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沧州少年冯海涛四年来开着“三马车”(一种农用摩托车在当地的俗称)为给父亲求医治病行程十万里,这一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沧州百姓,在市民的捐助下,父亲终于在三天前住进了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在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里,记者昨天见到了这对父子。
“有这样的好儿子,是我的福气啊!”一听说记者来采访这件事情,父亲冯秋迎激动地说。小海涛很腼腆,一看就是个纯朴的农家孩子。在采访期间,他始终默默地给父亲揉腿、喂饭,不多说一句话。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少年在初中二年级毅然退学,开着一辆别人送的旧三马车,四年来承载着沉重的孝心,作出这感人的事情。
四年前的一天,父亲摔倒住院手术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整日被病痛所折磨。由于母亲肾功能几近丧失,做不了重活,所有的重担就压在了小海涛身上。为了给父亲治病,小海涛开着三马车往返于北京天津和河北各地,寻访了40多家比较有名的医院,一晃就是四年,行程近十万里。
真情接触
“一直就没有找到一家合适的医院吗?”“家里穷,没有那么多钱看病,为了找一家花钱少,又能看好病的医院,儿子就这样一直带着我风里来雨里去,实在是辛苦这孩子了。”父亲告诉记者,为了省钱,父子二人在外的时候从来没有住过旅店,风风雨雨里,三马车就是二人的家。而为了治病,家里又欠下了三万多元的债务。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海涛发现开着三马车颠簸可以帮助父亲减轻病痛,于是不在外看病的时候,只要父亲一难受,即便是深夜,他也开着三马车拉着父亲围着村子转转,父亲告诉记者,就为这,这几年孩子从来没有在屋里睡过一个觉,总是住在门洞里。
一位好心人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沧州晚报》,在该报的报道下,沧州市民都为这个17岁的少年所感动,纷纷解囊帮助这对父子,苍天不负小海涛,三天前,在人们的帮助下,父亲终于住进了北京解放军总医院。
父亲能够住进病房,使小海涛感到了深深的欣慰,然而想起未来尚不知多少的医疗费,一家人又愁上心头。然而小海涛却下定了一个决心:只要能治好父亲的病,欠再多的钱,他将来也会想办法来偿还。 (北京青年报 耿振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