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周末回家,我想吃你做的酱油鸡了,可馋死我了。”
“哎哟,现在也不兴吃鸡肉了,要不换个菜吧,妈都给你做!”
“咋就不兴吃鸡肉啦?从小到大不都是这么吃过来的吗?”
“我上周听隔壁的老张说,什么哈佛还是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鸡肉会致癌!这谁还敢吃呀”
“你这消息靠谱吗?怎么我都没听说过的”
“国外的研究还能有假的吗!”
“……”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鸡呢?
根据智研咨询调查显示,国内的肉类消费中,鸡肉是国内第二大肉类消费品种。在中国,每年有70亿只鸡被“埋葬”在国人的肚子里,这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和消费国。
鸡肉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食材之一,但近年来关于鸡肉的争议却不少,有人说“鸡肉被打了大量激素,吃了会性早熟”、“我国现在癌症患者这么多,都是因为鸡肉吃多了”……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我国癌症之所以高发,“祸根”是鸡肉?食用鸡肉也与患癌风险有关?
发表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杂志》上,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关于鸡肉与癌症风险的相关研究,通过对2006年至2014年对47.5万名英国中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后,结果发现:食用鸡肉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以及男性前列腺癌的风险增高有关。
那是不是证实了鸡肉真的会致癌呢?
事实上,这项研究为“关联性”研究,只是通过数据调查表明了经常食用鸡肉,罹患某些癌症风险较高,并没有说明两者之间的原理机制,也没有足够证据明确鸡肉会增加发病风险。
癌症的患病机制并不是简单的患病机理,而是众多因素共同制约造成,因此所谓的“吃鸡肉致癌”的言论并不成立,此次研究也只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而已。
另外,还有说法称“鸡肉二次加热会析出致癌物质”,真的假的?网传说,鸡肉二次加热后,肉中的蛋白质经过存放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这些物质对肝肾存在致癌危害。
对此,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蛋白质降解物只有氨基酸和多肽,这两种物质并不存在对肝肾有伤害性。更何况已经烹饪熟的肌肉,几乎不会含有细菌等微生物,很难再发生有害反应。
二、市面上都是“激素鸡”,吃了会性早熟?
“XX岁女童吃鸡肉致性早熟”,“现在市面上的白羽鸡长的快还大只,肯定是打了激素”,类似的新闻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市面上的鸡肉中真的含激素?会导致性早熟吗?
不少人认为,现在鸡肉生长速度如此快,一定与激素催熟作用有关。早期确实也有“激素鸡”的相关报道,更让大家对鸡肉的食品安全产生疑惑。
其实现在的养鸡场,早已经不用激素催熟了,通过培育技术的改良,目前培育的白羽鸡只要40天,就能够长到2.5公斤。而给鸡打激素,只会增加它的心脏负担和肝脏负担,加速鸡的死亡,反而不利于生产。
那吃鸡肉真的会性早熟?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权威的研究能证明鸡肉会导致性早熟。虽然动物源食物中,确实含有少量内源性激素,但对于人体会吸收多少也是未知,并不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此外,导致性早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机体疾病,如垂体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环境因素,如接触塑料制品;遗传因素;信息刺激,过早接触性信息等,都可能引起性早熟。
三、鸡脖、鸡尖翅、鸡头不能吃?
关于鸡与健康的话题,还真不少,“鸡脖”“鸡翅”“鸡头”这些部位,经常上“黑榜”,这些部位,到底能不能吃呢?
1、鸡脖
鸡脖被认为有淋巴结,经常吃会中毒。但其实鸡肉体内是没有成形的淋巴结,一般只有几个聚集成团的淋巴集结体,如果它们没有发生病变,充分加热少量食用是不会存在问题的。
2、鸡翅尖
鸡翅尖被认为给鸡打针的部位,经常食用也不利于健康。事实上,鸡在养殖过程,确实可能会利用到抗生素,但一般会选择在翅膀下面,而不是鸡翅尖。
需要注意的是,鸡在打针后,药物会扩散到身体各个部位,如果不能吃,那就不止是鸡翅尖不能吃了。
3、鸡头
民间有“十年鸡头似砒霜”的说法。鸡头虽然是负责接触外界的,但鸡吃到嘴里的东西,都是必须经过肠胃吸收,进入到血液,即便是毒素,也需要肾脏代谢,根本不会累积到头。
需要注意的是,鸡的身上,真正不建议吃的这2个部位。
一是鸡皮,鸡皮虽然爽嫩,但也含有很大一部分脂肪物质,摄入过多的脂肪,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等疾病风险;
二是鸡屁股,鸡屁股有一部分叫做腔上囊,主要是鸡的免疫器官,这里还有一个巨噬细胞,专门吞噬病毒、细菌的。如果吃鸡屁股,就相当于把巨噬细胞也吃到肚子里,对健康是有潜在危险的。
想要健康吃鸡,首先要规避购鸡风险,选择正规的超市的大型农贸市场,可以避免购买到问题鸡肉。
其次,任何食物都要适量,鸡肉也不能多吃,根据膳食指南建议,禽肉类总摄入量控制在40-75克,多食同样会给身体增加负担。
参考资料:
[1]《英媒:英国专家称吃鸡肉增加患癌风险》.新华社新媒体.2019-09-10
[2]《米饭、鸡肉、蘑菇…这些食物二次加热会致癌?看完终于知道怎么吃了》.科普中国.2020-01-18
[3]《鸡肉是发物吗?肿瘤患者能吃吗?》.肺癌康复圈. 2022-08-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