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和免疫治疗都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式,而随着医学的进步,目前肿瘤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单独一种治疗方式,而是联合多种治疗方式的综合治疗模式。有鉴于此,化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运而生,并且日益应用广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龙健婷介绍,免疫化疗对治疗肿瘤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能达到1 1>2的治疗效益,但与此同时,免疫化疗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注反应、感染、间质性肺炎、乙肝病毒再激活和肿瘤溶解综合征等五大方面。针对免疫化疗最主要的五种不良反应,龙健婷逐一介绍。
1、输注反应:停止输液并对症处理
在肿瘤的免疫化疗过程中,患者少不了需要通过输液治疗,而输注反应往往就发生在输液过程中。龙健婷指出,当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液体的质量、输液操作及输液内加入的其他药物等原因,都可能会引起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呼吸困难、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这主要与输液的液体本身质量不合格、有不溶性微粒,患者个体差异或联合用药有关。一旦患者出现输注反应,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停止输液,并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对症处理。”
2、感染:针对性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往往会低于正常人,再加上抗肿瘤药物所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等,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破坏,更容易出现感染。
“如果患者在免疫化疗期间不幸发生感染,应及时确定感染的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还是皮肤感染;还要明确感染原和药敏状态,再选择针对性的抗感染药物治疗。”
龙健婷表示,患者在进行免疫化疗期间,应该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尤其是在骨髓抑制期间,要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保持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感染;清洁口腔,做好口腔护理;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间质性肺炎:根据病情轻重酌情给药间质性肺炎是肺的间质炎症和纤维化病变,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男性、吸烟、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有肺基础疾病等都是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此外,化疗药物、大分子单抗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均会引起间质性肺炎。
对于药物性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龙健婷往往会根据疾病的轻重程度来进行用药,如症状较轻,则先停药观察;对于中重度患者,在停药的基础上会酌情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
4、乙肝病毒再激活: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有资料显示,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往往会高于普通人群,而患者一旦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情况,会导致有效的治疗措施中断,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
如何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龙健婷表示,患者在化疗前给予预防性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并且对患者总生存率有明显改善的趋势。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推荐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一周开始应用抗HBV治疗,在完成治疗后继续使用抗病毒治疗至少6-12个月,并持续监测一定时间。
5、肿瘤溶解综合征:对症预防治疗
虽然治疗肿瘤的目的是为了消灭肿瘤,但如果肿瘤细胞在短时间内快速溶解,其细胞内容物或代谢产物会迅速入血,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肿瘤溶解综合征,包括高尿酸、高钾、高磷、低钙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对此,龙健婷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1.密切监测血电解质及肾功能、血气分析,对症处理电解质紊乱;2.记录24小时尿量,保证每日定量的补液来维持正常尿量;3.口服小苏打碱化尿液,提高尿液pH值,促进酸性代谢产物排出;4选择低钾、低磷及低嘌呤饮食,必要时口服别嘌呤醇来预防高尿酸血症。
面对免疫化疗的不良反应,龙健婷提醒,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有利于病情康复;同时,患者应多了解免疫化疗的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并积极接受规范化治疗。
做化疗后不良反应很严重,怎样能有效改善?
如何缓解化疗的不良反应?免疫治疗会有哪些副作用?如何正确处理?
文|菠萝
(一)
中国人强调 养生 ,保健品广告中最常听到的词就是“提高免疫力”。在多年广告的狂轰乱炸下,很多人认为提高免疫力不仅能治百病,而且百利而无一害。
随着2015年第一个PD-1抑制剂O药在日本的上市,PD-1免疫治疗近几年呈现井喷之势,国内外都有多个此类药物上市,成为很多晚期患者的重要选择。很多人一听是“免疫治疗”,一听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起效,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它和保健品宣传的一样,没有副作用,随便买来用就行。
真的是这样么?当然不是。
"是药三分毒",PD-1抑制剂这类免疫治疗也不例外,使用它的时候一定需要有经验的医生配合。但好消息是它的副作用通常比较轻,只要正确认识,做好监控和管理,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可控的。
PD-1抑制剂为什么有副作用呢?
因为这类药物激活免疫系统和保健品鼓吹的“提高免疫力“完全是两回事。 PD-1抑制剂之所以起效,是因为它能比较特异而且强烈地激活针对癌细胞地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的效果。但这个过程中,难免也会激活一些不针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伤害,这就产生了副作用。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大家熟悉的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都属于这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本质,就是免疫系统被异常激活,开始攻击正常的细胞和器官。
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非常强大,它们不仅能杀死细菌,能杀死病毒,能杀死癌细胞,也能杀死正常细胞。
最好的免疫系统,不是最强的免疫系统,而是最平衡的免疫系统。 平衡的免疫系统,能杀死坏的细菌病毒和癌细胞,但是不影响正常的细胞。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由于肿瘤免疫疗法的核心,通常都是短期内猛烈激活免疫系统,因此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它的使用需要严格监控和管理的。
(二)
要再次强调一下,相比化疗,甚至相比多靶点的靶向药物而言,PD-1类免疫疗法的整体副作用是比较弱的,大家不用恐慌。
比如第一个上市的PD-1抑制剂O药(Oppo)在肺癌二线临床试验中,显著副作用比例只有10%,而化疗组呢?高达54%!
但免疫疗法的副作用管理需要科普和宣传,因为这个疗法很新,副作用和以往的药物非常不一样,比如患者并不会掉头发,但很可能出现特殊的皮疹。
免疫治疗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有个统一名称,叫“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adverse events,缩写为irAE)。irAE刚刚开始被医学界认识,对于这些问题,大家经验都不太多,尤其是很多基层医生是刚刚开始接触,还需要学习和经验积累。
国际各大医学专业组织,先后出台了针对免疫治疗副作用(irAE)管理的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专家组,最近也专门出台了相关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说了这么多,那PD-1疗法相关的副作用到底有哪些呢?
可以分为常见和罕见两大类。
(三)
稍微扩展讲讲常见的副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 皮肤毒性 。这是最常见的免疫相关副作用,1/3患者都会遇到,但绝大多数都比较轻微,容易管理。其中斑丘疹和瘙痒较多,而苔藓病、湿疹、牛皮癣之类也可能发生。不管什么程度,一旦出现,应该找医生治疗。
第二, 消化道毒性 。这也是很常见的免疫治疗副作用,20%左右患者会遇到,其中腹泻最常见。一般比较轻微,但需要警惕结肠炎等并发症,出现概率很低,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致命。如果治疗中,甚至治疗结束一段时间后,出现剧烈腹痛、出血、粘液便和发热的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第一时间就医。
第三, 肝毒性 。这个是比较经典的免疫副作用,一般在治疗开始后6-14周出现。临床表现为转氨酶显著升高,大部分患者还会发烧。这个副作用在使用另一种免疫药物CTLA4抑制剂的患者中比较多,有15%左右,PD-1抑制剂要好很多,发生率只有大约5%。
第四, 肺毒性 。最常见的是肺炎,单独用PD-1药物的时候,发生率不高,严重副作用比例不到1%。但随着更复杂的治疗,尤其是各种组合疗法使用,肺炎发生率在逐步增加。
如果出现上面这些常见的免疫治疗副作用,怎么办呢?
除了加强监控和检查之外,根据程度轻重,可能还需要对免疫治疗暂时停药,甚至永久停药。如果比较严重,还通常需要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包括强的松等。
除了上面这些之外,还有一些更加罕见的副作用,它们发生率较低,但也需要相关的检查和监控,如果出现就及时处理。
用下面一张图总结:
(四)
今天讲到了很多免疫相关的副作用,但大家大可不必谈之色变。
前面说了,绝大多数免疫治疗的副作用都是比较轻的,比如常见的有:轻度的疲劳感、食欲较差、轻度咳嗽、恶心等,这些在副反应分级里都属于1到2级,通常是在病人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很多都是短暂的一过性副反应。如果出现了这些反应,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即使需要处理的,经过简单对症治疗也可以较快恢复。更重要的是,出现这些副作用,并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事实上,免疫药物做为抗癌药物 历史 上的第三次革命性突破(前两次是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有很多让人欣喜的特点,一方面是一旦起效,疗效通常比较持续,甚至可能对晚期癌症实现临床治愈。另一方面,就是PD-1抑制剂这种免疫药物整体比化疗安全,患者生活质量比较高。
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免疫治疗的真相,包括疗效和副作用,理性对待,保护自己和家人,取得最大的受益!
致敬生命!
参考文献:
1:Nivolumabvers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5; 373:1627-1639
2:Immune-Related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N Engl J Med 2018;378:158-168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新药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