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颗泰国米、5颗东北米、4粒芝麻能派什么用场?可以组合成一个戴草帽的人,或一棵小树的树冠。靠这种本事,44岁的杨福贵创出了粮食版的《清明上河图》。
昨日,杨福贵小心翼翼展示了他刚刚完成的得意之作。整幅画长8.22米、高0.93米,上面数十座桥梁、上百艘船舶、数百座楼宇、1200多个人物,全是粮食“编排”而成。树干是一片圆溜溜的绿豆、红豆,树冠,有的是白米,有的是黑芝麻;气派的酒楼廊柱是红米、外墙是糯米、酒幡是小米;房顶瓦片,全是黑米,为突出轮廓,瓦片中间,还有一排排作为装饰的白芝麻。
据杨福贵的统计,这幅《清明上河图》共用了小麦、黑芝麻、白芝麻、大米、菜籽、红豆、绿豆、荞麦等16种粮食共计2.69公斤,约52万粒。
杨福贵是北碚歇马镇农贸市场一间卤菜店老板。他从小喜欢书法,2001年,听说西安有个农民能用粮食制成各种艺术字,便前去学艺。
最初两年,他一板一眼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用粮食“书写”一些诸如《沁园春·雪》之类的诗词。不久,他试着用五颜六色的五谷杂粮作画。
粮食画首先要设计草图,再根据图案,选取不同颜色、个头的粮食来“组装”。用的粮食还必须是经过防虫防霉处理的,然后粘到刻在有机玻璃上的“草图”上。
《清明上河图》花去杨福贵整整8个月时间,卤菜店“店长”的位置也因此让给了女儿。杨福贵的打算是,以后名气做大了,靠这个谋生或许更好。
除了《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大制作,磁器口古镇、三峡纤夫、大熊猫、老虎……这些题材统统被杨福贵搞出了粮食版。去年年底,他创作的《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系列,还获得了重庆市首届工艺美术大赛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