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前,请允许我发表一些感想,今天写的这些国宝都在废品收购站被及时发现的,我不禁会想,这仅仅是发现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而有多少国宝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现在早已熔化成了铜水、铁水。历史本来告诉我们很多真相的,却被我们人为的忽视了。。。
班簋
1972年,北京市的两位文物管理人员在一个废品回收站发现了一些带有铭文的铜片。两位专家为之一震,经过仔细鉴定,这些残片竟然是商周铜器的残片。最终,文物人员从这些废铜烂铁中,一件件的找齐了这个器物的全部。值得庆幸的是这竟然是一件国之重器。
这件后来被证实名叫班簋的重器在北宋就已经出土,为历代皇家所收藏。但在清末,八国联军的侵入使这件国宝从此不知所踪。直到70多年后,这些国宝的残片竟被找到,当年的郭沫若见此十分兴奋,还专门撰文,题为《班簋的发现》。班簋有198个字的铭文,见证了西周的一段历史,现藏首都博物馆。
大禾人面纹方鼎
约在1958-1959年左右,中国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胜溪村一个叫新屋湾的地方,一位农民在挖地时发现了这件人面方鼎,当时,并没有引起他的特别注意,不久,他把这件器物敲碎连同他们家的一堆废铁卖给了废品回收站。
幸运的是,这件器物的一块残片被湖南省博物馆的一个文物管理人员发现了。于是,他们跟踪追击,找到了10多块,经初步拼对与研究,发现只缺一条腿与底部。器物运到馆里后,修复师傅马上对其进行了修复。有意思的是,隔了两年,残缺的一腿也找到了,于是用这条正宗的腿换下了假腿。这件国之重器,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以人面纹为饰的商代晚期的鼎。因其内壁有“大禾”铭文,所以命名为大禾人面纹方鼎。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牺首兽面纹铜尊
这是一件可以说与众所周知的四羊方尊一样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的重器。然而它的命运却是这样的坎坷。1962年的一天,湖南省的博物馆的一位文物人员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铜片,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很重要的文物,在请示了领导后。
把这一批次的27袋的废铜烂铁搬回了博物馆,从中挑选了200多片铜片,经过几个月的修复,一件重器终于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如今它陈列在湖南博物馆的商周青铜器中,它的重新面世体现了商周时期的冶炼工艺。
其它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也曾提到过“何尊”这个国之重器,它如今是国家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事实上它当初也是在废品回收站被偶然发现的。我们知道越王勾践剑是国宝,可是都不知道当时他同时代的吴王夫差的剑也是在废品回收站被发现的。
历史上,有哪几件国宝级文物都曾经进过废品站?
文物又叫古董,古董又叫旧物,旧物这个词的范围包含得很广泛,可以说:很多珍贵的宝贝,都是以毫不起眼的旧物状态存在的。
接下来,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很多人将国宝级的珍宝当成废品,低价卖到废品站的情况出现了。可是万幸的事,有很多对工作负责的文物工作者,他们将这些文物又买了回来,并让这些文物,重新摆正了位置,恢复了应有的价值。
我统计了一下,有这样五件文物,曾经被当做废品卖掉:
1、青铜欢喜佛
80年代的时候,阿克苏地区文管所的所长姓曾,曾所长一大早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他路过一家名叫兴隆废品站的时候,都会习惯地往里面看一眼,可是今天他这一眼没有白看,他发现一堆破铁窗户的旁边,丢着一个涂满红漆的佛像,这尊佛像模样很是奇怪,竟好像是一尊欢喜佛。
曾所长丢了自行车,急忙走进了废品站,他的眼力果真不差,地上丢的果真是一尊欢喜佛。
兴隆废品站的老板人很大方,这尊欢喜佛竟被他白送给了曾所长,曾所长也为国家保住了一件珍贵的元代文物。
2、牺首兽面纹圆尊
2008年,从湖南博物馆的退休的张馆员去一家废品站卖报纸,可是地上丢弃的一块废铜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块废铜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花纹——云雷纹,这是商朝青铜器上的独有标志。
张馆员拿着这块青铜片,急忙给博物馆打电话,湖南博物馆馆长得到消息,他亲自领着十多名精干的馆员,来到了废品站,在废品站老板的同意下,他们将小山一般的废铁山翻了一个底朝天,大家合力终于将这件牺首兽面纹圆尊碎掉的部件全部找全。
这件商朝酒器,经过修复,又焕发出了昔日的神采。
3、何尊
宝鸡市博物馆的佟科长在市区玉泉废品收购站,发现的文物是何尊。他将这件即将投入到烘炉中,准备融化成铜水的的宝贝抢救了出来,上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物专家,经过对何尊的清理和除绣,竟在下面发现了珍贵的铭文,铭文中有这样一句,宅兹中国——这是古代典籍文献,钟鼎石刻中,提及中国两个字最早的实物,故此,这件文物,堪称一级国宝。
4、班簋
1972年,北京市物资回收公司有色金属供应站。两名文管所的馆员正在翻动着小山一样的废品,因为他们有上废品站“淘宝”的习惯,今天下班,他们来到了废品站,发现了一块被切掉的青铜残片,他们随后就开始了寻找,经过挑灯夜战,终于将班簋的残片找齐。
经过复原,文物工作者们还在班簋的下面,发现了铭文,这件班簋的主人是西周时期的毛伯班,“班”曾经追随“毛公”东征,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故此,制作了班簋,目的是为了纪念这件事儿!
不管怎么说,班簋是被保护了下来,这两位负责的馆员,等于为国家抢救回来了一件宝贝。
5、金代印章
1986年,一枚珍贵的金代印章被发现,而发现者就是黑龙江省的考古专家,这位专家有一次到黑龙江大学给同学们讲考古课,一位姓王的同学在下课的时候,找到了他,跟他说起了一件事,这个王同学的舅舅在废品站工作,曾经捡到了一个铜疙瘩,可是上面刻的字,谁也不认识。
王同学的舅舅就将这个铜疙瘩,送给了王同学的弟弟,这个淘气的小男孩用绳子系在了这个铜疙瘩上,满街乱跑……这个铜疙瘩被王同学拿到了学校,交给了考古专家,经他鉴定,这是一枚金朝高官“迷里迭河谋克之印”是一枚很为珍贵的金国官吏的印章。
只要细心,就能发现宝贝,只不过有的人是为自己捡漏,有的人是为国家捡漏,而后者,绝对会被人们记住名字,并被写进史册的。
千年前的国宝被卖到废品站,考古人员买下,发现底部刻有中国二字,是何物?
我们都知道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应该得到重点保护。因此国家的文物专家每次得知文物的消息后,都会迅速前往该地核实消息。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三千年前的国宝,被人丢进废品站,考古人员无意中买下,最后发现底部刻有中国二字。
最先发现文物的时间是1963年,我国宝鸡县有一个姓陈的村民,因为家里的屋子太小,花钱另外租了两间房子。过了一段时间,小两口在庭院里散步,突然看到了一道亮光。结果两人上前一看,发现了一个高约38厘米的青铜器。后来陈某的哥哥来家里做客,因为不识货,以30元的价格,把这个有些笨重的青铜器卖给了废品站的老板。1965年,有一个考古工作者,在废品站中无意中看到了这件青铜器,他觉得这个东西很有价值,最终以30元的价格买回了这个青铜器,经过专家的鉴定,大家惊讶地发现,这个青铜器应该是西周时期的东西。因为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献记载,专家无法确定这个青铜器的具体价值,于是就将这个青铜器放在博物馆里,等以后再进行深入研究。
1975年,国家文物局计划从全国各地抽调一部分文物,放到故宫进行展览。这个时候大家意外的发现了那个青铜器的价值,将它写进了展览的名单。有一个资深的文物专家,在鉴定文物的时候,发现青铜器的内部有一些凸起的部分,仔细查看以后才发现,这是122个古代铭文。破译铭文后,专家也弄清楚了这个青铜器的来历,他原本属于周朝的一个何姓功臣,此人因为立下大功,收到了周王的奖赏。因此大家将这个青铜器命名为何尊。
何尊底部有两个字是中国。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二字的来源,也为国家的周文化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