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18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扬州市拟建的经九路建设用地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M17为双室砖壁石顶墓,墓室曾遭盗掘,残存遗物以瓷器为主。这些瓷器显示了元代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为了解元代扬州与周边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和研究扬州地区元代墓葬形制、葬俗、社会生活等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M17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蒋巷村前杨庄组西侧约300米、拟建的经九路与纬三路的交汇处,为双室砖壁石顶墓,墓室构筑较为少见,出土遗物中的瓷器制作精美,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经九路元墓M17(由北向南摄)
一、墓葬形制
开口于地表,平面呈长方形,座西朝东,方向335°。墓圹水平长3.4、宽3、深1.5米。墓圹内以素面青砖垒砌并列双室(由南至北分别编号S1和S2),中间以长方形过道相连。双室长度相同,宽度、四壁、铺地砖砌法略有差异。S1平面呈长方形,内长2.7、宽0.9米。东、西、南三壁砌法自下至上为条砖四顺一丁砌法砌两组,然后七顺一丁砌至顶部,其上接石盖板。西壁中部开设弧顶头龛。墓底铺地砖为条砖一横一顺交错平铺。S2平面略呈梯形,内长2.9、宽0.94~1.03米。东、西、北三壁和S1、S2之间的隔墙砌法为自下至上条砖平铺14层后,丁砖一层接石盖板。北壁石灰抹面,西壁中间开平顶头龛。墓室底部横铺两排条砖用作棺床。墓底铺地砖为一排横砖与一排顺砖间隔平铺。砖室顶部以8块长1.2、宽0.6~0.65、厚0.06米的石灰岩石板平铺封顶,石板高低榫组合,石灰填缝,接缝处上部单砖横铺覆盖接缝。
该墓已被盗,盗洞发现2处,分别位于墓室S1、S2的北端,从上而下凿开顶部石盖板,直通墓室底部。其中S1盗洞略呈长方形,长约1.1、宽0.9米;S1盗洞略呈不规则形,长1.07、宽0.75米。
葬具及人骨均已无存,葬式不详。
墓砖均为青灰色素面条砖,有两种规格:1、32×16×4厘米;2、30×13×5.5厘米。
二、出土器物
该墓被盗扰,随葬品均出土于扰土内,共18件(套)。根据材质可分为瓷器、金属器与铜钱三类。
(一)瓷器 14件(套)。根据釉色的不同,可分为青白釉、青釉、绿釉瓷三类。
1、青白釉瓷 10件。均为白胎,胎质紧密,青白釉,露胎处呈火石红。器形有炉、杯、褐彩罐、小碗、褐彩玉壶春瓶、双耳胆瓶、器座、刺梅纹双耳瓶、盖罐等。景德镇窑产品。
炉 1件(M17:1)。直口,平沿,方唇, 直颈, 扁鼓腹, 圜底, 三兽面形足。附对称的扁平“S”形耳, 耳头高出器口。乳浊状青白釉。口径8.3、通高11厘米。
M17:1青白瓷炉
杯 1件(M17:2)。侈口,方唇,平沿,弧腹,高足外侈。乳浊状青白釉,釉色泛灰。口径3.6、底径2、通高3厘米。
褐彩罐 1件(M17:3)。平口, 尖唇, 短颈, 溜肩,鼓腹,下腹斜收, 平底。器表施乳浊状青白釉,肩、腹饰不规则的褐色点彩。口径5、腹径7.2、底径4.8、通高6.4厘米。
小碗 2件。大小、器形相似。侈口,圆唇,弧腹,圈足。乳浊状青白釉。M17:8,口径9.2、底径3.4、通高4.5厘米。M17:10,口径8.1、底径3.4、通高4.4厘米。
褐彩玉壶春瓶 1件(M17:17)。喇叭口,圆唇,细长颈,溜肩,扁鼓腹下垂,矮假圈足内凹。乳浊状青白釉,底部未施釉。口径3、腹径4.9、底径2.8、通高10.2厘米。
双耳胆瓶 1件(M17:13)。残。小口,长颈,溜肩,颈部饰双耳,球腹。器表施乳浊状青白釉。口径3.8、腹径8.9、残高14厘米。
器座 1件(M17:15)。六边形,平顶,顶中部有“T型”钮。座身镂空花窗形,座底足呈六瓣花足。通体饰乳浊状青白釉。底径8.2、通高10.2厘米。
刺梅纹双耳瓶 1件(M17:18)。施釉不及底。敞口,唇微凸,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颈部饰对称“S”形卷草纹双耳,耳下部残。腹部贴塑折枝刺梅一朵。口径3.8、腹径8.8、底径5.7、通高18.7厘米。
盖罐 1件(M17:16)。盖略呈帽形,外壁施乳浊状青白釉,施釉未满。罐,敛口,尖唇,溜肩,鼓腹,平底。玻璃质青白釉,口沿未施釉,腹部施釉不及底。口径4.3、腹径7.6、底径5、通高6.4厘米。
2、青釉瓷 2件。器形有器盖与匜。白胎,胎质细腻。青釉,口、底露胎处呈火石红色。龙泉窑产品。
匜 1件(M17:14)。器身轮制,流为手工捏制。直口,圆唇,浅弧腹,平底微内凹,底心外凸,口沿一侧有方形短流,流末端下弯。口径5.3、底径2.8、通高1.5厘米。
花卉纹器盖 1件(M17:4)。豆青釉。顶面模印花卉纹。直径4.8、通高1.5厘米。
3、绿釉瓷 2件。绿釉黑花梅瓶。小口,圆唇,卷沿,短束颈,圆弧肩、鼓腹。淡红褐色胎,胎质较粗,胎上饰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饰黑彩纹饰,其上再罩一层绿釉,绿釉大部分已脱落。磁州窑产品。
M17:6,出土于墓室S1底部扰土内。已残,仅存上半部。肩部纹饰为双弦纹内夹菊花纹,腹部主题花纹为龙凤纹,空白处填充云纹。口径5.4、腹径19、残高19厘米。
M17:11。出土于S2西北角底部扰土内。深腹,圈足。通体施绿釉,底部涩胎无釉。瓶身绿釉下饰黑彩纹饰。肩部饰两道弦纹内夹菊花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对凤纹,空白处填充云纹。口径5、腹径19、底径11.7、通高31厘米。
M17:11绿釉黑花梅瓶
(二)金属器 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木梳铜包边与金箔、金丝两类。
木梳铜包边 1件(M17:7)。白铜薄片锤揲而成,平面呈弧形,剖面呈“U”形,“U”形槽内残存朽木痕迹。长10.3、宽4、厚0.6厘米。
金箔、金丝 1件(M17:12)。已残,出土时被揉为一团,形制不详。经展开,由螺旋形金丝和金箔两部分组成,金箔为素面。
(三)铜钱 58枚。分别出土于S1和S2扰土内。
S1内出土铜钱53枚(M17:5)。依铸造年代列举如下:开元通宝2枚、乾元重宝2枚、太平通宝2枚、宋元通宝1枚、淳化元宝1枚,祥符元宝5枚、天禧通宝1枚、天圣元宝3枚、明道元宝2枚、景佑元宝3枚、皇宋通宝6枚、嘉祐元宝1枚、治平元宝1枚、熙宁元宝7枚、元丰通宝8枚、元祐通宝2枚、绍圣元宝2枚、元符通宝1枚、圣宋元宝1枚、政和通宝2枚。
S2内出土铜钱5枚(M17:9)。锈蚀严重,可辨者3枚。皇宋通宝、元丰通宝、嘉祐元宝各1枚。
三、对M17的认识
1、墓葬时代推测
该墓未出土明确纪年遗物,根据墓葬形制与出土遗物,推定其时代为元代。首先从墓葬形制上看,该墓为合葬砖壁石顶墓,并穴双室。此类砖壁石顶墓葬长江下游地区宋、元时期均有发现,如浙江温州南宋赵叔仪夫妇墓、江苏苏州吴县元代吕师孟墓、江苏无锡钱裕夫妇墓(元)等。其次,从出土钱币来看,该墓葬出土钱币中,最晚为北宋政和通宝,则该墓的时代上限为北宋晚期。第三,从出土瓷器来看,该墓出土青白釉瓷器中,除盖罐为透明玻璃质釉外,其余均为乳浊状釉,乳浊状釉出现于元代,大量见于元代及以后瓷器。从出土器物器形上看,M17出土的器座与上海青浦任仁发墓、繁昌元代窖藏出土的卵白釉器座器形相似。三足炉与上海青浦任仁发墓出土的三足炉相似。刺梅纹双耳瓶与江西省博物馆藏元代卵白釉刺梅纹双耳瓶造型相似。绿釉黑花梅瓶与元代磁州窑出土的同类器物造型相似。墓葬中随葬的青瓷匜,浅弧腹,平底,方形流,是元代墓葬、遗址中常见器物。综上所述,初步推测该墓的时代为元代。
2、意义
首先,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扬州地区元代墓葬结构和葬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墓墓室构筑较为考究,墓壁为青砖垒砌,室西壁中间设龛,墓顶则以规整石板封盖,石板之间高低榫组合,石灰填缝,以使接缝严密,接缝处上部以砖覆盖,使墓顶密封性和牢固性得到显著增强。其次,墓葬中出土瓷器窑口,以景德镇窑产品为主,还有少量磁州窑和龙泉窑产品,这些瓷器造型精巧,釉色纯净,胎骨细致,不仅显示了元代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而且为了解元代扬州与周边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