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拆迁发现古墓,大学挖出古墓

历史趣闻     2023-8-21     点评:22举报

北魏宋绍祖墓考古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雁北师范学院,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桥东文瀛湖畔。在“高校扩建热”中,雁北师院也没有例外,在2000年新征了一片土地,扩建校园,后更名为“大同大学”。

新征地在马铺山之南、御河以东,系一片缓坡。

640

御河以东,是大同平城时期,即北魏时期贵族的主要墓葬区,许多北魏贵族大墓都是在这里发现的。所以,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这片区域进行了钻探。

这一探不要紧,竟然是一处墓葬区,呈三角形分布,面积约5700平方米,共发现了11座北魏墓葬。其中5座砖室墓,6座土洞墓。

最有价值的是五号墓(编号M5),是11座墓中惟一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出土了一具极为稀见的精美石椁和壁画。

640

墓葬考古现场(与本文无涉)

2000年6- 9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钻探出的11座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

五号墓埋在地下7米多深,由斜坡墓道、 两个过洞、两个天井、拱形甬道和四角攒尖顶墓室五部分组成。

墓道坡长17米,墓道两壁平直,局部可清晰地看到修整墓壁时留下的工具痕迹。里面填满了黄褐色的五花土,覆土未经夯打,但想盗挖也不容易,土中含大量白色料磧石结核和细小砂砾。

530

高等级墓道上会出现天井。天井是供民工开墓道时使用的,五号墓的墓道有两个天井,天井的东西两壁上,由上而下均有对应的脚窝。这是做什么用的?原来是供造墓者上下用的。

墓门设一堵封门墙,用一顺一丁砖错缝横砌而成。发掘时发现,封门墙完好,但是在清理墓室时,发现了盗墓痕迹。

据考古报告,墓室用砖干砌起来的,只在起券处才用黄泥来粘接。在砖砌墓顶的东北部,出现一不规则的50公分见方的方形盗洞,盗墓者就是从这里进入墓室的。外面的泥土,也通过这个盗洞漏进了墓室,所以在发掘时墓室内积满了淤土。

458

墓室内情况

墓室内仅存一石椁,质料为青石,为墓主的葬具。虽然墓中出土各种文物,经修复后多达170余件,但就数这具石椁最为重要,最有价值。

墓主的葬具,是一具大石椁,置于墓室中央,平面略呈方形,为三开间仿木结构建筑。

考古简报称,“石椁外观呈木构三开间单檐悬山顶式殿堂建筑,南接前廊,由百余件雕凿精细 的青石构件拼装组合而成。”

石椁顶部东西最长处为 3.48米、南北宽 3.38米,从最低到椁顶鸱尾上部,高度超过 2.3米。但在考古发现时,石椁被盗墓者动过,已塌陷,盖板位置有所变动。

640

复原后的石椁

这具石椁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和兴趣——简直就是一件大型工艺品和等比例缩小的古建筑。

椁面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廊柱四根,平面呈八角形。柱础上圆下方,上面雕刻盘龙和覆莲。椁室底部四周,中间开凿凹槽,将10块雕造平整的椁壁石板立于其上。

550

四隅立有四根角柱 ,与椁壁石板相卯合,围成了四面坚固的墙体,角柱平面呈正方形。

明间设两扇石板门,门两侧各置一虎头门枕,凿有门臼。发掘时,其中一扇已倒。门上浮雕门钉、铺首和莲花图案;门楣呈不规则长方形,雕刻莲花门簪五枚。

640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棺床

椁室外壁四面共雕刻铺首22个,泡钉百余枚,形制各异。

石椁南北向纵梁共有4根,呈三角形状;东西向的横梁共有6根,形成了横六纵四的网状梁架结构。上面铺设盖板,计16块,分南、中、北三排,南排石盖板为前廊的顶部,中、北两排为后室的顶部。正中有正脊一根,边上有“山”字形鸱尾。

640

出土陶俑

石椁内部也“装潢”了,东、西、北三壁均有绘画。壁画用墨线分界,作于四壁下部。绘画时先用墨线勾勒出线条,再施红彩渲染,内容为舞蹈、奏乐人物。可惜,因为潮湿淤泥的长期腐蚀,石板表面沁出大量碱性结晶,导致壁画剥落严重,漫漶不清。

这个石椁,与明宅建筑结构几乎两样,造型美观,气派豪华, 是名副其实的一座“阴宅”。

640

但墓主下葬时,并没有在石椁内再置棺材,而是在里面筑了石棺床,棺床平面呈倒置“凹”字形,棺床雕刻连续的忍冬纹和水波纹。棺床腿部雕饰铺首、花卉和动物。

棺床上面西侧有两个石灰枕,平面呈椭圆形,两端尖,微上翘,北侧枕保存较好,南侧枕已破坏变形。使用石灰枕,是北魏人丧俗之一,所以在考古发掘的北魏墓中都有发现。

下葬时,将墓主的尸体运置墓室内,再将尸体摆放在石椁内的棺床上,头枕石灰枕。

640

雁北师院北魏M52砖室墓

但是,考古人员在清理时感到奇怪,本应该在石椁内的墓主尸骨没了,棺床上没发现人骨,反而在椁顶板上看见了散落的两具不完整的人骨架。在椁室外北侧和甬道西侧的淤土中,也发现了一部分骨骼——这应该是墓主的骸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会是墓主自己爬到椁顶上,而是盗墓者干的坏事。

640

雁北师院北魏M52出土陶牛车

盗劫时,墓主尸体应该尚没有完全腐烂,胆大的盗墓者将尸骨从椁室内拖了出来,搜走了石椁内的随葬珍品。在骨架附近,还出土了银镯、琥珀饰件等随葬品,这应该是墓主的随身之物,盗墓者落下了。

经鉴定,一具为大于 50岁的男性,另一具为不小于 45岁的女性,推定是墓主夫妇。

425

砖志

283

在石椁顶板中排,从西往东数第3块仿木瓦垄内,阴刻题记一行,共 15字:“太和元年五十人用公三千盐豉卅斛”。

这行字透露了墓主的下葬时间,即太和元年,公元 477年。“太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年号,这年,5岁的元宏被冯太后立为皇帝。

而出土的墓铭砖直接证实,墓主确实是太和元年下葬的。

640

说到最后,这是谁的墓?在墓道北过洞的回填土中,发现了一方墓志砖,在砖的一面阴刻有——“大代太和元年岁次丁巳幽州刺史敦煌公敦煌郡宋绍祖之柩”,计25字,分作3行,刻好后再将字涂红。

宋绍祖就是墓主。他生前是幽州刺史,所以,他的墓他的葬具才这么讲究和精致。

值得一提的是,墓中这具石椁和一百多件出土物,已成研究古代建筑史、民族关系史的重要物证和资料。

640

宋绍祖墓平面图(资料图)

640

宋绍祖墓剖面图(资料图)

拆迁发现古墓,大学挖出古墓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12月13日,多位中山大学学生发帖表示,南校区怀士堂至逸夫楼路段发现疑似古墓。考古院将按程序继续跟进,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1

   中山大学“考古记”

  中山大学挖掘古墓已有先例,此处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

   1961年底

  1961年底,中大曾在校内发现一处西汉时代墓葬,墓内有陶井、陶屋、陶斗等文物,还发现一只密封保存酒浆的瓠瓮。同年11月,中大历史系考古教研组在校内东区原高岗球场发掘一座东汉砖室墓葬。

   1981年

  1981年,中山大学东南区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当时,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全体同学自己动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2006年

  2006年,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楼建设工地发掘、清理出古墓葬22座,包括西汉土坑墓8座、东汉砖室墓3座、三国时期砖室墓1座、晋南朝时期“家族墓地”砖墓10座,出土文物近300件套。

   古墓地处广州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

  早在2014年,广州市公布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山大学属于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地理位置为东至下渡路—上渡路—鹭江西街,南至康乐大街—金纺路—风景路—晓港东横路,西至东晓南路,北至海珠涌—怡福路—滨江东路。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大东区食堂属于建设工程,在广州市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建设。去年11月开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据中山大学的报请,配合中大在项目开始前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墓葬后就根据规定开展抢救性挖掘。“如果不进行提前勘探,工程开始建设,很难有机会保存下来。”他说,正是因为提前介入,我们才能有幸看到这些文物。此次是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抢救性挖掘,如果不是特别重要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将资料做齐、文物妥善保存后,应该可以继续进行施工建设的程序。“目前来看,中大这次发现的古墓不需要实施原址保护。”这位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根据《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开工建设,地块属于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在出让该地块前,就应当进行考古勘探。属于划拨国有用地,应当在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考古。在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的,遇三种情况也需要在土地出让前或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三种情况包括: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在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以上;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或者扩建道路、桥梁、高速路、地铁、管网等重大工程。此外,任何组织、个人发现地下文物遗存,有义务保护现场,并且报请文物部门处理。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2

  12月13日,多位中山大学学生发帖表示,南校区怀士堂至逸夫楼路段发现疑似古墓。目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正在赶往现场。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因校内进行施工发现疑似墓砖,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专业师生正在现场考察并做测绘记录,考古院将按程序继续跟进,具体信息待后续核实。

  据悉,早在2019年初,中山大学就曾因发掘出古墓引发关注,曾发现13座墓葬、1口水井,其中东汉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

  为何中大南校园一带频频出土文物?专家介绍,汉代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小岛。古人去世后,往往找就近的山岗地带埋葬,这些山岗丘陵常常是古人去世后埋葬的地方,广州像梅花村、淘金坑这些地方,以前也是一些山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古代的墓葬,可以推断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人居住。

  中山大学发现古墓?不是第一次了3

  12月13日,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一处工地传出消息,施工现场疑似发掘出古墓。

  据目击现场的杨同学介绍,他经过怀士堂到逸夫楼的路时,看到铺设下水管道的施工现场插上了洛阳铲,考古系的老师和同学正在忙着挖掘,“听说挖出了古墓”。

  中大南校园发现古墓,早有先例。2019年1月,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施工工地上,就发现多处古墓,引发关注。

  2019年1月,中山大学南校园施工现场发掘出数处古墓。

  2019年1月,中山大学南校园施工现场发掘出数处古墓。

  1961年,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内发掘出两处汉代墓葬;1981年,中大又在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当时,人类学系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全体学生,对电教大楼基建工地的东汉墓穴进行了发掘清理。

  2014年,中大南校园作为“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一部分被公布为“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据专家介绍,中大南校园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研究成果来看,汉代广州市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小岛。

拆迁发现古墓,大学挖出古墓

据传中山大学又挖出古墓遗迹

据传中山大学又挖出古墓遗迹

  据传中山大学又挖出古墓遗迹,12月13日,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一处工地传出消息,施工现场疑似发掘出古墓。中大南校园发现古墓,早有先例。据传中山大学又挖出古墓遗迹。

  据传中山大学又挖出古墓遗迹1

  12月13日,多位中山大学学生发帖表示,南校区怀士堂至逸夫楼路段发现疑似古墓。目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正在赶往现场。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因校内进行施工发现疑似墓砖,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专业师生正在现场考察并做测绘记录,考古院将按程序继续跟进,具体信息待后续核实。

  据悉,早在2019年初,中山大学就曾因发掘出古墓引发关注,曾发现13座墓葬、1口水井,其中东汉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

  为何中大南校园一带频频出土文物?专家介绍,汉代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小岛。古人去世后,往往找就近的山岗地带埋葬,这些山岗丘陵常常是古人去世后埋葬的地方,广州像梅花村、淘金坑这些地方,以前也是一些山岗,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古代的`墓葬,可以推断这里早在汉代就有人居住。

  据传中山大学又挖出古墓遗迹2

  12月13日,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一处工地传出消息,施工现场疑似发掘出古墓。

  据目击现场的杨同学介绍,他经过怀士堂到逸夫楼的路时,看到铺设下水管道的施工现场插上了洛阳铲,考古系的老师和同学正在忙着挖掘,“听说挖出了古墓”。

  中大南校园发现古墓,早有先例。2019年1月,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施工工地上,就发现多处古墓,引发关注。

  2019年1月,中山大学南校园施工现场发掘出数处古墓。

  2019年1月,中山大学南校园施工现场发掘出数处古墓。

  1961年,中大考古教研组在校内发掘出两处汉代墓葬;1981年,中大又在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当时,人类学系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全体学生,对电教大楼基建工地的东汉墓穴进行了发掘清理。

  2014年,中大南校园作为“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一部分被公布为“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据专家介绍,中大南校园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研究成果来看,汉代广州市海珠区并不是现在的一个大岛屿,而是以宝岗、晓岗、赤岗、马岗顶等高地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小岛。

  据传中山大学又挖出古墓遗迹3

   中山大学“考古记”

  中山大学挖掘古墓已有先例,此处地势较高,适宜古人生产生活,死后埋葬。

   1961年底

  1961年底,中大曾在校内发现一处西汉时代墓葬,墓内有陶井、陶屋、陶斗等文物,还发现一只密封保存酒浆的瓠瓮。同年11月,中大历史系考古教研组在校内东区原高岗球场发掘一座东汉砖室墓葬。

   1981年

  1981年,中山大学东南区电教大楼基建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穴。当时,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师带领1977级和1979级全体同学自己动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2006年

  2006年,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技综合楼建设工地发掘、清理出古墓葬22座,包括西汉土坑墓8座、东汉砖室墓3座、三国时期砖室墓1座、晋南朝时期“家族墓地”砖墓10座,出土文物近300件套。

   古墓地处广州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

  早在2014年,广州市公布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山大学属于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地理位置为东至下渡路—上渡路—鹭江西街,南至康乐大街—金纺路—风景路—晓港东横路,西至东晓南路,北至海珠涌—怡福路—滨江东路。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大东区食堂属于建设工程,在广州市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建设。去年11月开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据中山大学的报请,配合中大在项目开始前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墓葬后就根据规定开展抢救性挖掘。“如果不进行提前勘探,工程开始建设,很难有机会保存下来。”他说,正是因为提前介入,我们才能有幸看到这些文物。此次是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抢救性挖掘,如果不是特别重要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将资料做齐、文物妥善保存后,应该可以继续进行施工建设的程序。“目前来看,中大这次发现的古墓不需要实施原址保护。”这位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根据《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开工建设,地块属于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在出让该地块前,就应当进行考古勘探。属于划拨国有用地,应当在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考古。在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的,遇三种情况也需要在土地出让前或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三种情况包括: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在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以上;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或者扩建道路、桥梁、高速路、地铁、管网等重大工程。此外,任何组织、个人发现地下文物遗存,有义务保护现场,并且报请文物部门处理。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两次因盗墓犯罪入狱时隔二十年后他又被抓了,盗墓入狱

两次因盗墓犯罪入狱时隔二十年后他又被抓了,盗墓入狱

历史趣闻阅读:648   点评:22
汉文帝的结果,文帝

汉文帝的结果,文帝

历史趣闻阅读:628   点评:15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历史上项羽真的举鼎了吗?项羽和吕布谁更厉害?

历史上项羽真的举鼎了吗?项羽和吕布谁更厉害?

历史趣闻阅读:10665   点评:229
诸葛亮之墓建于勉县定军山,墓中无宝藏千年未被盗

诸葛亮之墓建于勉县定军山,墓中无宝藏千年未被盗

历史趣闻阅读:8880   点评:238
周原上地名中的杜城就是土城之意对吗,历史上杜城是哪里

周原上地名中的杜城就是土城之意对吗,历史上杜城是哪里

历史趣闻阅读:546   点评:28
古代的纸币如何防伪?元代伪造者要被砍头

古代的纸币如何防伪?元代伪造者要被砍头

历史趣闻阅读:10483   点评:338
春秋时期为什么只有晋国分家,其他国家都没有

春秋时期为什么只有晋国分家,其他国家都没有

历史趣闻阅读:7729   点评:388
调剂需要了解什么信息,二次调剂最新信息

调剂需要了解什么信息,二次调剂最新信息

历史趣闻阅读:437   点评:19
中国考古学通论第一章概论内容梳理,中国考古通论第二章

中国考古学通论第一章概论内容梳理,中国考古通论第二章

历史趣闻阅读:417   点评:8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