了这个世界。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拯画像

包拯的死亡之谜

1062年5月13日,包拯在枢密院上班时,突然得病。同月24日病逝,终年64岁。

可以说,包拯死得十分意外。此前的包拯一直很健康,没有任何身体抱恙的记载,否则他也不会每天正常上班。

从突然发病到亡故,包拯只用了13天,病情不详,难免引发了人们的猜想,有人认为包拯有可能是太过刚正得罪了人,被人下药毒死了。

包拯被毒死的说法虽然不见于《宋史》等正史记载,却在民间大行其道,有些历史学者也持有类似观点,因为有宋一代,使用毒药害人的事例并不鲜见。

民间曾有传说,由于包拯生前执法如山,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和地痞恶霸,他们对包拯恨之入骨,生前不敢针锋相对,便欲身后焚尸碎骨。

为了避免遭人破坏,包公的家人做了21口同样的棺材,从合肥的7座城门同时往外出殡,让人真假难辨。

这个故事虽然是传说,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包拯确实生前得罪了不少人,不能完全排除他生前遭人嫉恨,被人暗中下毒的可能性。

其实,想要确定包拯是否被毒死,难度并不大。以现代考古和医学技术,只要对包拯的遗骨进行技术鉴定,就可以判断出包拯到底是否被毒死。

只是我国一向讲究死者为大,如非特殊原因,绝不会打扰死者清净,因此尽管人们怀疑包拯有可能被人毒死,却没人真正走出勘查死因的那一步。

这样的机会一直到1973年才得以出现。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公墓园

包拯墓的发掘过程

包拯死后,按照我国传统和他生前遗愿,其灵柩由其女婿护送回老家合肥,葬入位于今天合肥市大兴集的包氏家族墓地。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就是这位生前刚正不阿,死后备受赞誉,世人传颂至今的千古名臣,他的遗骨竟在千百年来数易其地,凄然流浪,最终难得保全。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物是人非,随着历史的变迁,曾经的包拯墓早已面目全非。到了近代,人们甚至已经不知道真正的包拯墓到底在何处,一度引发包拯墓到底在河南还是安徽的争议,这一点恐怕是包拯本人生前都想象不到的。

1973年春,合肥第二钢铁厂准备在合肥市大兴集兴建一座石灰窑。

当时我国正处于文革时期,合钢二厂只是《安徽日报》上刊登了一个通知:限时迁走已有910多年历史的宋包孝肃公(包拯)墓,逾期将按无主坟墓处理。

看到这一则通知,合肥市文化局的宣传干事吴兴汉着急了。

吴兴汉深知包拯墓是重要的文物,必须妥善保护,如果任由钢厂按无主坟墓处理,那将是一次灭顶之灾,他当即向市文化局领导提出建议,对包公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幸运的是,吴汉兴的建议很快被批准了,由市文化局牵头组织实施。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公家族墓区图

由于任务紧急,人手稀缺,他们只能应急地从省博物馆、市公安局、合钢二厂以及包拯后裔中抽了十几个人,“包公墓清理发掘领导小组”就这样仓促成立了。

接下来,领导小组又组建了清理发掘小组。当时,文物考古人员不吃香,清理挖掘小组没几个专业的考古人员,吴兴汉这个门外汉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了发掘小组,谁也不知道这次仓促安排的考古发掘是否能够成功。

所谓包公墓,实际上是一个包拯家族墓群,光是大型墓葬就有十几座,小型墓的数量就更多了,发掘小组费了不少时间把整个墓区进行了摸底,掌握了整体情况。

发掘小组发现他们根本不了解宋墓的结构,也没有类似的发掘经验,如果贸然发掘,可能会对墓地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为此,领导小组决定暂不发掘十几座大型墓葬,先选一个墓区中最小的墓进行发掘,以摸索经验,然后再扩大范围,逐一发掘。

最终,领导小组选定了1号墓。

墓地的编号基本是按照距离远近来,1号墓位置偏僻,远离墓群的主要范围,从位置和规模看,墓主人的身份一定很卑微,跟包公的关系比较疏远;从结构看,连传统夯土层都没有,简陋到简直寒酸,就连盗墓者都没光顾过。

选定1号墓后,发掘工作很快开始了。

随着发掘的推进,工作人员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发现。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1号墓的发掘

令人惊讶的是,小墓中出现了一口珍贵的金丝楠木棺材,棺材底板的两边,整齐有序地悬挂着6个用来抬运的铁环。棺材局部有些腐烂,但90%以上是好的。

虽然不知道这座小墓的主人是谁,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金丝楠木是最顶级的棺椁木材,仅凭这一点就能证明棺材的主人身份十分尊贵,不在包拯之下,但他的棺材为什么会出现在一座寒酸的小墓中?包氏家族中没听说过与包拯地位相当的人呀?

这个神秘的墓主人,到底是谁呢?或许棺木中的遗骨能够告诉人们答案。

发掘人员小心翼翼打开棺木,发现了里面的骨骼,但看过之后,人们更疑惑了。

正常情况下,即便是过了数百年,棺材中的遗骨应该也是一副完整的骨架,但这副棺材里的遗骨却是非常凌乱的一堆,而且有些骨头还是破碎的,这也是不正常的。

更让人惊奇的是,从骨骼的数量和结构特征看,这些遗骨不是一个人的,也并不完整。如此尊贵的金丝楠木棺材中,为何出现多个人的遗骨,不完整的其他遗骨又去了哪里?

发掘工作继续进行,人们很快又发现了两块破碎的墓志铭。

按理说,一座墓、一口棺材应该只有一块墓志铭,但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墓怎么会出现两块呢?究竟哪一块才是棺材或者墓主人的墓志铭呢?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发掘的墓志铭

一具珍贵的金丝楠木棺材,两块破碎的墓志铭,破碎且不完整的多人遗骨……种种迹象表明,这座入葬时非常匆忙和草率,极其寒酸简陋的小墓,其中一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发掘小组中的墓葬专家推断,这应该不是死者的原墓,而是一座迁葬墓,也就是说墓主人原来并不是葬在这座墓中,而是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比如原墓遭人破坏),有人匆忙间将碎骨头收集在一起放入棺木,然后再棺木迁过来的。

揭开这个秘密的关键在于两块破碎的墓志铭。

所幸的是,尽管经历了数百年,且已经破碎,但这些碎片仍能拼成一块非常完整的墓志铭,并且碑上的铭文清晰可辨——“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

什么?这座小墓的主人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

人们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是难以置信。

另一块墓志铭也被拼凑起来,只是缺了一个角,但上面的字迹仍然十分清晰,内容是“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志铭”。

这个永康郡夫人董氏,就是包拯的夫人。

这两块墓志铭,竟然就是包公夫妇的墓志铭,这大大出乎专家们的预料。

他们原本想先挖小墓,练手积累经验,最后再发掘包拯墓,却没想到来了个“歪打正着”,在第一个小墓里就发现了包拯夫妇的墓志铭和棺木!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拯墓志铭

包拯遗骨的检测

伴随墓志铭的发现,棺木里的遗骨归属就不难判断了,一共有三种可能:

包拯、董夫人、或者两人兼而有之。

为了确定这些遗骨的归属,吴汉兴小心翼翼取出了棺木中的35块遗骨,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装在一个盒子里,派专人紧急送往位于北京的中国社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请他们对骨骼进行鉴定。

很快,检测结果出来了,这些头骨都是男性的,粗略估计主人的年龄应在40岁以上,而正史记载包拯去世年龄为64岁,再加上墓志铭的记载,专家们做出一个大胆的判断:

这些骨头确实都是包拯的遗骨。

后来安徽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又对这35块骨骼做了进一步检测,确定了这些骨骼的部位,并推断出包拯的身高在165厘米左右,并不像一些影视剧中身材高大。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拯的遗骨

包拯的遗骨确定了,疑问却又随之而来。

既然真正的包拯遗骨和棺木在这座小墓中,那座人们一直认为是包公墓的墓地究竟是谁的?是谁把包拯的墓志铭打碎的?又是谁把包拯夫妇草草地安葬在这座小墓里呢?

最后,专家们发掘了6号墓,也就是人们以往认为的包公墓。

发掘过程中,专家发现这座墓已经被盗掘过很多次了,陪葬器物被扫荡一空,墓内也没有任何棺木、遗骨,唯一的发现是一块破碎的碑石。

人们把这块碑石和1号墓发现的董氏墓志铭放在一起,发现严丝合缝,完美无缺,正是董氏墓志铭残缺的那部分,这说明6号墓就是包拯夫人董氏的原葬墓。

但是,6号墓是否包拯和夫人的合葬墓?专家们一时无法判断。

恰在这时,一位看热闹的夏广宏老人给专家们透露了一条重要线索:我们家祖祖代代都是包公墓的看墓人,听老一辈人讲的,真正的包公墓是在后面那块油菜地里头,地上没有坟头,从外面根本什么都看不到。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拯夫人董氏的墓志铭

老人的话让专家们非常吃惊,他们决定试一试。

往下挖了一米多后,果然有了收获。

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块油菜地下面不仅真有一座古墓,而且是石头的,其规模形制甚至比6号墓还要大得多,身份地位无疑也比6号墓的主人董夫人更高。

墓穴被打开后,专家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整个墓穴早被盗墓者光顾,而且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变得面目全非,整个墓穴中居然连一块铺地的砖石都没有。

即使如此,专家们仍然从残留的蛛丝马迹中找到了两条关键的线索。

第一个线索是12个用于殉葬的木俑。根据宋代丧葬制度,这种木俑在宋代只有二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使用,符合包拯生前的品级。

第二个线索是墓内用于摆放墓志铭的砖台,面积大小与1号墓内发现的包拯墓志铭正好吻合。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拯墓的通道

基于这两条线索,专家们做出一个判断:这个隐藏在地下的墓就是包拯真正的原葬墓,人们纪念了数百年的包拯墓,实际上是包拯夫人董氏的原葬墓。

通过上述考古发掘,再结合大量史料,专家们终于捋清了一个脉络:

宋金之际,包拯墓、董夫人的墓都曾遭受过金兵破坏和盗墓贼洗劫,破坏十分严重;包拯的后人在逃难之前,曾仓促间将包拯的棺木、遗骨和墓志铭迁葬到1号墓,迁移过程中遗骨破碎,董夫人的遗骨也被一并放入包拯棺木。

虽说这次迁葬十分仓促和草率,却在无意中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因为1号墓偏离主墓区,规模很小,不容易被发现和注意。

就这样,在包拯死后900年来,他的遗骨再也没有受到任何打扰,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如果不是这次迁葬,我们或许还看不到包拯的遗骨。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当一切水落石出时,一个新的疑问又出现了。

根据刚发现的包拯墓志铭上记载:“嘉七年五月己未,方视事,疾作为归。上遣使赐良药,辛未,遂以不起闻。”

由此看来,包拯从发病到亡故仅有13天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还服用了“上遣使赐良药”。由于包拯生前敢于谏诤,不畏权贵,执法不徇私情,受到贪官污吏的仇视,又这样突发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关注:包拯究竟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1992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强强联合,使用最先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并配合其他研究手段,对包拯的头骨骨屑进行了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头盖骨中的砷等有毒元素比现代人的头骨中含量低,这说明包拯至少不是砷化物等药物中毒死亡。

但是,测定发现包拯头骨中的汞含量为0.14,高于现代人的头骨中汞含量。这个发现让人不得不质疑,包拯会不会是慢性汞中毒死亡?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拯夫人董氏墓

对于这个猜测,专家给予了这样的解释。

根据史料记载,包拯死亡是1062年5月底,但他的遗体直到第二年才从河南开封运往安徽合肥,期间经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季。为了防腐需要,其家人很可能在棺内放入了大量朱砂。

朱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汞,古代常用于防腐,而水银是单质汞,是从朱砂里提炼出来的。天长日久,很可能有汞元素渗入包拯头骨中,导致汞含量超标。

另外,即便包拯头骨内的汞是生前进入,但其含量也不足以导致死亡,专家们据此基本排除了包拯被人下毒慢性中毒死亡的可能性。

发掘工作结束后,包拯及其子孙的遗骨的遗骨被其后人运往老家肥东文集安葬,但在文革那个特殊的时代,这位包青天的遗骨被当地政府毅然拒绝安葬,包拯的后人只好把这些遗骨装入11个红陶罐子,多次辗转存放,两年后被偷葬在一个新建的墓园中。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如今的包拯墓

十多年后的1987年,当地政府决定重建包公墓。

当人们重新挖开坟堆时,才发现这些装遗骨的罐子由于没采取密封措施,绝大部分已经腐烂,曾历经900年而不朽的包拯遗骨,终究化为了朽骨。

幸运的是,1973年发掘时从1号墓中捡出后的35块遗骨,因送往背景鉴定研究的需要,一直保存在吴汉兴手中,而得以幸存。

目前,这35块仅存的包拯遗骨,15块被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剩下的20块被放入重建的包公墓园内的棺木中,多少给包氏后后裔和敬仰包青天的人们留下了一点心灵的慰藉。

如今,修缮一新的包公墓,每天接待着四面八方的人们来此凭吊。只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在包公墓背后,隐藏着一段难以向外界张扬的,充满困惑和无奈的往事。

安徽发现包拯墓,安徽合肥挖出包青天的墓葬

包拯家训

参考资料:《包公墓发掘者:包公生死之谜 墓葬曾遭金兵盗掘》

CCTV纪录片《千年包公之包公墓的清理发掘》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历史上10大女人之最:最早女间谍竟是她

历史上10大女人之最:最早女间谍竟是她

历史趣闻阅读:13578   点评:95
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考研备考详细信息汇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考研分数线

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考研备考详细信息汇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考研分数线

历史趣闻阅读:493   点评:11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红山文化已发源多少年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红山文化已发源多少年

历史趣闻阅读:501   点评:20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68   点评:182
诸葛亮的儿子是谁,诸葛瞻(庸才一个)

诸葛亮的儿子是谁,诸葛瞻(庸才一个)

历史趣闻阅读:12351   点评:158
西部奇闻怪事大全,古代的奇闻怪谈小故事

西部奇闻怪事大全,古代的奇闻怪谈小故事

历史趣闻阅读:1986   点评:61
娶弟媳 娶后妈 娶儿媳:唐朝皇帝太不讲究了

娶弟媳 娶后妈 娶儿媳:唐朝皇帝太不讲究了

历史趣闻阅读:12972   点评:85
赵雪野 考古,智慧树考古答案知乎

赵雪野 考古,智慧树考古答案知乎

历史趣闻阅读:505   点评:10
应龙是什么神兽 应龙有多厉害

应龙是什么神兽 应龙有多厉害

历史趣闻阅读:14683   点评:195
考古的会不会私吞,考古发现古董是真的吗

考古的会不会私吞,考古发现古董是真的吗

历史趣闻阅读:411   点评:15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