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故郡遗址的发掘始于2015年春。经过5年不间断地工作,考古工作者在故郡共计发现城址1座、环壕1段、墓葬93座、车马-殉牲坑11座、灰坑600多处、水井60眼、陶窑6处,出土金、铜、铁、骨角、玉石等珍贵文物。最为重要的是,故郡遗址内还出土了河北省有史以来形制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车马坑。
58号大墓二号车马坑(右)殉牲坑(左)
巧合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族群鲜虞曾经在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及保定一带,建立过一个强悍的古国——中山国。今天的故郡遗址恰恰在当年中山国的版图范围内。
那么,故郡遗址会不会是中山国的遗迹呢?本期《考古公开课》邀请到了故郡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长,为我们抽丝拨茧,揭开谜团。
故郡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长
公元前350年战国中山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奢华车马坑——石破天惊
故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最为亮眼的是58号大墓二号车马坑。车马坑内共计5车16马。1号车,马头有铜珠串饰;2号车马笼嘴处结有葵花式的骨泡;3号车的马鼻子上扣着贴金铜泡。车两侧还各有一个壮年殉人;4号车马匹的马笼头用皮条编成,镶满贝壳。
二号车马坑1号车右侧服马和骖马 马头部饰有铜珠串饰
二号车马坑2号车右骖马的鼻部骨泡
二号车马坑3号车马头饰满贝壳
对车舆的复原,要在实验室内进行。随着5号车和4号车实验室整理工作的推进,冠绝天下的战国豪车恢宏重现。5号车车厢髹漆绘彩、朱墨争辉;车厢上装饰着贴金神兽。
二号车马坑5号车车舆
4号车车马总长约4米。马骨身长约2米、高约1.4米。车厢上装饰有双头黄金神兽。
二号车马坑4号车
二号车马坑4号车车舆
更为惊人的是,在二号车马坑前面,有一座可称为“旷古奇观”的殉牲坑。
殉牲坑四米见方。经过清理后确定,坑内有37头牛、27匹马、313只羊。可见墓主人等级之高。
二号车马坑东侧殉牲坑第三层殉牲
精美文物 中原与草原风格并存
随着故居遗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大批精美文物惊艳出土。
故郡遗址内共出土两件瓠壶。一件壶盖上卧有一虎。老虎仰天长啸。背部有提链,便于提携。
瓠壶
另一件,壶盖蹲踞一鸟,双爪抓蛇,倒酒时嘴可开张,神气扬扬。
鸟盖瓠壶
瓠壶是北方文化的产物,基本局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断代和判定文化属性的标志性器物。
这件虎形牌饰出土时,放在墓主颈部。同时出土的,还有一对金盘丝耳环。这两件文物象征着墓主人的崇高地位,同时还是判断族属的力证。
虎形牌示
盘金丝耳环
这些文物都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风格。但是,通过它们依然难以推断故郡遗址是属于中山国的遗迹。直到一件带有文字的陶罐出土,让故郡遗址是中山国遗址的判断,无可质疑。
陶罐所刻之字中的“丘”字,与中山国后期都城灵寿故城所出《公乘得守丘刻石》的“丘”字写法完全相同,说明它属于中山国文字系统,提示出与中山国的直接关联。
故郡遗址出土的陶罐(左) 中山国后期都城灵寿故城所出《公乘得守丘刻石》(右)
神秘中山国 壮阔200年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大地上,中山国是唯一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综合国力仅次于“战国七雄”,因此被称为战国“第八雄”。
但是,因为史料匮乏,中山国面目模糊。它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正是考古工作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揭开了中山国的神秘面纱。
中山国存续约200多年,经历了7代君王,在存续期间曾两次灭亡,两次迁都后,又奇迹般地再次复兴。
透过这些考古发掘,我们将看到中山人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和他们隐秘又跌宕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考古公开课
《神秘中山国》
播出时间:11月1日 20:10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科教
春秋战国时的古中山国为何能数次复国?
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中山国。从此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活跃了数个世纪。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它方圆虽然只有五百里,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公元前5世纪,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惭衰落,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一鲜虞,逐步壮大起来了,该部族善骑射、骠悍骁勇。他们由陕西绥德地区进入内地,翻越太行山以后很快兼并了鼓、肥两个小国组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前562年灭掉了卫、邢两国占领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国以南地区,公元前530年称鲜虞,定都新市并击败晋军,扩疆获土。公元前515年至510年楚昭王大举进兵,连年征伐,鲜虞族君死国灭,四处逃亡。不久又很快组织起来于公元前506年向北至中人建中人城,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又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鲜虞族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一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越过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弱小的白狄一直受到强敌的侵扰,公元前407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成为魏的附属国。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经过20多年的抗争,再度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逐步发展成为了"千乘之国"。此时的中山国土含现在的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国势达到鼎盛时期,参与了“五国相王",开疆拓土,但同时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
赵武灵王北巡时,目睹了中山及胡人的兵卒衣襟灵便,骑射娴熟,战斗力极强,触动很大。于是他下令举国上下"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军事变革导致了中山国的再度灭亡。
赵武灵王北出,中山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山国,多变无信的外交策略使其陷入了寡助的窘境,再加上连年用兵,国势已衰,公元前296辛,当赵国的铁骑隆隆开来的时候,第六代中山王出逃别国,客死他乡。随着这位中山王的离去,一个曾经在动荡不安中放射异彩的国家消亡了。
中山国几经兴起和消亡,正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动乱、大融合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的古中山国为何能数次复国?
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中山国。从此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活跃了数个世纪。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它方圆虽然只有五百里,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公元前5世纪,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惭衰落,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一鲜虞,逐步壮大起来了,该部族善骑射、骠悍骁勇。他们由陕西绥德地区进入内地,翻越太行山以后很快兼并了鼓、肥两个小国组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前562年灭掉了卫、邢两国占领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国以南地区,公元前530年称鲜虞,定都新市并击败晋军,扩疆获土。公元前515年至510年楚昭王大举进兵,连年征伐,鲜虞族君死国灭,四处逃亡。不久又很快组织起来于公元前506年向北至中人建中人城,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又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鲜虞族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一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越过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弱小的白狄一直受到强敌的侵扰,公元前407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成为魏的附属国。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经过20多年的抗争,再度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逐步发展成为了"千乘之国"。此时的中山国土含现在的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国势达到鼎盛时期,参与了“五国相王",开疆拓土,但同时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
赵武灵王北巡时,目睹了中山及胡人的兵卒衣襟灵便,骑射娴熟,战斗力极强,触动很大。于是他下令举国上下"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军事变革导致了中山国的再度灭亡。
赵武灵王北出,中山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山国,多变无信的外交策略使其陷入了寡助的窘境,再加上连年用兵,国势已衰,公元前296辛,当赵国的铁骑隆隆开来的时候,第六代中山王出逃别国,客死他乡。随着这位中山王的离去,一个曾经在动荡不安中放射异彩的国家消亡了。
中山国几经兴起和消亡,正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动乱、大融合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的古中山国为何能数次复国?
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中山国。从此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活跃了数个世纪。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它方圆虽然只有五百里,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公元前5世纪,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惭衰落,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一鲜虞,逐步壮大起来了,该部族善骑射、骠悍骁勇。他们由陕西绥德地区进入内地,翻越太行山以后很快兼并了鼓、肥两个小国组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前562年灭掉了卫、邢两国占领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国以南地区,公元前530年称鲜虞,定都新市并击败晋军,扩疆获土。公元前515年至510年楚昭王大举进兵,连年征伐,鲜虞族君死国灭,四处逃亡。不久又很快组织起来于公元前506年向北至中人建中人城,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又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鲜虞族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一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越过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弱小的白狄一直受到强敌的侵扰,公元前407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成为魏的附属国。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经过20多年的抗争,再度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逐步发展成为了"千乘之国"。此时的中山国土含现在的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国势达到鼎盛时期,参与了“五国相王",开疆拓土,但同时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
赵武灵王北巡时,目睹了中山及胡人的兵卒衣襟灵便,骑射娴熟,战斗力极强,触动很大。于是他下令举国上下"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军事变革导致了中山国的再度灭亡。
赵武灵王北出,中山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山国,多变无信的外交策略使其陷入了寡助的窘境,再加上连年用兵,国势已衰,公元前296辛,当赵国的铁骑隆隆开来的时候,第六代中山王出逃别国,客死他乡。随着这位中山王的离去,一个曾经在动荡不安中放射异彩的国家消亡了。
中山国几经兴起和消亡,正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动乱、大融合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的古中山国为何能数次复国?
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中山国。从此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活跃了数个世纪。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它方圆虽然只有五百里,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公元前5世纪,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惭衰落,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一鲜虞,逐步壮大起来了,该部族善骑射、骠悍骁勇。他们由陕西绥德地区进入内地,翻越太行山以后很快兼并了鼓、肥两个小国组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前562年灭掉了卫、邢两国占领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国以南地区,公元前530年称鲜虞,定都新市并击败晋军,扩疆获土。公元前515年至510年楚昭王大举进兵,连年征伐,鲜虞族君死国灭,四处逃亡。不久又很快组织起来于公元前506年向北至中人建中人城,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又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鲜虞族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一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越过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弱小的白狄一直受到强敌的侵扰,公元前407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成为魏的附属国。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经过20多年的抗争,再度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逐步发展成为了"千乘之国"。此时的中山国土含现在的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国势达到鼎盛时期,参与了“五国相王",开疆拓土,但同时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
赵武灵王北巡时,目睹了中山及胡人的兵卒衣襟灵便,骑射娴熟,战斗力极强,触动很大。于是他下令举国上下"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军事变革导致了中山国的再度灭亡。
赵武灵王北出,中山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山国,多变无信的外交策略使其陷入了寡助的窘境,再加上连年用兵,国势已衰,公元前296辛,当赵国的铁骑隆隆开来的时候,第六代中山王出逃别国,客死他乡。随着这位中山王的离去,一个曾经在动荡不安中放射异彩的国家消亡了。
中山国几经兴起和消亡,正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动乱、大融合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的古中山国为何能数次复国?
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中山国。从此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活跃了数个世纪。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它方圆虽然只有五百里,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公元前5世纪,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惭衰落,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一鲜虞,逐步壮大起来了,该部族善骑射、骠悍骁勇。他们由陕西绥德地区进入内地,翻越太行山以后很快兼并了鼓、肥两个小国组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前562年灭掉了卫、邢两国占领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国以南地区,公元前530年称鲜虞,定都新市并击败晋军,扩疆获土。公元前515年至510年楚昭王大举进兵,连年征伐,鲜虞族君死国灭,四处逃亡。不久又很快组织起来于公元前506年向北至中人建中人城,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又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鲜虞族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一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越过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弱小的白狄一直受到强敌的侵扰,公元前407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成为魏的附属国。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经过20多年的抗争,再度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逐步发展成为了"千乘之国"。此时的中山国土含现在的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国势达到鼎盛时期,参与了“五国相王",开疆拓土,但同时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
赵武灵王北巡时,目睹了中山及胡人的兵卒衣襟灵便,骑射娴熟,战斗力极强,触动很大。于是他下令举国上下"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军事变革导致了中山国的再度灭亡。
赵武灵王北出,中山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山国,多变无信的外交策略使其陷入了寡助的窘境,再加上连年用兵,国势已衰,公元前296辛,当赵国的铁骑隆隆开来的时候,第六代中山王出逃别国,客死他乡。随着这位中山王的离去,一个曾经在动荡不安中放射异彩的国家消亡了。
中山国几经兴起和消亡,正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动乱、大融合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的古中山国为何能数次复国?
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中山国。从此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活跃了数个世纪。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它方圆虽然只有五百里,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公元前5世纪,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惭衰落,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一鲜虞,逐步壮大起来了,该部族善骑射、骠悍骁勇。他们由陕西绥德地区进入内地,翻越太行山以后很快兼并了鼓、肥两个小国组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前562年灭掉了卫、邢两国占领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国以南地区,公元前530年称鲜虞,定都新市并击败晋军,扩疆获土。公元前515年至510年楚昭王大举进兵,连年征伐,鲜虞族君死国灭,四处逃亡。不久又很快组织起来于公元前506年向北至中人建中人城,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又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鲜虞族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一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越过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弱小的白狄一直受到强敌的侵扰,公元前407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成为魏的附属国。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经过20多年的抗争,再度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逐步发展成为了"千乘之国"。此时的中山国土含现在的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国势达到鼎盛时期,参与了“五国相王",开疆拓土,但同时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
赵武灵王北巡时,目睹了中山及胡人的兵卒衣襟灵便,骑射娴熟,战斗力极强,触动很大。于是他下令举国上下"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军事变革导致了中山国的再度灭亡。
赵武灵王北出,中山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山国,多变无信的外交策略使其陷入了寡助的窘境,再加上连年用兵,国势已衰,公元前296辛,当赵国的铁骑隆隆开来的时候,第六代中山王出逃别国,客死他乡。随着这位中山王的离去,一个曾经在动荡不安中放射异彩的国家消亡了。
中山国几经兴起和消亡,正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动乱、大融合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的古中山国为何能数次复国?
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中山国。从此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活跃了数个世纪。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它方圆虽然只有五百里,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公元前5世纪,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惭衰落,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一鲜虞,逐步壮大起来了,该部族善骑射、骠悍骁勇。他们由陕西绥德地区进入内地,翻越太行山以后很快兼并了鼓、肥两个小国组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前562年灭掉了卫、邢两国占领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国以南地区,公元前530年称鲜虞,定都新市并击败晋军,扩疆获土。公元前515年至510年楚昭王大举进兵,连年征伐,鲜虞族君死国灭,四处逃亡。不久又很快组织起来于公元前506年向北至中人建中人城,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又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鲜虞族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一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越过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弱小的白狄一直受到强敌的侵扰,公元前407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成为魏的附属国。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经过20多年的抗争,再度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逐步发展成为了"千乘之国"。此时的中山国土含现在的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国势达到鼎盛时期,参与了“五国相王",开疆拓土,但同时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
赵武灵王北巡时,目睹了中山及胡人的兵卒衣襟灵便,骑射娴熟,战斗力极强,触动很大。于是他下令举国上下"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军事变革导致了中山国的再度灭亡。
赵武灵王北出,中山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山国,多变无信的外交策略使其陷入了寡助的窘境,再加上连年用兵,国势已衰,公元前296辛,当赵国的铁骑隆隆开来的时候,第六代中山王出逃别国,客死他乡。随着这位中山王的离去,一个曾经在动荡不安中放射异彩的国家消亡了。
中山国几经兴起和消亡,正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动乱、大融合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的古中山国为何能数次复国?
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中山国。从此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活跃了数个世纪。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它方圆虽然只有五百里,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公元前5世纪,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惭衰落,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一鲜虞,逐步壮大起来了,该部族善骑射、骠悍骁勇。他们由陕西绥德地区进入内地,翻越太行山以后很快兼并了鼓、肥两个小国组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前562年灭掉了卫、邢两国占领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国以南地区,公元前530年称鲜虞,定都新市并击败晋军,扩疆获土。公元前515年至510年楚昭王大举进兵,连年征伐,鲜虞族君死国灭,四处逃亡。不久又很快组织起来于公元前506年向北至中人建中人城,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又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鲜虞族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一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越过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弱小的白狄一直受到强敌的侵扰,公元前407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成为魏的附属国。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经过20多年的抗争,再度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逐步发展成为了"千乘之国"。此时的中山国土含现在的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国势达到鼎盛时期,参与了“五国相王",开疆拓土,但同时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
赵武灵王北巡时,目睹了中山及胡人的兵卒衣襟灵便,骑射娴熟,战斗力极强,触动很大。于是他下令举国上下"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军事变革导致了中山国的再度灭亡。
赵武灵王北出,中山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山国,多变无信的外交策略使其陷入了寡助的窘境,再加上连年用兵,国势已衰,公元前296辛,当赵国的铁骑隆隆开来的时候,第六代中山王出逃别国,客死他乡。随着这位中山王的离去,一个曾经在动荡不安中放射异彩的国家消亡了。
中山国几经兴起和消亡,正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动乱、大融合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的古中山国为何能数次复国?
公元前323年,来自北方草原的白狄,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这就是中山国。从此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活跃了数个世纪。
中山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位于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其南、西、西北部与赵国为邻,北部与燕国接壤,东部连接齐国的领土。它方圆虽然只有五百里,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公元前5世纪,由于周王朝统治的日惭衰落,中国进入了烽烟四起,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就在这一时期里,一个在北方的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一鲜虞,逐步壮大起来了,该部族善骑射、骠悍骁勇。他们由陕西绥德地区进入内地,翻越太行山以后很快兼并了鼓、肥两个小国组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前562年灭掉了卫、邢两国占领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燕国以南地区,公元前530年称鲜虞,定都新市并击败晋军,扩疆获土。公元前515年至510年楚昭王大举进兵,连年征伐,鲜虞族君死国灭,四处逃亡。不久又很快组织起来于公元前506年向北至中人建中人城,因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又在经历了无数年的苦斗后,鲜虞族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一中山国。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子民越过太行山,向东部平原迁徙,并定都在诸侯国势力薄弱的地带。
弱小的白狄一直受到强敌的侵扰,公元前407年,中山国被魏国所灭,成为魏的附属国。逃避到大山之中的桓公经过20多年的抗争,再度复兴了自己的国家。此后,中山国逐渐国富兵强,逐步发展成为了"千乘之国"。此时的中山国土含现在的石家庄、邢台、保定三地。国势达到鼎盛时期,参与了“五国相王",开疆拓土,但同时也埋下了招人嫉恨的种子。
赵武灵王北巡时,目睹了中山及胡人的兵卒衣襟灵便,骑射娴熟,战斗力极强,触动很大。于是他下令举国上下"胡服骑射"。这一重大军事变革导致了中山国的再度灭亡。
赵武灵王北出,中山首当其冲。此时的中山国,多变无信的外交策略使其陷入了寡助的窘境,再加上连年用兵,国势已衰,公元前296辛,当赵国的铁骑隆隆开来的时候,第六代中山王出逃别国,客死他乡。随着这位中山王的离去,一个曾经在动荡不安中放射异彩的国家消亡了。
中山国几经兴起和消亡,正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动乱、大融合的反映。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上)
展览时间:长期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在看中国古代“春秋战国”这部大戏的时候,总会在地图上看到一个国家的影子,它不大,而且被包夹在燕、赵两大强国之间,可是它就那么顽强的屹立在那里,岿然不倒,直到战国后期,才被赵国从地图上抹去,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中山”。如图:
中山国,从公元前506年建国,到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前后存活了300余年。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国家,是如何在春秋最大的霸主——晋国,以及后来的“七雄”——赵国、魏国、燕国的打击下顽强生存的呢?
中山国的先民实际上是史书上所说的白狄人。西周灭亡后,周幽王的弟弟周携王带领着战败的周王室从关中的镐京远迁到了太行山一带。他们为这里的白狄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明,使得这一地区逐渐开化。
后来,太行山西部的晋文侯出其不意的派兵袭杀了周携王,导致了这一地区的分裂,其中有一支叫做“鲜虞”。
鲜虞部逐渐强盛起来,它联合了周边的肥、鼓、仇等几个部落形成了中原人眼中蛮横的白狄人。它们对周边的邢、卫等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称霸中原。其中的“夷”主要就是指的北狄(白狄和赤狄等的合称)。
后来,鲜虞人在打败了晋国的进攻后,在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名“中山”。
中山国依托太行山的有利地形,阻挡住了晋国的一次次进攻,后来趁晋国发生内乱(众卿专政),中山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直到智氏专权,晋国才一心一意的对中山国发起了进攻,中山国因此遭到沉重的打击。
可是不久,晋国又发生了“三家灭智”的事件,智氏倒台,韩、赵、魏三家主政,后来干脆直接将晋国瓜分为韩、赵、魏三国。中山国算是得到了短暂的恢复。
可是等到魏文侯主掌魏国的时候,任用李悝变法,培养了一大批能臣武将,国势强盛。他派遣大将乐羊(乐毅的先祖)、吴起等,借道赵国,对中山国发起了灭亡之战。中山国在魏、赵的联合打击下,终于亡国了。
可是中山国的公族躲入了太行山中,经过20年的磨砺,它们再次杀出太行山,恢复了中山国,将赵国硬生生的掐为南北两段。它们为了抵抗赵国的进攻,还修筑了长城。可是在赵国开拓之君——赵武灵王的打击下,中山国再次灭亡。
1974年,在河北平山县发现了中山王的数座王陵,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器具,方揭开了这个神秘古国的面纱。
作者本人申明:该文章独家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