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驻守街亭的马谡刚愎自用,言过其实,导致司马懿所率的20万大军轻而易举攻下街亭,又破了列柳城,然后径直由斜谷直奔军师诸葛亮的指挥部西城而来。这西城不但是蜀军统帅诸葛亮的指挥部所在,更是蜀军屯粮之地。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的第一瞬间,便想到的是把这些粮食迅速的转移,以供军队来日之需。故而,诸葛亮急令身边仅有的大半将士将这些粮草运往安全的地方,又按排部分将士由安全路段火速撤离,以保存势力,以图东山再起。然而待调度好这一切,自己正准备撤离时,已看到司马懿大军激起的烟尘由远及近,朝西城飘来。这瞬息万变的战况给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撤离已来不及,自己身边包括文官在内的2000多人,怎能与司马懿十数万大军抗衡?所以,诸葛亮被迫无奈之下,只好挺而走险,上演空城计。
二、诸葛亮明知故犯,精妙的布局让司马懿坚信城中有鬼诸葛亮明明知道《空城计》是挺而走险,糊弄人的把戏,而且诸葛亮也非常清楚熟知排兵布阵的司马懿不会不知道《空城计》是没办法的办法。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摆空城计呢?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谋略与智慧本在伯仲之间,故而各为其主的两人各自成为彼此最强硬的对手,只不过诸葛亮一生为报先主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而被后人崇尚赞扬,可司马懿由于心怀鬼胎,野心勃勃,篡夺了曹魏政权,故而为后人所不耻。所以,诸葛亮偏偏要把空城计摆给懂《空城计》的司马懿,让谨慎多疑的司马懿坚信这表面的空城决非空洞无物,一定是暗藏杀机。况且,主演这空城计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蜀汉丞相加军师统帅的诸葛孔明,加上几个手无拂鸡之力的书童,与几个打扫卫生的老弱病残,他们面对司马懿的十数万大军的到来,竟然个个表现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超凡态度。这怎么能不让生性多疑的司马懿相信这城中一定有鬼呢?
三、空城计压根就没有在诸葛亮的军事生涯发生过大家都知道,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它是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改编成的文学作品,这罗贯中罗总可是个妙笔生花的妙手书生,《三国演义》里那么多的大小人物,经他的笔墨一一润色,个个变的圆润鲜活,个性独特,诸葛亮就是罗总笔下塑造的最成功的大人物。所以,这《演义》中的诸葛亮,有许多英明果断的事迹是罗总艺术加工的结果,绝非诸葛亮亲自所为。如草船借箭在《三国志》里是孙权的杰作,在《三国演义》里被罗总转让给诸葛亮了。这空城计,也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而成的故事,而且在《三国志》里并没有明确这空城计是何人的杰作。罗贯中为了把诸葛亮英明果断,深谋远虑,料敌如神的形象塑造的活灵活现,就很艺术的导演了《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那紧张刺激的一暮。
终上所述,按文学作品里诸葛亮的智慧而言,他抓住司马懿谨慎多疑的逆反心里,完全能够布下一个让司马懿望而却步的空城计。可惜,《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是罗贯中艺术加工的杰作,历史上并无此事实。所以说,想象归想象,艺术归艺术,文学作品与真正的历史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能草率地把文学作品中经艺术加工的人物与历史人物划等号!感谢朋友们的点赞与关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三国演义里面的这个空城计,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空城计呢,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这件事不是发生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身上。是罗贯中为了神话诸葛亮,诸葛近妖嘛,添加了这样一个受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
如果我们从三国演义的本身去逻辑上推理的话,我比较认同的应该是属于军事联盟里面的情节,就是属于司马懿故意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在当时的整个历史背景下呢,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阶层和以曹叡为代表的皇族阶层的利益冲突已经是愈演愈烈。那么司马懿作为整个氏族的领袖,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整个皇族阶层的一个重点打压对象。之所以一直没有去动司马懿,就是因为诸葛亮连续的北伐,为了抵抗诸葛亮所带来的外部压力,必须要重用司马懿。所以呢,司马懿从他个人的政治命运立场和家族前途的角度来考虑,是故意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从而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