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明代不腐女尸经过了千年,但是却还是容貌不变,鲜如活人,像这样的千年古尸简直恐怖,那到底又是为什么,这个腐尸又是怎样的发现的,最后到底这一切是真是假,话不多说,小编马上给大家揭秘。
2011年2月24日晚,江苏泰州明代不腐女尸被大家发现。在泰州市区春兰路延伸工程施工工地发现三副明代棺木,棺木木质优良,均系浇浆墓,墓葬距地表都在2米以上。2月28日,泰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其中两副棺木进行清理,只发现木枕、明代服饰、陶罐、尸骨等,未出土有文字的文物。2011年3月1日,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将明代不腐女尸抬出棺外。开棺的这副棺木外层浇浆保存非常好。
开棺时女尸紧缠于裹尸布、被子和衣服之中,几乎全部浸在黄褐色的棺液里。尸体僵硬、皮肤完整,五官、毛发、睫毛等清晰可见,女尸长1.5米左右。用手按压其脚踝部,发现皮肤竟然有弹性。女尸头部的帽子后侧还残留有青蓝的颜色,脚上布鞋底的针线眼清晰如初。棺木以糯米石灰浇浆来防腐,显示是大户人家,但女尸通体都是棉布,并没有发现丝绸等华贵衣服又似平民。
江苏泰州明代不腐女尸的身份是什么呢,这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泰州市博物馆馆长汪维寅告诉记者,这次出土的古墓已经确定是明代的,首先从风俗来讲宋代推崇简葬,到了明代,简葬的风俗就更加明显,再一个来讲可能有关的就是跟他们的身份地位有关,他毕竟不是皇帝王侯大臣,他这个殉葬品肯定就不会那么多了尸体基本是一具不腐尸,但是保存状态不是太好明代的民风民俗。
特别是葬送这一块研究有他一些必然的价值,同时像古代的一些防腐技术在墓葬这一块防腐技术采用也有一定的价值,再说能够保存下来。泰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其中两副棺木进行清理,只发现木枕、明代服饰、陶罐、尸骨等,没有出土有文字的文物。泰州市博物馆几位专家对保存最完好的一副棺木进行开棺,工作人员花了近2小时才凿开棺盖。
开棺后,发现一具尸体被棉被包裹着,浸泡在褐黄色棺液中,液体刚好将尸身全部淹没。尸体身高1.6米左右,脸部轮廓清晰可辨,眼耳口鼻甚至眉毛都完好无损,头顶戴着两层布帽,依稀可见帽上花纹。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除了一些防腐用的中草药,没有发现任何随葬品,也没有发现墓志铭等文字记载,江苏泰州明代不腐女尸的身份还是个谜。
据介绍,出土后的女尸,须肉身和衣物分开分别保存,以免女尸出现腐烂。因此,褪去其身上的衣物,便成了当务之急。,身上包裹厚厚衣物的女尸,被抬出冰柜。由于不需解冻,专家们随即着手对其“褪衣”。记者现场看到,连接江苏泰州明代不腐女尸女尸衣服两侧的“纽扣”,其实是一个两根布条扎在一起的“结”。女尸外衣被解开后,里面一层层衣服都是斜衣领,领口从右上开始,“终于”左腰间。
解开这些“纽扣”不难。按理说,给女尸整体“褪衣”时间不需要太长,但事实并非如此,整个过程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这是由于时隔数百年的女尸四肢僵硬,一件衣服前面“纽扣”解开后,并不能马上脱下来,而是要将其翻身俯下,从后背慢慢将衣服褪下,衣裾还有可能被枕在侧面身体处,有时甚至需要抬起整个尸身才能褪下该件衣服。女尸下肢里面穿的是裤子,外罩数条裙子,有的裙带系在腰间,有的系在腹部,也增加了褪衣的工作量。
被完全褪去衣物后,女尸的肉身被浸泡在一个类似浴缸的容器内,缸内放满了水。据泰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介绍,容器内的水是福尔马林药水,可以对女尸进行防腐。而褪下来的衣服,继续放冰柜冷藏。下一步,泰州博物馆将约请上海科技馆专家对尸身进行专业保护,并请有关纺织品专业保护单位的专家,对其衣物进行保存。
之前小编给大家说过怀孕古尸产活女婴的离奇事件,今天说的江苏泰州明代不腐女尸也是十分奇怪。那么尸体为什么不腐呢?尸体之所以不腐烂,是因为处在一个密封的空间里,隔绝了空气,微生物又相对较少,而浇浆层上有细微小孔,致使地下水渗进棺中,这恰恰又为尸体保存提供了良好的隔离空气的环境,才能保存至今。
据介绍,从1979年最先出土古代女尸算起,泰州已经连续出土4具古代不腐尸体,两具男尸两具女尸,其中前三具为徐蕃夫妇和刘鉴,与刚刚出土的这具女尸一样都是明代人,这在省内甚至全国都很罕见。那么,泰州为什么经常出土不腐尸体呢?
1、独特地质
泰州市博物馆专家介绍,省里有专家曾对该疑问提出过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这很可能与泰州地下独有的环境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2、注入水银
此外,还有人猜测,尸体中可能注入了水银之类的防腐剂。因为泰州不像那些出土古尸较多的新疆等地那样气候干燥,泰州相对湿润,按理说不便于尸体保存。因此怀疑是注入水银。
3、特殊液体
还有一种说法是,可能正因为泰州地势低洼,导致地下水渗入棺中,与棺中的物质混合,形成了一种可防腐的特殊液体。
长沙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马王堆三座汉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不腐原因:辛追夫人尸体不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深埋,一个是密封。根据湖南的地理环境,地下8米以下的土壤有恒温恒压恒湿的特质,其次尸体用四座棺材呈阶梯式摆放,用木炭、白膏泥、夯土和封土作为密封材料,有效的起到缺氧、无菌的作用。
2002年7月7日,连云港市区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海州区双龙村花园路基建工地上,惊现一座古墓。该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出土文物80余件。尤其令世人震惊的是,该墓葬还出土了一具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女性尸体。
这是我国继湖南马王堆女尸、湖北荆州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在长江以北地区属首次发现。女尸身长1.60米,尸身皮肤基本完好,肌肉牵拉有弹性和韧性,神经和内脏器官保存基本完整。 随古尸出土的龟钮铜印,印文清晰地表明墓主人为“凌氏惠平”。随着“凌惠平”的出现,一场现实版的“古墓丽影”在科学界拉开帷幕。
不腐原因:“凌惠平”不腐是否与棺中的棺液有关?但这些液体是入殓时注入的,还是天长日久渗入的地下水?尚无定论。据连云港市第一医院用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棺液样本的分析,发现其pH值为7.55,呈弱碱性,棺液中还含有血红蛋白,与pH值为5.18的长沙马王堆墓棺里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凌惠平”能在适于细菌生存的碱性棺液内保持不腐,又是一个谜。
小河公主
小河公主,是中国考古学家于2003年在新疆罗布泊小河遗址发掘出的一具女性干尸,虽然经历了四千年,但干尸的保存完好,面部笑容清晰可见,因考古学者感叹其美丽且完整性,又在小河遗址发掘,所以将其命名为“小河公主”。
不腐原因:众所周知的埃及木乃伊,经过特殊处理,迅速脱水,去除内脏,使用香料防腐,才能保存千年。而专家们在 “小河公主”身上没有找到任何人工处理的痕迹。专家们发现,“小河公主”的脸部涂抹了一层白色的乳浆。经过化学分析发现,这是一种奶酪类的奶制品,对尸体的防腐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作用。
出土棺木的结构可以清晰地判定3800年前的情景,那时的人用斗篷包裹好死者放在适当位置,将两根胡杨树干掏空,加工成括号型对接固定在一起,盖上几十块小挡板做棺盖。用新鲜的牛皮将整个棺木包裹,随着干燥牛皮的绷紧,可以阻止细沙的进入。这样的密封营造了一个干燥不通风,细菌也无法进入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