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关于奇闻事件说电影, 战争中的奇闻异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奇闻事件说电影的问题,看百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奇闻事件说电影
奇闻事件说电影
1.《穿条纹睡意的男孩》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军官之子布鲁诺与犹太集中营少年施穆尔的悲剧故事。
年幼的布鲁诺与施穆尔因机缘巧合相遇相识,两人时常隔着一张铁网聊天嬉戏,布鲁诺总是抬头望向铁网里那个黑烟直冒的“农庄”,猜不透它的用途。
当有一天布鲁诺终于勇敢地越过铁网,决意与施穆尔一同寻找遗失的父亲时,他未曾料到此去竟然不复回头。
他和施穆尔以及万千集中营里赤裸身体的“劣等人”一同葬身于毒气之下,尸骨无存。
影片最后布鲁诺的父母在大雨滂沱中看着无力回天的毒气室悲痛欲绝,这一结局颇为讽刺,似乎因果报应,恶念终于反噬到纳粹军官身上,正是因为他对犹太民族的惨无人道,才亲手葬送了儿子的性命。
但纳粹军官手染的罪恶又如何让无辜的孩子偿还,如果布鲁诺的死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那施穆尔乃至成千上万死于集中营的人,他们的死难道就本该如此吗?
电影将战争的残酷聚焦于两个孩子身上,用纯真童趣反衬成年世界的邪恶肮脏,“我们为什么不去咖啡馆呢”,“难道你不敬仰自己的父亲吗”,布鲁诺与施穆尔的反问让人感到可笑与可悲。
他们生来就是不同阶级的人,布鲁诺的前途是在狂热的战争氛围里为荣誉为帝国而战,施穆尔的终点则是卑躬屈膝地死去。
两个孩子都没有错,错在战争本身,他们本应活得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歧视与偏见。
愿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2.《西线无战事》电影根据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战期间德国前线的悲剧故事。
一群20出头的少年,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煽动下,怀揣伟大英雄的梦奔赴战场,但看到的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堆积如山的尸体与鲜血染红的沟渠。
电影开头便是年轻学生在老师的鼓动下,沉浸于战争的浪漫幻想中,彼时的欧洲青年不知何为战争,他们以为战争就是身穿挺拔的军装,像传奇小说中的骑士似的英勇冒险。
即使血染盔甲也是高贵的荣誉,女人与美酒,音乐与玫瑰,是战争的另一抹颜色。
然而当他们真正奔赴前线,听到战场的枪林弹雨时,才知道那是梦破碎的声音。
炸弹下战友的四肢在空中横飞,腥味的血像雨似的洒在泥泞上,战场上的屎尿屁混着腐臭的尸体,搅动胃里的酸水翻腾。
“为国家效力是假的,只有死亡是真的”,博伊默尔对学生如此说道。
但那些稚嫩的面孔早就被“国家需要你”的标语引诱的热情澎湃,青筋凸起,少年不仅对他的话置若罔闻,还反过来骂他“懦夫”。
影片最后定格在博伊默尔那只未触碰到蝴蝶的手,如果没有战争,他本该像这只蝴蝶一样自由,一生只为自己而活,但他终于死在“风平浪静”的西线战场上。
这一刻成为影史的经典。
这部电影上映于上世纪30年代,时至今日仍旧被影迷誉为“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它意在告诉我们,所有的战争都是荒谬绝伦的欺诈,肩上的勋章不是你疯癫入魔的回报,而是原始人性中嗜血的罪孽。
战争片激起的不应是观赏者澎湃的激情与冲锋陷阵的勇气,而应该是恐惧与厌恶。
3.《赎罪》电影根据英国著名小说家麦克尤恩的同名作品改编,讲述了二战期间英国田园庄主之女塞西莉亚与管家之子罗比的爱情悲剧。
塞西莉亚的妹妹奥尼情窦初开爱上了罗比,不惜跳水以性命证明罗比也爱她。
奥尼无意中撞见喷泉前塞西莉亚向罗比脱衣,又正巧看到罗比送错的一封充满情色意味的信,嫉妒与冷漠使她指认罗比强奸了她的表姐,致使罗比锒铛入狱。
时值二战爆发,罗比与塞西莉亚不幸死于战争。
成年后的奥尼发现自己年少时犯下的错,开始了长达一生的赎罪,年老时写下《赎罪》一书便是她的忏悔录。
电影名为“赎罪”,我以为至少三分之二的情节都在讲述妹妹奥尼如何忏悔,但事实证明错误一旦发生,罪恶一旦生起,就永无弥补的可能。
即使奥尼拒绝入读剑桥大学,选择成为前线救援护士,即使她将万分悔恨写进书中,以虔诚的姿态祈求上帝的宽恕,都换不回塞西莉亚与罗比的生命。
奥尼的赎罪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她终其一生也没有勇气当着塞西莉亚的面说一声抱歉。
塞西莉亚与罗比的爱情悲剧固然有奥尼的责任,但致命因素却在“命运”本身,它是一种没有任何人能够逃离的宇宙力量。
无论路程如何选择,都会走向最初的归途,就像电影中罗比死于敦刻尔克大逃离的前一夜,塞西莉亚死于防空洞避难时水管爆裂。
即使没有奥尼,没有战争,在古典命运的笼罩下,他们或许也不得善终,电影巨大的悲怆也许正源自芸芸众生面对命运时的无能为力吧。
4.《波斯语课》电影讲述了二战期间德国集中营发生的一件离奇之事。
犹太人雷扎为了活命谎称自己是波斯人,被纳粹军官克劳斯命令教授波斯语,雷扎以集中营里两千多个犹太人的名字做词汇,自创了一门“假波斯语”瞒过了科赫。
二人朝夕相处情谊渐浓。
不久后集中营惨遭大屠杀,克劳斯违抗军令救下吉尔斯,与他在冰天雪地中就此分手。
克劳斯欲乘飞机前往德黑兰,却因“假波斯语”引来猜疑而被抓捕,而雷扎却因“假波斯语”记住了无辜死去的两千多个无名犹太人。
二战电影屡见不鲜,无外乎激起观众对仇敌的愤怒和对被侵略者的怜悯,以此达到反战的目的。
这部电影没有以某次具体战役为主线,而是将重心放在两位主角的关系上,将视角落在集中营的纳粹军官与犹太人身上。
与传统的宏大叙事相比,这部电影更具离奇色彩,严肃的战争氛围又不失悬疑的紧张感。
电影在讲述的过程中,由于对克劳斯的人物塑造,让观众不禁对他心生同情。
他表面一副不近人情残酷杀戮的形象,但与雷扎交流时又无意透露出内心柔弱的一面,如果不是战争,他也许在德黑兰开了一家餐馆,做了梦中的厨师。
当他表露参军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时,观众便情不自禁地陷入两难的境地,一面是对杀戮者的仇恨,另一面则是对他的怜悯。
在观众看来,似乎他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被剥夺了选择的自由,被裹挟着奔赴硝烟四起的战场。
也许人们本该痛恨的不是具体的杀戮者,而是因战争暴露的丑陋人性,它本就存在,只是战争给了它重见天日的“正当”理由。(没有为杀戮者辩护的意思,他们都罪无可赦)
不得不说影片到最后我是希望克劳斯能与雷扎一同离开甚至相伴终老的,所以电影的结局让我意难平了好一阵。
但冷静下来以后,我才清楚地发现这种胡乱磕cp的行为是不正义的,浪漫只存在幻想中,而现实是残酷的。
5.《冒牌上尉》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二战德国战败前夕一个极为荒诞的故事。
一个年仅19岁的德国逃兵赫洛德,在逃亡途中无意发现一辆空无一人的军车和一件不合身的军装,他便伪装上尉的身份开始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杀戮。
被识破身份后仍旧以“重建德国秩序”为由替自己的行为做辩护,最后被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很难想象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竟然出自历史事实,19岁的少年该有多强的心理素质才能伪装上尉两年之久,把一群高官玩弄于股掌之中。
起初穿上军装的赫洛德还会担惊受怕,但当他逐渐尝到军装带来的不仅是一顿烤肉而是至上的权利时,便彻底沉浸于虚假的身份中。
赫洛德谎称希特勒的“钦差大臣”在军营中实行暴虐之举,让人闻风丧胆,他下令枪杀两百多名逃犯,军队中凡有与他敌对者皆惨遭杀戮。
赫洛德知晓只有威严才能让他获得崇拜,而在那个战败前夕四处弥漫着颓废气息的德国军营中,这身军装的威慑力似乎正在衰退,所以他必须杀鸡儆猴,通过猎杀囚犯重振军威。
电影的日文翻译为《独裁者》,直接揭露了冒牌上尉的真实身份,当一个青春少年手握生杀予夺的权利时,本该符合这个年纪的纯粹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罪恶的人性。
权利是一剂春药,令人沉醉不知归路,但它同样也是一把刺刀,令人恐惧不寒而栗。
那身军装越来越合身,到后来即使他不穿军装,也能镇定自若地下达命令,军装所代表的权利早已深入骨髓。
以上就是关于奇闻事件说电影, 战争中的奇闻异事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奇闻事件说电影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