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春日秦国怀古阅读答案揭秘

历史趣闻     2019-1-29     点评:233举报

说到《春日秦国怀古》其实也还是挺让人值得去研究的一首诗词了,这首诗词非常的有意思的,可以说把诗人的情怀完全的释放出来了,那么有的网友也知道,这首诗是必学的,所以也有课后习题了,也就是问春日秦国怀古这首诗词表达了什么诗人什么感情,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春日秦国怀古阅读答案揭秘

《春日秦国怀古》是唐代诗人周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春日秦国怀古阅读答案揭秘

《春日秦国怀古》阅读答案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被诗人寄托了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春日秦国怀古》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当他看到那荒凉的景色,想到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用极富特征的描写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春日秦国怀古阅读答案揭秘

《春日秦国怀古》名家点评

当代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寅宾:“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这是周朴诗中的佳句。

当代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伯海:通篇不入事迹,但寓深情于眺望之中,使读者即景生慨。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苏麻喇姑的长寿秘诀是什么?苏麻喇姑和康熙是什么关系?

苏麻喇姑的长寿秘诀是什么?苏麻喇姑和康熙是什么关系?

历史趣闻阅读:9756   点评:332
潘金莲勾走西门庆的四大法宝

潘金莲勾走西门庆的四大法宝

历史趣闻阅读:16898   点评:346
这艘船中国秘密打捞了二十年英文,中国发现的奇怪船

这艘船中国秘密打捞了二十年英文,中国发现的奇怪船

历史趣闻阅读:549   点评:17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珍妃被丢入井时为何喊李莲英救她

珍妃被丢入井时为何喊李莲英救她

历史趣闻阅读:8665   点评:360
那些岁月那些人刘神婆

那些岁月那些人刘神婆

历史趣闻阅读:493   点评:10
瓜州县博物馆开展少年儿童陶俑模型考古发掘研学活动

瓜州县博物馆开展少年儿童陶俑模型考古发掘研学活动

历史趣闻阅读:487   点评:14
文物大盗斯坦因,斯坦因从尼雅盗走了多少文物

文物大盗斯坦因,斯坦因从尼雅盗走了多少文物

历史趣闻阅读:538   点评:18
清朝香妃女尸出土,千年古墓中的香妃

清朝香妃女尸出土,千年古墓中的香妃

历史趣闻阅读:405   点评:22
不守妇道被儿子软禁至死的太后

不守妇道被儿子软禁至死的太后

历史趣闻阅读:12644   点评:225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