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通过“靖难”成功才当上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个皇帝。祖宗、祖宗,开疆扩土为祖,守成保疆为宗,抛去中间朱允炆的过渡政权不算,朱棣更应该被称为“宗”,不能称为“祖”,可为什么朱棣还是被后人称其为明成祖呢?
明成祖朱棣
实际上朱棣的庙号就是中规中矩的“明太宗”,只是到了嘉靖皇帝时才给他改的庙号。
那百年之后的嘉靖皇帝为什么要给朱棣修改庙号呢?一切还要从嘉靖皇帝的身世说起。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武帝朱厚照的堂弟,他能当上皇帝完全是撞了武宗朱厚照早死的大运。朱厚照荒唐无嗣,皇位就落到朱厚熜身上。
新官上任三把火,当上皇帝的朱厚熜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修改封号,这就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大议礼”事件。
朱厚熜想让自己的父亲进太庙,可大臣们不干了,按照明朝的规矩,他的父亲兴献王没有资格进入太庙,他是以朱厚照的弟弟身份继统,按理应该奉武宗朱厚照的父亲孝宗朱佑樘为皇考,兄终弟及就得按规矩来,祖宗之法怎可违?
于是君臣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拉锯战,最后在朱厚熜的大棒(廷仗)威吓下,大臣们终于妥协了。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朱厚熜追尊生父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配享太庙。可天子的太庙里只能放七个皇帝的牌位,进来一个就必须踢出去一个,该把谁拿出去呢?朱厚熜犯难了。
思来想去,朱厚熜拿存在感极低的明仁宗朱高炽下手了,朱高炽只当了一年皇帝,辨识度最低,也只能选他了。但踢出朱高炽的同时,朱厚熜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朱棣的明太宗谥号改成了“明成祖”,祖宗、祖宗,提朱棣为祖,就是抬高了朱棣的地位。朱厚熜把自己老爹放进太庙也就罢了,可为何要多此一举呢?
明世宗朱厚熜
其实朱厚熜抬高朱棣的地位,也是变相的捧自己。
朱厚熜这个皇帝是在众人打心眼里是不服的,当年请自己去当皇帝,大臣居然逼迫自己答应了许多过分的条件(居然还有混账让我给武宗当儿子),通过后来的“大议礼”事件,朱厚熜也看出朝廷里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懦弱可欺。
朱棣和他有相似的经历,也是旁支一脉当上的皇帝,抬高朱棣也就是变相的抬高自己,彰显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这就是朱厚熜的算盘,也是朱棣为什么可称“成祖”。我觉得明成祖这个庙号改的非常好,也对得上朱棣一生的丰功伟绩。你觉得呢?
影视剧里的嘉靖皇帝
朱棣是明朝第三个皇帝,为何庙号也称“祖”呢?
我们知道,在明朝以前,作为祖先的皇帝大多是开国皇帝。
这些皇帝,包括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等,继承王位的人一般以“宗”为庙名。
我们知道,两千多年来,除了开国皇帝外,还有两位皇帝称他们为祖先。
一位是明成祖,孙庆盛之所以成为“祖宗”,主要是因为这两位皇帝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来谈谈明朝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的原名是明朝唐太宗。
但他为什么突然改名叫明成祖呢?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后人嘉靖皇帝将寺院改名为朱棣,称之为“城祖”。
我们先来看看朱棣生前的成就。首先,他打败了蒙古,打败了徐达等著名将领,并在京南战役中获得了王位。
他曾多次率领大军打败蒙古,并在任职期间西迁。由此可见,成祖时期的明朝非常富强,可以与开国皇帝相媲美
明成祖朱棣由“宗”升为“祖”的主要原因。我想主要原因是嘉靖皇帝的尊敬和爱戴。
我们知道嘉靖皇帝是明朝封国皇帝。他之所以成为明朝皇帝,是因为他的表弟,明朝武宗皇帝,没有皇后。
嘉靖皇帝之所以把他的庙名改为朱棣皇帝,主要是因为他是个孝子。
按照正常的儒家思想,嘉靖皇帝继承王位后,应该任命明孝宗为其父亲。
然而,作为最大的孝子,嘉靖皇帝很难接受那些会叫他叔叔或叔叔的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不得不去追他。
大臣们对他父亲是皇帝的说法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经过长期的斗争,嘉靖皇帝取得了胜利,所以他成功地要求他的父亲得到皇帝的认可。
嘉靖皇帝虽然如愿以偿,但仍想将父亲迁到寺院供奉。这个时候,明朝的大殿里有九个皇帝,这还不足以加一个皇帝。
更多的皇帝只能到边厅祭祀。这个时候谁应该被安排在侧厅?是嘉靖皇帝吗。
从他对明朝的贡献来看,明朝始祖朱元璋的地位一定是对的,明朝成祖皇帝不能列在这个序列上。
最后,嘉靖皇帝决定将朱棣的庙名改为“祖”。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与朱元璋有着相同的地位,朱元璋逐渐取代了明朝的唐太宗。
他想让我们知道更多。最后,他受邀走出明朝任宗朱高基请父亲的灵位进入正殿供后人朝拜。
朱棣是明朝第三任皇帝,为何庙号也要称“祖”?
朱棣的庙号,实际上一开始是太宗,而非所谓的“成祖”。
明世宗在嘉靖十七年9月辛巳,将朱棣的谥号由:“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同时,把庙号由“太宗”也改成了“成祖”。
首先来看谥号改动的两个字,由“体”改为“启”,由“广”改为“肇”。“体”在谥法里的意思是亲近,而“启”则是开始的意思,引申为启发和开导教育之意。由“体”到“启”,则由“亲”至“开”,显然有另创的含义。
而“广”是扩大之意,仅表示在缘由基础上的扩充,然而“肇”则是开端,创始的意思。由“广”到“肇”,月就是由扩大改为始创的含义。、综合起来就是说,朱棣是事创君主,是开创基业的始祖,因而庙号由“宗”而“祖”,讳“太祖”而为大成的“成祖”。
明代有二祖,几乎史无前例,除了清代相沿外,几乎绝无仅有。
由家族同宗之义而为祖,即位始辈之祖是开创之鼻祖也。
实际上,否定了明太祖,即按朱姓血统嫡长继承来说,明成祖也是另开一血统的君主;而就其事业而言,永乐跟洪武形成了鲜明对比,朱棣“靖难”以“清君侧”的理由是建文帝受奸臣迷惑变更祖制,但明成祖的在国策方面却与朱元璋的方向背道而驰,实施的是“开放政策”,永乐比洪武要开明得多,而朱棣也要比朱元璋自信得多,没有那么疑神疑鬼。
那么,话说回来来 明世宗朱厚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就不得不提朱厚熜继位时著名的“大礼仪”政治斗争事件。这一事件,以朱厚熜的全面获胜而结束,他通过“大礼仪”彻底掌控了朝剧,而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就是,朱厚熜把老爹兴献王排位抬进了太庙。
但是,当时的太庙里供奉的皇帝已经满了!君王祭祀之庙为太子七庙。中间供奉开创事业的祖宗,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左右各三位皇帝,7人。
到了朱厚熜这里,恰好就是7人。他们是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建文帝和景泰帝朱祁钰是不可能供奉在太庙里的!)
实际上到了朱厚熜堂兄朱厚照挂掉这里,太庙里就应该移走一位给朱厚照腾位置了,而现在朱厚熜登基后,把老子兴献王抬成了睿宗不说,还打算让他进庙,这就比较尴尬了,加上朱厚照,就意味着要移走两个。
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说,朱棣距离嘉靖最远,极有可能是被“祧”走的对象,但是这里就有个问题了,朱厚熜不敢这么做啊。朱棣跟他一样也是藩王起家最后做皇帝的,只是朱棣靠的是武力,朱厚熜凭的是运气,把朱棣移走,貌似这样一来是不是代表藩王做皇帝的身份天然就要矮一截。
于是朱厚熜发挥聪明才智,首先是把在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给移了出去,这样一来、太庙就空出一个位置来,按道理来说,应该先把朱厚照放进去,毕竟自己的位置是从朱厚照这里继承的,不让人家进太庙说不过去,但老爹的身份也要搞定,光是个睿宗的庙号,而不进太庙这不是开玩笑么?
于是,朱厚熜再次发挥聪明才智,按照继承制度而言,朱棣并不是帝国承认的法定继承人,他武力推翻了太祖指定的世系继承人,自己当了皇帝,相当于是开创了新的世系,所以把他抬成祖成为跟太祖一样的万世不祧之君(万世不会从太庙里移走的皇帝)也是说得过去的,于是乎,明朝的太庙正中就供奉了两位“祖”,加上前面把明仁宗朱高炽给请出去后,一下子空出两个位置,这不堂兄和老爹都请进去了,简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