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神秘罗布泊楼兰古城,楼兰古城考古

历史趣闻     2023-8-5     点评:19举报

沙漠考古:消失的罗布泊、楼兰古城探谜

蓦的世界

历史爱好者

中国沙漠现状

中国沙漠面积约有70万平方公里,如果算上戈壁滩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处于极度干旱的环境。虽然我们每年都在治理,也仅仅是控制沙漠面积不再扩大。

638

中国地理图

我国最著名的八大沙漠都在中国的大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木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

640

西北沙漠图

1935年,中国地理专家胡焕庸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黑河和腾冲画一条线(胡焕庸线)为界,把中国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区。几十年过去了,世事巨变,但唯独这条线还未改变。线的西北方向,国土面积占64%,人口却仅有4%;而线的另一头,36%的国土,却聚集96%的人口。

640

胡焕庸线

中国沙漠成因

我国的沙漠成因归为两类, 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是西周时期结束了大暖期,地球变冷,北方降水减少。不过最近三十年,天气开始转暖,北方降水有所增加。但是北方依旧偏干旱,土壤中水分少,植被也少,土地疏松,容易形成颗粒,特别是北方的大风,很容易把沙粒吹到远方,形成新的沙漠区。中卫沙坡头地区的沙漠就存在沙粒过黄河的现象。

510

中卫沙坡头

中国人口持续增长,一些地区常有滥垦、滥牧、滥伐等粗放的掠夺方式,加速了对植被的破坏, 水土流失,沙漠化持续发展。把不应该成为沙漠的地方破坏成沙漠,比如在陕西和内蒙古伊克盟的毛乌素沙漠,大都是这样造成的,即为“人造沙漠”。

我国沙漠的三种类型为,沙质草原荒漠化、固定沙区活化和沙丘迁移入侵。

595

毛乌素沙漠

根据野外调查及航空卫星照片的分析,以土地利用为主的沙漠化:过度农垦占沙漠化土地面积的25.4%,过度放牧为主的占28.3%,过度樵柴为主的占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及工矿建设破坏植被所引起的占9%,单纯由风力作用的沙丘前移所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仅占5.5% 。

可见,人为原因是沙漠化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因素。

640

内蒙古沙漠分布图

呼伦贝尔地区的沙地

过度放牧使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由于大面积开发农田和砍伐林木以及气候的变化,呼伦贝尔的生态逐渐恶化。目前,呼伦贝尔草原沙化面积达到87.6万公顷,形成一条纵贯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西麓的巨大沙带,成为继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沙地之后的全国第四大沙地。(来源:光明日报,2004年07月23日)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分布着很多沙丘,也称为沙地。

原来这里距今35亿年至5亿年,一直是汪洋大海,地质学家称作古兴安海。后来形成若干孤岛式陆地,再受到华力西运动的影响,中国北方海洋大部分都变成了陆地。

450

呼伦贝尔草原

在该草原上,发现很多细石器遗址,这是渔猎民族使用的工具。辽代时期,契丹人在这里垦种,建城,挖水渠,开边壕等,不仅破坏了草原植被,也破坏了地表土层,使得地下沙粉露出扩散,形成流动沙丘。到了元代仍有一定数量的农业耕种。

现在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沙漠化更为严重,修建铁路砍伐森林,尤其滨州铁路沿线的沙漠化特别严重。

科尔沁草原沙地

科尔沁沙地,由古松辽大湖而来,其地下沙土很厚,钻孔80米左右,皆是粉沙,有的厚度居然要超过100米。

科尔沁最早的文化是著名的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年—7400年,这里是中国最早使用玉器的地方。其后,又产生了最要的红山文化,出土了玉龙,以及祭坛、庙、冢,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辽金时期,这里大规模迁徙,砍伐大量森林,破坏草场,改成耕地。长期耕种后,地表的流沙越来越多,形成流沙。清代大量垦荒,造成的危害更大。

580

科尔沁煤矿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东北部,黄河后套平原的西南部。这里是典型的“人造沙漠”。原来这里一些地区属于匈奴人的原住地,头曼城在后套平原的五原县境内,曾经也是“草木繁盛,多禽兽”。

600

乌兰布和沙漠

汉人驱赶匈奴后,在这里进行大量屯垦,不断砍伐森林进行耕种。汉代墓葬,喜欢使用大量木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耕种导致扶沙出现。西夏的强大,使这里再次复兴,但是沙漠化更加严重。

到了清代,这里已经是“沙深数尺,流走不定。马蹄过处,沙复掩之”。

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在内蒙古乌审旗与陕西榆林地区。这里曾经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在南北朝时期,生态环境就保持相当好。但是,到了唐代一些地区出现了流沙堆积。北宋时期,无定河流域的流沙又扩大了。

637

无定河

追究原因,首先在修建统万城的时候,为了蒸土筑城,就砍伐了大量树木当作燃料,大规模取土,使得附近地表支离破碎,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使得河水泥沙增多,河床抬高,左右动荡不定,于是奢延水在唐代改称无定河。

582

统万城

西夏时期,这里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垦耕。明朝在这里修建明长城,扩大了沙地范围,加速了沙漠化。

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地理因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这里曾有过辉煌的绿洲文明,消失的楼兰、尼雅、米兰、精绝等古城。然而气候变化,河流、湖泊的干涸,绿洲消失,辉煌的西域古城成为沙漠里的墓碑,这都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变迁有关。

640

距今2.3亿年至2500万年,这里曾经是特提斯海(特指现在的喜马拉雅山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化石的古海域)。由于地壳的变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海水逐渐退去,形成一些湖泊,由于喜马拉雅山系的阻挡,印度洋暖湿的海风很难吹到这里,塔里木盆地就逐步出现了极端干旱的荒漠现象。

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常见的季风为东北风和西北风,而东北风最强。因此,沙漠最早形成于东部,东部的沙丘多在50—200米之间。而西部的沙丘多为10-50米之间,沙丘的年龄越早,形成的高度越高。

640沙漠周边形成黄土地

也正是因为季风,风吹黄沙,天降黄土。古人称为“天雨黄土”或“雨土”,也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沙尘暴”。在《竹书纪年》中,记载了殷商时期的降土现象:“帝辛五年(公元前1150年),雨土于亳”。

经年累月的堆积形成黄土,中国著名的黄土高坡的厚度为100-200米,甘肃兰州附近最厚处可达336米。看起来,丝绸之路南道上的绿洲被掩埋消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623

黄土高坡

冰川与河流

塔里木盆地干旱少雨,河流的水源主要依靠冰川融雪来补充,差不多每条河流都有数百条以上的冰川。比如来自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冰川融雪,形成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以及来自敦煌附近冰川的融水,不断注入罗布洼地,形成了罗布泊。

640

塔里木盆地

大暖期结束,中国北方地区降水减少,冰川水源补充不足,使得很多河流流程变短,已经不能流入塔里木盆地的腹地。而塔里木河的断流,就直接导致了罗布泊的消失。

640

塔里木河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就这样神秘消失了。

在1934年,斯文·赫定得到盛世才的批准去罗布泊考察,他们沿着塔里木河—孔雀河水道航行。5月16日,他们的船划进了罗布泊。他首次明确指出罗布泊是塔里木水系的终端咸水湖,并且测算罗布泊的大致面积为2800平方公里,不过夏季由于蒸发严重,湖面会迅速缩小,减至1900平方公里。他还进一步完善了罗布泊的“游移湖”说,而且对游移的周期做了具体的推论。

490

500

450

斯文·赫定在罗布泊

王炳华先生在《新疆访古散记》写到,接近罗布泊荒漠的孔雀河下游,已是一片干涸的河谷。这一变化,开始于50年代初期,开发建设的要求,在塔里木河、孔雀河上游修建了水坝,库尔勒地区农业得到了足够的开发用水。

640

罗布泊、小河墓地、楼兰古城、古墓沟

楼兰古城的消失

640

由于人类活动,农业耕种需要灌溉,河流筑坝,下游断流从而使得罗布泊在地球上消失。

而楼兰古城的消失,由于篇幅原因没有细谈。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片废墟。

640

楼兰古城

斯文·赫定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里就是楼兰古城。

640

楼兰古城卫星图

目前楼兰古城进去花费较多,并且还需要得到文物相关部门的批准,也只能在里面瞻仰一圈。不过里面的文物嘛,你只能看不能拿。

楼兰人曾经对周边环境有所破坏,滥砍滥伐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曾有记录,“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可见当初破坏环境相当严重,才有此禁令。

540

楼兰古城

《水经注》曾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估计是塔里木河中游改道,才导致如此。正如,斯文·赫定预测的那样,河道泥沙容易淤积,导致改道,罗布泊才成为“游移湖”。这才有小河墓地的存在,楼兰古城的消亡。

605

小河墓地

最近,有学者提出从西藏取水,可以直接改变新疆缺水的现状。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对于中国人来说问题不大,但还是要考虑到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我心里总有一份情怀,希望能见到沙漠成绿洲,沧海变桑田。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蓦的世界公号支持

神秘罗布泊楼兰古城,楼兰古城考古

楼兰古城消失之谜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TTGTTG
楼兰:俗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3800年,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多大的时间跨度?在中原的3800年,还是夏朝的统治时期。文中的<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管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条件楼兰姑娘的美,跨越时空还是留给了生活在3800年后的我们,那没有去过古墓沟的人,要找到它绝非易事。这里实际上是一片正在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一条又一条,似连又若离,我们也是几经周折,才在这片沟群中找到古墓沟。古墓沟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墓地选择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来当时人们就很看风水"。初见墓地,就给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墓。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后羿射日,射下的9个太阳,是否就落在了这里?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这个"核"是由紧密的一圈圈胡杨木桩构成的。我数了一数,每个墓地的胡杨木圈都是7层,"7"的数字,一定在当时有什么含意,也许与佛塔多为7层寓意是一样的吧?墓地之外围,又有一批鳞次栉比、埋葬甚浅的小墓,正是这些小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第一具女干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赶忙上前照相,留下永远的纪念。我却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见过斯文·赫定当年给楼兰女尸拍下的照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的感觉更是十分强烈。楼兰姑娘的确十分美。她们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 据后来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王炳华研究员告诉我,他们曾以古墓沟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为材料,先后请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总共做了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别较大外,其余都在3800年上下。基本上可以认为古墓沟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关于那两组差别较大的测定,还曾经有过一段故事。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将楼兰女尸送往上海展览,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捷足先登赶到机场迎接,考古所负责护送的同志不小心说出了误测的女尸年龄,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报》抢先发表了楼兰女尸有6000年尸龄的报道。6000年的尸龄,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记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好在后来大量的检测结果出来,才弥补纠正了这一错误。 楼兰女尸虽然只有3800年尸龄,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在出土的女尸身上,我们发现了干瘪的臭虫,在她那修长的金发内还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虫是"趋温性"寄生昆虫,居然未因人体死亡冷却而离去,抑或它们对美丽的楼兰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恋情?这也许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美丽的楼兰姑娘生活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从勉强裹体的织造十分粗陋的毛皮,脚上穿的千缝百补的皮鞋可以看出,当时的物质是很不丰富的。从已发掘出的干尸或人骨标本看,当时人们死亡时年龄都很低,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她们过早耗尽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楼兰姑娘来自何方?在见到古墓沟的女尸后,从她们高隆的鼻梁、黄褐的卷发、尖顶的毡帽,我猛觉得,她们与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似。考古学家们告诉我,我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她们与塔吉克民族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在古罗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尸体的毛毯上,凡相当颈下的部位,都置放有一个小囊,囊内收藏有一些细碎的胡麻细枝。这种葬俗,据瑞典学者贝格曼研究,与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礼中用一种植物来产生所谓"浩玛"或"所玛",以使灵魂能安然升天。古罗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约也是起这种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这种习俗的一致,也可能是他们民族渊源的一种反映。当然,邻近地区间因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表现出在某些习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新疆考古学者也曾经对楼兰城郊墓葬中发掘出土的6个颅骨进行过人种学测定,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5个欧洲人种头骨中4个形态比较一致,与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类型接近,另 1个则介乎地中海和帕米尔--费尔干类型之间,但在许多特征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种的变异。属蒙古人种的头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亚类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古罗布人的种族组成,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相当优势。这一特点,与帕米尔塞克类型居民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种族系统学关系。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又说明古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民族。罗布洼地,连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分,而在与地中海断绝自然的联系后,在历史时期,在人类学上又表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一事实说明,环境与社会,是具有继承性的。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可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神秘罗布泊楼兰古城,楼兰古城考古

楼兰国消失之谜

楼兰概况
一、什么是楼兰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在历史舞台上只活跃了四五百年便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是何原因至今说法不一。过了1500多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罗布人向导奥尔德克于1900年3月28日又将它重新发现,因而轰动世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百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一个又一个楼兰之谜诱惑着所有的人们。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园”,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
7世纪时,唐玄奘西游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廓岿然,人烟断绝”,其萧条之景,使人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在罗布泊北发现了“楼兰古城”,宣称是“沙漠中庞贝城的再现”而轰动世界。中外学者相信,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繁盛一时的古楼兰国目前被发现的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它对研究新疆以至中亚的古代史、丝路之路的历史变迁、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相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批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接踵而至。他们是:
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险队;
1910--1911日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险队。
这些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文物品种极其繁多。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这份手抄字纸,仅仅比蔡伦105年发明纸晚一二百年,比欧洲人最古的字纸要早六七百年。发掘出的汉锦,色彩绚丽,相当精致。有的绣有“韩仁绣文丸(纨)者子孙无极(即子孙满堂)”。有的绣“延年益寿”、“昌乐光明”或“延年益寿宜子孙”。制作年代在1--2世纪。另一重大发掘收获是发现了当年任西晋西域长史的李柏给焉耆王的信件,即所谓“李柏文书”,根据李柏文书而发现了“海头”故城,这为研究后期楼兰带走了大量古文物,撰写发表了一系列研究罗布泊古楼兰的专著,交口赞誉说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 “东方的庞贝城”。
我国科学家到楼兰考察,开始于1927年。当年随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楼兰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数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发掘遗址,出土了70多枚写有明确的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发掘了汉代烽燧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丝、麻织品残片。黄文弼就他在罗布泊地区的考古工作,发表了专著《罗布泊尔考古记》,楼兰地区的古代文明在中国学者的手中揭开了新的一页。黄文弼是我国解放前唯一到过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工作的中国考古学家。
新中国的楼兰探险热潮,再次轰动了国际。响应最积极的是日本。日本著名史学家泽和俊先生撰写的《楼兰王国》一书已经两版,在日本小学生读物中,就有关于楼兰古城的介绍,楼兰在日本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
70年代末,日本NHK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片《丝绸之路》。当时的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被邀请协助拍摄电视片。他们组织队伍克服重重困难三次深入罗布泊地区,再次获得了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文书(包括少量的法卢文)及大量的古钱、毛织物、丝织品、皮革制品、漆器等珍贵文物。军区测绘大队配合考察队深入楼兰勘测绘制了楼兰古城地形图。经精确测量,判定古楼兰城位于东经89度55分12秒,北纬40度30分57秒 。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仍依稀可辨。一条大约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贯穿城中,城内现残存的主要房子依然保存完好,除房顶不翼而飞外,别的部位,如门、窗历历可辨。古城内,盖房用的木梁、檩条、椽子,比比皆是,满目狼藉。这些胡杨木的建筑材料,有的还凿了眼,甚至刻上了花纹,显示出相当的工艺水平,格外引人注目,为研究古建筑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此外,这里还有古烽火台、粮仓等建筑遗迹。至于陶片、毡片、古铜钱、丝绸碎片等文物,只需在地表和地下稍稍寻找的挖掘,就能让“古董”重见天日。
日本人将1988年称作“楼兰年”,发起了以楼兰探察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活动:如组织百人考察团、举办《斯文赫定与楼兰王国》大型展览、举办报告会、楼兰摄影展览、楼兰在中国,可见楼兰的研究早已进入世界。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半老徐娘指的是谁?徐昭佩为何死后还被休妻

半老徐娘指的是谁?徐昭佩为何死后还被休妻

历史趣闻阅读:9091   点评:193
项羽为什么火烧阿房宫?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项羽被火烧阿房宫

项羽为什么火烧阿房宫?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项羽被火烧阿房宫

历史趣闻阅读:454   点评:20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怎样的?为何会变成禁区?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怎样的?为何会变成禁区?

历史趣闻阅读:11254   点评:106
李陵的后代 李陵的后裔都改姓成了拓跋

李陵的后代 李陵的后裔都改姓成了拓跋

历史趣闻阅读:10924   点评:265
自考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真题,自考古代文学史试题

自考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真题,自考古代文学史试题

历史趣闻阅读:457   点评:11
江苏出土传说蚩尤原型遗骨 “蚩尤”有望现真容

江苏出土传说蚩尤原型遗骨 “蚩尤”有望现真容

历史趣闻阅读:13026   点评:206
Nature|北京大学宁超等团队发现日语韩语突厥语或起源于中国

Nature|北京大学宁超等团队发现日语韩语突厥语或起源于中国

历史趣闻阅读:460   点评:27
关于日本人九个有趣的历史事实有哪些,日本历史最悲惨公主

关于日本人九个有趣的历史事实有哪些,日本历史最悲惨公主

历史趣闻阅读:494   点评:26
现代女A男O「他俩让现实版女A男O有了模样」

现代女A男O「他俩让现实版女A男O有了模样」

历史趣闻阅读:578   点评:1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