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秦始皇为何不攻打卫国?秦国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

历史趣闻     2019-1-29     点评:81举报

秦始皇当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灭了六国一统天下。但是你仔细一看,当时竟然还有一个国家没有灭亡!那个国家就是卫国。秦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卫国,而且终秦始皇一生没有去绝卫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

《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国到卫元君时已经只留下濮阳一地了,秦灭了魏国后把濮阳划入东郡,而把卫国从河南东北部迁到了西北部的野王县。

卫国的最后一个国君叫君角,奇怪的是,“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以后,秦始皇却一直没有去灭卫,直到秦始皇死了十多年以后的“君角二十一年”,秦二世才“废君角为庶人”,卫国这才算是寿终正寝了。

秦始皇除了留下一个中原的卫国,他没有统一的还有几个边远的地方。《西南夷列传》说:“秦灭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除了滇以外,《东越列传》还记载:“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越王勾践世家》则记载:楚威王大败越,尽得故吴地,“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

秦始皇为何不攻打卫国?秦国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

闽中郡采用了君长统治的办法,秦王朝认为这一带远离中原,是“荒服之国”,而且越人强悍,难以统治,所以闽中郡虽然名义上实行郡县制了,实际的建制却是与其它郡不同的。秦政府并没有派守、尉来闽中,而是仅仅废去了越人的王位,行政长官仍然是勾践的后代。

越族是个很大的种族,分支极多,《索隐述赞》说:“勾践之裔,是曰无绪,既席汉宠,实因秦余,驺、骆为姓”。在司马迁《史记》以前的上古时代,是男子言氏不言姓,女子言姓不言氏的,比如我们现在说秦始皇为嬴政,上古时代却是为赵政的。因为他的先人封于赵,所以秦始皇以嬴为姓,以赵为氏,《史记》上也只有赵政,没有嬴政的。

勾践的姓是姒,氏为驺,所以,这也佐证了东海王驺摇确实是勾践的后裔。而且他们被楚国打败后,仍然还奉之前的楚为正统,就这样,到秦灭后的东海王驺摇,他们已经维持了七代,这在秦国是很有几分一国两制味道的。而且还有不少“滨于江南海上”的一些地方,始终没有被秦始皇统一过。

秦始皇灭了六国,就开始热心于巡游,立碑记功,宣扬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劳,并且开始大享其乐和寻求长生不死。他已经无心去攻打路途险阻的滇,以消灭楚国的残余;也无心去与擅长水战的越人争夺滨于江南海上之地了。

但是这毕竟和他宣扬的一统天下有些缺憾,于是,秦始皇就需要为自己的不彻底性设置一个托词了,他特意留下了一个卫国也就很有必要了,这样可以用来自欺欺人,以便看起来似乎随时都可以拿下。但从地图上抹掉野王县的卫国,虽然只要高兴,随时都是可以做到,但滇与越的残余,虽然已经难以对秦始皇构成威胁,要拿下它们,却也是不那么容易的,这就成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一笔糊涂账。

卫国没有被灭,只能说是非常幸运,也可以说是应为小的秦始皇都懒得打。但也是因此,他成为了战国时代存货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

秦始皇为何不攻打卫国?秦国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

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被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传国玉玺据说是用着名的“和氏璧”制作的。这“和氏璧”可是古今罕有的绝世宝玉。后秦始皇得这宝玉,便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不料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秦朝迅速灭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79程,并最终湮没无闻,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西汉末,王莽篡权。他要改朝登基,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王舜撂下了狠话,说这玉玺是不交也得交了。王政君早先对王莽等人印象很好,现在感觉被虚伪的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王舜慌忙将玉玺捡起来,可惜玉玺还是被摔掉了一角,不完整了。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秦始皇为何不攻打卫国?秦国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

王莽的新朝政权垮台时,传国玉玺就在王莽的尸体身上。乱军抢到传国玉玺,献给了绿林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一度成为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玉玺。

刘盆子后来也失败了,投降建立东汉的刘秀。传国玉玺重新成为了汉朝的玉玺,从刘秀开始,一直在东汉诸帝手中流传。洛阳的东汉宫廷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传国玉玺,生怕出一点纰漏。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何进、袁绍等人武装诛杀十常侍的时候,太监们裹挟着汉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等血腥镇压平定后,宫中查点宝物,发现玉玺不见了!

十余年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洛阳再次招来血光之灾。董卓战败西逃,放火焚烧了洛阳宫廷。最先突入洛阳的孙坚部在救火的时候,于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宫女颈下赫然悬挂着传国玉玺。孙坚视之为吉祥之兆,有心将玉玺占为己有。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了盟主袁绍。袁绍也想要这传国玉玺,就又演出了好多幕大戏来。

秦始皇为何不攻打卫国?秦国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

有人说袁绍立即扣汉光武帝刘秀的“标准像”。传国玉玺在他手里停留过吗?押孙坚的妻子逼孙坚交出了玉玺;三国演义则说孙坚带着玉玺返回长沙,在路上被和袁绍一伙的刘表截击而死,后来玉玺落入袁术手中。不管怎么说,袁绍也好,袁术也好,最后都被打着汉朝旗号的曹操给打败了,传国玉玺重新回到了汉献帝的手里。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顺延成为曹魏的皇权象征。曹丕画蛇添足,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三国一统于西晋,玉玺归晋。西晋末年,中国北方陷入了所谓的“五胡乱华”时代,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传国玉玺开始了最为剧烈的颠沛流离。

秦始皇为何不攻打卫国?秦国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

在这个阶段,称王称霸的人很多,但玉玺只有一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很多豪强枭雄自己私刻玉玺。比如东晋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一个玉玺;此外还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玺、姚秦的玉玺等等。他们私造玉玺的“创意”得到了后世许多乱臣贼子和枭雄豪强的欢迎和效仿。

那玉玺留在建康,随着东晋、南宋、南齐、南梁世代相传。到了南梁时,建康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在寿阳起兵叛梁,最后攻占了首都,得到了玉玺。侯景很快被杀,叛乱被平定。但侯景任命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却趁乱拿着玉玺潜逃到了广陵,被一个叫郭元建的人抢走了玉玺。

郭将玉玺献给了北齐的行台辛术,辛术再转献给北齐朝廷。传国玉玺遂为割据黄河中下游的高氏所有。后来南陈取代了南梁,但是没有传国玉玺,怎么办?好办,自己刻一个玉玺。于是玉玺越刻越多,每个割据政权都宣称玉玺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后周太祖郭威登基时,曾遍寻传国玉玺而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聊作安慰。这两方印玺一直到北宋都是皇权的象征。宋朝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发现传国玉玺的希望。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咸阳有个人叫段义。他声称自己在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就是失踪多时的传国玉玺,献给朝廷。朝廷很重视,翰林学士蔡京等十三名官员认真考证,认定这是“真秦制传国玺”。

秦始皇为何不攻打卫国?秦国的传国玉玺去了哪里

但是关于这段记载宋史中也有很多纰漏,宋哲宗所得或许并非传国玉玺。明清两代,不时出现“发现传国玉玺”的传闻。但拿出来的玉玺都是附会仿造的赝品。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大为改变,不像之前朝代那样看重了。

至此传国玉玺的下落成为了一个谜题。很多人都在寻找,但是至今还没有传出找到传国玉玺的消息。这一谜题还将继续困惑人们,不知何时才能得出答案。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朱元璋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孙子朱允炆?

历史趣闻阅读:10301   点评:24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长安考古博物馆周边规划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长安考古博物馆周边规划

历史趣闻阅读:503   点评:14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5023   点评:136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有哪些直接因素(经济超前发展)

明朝是怎么灭亡的,有哪些直接因素(经济超前发展)

历史趣闻阅读:773   点评:22
传统武德的儒家文化内涵是什么?

传统武德的儒家文化内涵是什么?

历史趣闻阅读:9219   点评:147
明朝神秘事件,明朝奇闻大揭秘

明朝神秘事件,明朝奇闻大揭秘

历史趣闻阅读:1571   点评:66
汪直是如何颠覆明朝政权的?太监汪直是怎么成为海盗王的

汪直是如何颠覆明朝政权的?太监汪直是怎么成为海盗王的

历史趣闻阅读:8530   点评:371
古代公子的书童 居然还有这么尴尬的作用(书童作用)

古代公子的书童 居然还有这么尴尬的作用(书童作用)

历史趣闻阅读:590   点评:16
报名考试均为线上上海音乐学院2022年春季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今起报名

报名考试均为线上上海音乐学院2022年春季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今起报名

历史趣闻阅读:493   点评:26
古代女生奇闻趣事,不论是非好与坏

古代女生奇闻趣事,不论是非好与坏

历史趣闻阅读:2525   点评:47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