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契币才是中国最古老的货币7000年前就有了对吗,契币是中国最古老的货币吗

历史趣闻     2023-8-23     点评:6举报

被认为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货币——贝币上的双排齿文,与此前更早的契齿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是对契齿文的直接继承和应用。

640

考古资料显示,契齿文作为独立的符号,从早期仰韶文化,直至商代,一直稳定存在。历史跨度从7000年前至1000多年前,长达6000年。地理跨度从西北宁夏的乐都到东南浙江良渚,距离达1800公里。这意味着,契齿文事实上在7000年前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独立符号。而且这个符号被后来的贝币直接借用。

640

现在主流的观点总是把贝币当成实物货币,认为其价值来自贝壳本身。但是,大量存在的各种廉价材质的仿贝贝币本身几乎毫无价值,就如现在的纸币中的纸一样。无论骨贝中骨头,石贝中的石头,还是陶贝中的泥土,都是如此。

流行的观点还认为,之所以出现仿贝贝币,原因是后期天然海贝太少了。但是,考古发掘的实情是,即便是所出土的最早的天然海贝贝币,也是和仿贝贝币同时存在。目前最早的贝币出土在二里头遗址,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前左右。目前这一遗址一般是夏代遗址,也是被当做夏代存在的重要证据。在这里出土了12枚天然贝、骨贝和石贝。事实上,之所以将这里天然海贝认定为货币,主要凭据就是与其共存的仿贝,这些仿贝和后来的仿贝贝币是一致的。

640

因此,更符合事实和逻辑的是,天然贝壳只是众多贝币材料中的一种,天然海贝贝币也只是众多贝币形态中的一种。最重要的并非海贝本身,而是其天然具备的形象符号。贝币的价值并非来源于贝币本身,而是来源于人们对其上所承载的形象符号,人们为这一形象符号赋予了信用和价值。

各种材质的贝币的核心符号就是双排齿文。目前出土的所有的天然海贝贝币都是有双排齿的,绝大部分仿贝贝币也都是有双排齿文的。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各种仿贝贝币的双排齿文仅仅是对天然海贝贝齿的模仿。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人们只选择有双排齿的天然海贝做贝币。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各种仿贝的双排齿文根本不像天然贝齿,而更象人工刻写的整齐的契齿文,而契齿文在早在贝币出现之前的3000年前就已经成熟存在。

因此,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不是仿贝的双排齿文在模仿天然海贝,而是天然海贝的双排齿在“模仿”仿贝的双排齿文。因为仿贝的双排齿文是对双排契齿文的直接继承,而它在7000年前就已经独立成型了。天然海贝之所以被人们拿来当做货币,关键并非在其本身的价值,而是在其天然的双排齿非常象双排契齿文,是对双排契齿文很好的“模仿”。

这意味着,贝币并非实物货币,而是信用货币,因为其价值来源于人们的赋予和认定,而赋予和认定的载体就是双排齿文。贝币只是双排契齿文的这一信用符号的载体而已。

同时,这还意味着,贝币并非中国最早的货币形态,而只是对另外一种早已成熟的信用形态和信用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也正是从这种成熟的信用体系中产生了最早的货币形态。

即便我们找不到贝币之前的信用形态和信用体系是什么,仅仅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有关贝币的材料,就可以很有把握地得出以上推断和结果。即便我们不知道在贝币之前已经存在成熟的契齿文,我们依然可以推知,贝币上的双排齿文就是一种成熟的信用符号。这也是我本人真实的研究过程和经历。在把贝币的双排齿文与契齿文建立联系前,已经得出贝币就是信用货币,双排齿文就是成熟的信用符号的结论。

幸运的是,贝币之前成熟的信用形态和信用体系也的确可以被识别出来,那就是书契体系。

帮助我们打开书契信用体系大门的是这样一则故事。《列子·说符》记载:“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一枚丢失的书契,被陌生人捡到,就直接代表着财富。这意味着这枚书契是不记名,且具备很高的可流通性,或流动性(金融专业术语)。意味着它可以被用于支付,即可以充当货币,就是现金。

进一步对书契做下了解,就可知道,书契是中国早期社会所流行的信用工具。《易传》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当发生借贷,或类借贷关系时,双方会订立书契。书契的材质是小木块,总是成对存在。代表数字的完整的横线组被刻写在并排放置的两只契上,一只契保留一半,每只契上的半边横线组就呈现齿文状。在将来的信用兑现时,要保证两只木契的齿文完全相合。齿文的多少和间隔起到加密作用。

在一对书契中,债权人或类债权人持右契,债务人或类债务人持左契。因此,具备价值的是右契,相当于左契持有人所开出的借据。右契的可流通性取决左契持有人的信用情况,与其信用程度成正比。左契持有人的信用越高,右契的可流通性也就越强,其货币属性也就越大。

上面《列子》中那位宋人,所捡到的遗契就是代表债权的右契,其左契持有人的信用程度一定非常高,以致他所发出的右契就直接意味着财富、现金。

当一个人的信用程度高到他所发出的右契具备很高的流动性时,而成为或接近现金时,此人实际上就是意味货币发行者,能够为社会创造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量。而在现代社会,这是中央银行才具备的功能。

本文不是货币史,我们只想指出,在原理上,书契的右契是可以被用作货币的。尽管《列子》的故事发生的很晚,可能在春秋或战国时期,但是,书契制度自出现起,书契右契的货币化就存在理论的可能。因此,书契货币,我们不妨简称为契币,才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形态,而且是信用货币。

7000年前契齿文就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而独立成熟地存在,而契齿文并非书契本身,而只是书契上的数字符号。契齿文的符号化一定是建立在书契本身已经存在流行的基础之上。因此,书契制度的出现一定早于契齿文,一定早于7000年前。也就是说,远在7000年前,契币就可能在中国出现,因为其制度基础已经存在了。

契币才是中国最古老的货币7000年前就有了对吗,契币是中国最古老的货币吗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货币是什么?

最早的货币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海贝

中国古代货币演化简史
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3、 西周时期的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
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a、铜贝与铜块;
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
4、 春秋时期的货币
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5、 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
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
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7、 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
9、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 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11、汉代的货币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
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
12、三国两晋的货币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蜀:直百钱;
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
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刘宋:四铢钱;
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
陈:大贷六珠;
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东魏:沿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
14、隋唐时期的货币
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
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
武德四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
15、唐末五代的货币
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
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
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
16、两宋时期的货币
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
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
北宋铁钱区:四川
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
南宋铜钱区:东南、
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
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等地
交子:完全客兑现的信用凭证、货币,只能在四川使用。
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
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
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 。
17.元代的货币
中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
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
18、明清时期的货币
大明宝钞:钞面以 来计,发钞没有准备金,允许人民持金银换大明宝钞,支付有限制,旧钞可换新钞;1481年纸币崩溃,1581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19、近代的货币
铜铸币从制钱到铜元
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契币才是中国最古老的货币7000年前就有了对吗,契币是中国最古老的货币吗

中国最早的钱币是什么做的?

中国最早的钱币是贝壳,所以现在许多与交易有关的字有贝字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空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中国最早的铅钱
我国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窑葬的各种铅钱,如铅制郢爱、铅制圜钱、铅制大泉五十、铅制五铢等。但是这些铅钱不是冥钱,就是民间私铸的伪钱,并非真正官铸流通货币。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
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第一次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三种新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一刀平五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钥匙,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
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唯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赞美“金错刀”的内容,如杜甫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118年)令郡国铸五铢钱,钱文“五铢”,重如其文,正面有外郭而无内郭,背面均有内外郭。五铢钱大小轻重适中,使用称便。元狩五铢的诞生开创了五铢的体制,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起,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止,五铢钱共流通了739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中国最早的国号年号并铸钱
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大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
中国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
零陵先贤传曰:“刘备拔成都,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里所说的直百钱即指直百五铢。有一种背面有“为”字的直百五铢乃刘备在四川楗为所铸,是我国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湖北钟祥陵墓,四川宋墓出土瓷器

湖北钟祥陵墓,四川宋墓出土瓷器

历史趣闻阅读:362   点评:12
明代宫廷里太监为何如此吃香?

明代宫廷里太监为何如此吃香?

历史趣闻阅读:14041   点评:87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建设文明村镇 助力乡村振兴,文明村镇与乡村振兴

建设文明村镇 助力乡村振兴,文明村镇与乡村振兴

历史趣闻阅读:514   点评:24
三星堆新发现丨8号坑上新猪鼻龙四翼小神兽等再现新奇特

三星堆新发现丨8号坑上新猪鼻龙四翼小神兽等再现新奇特

历史趣闻阅读:431   点评:26
日本广岛被原子弹炸后:日本遭原子弹后现状

日本广岛被原子弹炸后:日本遭原子弹后现状

历史趣闻阅读:8384   点评:302
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士兵,天上掉馅饼

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士兵,天上掉馅饼

历史趣闻阅读:12956   点评:394
暴秦真的一无是处吗?细谈秦国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暴秦真的一无是处吗?细谈秦国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历史趣闻阅读:7320   点评:218
揭秘:三宝太监郑和是宦官却为何子孙满堂?

揭秘:三宝太监郑和是宦官却为何子孙满堂?

历史趣闻阅读:9678   点评:66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西夏文考古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西夏文考古

历史趣闻阅读:396   点评:16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