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一座秦代古墓,隐世国宝云梦秦简现身,为何小小竹简被称为国宝?专家看后,终于知道秦始皇为何能统一中国了!墓主究竟是什么人?
前言
1975年冬天,位于湖北省云梦县的村民,利用冬闲时期进行农田水利工作。他们在县城西郊的火车站附近挖掘一条排水渠。12月的一个傍晚,一位农民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那条新挖的排水渠,他发现了一处异样,远远地看去有一段青黑色泥土,这种泥土显然和其他泥土不一样,而且这段青黑色的泥土,在大概三四米深的泥坑中,呈现出一块四方形,明眼人就能看出这是人为的痕迹。因为早些年参加过考古发掘,他隐隐觉得这块泥土就好像当年他挖的一样。
早些年在云梦县外就挖到过一处西汉古墓,当时出土了大量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这片也积攒了很多春秋古墓,所以许多农民就参加过发掘工作。这位农民觉得此事不对,他连夜进行挖掘,挖了没一会,他就发现了棺盖,他急忙跑到了县文物局报告此事。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刻就和他赶到了现场,几个人合伙下立刻挖到了棺椁。
因为云梦县地处位置不同,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古城。春秋时期,楚平王让儿子在此建立了楚王城,并留下丰富历史文化遗存,所以云梦县附近出土过从商代到秦汉时期的文物。正因如此,湖南省文物局立刻就派了两名考古人员赶来发掘。刚到时,考古人员就发现了基础裸露在地表的古墓,好在的是古墓没有被盗墓贼盯上。在渠道的周围30米内,专家居然发现了12座古墓。
正式发掘
古墓位于云梦县西郊的睡虎地,原来是一片高于平地的一个山脚,11座古墓都密集地分布在睡虎地的山嘴上。江汉地区的冬天并不冷,泥土并没有上冻,考古人员很顺利地就挖开了古墓的土层,再加上埋葬并不是很深,挖掘工作一帆风顺。
这12座墓葬均为小型墓葬,长方形没有封土堆,更没有墓室和墓道。
几周后,专家发掘到七号墓葬时,他们发现了椁室的大门上,刻有“五十一年曲阳徒邦”的字样,曲阳是云梦古时的名字。
“五十一年曲阳徒邦”
公元前276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兵南下,一举拿下了楚国都城。
根据出土文物来看,“五十一年”应该说的是秦昭王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这一年,秦国完成了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同时他们也对韩国和赵国发起了猛烈进攻。这批墓葬都是一棺一椁,青黑色的泥土正是青膏泥,在它的保存十分完好,一些珍贵的秦代文物也出现在人们眼中。
清理到11号墓葬时,专家感觉明显不一样,这座墓葬比其他的大,但同样是长方形竖穴坑墓,上部由1.1米的五花土组成,下面由2米厚的青灰泥打底,墓室夯土经过层层夯打,特别的结实。古墓总体深5.1米,墓中有一件椁室,椁室内有清水,这种情况就说明椁室密封得十分完整。
总体5.5米深
1975年12月26日清晨,睡意朦胧的考古人员来到11号墓葬发掘现场,刚刚清理完墓坑的积水后,专家开始清理角落的器物。突然他发现站在墓坑边上的年轻人鞋上沾了一片竹片,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可能是文物。
他大喊一声“都不许动!”。
随即他就拿起那片竹片看了起来,他惊喜的发现这片竹片上居然清晰的写着字,这明显是一个竹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竹简的价值不可估量。当专家小心翼翼地打开棺椁后,一瞬间就傻眼了,一副骸骨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竹简。这让专家们开心坏了,因为古墓的环境并不好,他们立即将竹简转移到墓室中。开心之余,专家还是有点疑惑。一般随葬品大多为金银玉器,棺椁中放大量竹简的还是第一次见。墓主为何会将竹简带着身边呢?这些竹简上都是什么内容呢?
细条为竹简
专家将竹简绘制成分布图,根据竹简在墓主头、脚、手等部位,分为了甲、乙、丙、丁、戊、乙、庚、辛八组,再依据次序摆放竹简,摆放好的竹简用毛笔在清水中一一清理。
经过清洗后,竹简漏出原本的模样,竹简大概长20多厘米,宽大概0.5到0.8厘米,1155枚竹简上,单面双面都写满了文字,因为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出土过秦代竹简,所以它们堪称国宝级文物。
这些文物立刻就被送到了北京,北京的专家立刻展开研究。他们将墓主头部位置的竹简称为甲组竹简,这组竹简共55支,大约有550字左右,一共记录着从公元前306到公元前217年的历史,专家将这些竹简命名为《编年纪》。
《编年纪》
通过对《编年纪》的研究,专家发现竹简中还描述了一个名为喜的一生:
“四十五年攻大野王,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
秦国君主在位超过45年的只有秦昭王,那一年刚好秦国攻打韩国的野王,再根据墓主的骨骼分析,得知墓主年龄在45岁左右。《编年纪》记录的最后一年时秦始皇三十年,说明喜的年纪应该是46岁,这个和检验报告如出一辙。
专家通过《编年纪》了解了喜的一生。公元前246年,一位年轻人成为了新的秦王,他就是嬴政,但此时的秦始皇还未掌权,大权依旧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嬴政元年时,年仅16岁的喜登记并“傅籍”。秦国常年打仗,因此年纪到达16岁时,就需要登记信息,待到合适时就会参军。此时秦国的疆域已经十分宽广,北抵长城、南到长江,东逾函谷关,宽阔的领土并不能让嬴政满足,他的野心远不止如此。
两年后,喜正式参军。喜第一次参加战斗是攻打魏国的卷,卷北邻黄土,是攻打魏国都城的主要关卡,因此秦魏双方数次争夺,最终以斩首魏国三万余人拿下卷。
公元前244年,喜在拿下卷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八月份,喜迎来了全新的生活。在这一年,喜成为了一个管理文书的小吏,出土的秦简上记录了大量的秦代法律的文献,看得出来,喜应该进入了秦朝中央政府,其中竹简上记载《为吏之道》显示了大量秦国的基层法律,显示了秦国不但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还特别的精细。秦国以吏为师,官员在社会有着主导的作用。
第二年,喜再次被征调到部队,不过这次参军的经历很短,《编年纪》中显示,喜在当年的十一月就回到了家乡,这次他成为了一名主管文书的官员。
从《编年纪》得知,从公元前254年开始,秦国开始从小吏中挑选人从军。来添加自己的军队的力量。接下来的时间里,喜度过了整整八年的为吏生涯。显然喜一直都在从事律令以及司法密切相关的工作。他这一生所从事的官职,都需要扎实的法律素养,所以云梦秦简中,法律文书有612枚,占据了秦简一半以上。
在一个崇尚法律又急于扩张的国家,法律的推行变得极为重要。
例如《田例》中,“居田舍勿敢酤酒”,严格地规定了秦人在播种耕地时,不准饮酒工作。
从出土的律文来看,喜很喜欢这一个工作。喜除了工作以外,他的墓室中还出土了“六博棋”,“六博棋”在民间十分流行,“六博棋”由木棋盘、骨棋子和竹博筹组成,棋盘正面刻有规矩纹,以掷投行棋,因此被叫做“六博棋”。或许2000年前,许多夜晚都是“六博棋”陪伴喜度过的。
六博棋盘
但平淡的生活总会被战争打破虽然多年以来,喜一直从事小吏的官职,但他也随时可能告别家人走向战场。公元前234年,嬴政十三年,喜被迫再次参军,但这次《编年纪》的记载十分简略,只简略地写着:
“十三年、从军”
“十五年、从平阳军”
这时的喜或许还不知道,他的君王已经开始实行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的战略,此后的战役中,秦军不再是以攻城略地为目的,而是要剿灭国家。
喜在《编年纪》的十九年写着:“南郡备敬(警)”,结合出土的《南郡守腾文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南郡守腾或许在嬴政十九年发布一份命令,南郡加强警备,以配合已经展开的秦统一战争。在南郡的喜,记录了所发生的一切,许多国家在这场战争灭亡,幸运的是,喜在战争中存活了下来,他这一生都在记录着秦统一六国的重要转折,也侧面的反应了喜是认同自己君主的决策。
公元前217年,喜停下来他的手中的笔,《编年纪》到此为止。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小人物”,是怎么见证了秦统一六国的时代发展。
结语睡虎地墓葬虽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漆木器,但他们给专家带来的信息,远不足云梦秦简的震撼,喜的一生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秦国普通人的一生。
一部《编年纪》,一位墓主人,一段战国时代从列国混战,再到走向统一的历史,都汇聚在云梦睡虎地了,这里就是历史的“小舞台”。
考古人员挖开什么墓地,人们才发现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考古人员在云梦县挖掘出了云梦睡虎地秦简。一共出土了一千多块竹简,上面记载了秦国的多方面发展,通过云梦秦简也让人们知道了秦国是如何统一六国的。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分了七个小国,被人们称作是战国七雄,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在初期的时候,其实秦国是最弱的,但是就是这个起初最弱的国家,一步步发展壮大,最后成为了统一六国的强大国家。秦国因为占的地域是我们现在的西部地区,当时是有些偏远的,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落后的。
也因此当时的秦国对其余六国来说,在国力上是差了许多的。后来到了秦孝公的时候,他就想要发展秦国,所以就重用了当时从楚国来投靠秦国的商鞅。商鞅得到重用后,就对秦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也正是商鞅的变法才使得秦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变法包括了多个方面,一套变下来秦孝公非常的满意,曾先后推行了两次。
通过商鞅的变法加上后期的努力实施,秦国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了战国后期的最强国,为后来的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国的变化就是从重用商鞅开始的,而这个云梦秦简就是记录这些变法条例的,每一条都很清晰。云梦秦简不管是在如今对法律史的学习,还是讲解上都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湖北古墓挖出秦朝竹简,推翻秦国历史,终还暴君秦始皇清白,竹简写了什么?
每一个时代的产生,都着无法替代的意义和无法摆脱的自然规律。拥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以其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向世人展示着古人的智慧与才华。曾经有这样一个朝代,它不过短短的维持了十几年便从历史的洪流中消失了,有人指责它的法度过于苛刻与残暴,可是直到一座湖北古墓的发掘,为我们敲开秦国的历史之门提供了依据,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度的王朝。
2000年前古籍问世湖北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的睡虎地一段的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这些竹简长宽大致相同,短一点的23.1厘米,长一些的27.8厘米,宽度也大约在0.5厘米到0.8厘米之间。
在这些竹简中,分别用墨书秦隶记录着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很多重要内容,如法律方面、文书方面、医学方面,以及占书方面等,更有从篆书到隶书转变的各阶段情况的记录。
可以说这些竹简的出土,对于后人研究秦朝的政治状态、法律基础、经济活动、文化生活、医疗水平,包括书法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更提供了详实佐证,更为后人揭开“暴君”秦始皇的统治找到了答案。由于这些竹简的出土地是在睡虎地带,所以称睡虎地秦墓竹简,或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等。
揭秘秦律一角
在睡虎地秦墓中,有一位经历过秦始皇亲政到统一六国的整个过程的墓主人“喜”。
喜,出生于公元前262年。17岁那年他在秦国服徭役,后来发展的不错,做过很多与刑法相关的低级官吏,如安陆御史、令史、鄢令史等。他也曾三次从军,大大小小参加了多场战斗,并到了秦国的多个郡县,最后在任上离世。
由于工作关系,在喜的墓葬中发现了1155枚竹简,竹简上记录着秦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内容,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别是:《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
反驳“暴政”之论
虽然“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出土的法律并不完整,很多都类似于个人笔记,比如以问答形式解释法律和法律程序。但从这些并不完整的记录中也可以看出,秦朝法律似乎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竹简中提到了死刑,但次数并不多。
熟悉秦朝历史的人应该知道,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是延误了征召入伍时间,按律当斩,所以两人决定破罐子破摔,揭竿而起。可是“睡虎地秦墓竹简”却明确写着:
“御中发征,乏弗行,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诣。水雨,除兴”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为:拒绝服兵役,罚二副甲胄;延误三至五日,警告;延误六至十日,罚一副盾牌;延误十天以上,罚二副甲胄;如果因雨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免于处罚。谁说要砍头呢?
除此之外,一些历史资料上说秦国法律规定偷东西就要被砍手,但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内容来看,这种描述并不客观。竹简中写明了偷盗行为会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处罚。其中最轻微的偷盗行为只处罚30天劳役,只有偷盗金额特别巨大的情况下(660钱以上)才会被处以刑或刑。
通过这些详实而细致的竹简,与各种资料对比来看,可以知道秦始皇并非是一位残酷的暴君,秦律也并没有过于残暴,甚至与当时周边国家比起来也不算严苛。如此看来,终于还了一代君王的“清白”。
结语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问世,不仅是一段历史的揭示,更是对一个朝代过往认知的修正。它让几千年后的子孙,更加了解秦朝并非用刑无度,而是定罪量刑的开端,它帮助我们修正了漫漫历史洪流中被掩藏起来的真相与事实。“功过自有后人评”,在尘封着历史的片片竹间中,我们走进了秦王的时代,和那个虽战火连天,但条分缕析充满智慧的时代。也让我们在历史中,汲取了更多现代人的生存的智慧,和莫失莫忘民族之魂的重要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