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遗址被发现后,考古专家们于土层之内,找到了一块特殊的骨头,它虽然与其他骨骼无异,却“自带”了一枚青铜箭头。至于这一枚嵌于骨头内的箭头究竟代表何意?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因大汶口而得名。1959年6月,当地文物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在汶河南岸的磁窑镇堡头村西附近,发现大批文物,怀疑此地可能是一处古代遗址。考古专家团队赶到现场后,立即对该处进行了有效发掘,结果不出所料,一大批文化遗物相继出土,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在大汶口遗址的首次发掘中,共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近133座,随葬品可达2100余件,根据年代判断,发现文物皆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据专家称,此次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数量繁多,包括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与此同时,一些各色陶器也相继展现在人们眼前,诠释了几千年前大汶口文化的辉煌与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土层的发掘过程中,6枚特殊的骨制箭头也被发现,这说明在当时的大汶口,居民狩猎处于最原始状使用骨制箭头的状态。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大汶口所处的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十分落后,依靠劳动获得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生产资料已经不易,并不具备对后世艺术的启迪与影响作用。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之中,一件特殊文物的出现,显得相当“不合时宜”,它便是蛋壳黑陶。
蛋壳黑陶并非蛋壳所制,而其之所以会被冠以“蛋壳”之名,完全是由于其本身胎体轻薄,仅为0.2毫米左右。更重要的是,该蛋壳黑陶文物所采用的工艺为镂空雕刻,而这种杰出的工艺,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利用现代科技也无法复制。
此时一个问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6400年到4500年前的古人,缘何会出现如此高端的“科技成果”?难道现代人真的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另一件同样出土于大汶口遗址的文物入手,该文物就是一截人类的骨骼。
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古人类生存的文化聚居地,出现丧葬文化也属于常理之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当考古专家在查看出土人类骨骼时,却意外地发现,墓葬中一位成年男性的胫骨之上,赫然镶嵌着一枚金属箭头。箭头全身布满绿色锈迹,已经深深嵌入骨骼之内,显然,这应是死者生前所遭受的箭创。经过专家们的专业鉴定,发现骨骼上的箭头质地为青铜,并且其年代也与大汶口文化遗址高度符合。
如果按照文明的发展程度来看,在考古学界的理论中,青铜箭头不可能与大汶口文化共同出现,而带铜箭头的胫骨却真实出现在眼前,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在大汶口文化时期,此地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对青铜制品的加工流程具有了相对成熟的概念。必须补充一点的是,箭头与其他武器不同,它本身属于一种消耗品,因而一旦射出之后,回收率非常低。大汶口民众在战争时期能够使用青铜箭头,足以说明青铜的产量之巨。
专家们研究箭头骨骼出土完毕之后,便开始讨论起关于它的处理方式。有专家当即提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箭头与骨骼进行完整分离,按照各自的种类分开进行展览。不过这一想法很快便被否决,因为在反对者看来,带箭骨骼所反映的情况非常少见,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意义颇为重大,一旦将二者分离,无异于买椟还珠,令其失去了本来的文物面貌,掩盖了其背后的真相与事实。最后,经过考古专家们的一致同意,带箭骨骼最终整体被陈列于博物馆之内,作为永久的珍藏品。
考古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文物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惊喜。与此同时,我们也更加期待,希望未来能够发现更多类似于带箭骨骼般珍贵的历史文物。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大汶口的遗址被发现,遗骨上面的箭头是什么意思?
大汶口遗址被发现后,考古专家们于土层之内,找到了一块特殊的骨头,它虽然与其他骨骼无异,却“自带”了一枚青铜箭头。至于这一枚嵌于骨头内的箭头究竟代表何意?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因大汶口而得名。1959年6月,当地文物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在汶河南岸的磁窑镇堡头村西附近,发现大批文物,怀疑此地可能是一处古代遗址。考古专家团队赶到现场后,立即对该处进行了有效发掘,结果不出所料,一大批文化遗物相继出土,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在大汶口遗址的首次发掘中,共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近133座,随葬品可达2100余件,根据年代判断,发现文物皆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据专家称,此次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数量繁多,包括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与此同时,一些各色陶器也相继展现在人们眼前,诠释了几千年前大汶口文化的辉煌与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土层的发掘过程中,6枚特殊的骨制箭头也被发现,这说明在当时的大汶口,居民狩猎处于最原始状使用骨制箭头的状态。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大汶口所处的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十分落后,依靠劳动获得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生产资料已经不易,并不具备对后世艺术的启迪与影响作用。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文物之中,一件特殊文物的出现,显得相当“不合时宜”,它便是蛋壳黑陶。
蛋壳黑陶并非蛋壳所制,而其之所以会被冠以“蛋壳”之名,完全是由于其本身胎体轻薄,仅为0.2毫米左右。更重要的是,该蛋壳黑陶文物所采用的工艺为镂空雕刻,而这种杰出的工艺,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利用现代科技也无法复制。
此时一个问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6400年到4500年前的古人,缘何会出现如此高端的“科技成果”?难道现代人真的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另一件同样出土于大汶口遗址的文物入手,该文物就是一截人类的骨骼。
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古人类生存的文化聚居地,出现丧葬文化也属于常理之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当考古专家在查看出土人类骨骼时,却意外地发现,墓葬中一位成年男性的胫骨之上,赫然镶嵌着一枚金属箭头。箭头全身布满绿色锈迹,已经深深嵌入骨骼之内,显然,这应是死者生前所遭受的箭创。经过专家们的专业鉴定,发现骨骼上的箭头质地为青铜,并且其年代也与大汶口文化遗址高度符合。
如果按照文明的发展程度来看,在考古学界的理论中,青铜箭头不可能与大汶口文化共同出现,而带铜箭头的胫骨却真实出现在眼前,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在大汶口文化时期,此地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并对青铜制品的加工流程具有了相对成熟的概念。必须补充一点的是,箭头与其他武器不同,它本身属于一种消耗品,因而一旦射出之后,回收率非常低。大汶口民众在战争时期能够使用青铜箭头,足以说明青铜的产量之巨。
专家们研究箭头骨骼出土完毕之后,便开始讨论起关于它的处理方式。有专家当即提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箭头与骨骼进行完整分离,按照各自的种类分开进行展览。不过这一想法很快便被否决,因为在反对者看来,带箭骨骼所反映的情况非常少见,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意义颇为重大,一旦将二者分离,无异于买椟还珠,令其失去了本来的文物面貌,掩盖了其背后的真相与事实。最后,经过考古专家们的一致同意,带箭骨骼最终整体被陈列于博物馆之内,作为永久的珍藏品。
考古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文物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惊喜。与此同时,我们也更加期待,希望未来能够发现更多类似于带箭骨骼般珍贵的历史文物。
大汶口墓葬群是如何发现的?
大汶口墓葬群是在山东鲁南修建枣木高速公路时发现的,发现人是西集镇文化站长甘致有。因为要修路了,所以按照惯例必须把高速公路附近排查一遍,看是否有需要保护的历史遗迹,甘致有排查到西集镇伏里村北部地区时,发现红土地里含有许多远古时期的灰陶片,由此找到了著名的大汶口墓葬群遗址。
大汶口遗址大汶口遗址在山东泰安的汶河边上,靠近大汶口镇,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那时候还处在父系氏族社会的晚期。这个遗址的规模很大,总共有82万平方米,里面包括了墓葬群、烧制陶器的火窑、房屋遗迹等,出土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包括各种颜色的陶制品、石刀石斧、用动物骨头和牙制作的生活用具、甚至还有一些玉器,有的墓葬还有陪葬的猪遗骨,可见当时猪已经被驯化为家畜,同时也能够被私人拥有。
修建枣木高速92年夏天,枣庄至木石的高速公路已经在筹备开建当中。因为这条高速路要经过西集镇,所以西集文化站长甘致有需要按照程序,摸排高速公路附近的历史文物和遗迹情况。那个时候他就从这条高速线路的西边一直往东边徒步查看,当他走到伏里村附近时,忽然发现土沟壁上的泥土很多都是红烧土粒。
发现大汶口墓葬群甘致有马上到村里借来了铁锨,在土沟壁里挖出了一些灰色和土红色的古陶片,对古文物有一定了解的甘致有很快就激动起来,他又在附近几个地方都挖了一下,同样也挖出了红烧土粒和各种颜色的碎土陶片。他马上明白自己发现了一个远古遗迹,就不敢再耽误了,马上向政府汇报了所发现的情况。没过多久,省研究所的考古队就大批开进了西集镇,开始了对大汶口遗址的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