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祯皇帝有一个流传很广的错误说法,那就是崇祯皇帝废除了东厂和锦衣卫,以至于自己成了聋子和瞎子,被各位大臣玩弄与鼓掌之间,最后不得不被迫自杀。这么想得人大都不知道骆养性,他就是崇祯年间的锦衣卫首领。崇祯皇帝一点也没有忘了厂卫的职权,还试图用它对抗朝中的“团团伙伙”。
崇祯从来就没有被忽悠着废除厂卫大权,他其实很喜欢用厂卫管事,上位之初就“好察边事,频遣旗尉侦探”(他派出的人员虽然是东厂骨干,但东厂的人手也是从锦衣卫中选调的)。东林党大佬钱龙锡 (他是袁崇焕的支持者)就因此劝阻过崇祯皇帝(烈皇好以耳目隐发为明,多任番役”),让崇祯皇帝尽量少使用锦衣卫。但崇祯依旧是我行我素,以至于后世的君子们感叹说“帝倚厂、卫益甚,至国亡乃已”。东厂锦衣卫既然没被停止,那么锦衣卫为何没有在崇祯朝施展威风?
原因就出在骆养性身上,老骆家在后世并不出名,没人上过锦衣卫名人堂,但老骆家却是锦衣卫中的超强实力派,家族三代都是锦衣卫巨头。老骆家在锦衣卫的第一个大佬是骆安,骆安出身和陆炳类似,也是嘉靖王府的老人,当过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安的侄孙(宗法上的孙子)骆思恭也当上了锦衣卫都指挥使、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是天启四年以前锦衣卫实际上的负责人(他到1636年才去世)。骆思恭的儿子就是崇祯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此外骆养性还有一个在万历年间当过锦衣卫指挥使的外公赵梦祐,在锦衣卫内部他的关系网可以和张无忌媲美。
老骆家在锦衣卫这个尔虞我诈的团体中混了上百年(1521年到1644年)靠的就是谁都不得罪,不把全家的身家性命放在某个具体皇帝身上,为人处事非常圆滑。骆思恭(业务能力不错,带领锦衣卫在壬辰战争中表现出色)在天启四年急流勇退,原因就是东林党和魏公公的撕逼到了关键时刻,他既不能违背魏公公的意见支持杨链等君子,也不愿意“热情主动”(这活让许显纯干了)地招待杨链等人,只好走人。
同样的生存智慧也传到了骆养性那里,他既按照崇祯地意思侦查朝中大臣们的隐私,但他看到复社势力庞大后又站在复社一边,成了锦衣卫中的两面大佬。这种做法并不奇怪,因为锦衣卫这个团体非常复杂,顶级文官大佬有事没事也把自己的子孙后代安插到其中,在锦衣卫内部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团体。骆养性家族要的是维持自家的百年富贵,就不能把复社东林得罪到死。在熊开元案中,他不仅没有执行崇祯的命令干掉熊开元,反而将消息泄露出去,利用复社的舆论压力逼迫崇祯将熊开元和姜埰移交刑部。在复社和周延儒撕逼时,他又站在了复社一边。因此他得到了“养性当明末逮及纷出,独护持善类,士君子咸感之”的评价,而锦衣卫自然也难让崇祯称心如意。
在明朝大厦将倾时,骆养性也和众多的东林副社君子一起投靠李自成,并搭上了清朝的顺风车。但他还是想两边讨好,私下里接触了南明使臣左懋第。而满清既不想接盘锦衣卫团体,也不需要这么圆滑的奴才,他就只能从权力场上出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