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情报收集能力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以至于在整个战争期间基本做不到“知彼”,完全处于解放军的“战场单向透明”之中。甚至有的时候都已经直接开战了,国民党军都不知道对面解放军的指挥官是谁,兵力大概有多少?
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军主力黄百韬兵团合围于徐州东部的碾庄一带。得知此事的蒋介石焦急万分,严令淮海战场上的其他国民党主力部队立刻向碾庄进发,救援黄百韬兵团。
当时距离黄百韬兵团最近的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是位于徐州的邱清泉、李弥兵团,也是淮海战场上战斗力最强的,兵力最多的,同时在蒋介石的严令下也是东进速度最快的。因此华野在徐州以东展开了解放战争三大阻击战之一的徐东阻击战。
当时从在南京的蒋介石到在前线的邱清泉、李弥等国民党指挥层都认为徐东阻击战中的华野部队最多也就两三个纵队,三四万人而已。因此在兵力和装备上都拥有极大优势的邱李兵团应该可以很快地突破解放军的阻击,完成救援黄百韬兵团的任务。
邱李兵团在徐东阻击战中距离黄百韬兵团最近的时候不到四十公里,但就是无法突破解放军的阻击,国军总参谋长顾祝同还专门坐飞机到前线当面质问邱清泉和李弥。而国军前线实际总指挥杜聿明也搞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直到自己兵败被俘。
兵败被俘的杜聿明在与华野指挥官交谈中才解开了自己对于徐东阻击战的疑惑:原来国民党军方面一直认为华野在徐东阻击战中的部队也就是两三个纵队,但实际上华野当时准备“围城打援”,在徐东阻击战中投入了七到八个纵队,约占华野主力的一半。
于是困扰杜聿明多时的徐东阻击战之谜算是解开了,而杜聿明也感叹道: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国民党军在徐东阻击战中和解放军打了十几天,竟然连对手有多少人都没搞清楚,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杜聿明的成功与蒋介石对他的宠爱分不开,他所掌握的部队是国民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也是他有条件去完成他的军事部署。然而,他最后的失败却也恰恰是因为这一观念,在广阔的淮海战场上,面对解放军“运动战专家”粟裕将军的口袋战术, 杜聿明坚持进攻战术,以至最终被分割包围,遭俘虏。他一生流血流汗,移孝作忠。
杜聿明治军作战,是一把好手,且为国家建立新军(装甲兵、伞兵),培育许多青年干部,对同学、同事、同乡、亲友、部属,十分友善。热心爱护,从无骄傲之气,他后来官拜东北九省长官,对前师长关雨东(关麟征,字雨东)公,仍然是肃然致敬,可称为四维八德的实行家,当之无愧。
杜聿明一生最为辉煌的战绩,则是在抗战八年中缔造的。他消灭倭寇的数量虽然不及薛岳,但他面对的敌人都是日本最精锐部队,其战斗的艰苦程度和惨烈程度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杜聿明手中有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坦克部队,因此 杜聿明的胜利,是中国陆军第一次运用现代化战争方式打赢的胜利,其对中国陆军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