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否真实,关于尧舜禅让的记载

历史趣闻     2023-8-25     点评:11举报

所谓禅让的“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禅让,即为尧传舜和舜让禹,注重能力而非血统,成为中华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尤为重要的是,禅让制有“内禅”与“外禅”之别,“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尧舜禹的禅让属于“外禅”。所以,在《论语?泰伯第八》中孔子称赞,“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既然如此,为何禅让制没能维持下去呢?以孔子为首的儒家认为,根源在于尧舜道德品质高尚,一心为公,而此后人心不古,导致真正的禅让制终结。但问题在于:儒家笔下的大禹,也是一个品行完美的领导人,为何大禹不禅让而传位于儿子夏启?

640

尧帝时期,天下洪水淘淘,于是在大臣力荐之下,任命大禹父亲鲧治水,9年过去之后,洪水没有变化,于是尧帝继续求才,得到一位奇才舜,就让舜代理执行天子的职务。舜巡视之后,发现鲧做事不像话,就在羽山海边诛杀了鲧,又任命鲧的儿子大禹治水。

舜为何让鲧的儿子禹治水呢?《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就是说大禹办事敏捷而又勤奋,品德不违正道,仁爱之怀人人可亲,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地如同音律,动作举止自然地可为法度.....总之是一完美之人。

临危受命之后,大禹在外奔波13年,过家门而不入,连儿子呱呱坠地都来不及见一面,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受到了民众的赞扬,也为舜所重视。所以舜在晚年把禹举荐给上天,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

640

以上《史记·夏本纪》对大禹事迹的描述,在儒家其他经典中,也都表现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现的艰苦卓绝的作风,和在外治水无暇顾及家庭、顾及儿女私情等高尚精神。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尚书》说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他都没有见过一面。

2002年,国内收藏专家在海外发现一件西周初期青铜器,上面有迄今发现的最早称赞大禹德行的铭文,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即遂公盨。遂公盨的盨盖缺失,内底铭文10行98字,记载了大禹治水办法和划分九州,更有大段文字阐述德与德政,教诲民众以德行事。

总之,至少从西周开始,大禹德行被备受世人赞誉,尤其儒家更是高度赞扬大禹。按理说,思想境界如此高的大禹,更应该会继续禅让,寻找有德之人继承首领之位才对,为何他偏偏传位于儿子夏启?

640

这个问题注定难有历史真相,但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中的蛛丝马迹,却又透露出血腥黑暗的踪迹,让人思来不寒而栗,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

一,山西陶寺遗址,被普遍认为是尧都,但这座古城的墓葬却出现诡异一幕,即一些“王墓”和“贵族墓葬”遭到掘墓毁尸,因为陪葬品没有丢失,所以学者判断应该是有目的的报复或泄愤。根据儒家经典描述,尧舜禹禅让交接权力,气氛好的一塌糊涂,既然如此为何出现这一残暴掘墓毁尸行为?

二,我们都知道大禹“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但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并非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回家,所谓“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即便有鲧的教训所在,大禹偶尔回家一下,以舜的德行也不至于要杀他吧,难道其中还隐藏了血腥真相?

588

晋朝时期盗墓贼挖出的《竹书记年》,是春秋战国晋国和魏国的史官所作,上面提到尧舜权力交接非常血腥,即“舜囚尧,复堰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这个颠覆传统认知的记载,可能就是大禹不实行禅让的原因所在:禅让制根本就不存在,尧舜不是不想传位于子,而是后者发动了血腥政变,强行夺取了王位。有不少学者肯定的认为,儒家口中的尧舜禹禅让纯属子虚乌有!

尧舜禹这三人,应该是三个不同部落首领,或三个家族族长,势力都非常庞大。尧帝在位时,舜帝或大禹集团对华夏联盟的王位虎视眈眈,其中舜首先崛起,势力庞大到尧帝不得不提拔他,以至舜“摄行天子之政”。但舜崛起之后,为了巩固手中权力,必然就要打压潜在势力大禹集团,所以先找理由杀死鲧,再让大禹治水,以寻找大禹过错而杀之,继续削弱大禹集团实力,所以大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可能就是不给舜找到一点把柄。

由于大禹为人极为谨慎,所以13年积蓄实力,最终掌握了王权。陶寺遗址中发生的掘墓毁尸现象,或许就是舜对尧、禹对舜的情绪发泄。尤其是大禹,完全有理由发泄报复,因为他父亲鲧被舜杀死。

640

那么,既然禅让制不存在,为何儒家积极宣扬禅让制呢?原因很简单,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战乱无穷,君王一心夺权无心德政,所以儒家就塑造出一个虚幻的“天下德者居之”的模范,希望君王行仁政、少战争,效仿尧舜禹注重德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虽然篡改了历史,但编织的这个善意谎言却很可敬。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否真实,关于尧舜禅让的记载

尧舜禅让,舜禹禅让这样的古代禅让制度,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有不少的记载。
  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舜,号有虞氏,传说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生于诸冯 (在今山东省境内)。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禅让的方式是和平、明主地推选,不是个人权利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思想。有利于部落联盟的团结,协调社会生产。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否真实,关于尧舜禅让的记载

尧舜禅让的传说是儒家的杜撰,还是历史的真实事件呢?

尧舜禅让只是儒家的杜撰,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舜的帝位其实是从尧的手里夺过来的。

一、从尧以前的历史、自然界法则、现存的酋长制度等方面来看,不存在禅让

尧舜之前的四代帝王,少昊是黄帝的大儿子,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帝喾就少昊的孙子,帝挚是帝喾大儿子,尧是帝喾二儿子,他们的帝位都是从直系亲属继承来的,从没有出现过禅让。舜是颛顼的六世孙,和尧的关系已经出了五服,根本谈不上继承,只能是夺位。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来看,狼王的位置都是群狼通过决斗来决定的。从现存的非洲酋长制来看,酋长的继承全都是世袭制,从没有禅让这回事。

二、从利益、人性和考古来看,也不存在禅让

上古帝王有什么好处吗?我们穿越不到古代,就看看现存的非洲酋长制。酋长的地位和我国古代皇帝差不多,一个大酋长可以有上百个妻子,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拥有绝对的权力。从考古上看,与“三黄五帝”时代对应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已经出现了较大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上古帝王的生活,并不像一些书上宣称的“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在绝对的权利和利益面前,从来都是血淋淋的争夺,哪里来的禅让呢?

三、从史书来看,是舜篡夺了尧的帝位

《春秋》是孔子编纂的,而孔子并不是史官。《竹书纪年》是晋国和魏国的官方史书,被称为是“我国古代唯一流存的,未经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编年体通史”。《史记》要比《竹书纪年》晚二百多年,经过焚书坑儒和楚汉战火,司马迁所能参考的史料也是有限的。从近代考古发掘来看,《竹书纪年》的可信度甚至要高过《史记》。古本《竹书纪年》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尧并没有把王位禅让给舜,而是要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料被舜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尧,尧后来死在了平阳。韩非子也持同样的说法,“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之弑其君者”。最早提出“禅让说”的是《尚书》,而《尚书》一不是史书,二是经过了汉儒的伪造和篡改,所以禅让的说法十分可疑。同为儒家的荀子就曾批评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总之,历史上是不存在尧舜禅让的。禅让只是理想,篡位才是现实。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汉朝的和亲和宋朝的岁币,哪个更耻辱

汉朝的和亲和宋朝的岁币,哪个更耻辱

历史趣闻阅读:8740   点评:223
张良对刘邦攻占咸阳有何作用?张良是怎么死的

张良对刘邦攻占咸阳有何作用?张良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阅读:11244   点评:286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外国人写的清朝历史,外国人拍摄的末代清朝电影

外国人写的清朝历史,外国人拍摄的末代清朝电影

历史趣闻阅读:442   点评:22
邓萃雯的现任老公「邓萃雯别人的老公不需要你拯救」

邓萃雯的现任老公「邓萃雯别人的老公不需要你拯救」

历史趣闻阅读:580   点评:15
仰韶文化是怎么发现的,仰韶时代

仰韶文化是怎么发现的,仰韶时代

历史趣闻阅读:423   点评:15
想对两位人物作出评价,就看看两个人做过什么?

想对两位人物作出评价,就看看两个人做过什么?

历史趣闻阅读:528   点评:22
三星堆考古文化,三星文明

三星堆考古文化,三星文明

历史趣闻阅读:526   点评:13
四川大学a类学科最新排名,四川大学强势学科排名

四川大学a类学科最新排名,四川大学强势学科排名

历史趣闻阅读:364   点评:10
这些宝藏院校专业等额复试23考研的小伙伴可别错过啦

这些宝藏院校专业等额复试23考研的小伙伴可别错过啦

历史趣闻阅读:480   点评:23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