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蝌蚪在水中慢慢进化成青蛙和蟾蜍,但是负子蟾的小蝌蚪却并不是自己在水中生长,而是在雌性负子蟾的背上繁殖进化,这种生育方式是非常特殊的,不过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欣赏,因为这种繁殖方式,让负子蟾变得十分恶心,如果你有密集恐惧症千万不要看图片。
负子蟾把儿子背在身上进化
负子蟾也叫苏里南蟾,是生活在南美和非洲的原始蛙类,属于完全水栖型,跟我们平常见过的蟾蜍不同,负子蟾的背腹部平坦,皮光滑,而不是常见的背部凹凸不平,但是,负子蟾也会变成那样。在繁殖期间,负子蟾的卵就附在雌性的背部,经过蝌蚪期,变成幼小的成体后才会离开雌体。
负子蟾也是因为背着儿子进化的习性而得名,虽然繁殖方式很特殊,而且很一般的蟾蜍长相不同,但是如果你有密集恐惧症的话,还是不要看这种恶心的图片。负子蟾的背部就像蜂窝一样,存在几十甚至是上百个小洞,每一个小洞都有一个负子蟾儿子,当受精卵直接进化成小负子蟾的时候,就会破茧而出。
一旦小负子蟾从“蜂窝”中钻出,雌性负子蟾就会马上在石头上蹭背,皮肤的上层便脱落下来,又恢复繁殖前光滑的模样。如果受精卵没有进入雌性负子蟾的“蜂窝”中生长个,跌落到水底,那么这些卵就不能发育,成为死卵,所以负子蟾完全就不存在小蝌蚪小妈妈的局面。
负子蟾体长约10厘米,黑褐色,成体眼小,无眼睑,具2出水孔,口部无角质颌和角质齿,口内无舌。趾间蹼极发达,体侧具侧线。荐椎前椎骨5-8枚,椎体后凹型,肩带弧固型。蝌蚪期前3枚躯椎有游离短肋,变态后与横突愈合。
在水中交配,卵排出后随即受精,雄蟾将卵紧抱置于雌蟾背上,数小时后,卵周围的皮肤生长形成一囊,将卵包住并覆以角质盖。约经80天孵化后幼体发育成幼蟾。
产卵期间,雌蟾背面皮肤软化似海绵状,泄殖腔壁伸到外面形成管状产卵带,弯曲达于背上,雄蟾在雌蟾背上压着产卵带,把卵挤出,压入海绵状皮肤的小窝中,覆以胶质。卵在雌蟾背面的皮肤窝中发育,经蝌蚪期,变成幼小的成体后才离雌体。
负子蟾的蝌蚪是双出水孔型,即有两个出水孔而无角质齿;异舌蟾科也属此型。这类的出水孔不能与鱼类或有尾类鳃部的孔相比较。从以色列下白垩纪已采到近于这类群的化石,表明很早就开始分化,并认为这是一个既原始又相当特化的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