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是谁发掘的?对人类起源的研究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做了哪些努力?9月23日,王凯加盟北京卫视《博物馆之城》的博物馆探秘团,跟随博物馆探秘团成员单霁翔院长走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启了人类起源之谜的探索之旅。
节目开始后王凯跟着单霁翔院长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一点点向观众揭开了当年考古发掘中的背后故事。为让大家更充分的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工作,王凯化身监测员,与工作人员参与到工作中。
当监测设备出现报警时,王凯手提工具箱,一路奔跑,来到了出现异常的区域点。经查验,原来是监测设备上覆盖了树叶。
王凯打开工具箱,拿出专业清扫工具,小心翼翼的清扫设备上的树叶,经过专业、专注的清理,设备终于恢复了正常。一系列操作,让观众们认识到古遗址的保护需要谨慎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除此以外,王凯还参与了文物打包工作并前往修复室对第XII号头盖骨进行了3D建模,认真学习的模样,让人忍不住为他竖起大拇指。
博物馆储藏着宝贵的文物遗产,安全防火是重要工作之一。节目拍摄当天,正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微型消防站消防员演练,王凯也加入了消防员训练工作。
要体验消防员训练,首先要从穿消防服开始,不过,这可没有难倒王凯,消防服、头盔、手套、腰带,一整套消防服装备穿完,干脆利索。
身高腿长的王凯穿上消防服,身姿笔直,气质硬朗,目视前方,眼里有光,一看就是正义感、安全感爆棚的“蓝朋友”了。
光造型好看怎么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蓝朋友”呢?王凯在参与消防员实战演练中拖着沉重的高压水带喷淋高处,因为水带太沉,王凯不得不一次次调整姿态,一步步接近“火情”,最终成功扑灭“火情”。
任务完成后,王凯直呼消防员太不容易,真诚的向他们致敬。
对于观众来说,虽然节目已经结束,但在王凯的带领下,大家对于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发掘、研究和保护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也被我国古人类学研究者们身上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而深深感动。
最后,也期待王凯未来为我们带来更多这样能让观众跟着涨知识的好节目~
走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探寻“北京人”的足迹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峰峦起伏,小河潺潺。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到周口店调查时来到龙骨山。他说:“有一种预感,我们祖先的遗骸就躺在这里。”后来,这里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轰动世界。
改写 历史 的伟大发现
远远看去,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像是原始人遗落在旷野的石器,粗犷刚硬的折面好似石器的刃口。建筑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周边山脉天际线及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博物馆建筑面积8093平方米,包括地上二层,地下一层。馆内展出化石标本、文物、模型等1000余件,分四个展厅,系统介绍了周口店遗址的发现、发掘、研究和保护。
走进第一展厅,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讲述着百年前这片遗址上发生的故事。
1927年春天,周口店遗址大规模发掘工作开始,项目最初的负责人是中国地质学家李捷和瑞典古生物学家布林。从现场照片可以看到,当时是采用打格分方、从上到下井式挖掘的方式。当年又发掘出一颗保存完好的人类牙齿化石。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学家步达生经过研究,将这种古人类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人”。
1929年12月2日下午,考古学家裴文中带领几个技工在寒风中紧张地发掘。随着洞穴越挖越深,发掘面空间越来越狭小,无法使用汽灯,工作人员只好一手发掘,一手举着蜡烛照明。突然,裴文中大声叫起来:“这是什么?是人头!”盼望已久的东西终于露面了。
这块头盖骨化石一半埋在硬土里,一半埋在松土中。裴文中把化石周围的土挖空后,用撬棍轻轻把它撬出来。化石出土时很潮湿,一碰就破。裴文中和两名技工连夜生起炭火来烘烤它,烤干后用水糊上几层厚厚的绵纸,再糊上石膏、麻袋片,继续烘烤。等到外面的石膏变得干燥坚硬,裹在里面的化石就不会轻易损坏了。最后,裴文中把头盖骨化石用自己的两床旧棉被包裹起来,外面再用褥子毯子捆好,乘长途车亲自送到北京城内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一张老照片里,裴文中面向镜头站立,双手抱着包裹起来的头盖骨化石。旁边展柜里陈列着当时考古发掘使用的工具。“这就是裴文中1929年在周口店主持发掘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模型。”讲解员介绍说,头盖骨属于一个八九岁的男孩,骨壁较厚,约为现代人的两倍,脑容量较小,约为915毫升。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馆长董翠平说,第一个“北京人”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现震撼了国际学术界,不但为达尔文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而且还将人类演化 历史 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北京人”及其文化遗物、遗迹的发现和研究,解决了19世纪末“爪哇人”发现以来,直立人究竟是猿还是人的长期争论,确立了直立人阶段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是 探索 人类起源发展的一个突破性贡献。直立人的典型形态至今仍以“北京人”为准。
连续的古人类演化序列
周口店遗址自发掘以来,先后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涵盖了人类演化史上的三个阶段——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构成连续的古人类演化序列,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展厅里摆放着周口店遗址模拟沙盘,可以看到各处化石地点的分布。周口店整个遗址保护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以龙骨山为核心,保护面积为0.24平方公里,在这片区域发现了8处化石地点,其中有3处人类化石地点。周口店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中,最著名的是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化石和距今3万-1万年的“山顶洞人”化石。此外,在第4地点和第27地点,分别出土了距今20万-10万年和距今4.2万-3.85万年的古人类化石。
博物馆共展出6件相对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模型。“这是‘北京人’第V号头盖骨化石模型,属于一名成年男性,脑容量约为1140毫升。”讲解员介绍,化石原件由四部分组成,包括1934年发现的左侧颞骨及其相连部分、1936年辨认出的右侧颞骨破片、1966年发现的完整额骨以及右半枕骨和部分顶骨。其中1934年及1936年出土的部分化石原件失踪,1966年出土的额骨及枕骨目前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展厅里还有“北京人”肢骨模型。通过对出土的人类肢骨进行研究,可推算出当时“北京人”的身高——男性约为1.56米,女性约为1.44米。
第三展厅着重介绍了“山顶洞人”的发现。1933年,考古工作者对山顶洞进行发掘,发现了40多件人类化石,分属于8个不同的个体,其中有3颗比较完整的头骨。通过头骨对“山顶洞人”进行头像复原,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已经很接近现代人的相貌。据科学研究,“山顶洞人”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约1.59米,比“北京人”高出不少。
展柜里陈列着一枚细长的骨针。它是用老虎的骨头磨制而成,长约82毫米,略带弯曲,表明曾被使用过很长时间。骨针的出现,说明那时候人类已经学会缝制衣物抵御寒冷。
博物馆里还能看到许多动物化石标本,比如和“北京人”同时期的中国鬣狗完整骨架、李氏野猪头骨、肿骨大角鹿头骨等,还有“山顶洞人”时期的洞熊和老虎骨架。这些动物化石为古生物学及远古时期环境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举世瞩目的保护与寻找
在互动电子屏前伸出手掌,与“北京人”比身高、比脑容量;走进4D影院,在雷电、大雾中穿越时空,来到远古人类的生活家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内丰富的多媒体和互动设施,让观众在沉浸体验中触摸 历史 、对话先祖。
董翠平介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先后在韩国、意大利、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举办展览,每年都在国内举办数次巡展,并举办科普大讲堂走进校园。去年疫情期间,积极推广线上短视频课程,今年推出“甲子传承·看四色龙骨山”抖音直播活动,并与《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节目组合作拍摄,努力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视。
猿人洞是周口店遗址群中最著名的一处,自上世纪20年代发掘以来,长期遭受日晒、雨淋、风蚀、溶蚀等自然力破坏,出现多种地质病害。为保护这一珍贵遗址,历经7年论证,本着“最小遮盖、消除隐患、融入自然”的原则,猿人洞全覆盖保护工程于2015年开始施工,2018年完成。2019年,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荣获亚洲建筑师协会保护项目唯一金奖。
1998年,1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发声,呼吁全世界共同寻找“北京人”遗失化石:“因为我们要寻找的不仅仅是这些化石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人类的良知,寻找我们对科学、进步和全人类和平的信念。”
《博物馆之城》收官,王凯作为探秘团成员的表现如何?
《博物馆之城》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嘉宾们在节目当中也会进行文化互动,王凯作为一个青年演员,在这个节目当中也有着很就是所有的表现,作为密探团当中的一员,王凯的献身也让很多观众都感觉到惊喜,而在实地工作的过程中,王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毕竟历史也是需要进行考察的,能够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王凯在接受了节目组给出的任务之后,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这个遗址的地形比较特殊,可能会出现坍塌的情况,要进入到这个地方进行监测,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就很有难度了,更何况是王凯。
在利用了测绘跟虚拟等科技之后,也把这个遗址的数字化建立了起来,王凯这次的体验也收获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面临了很多难题。去探究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前辈们的钻研精神,为了探索奥秘也是永不停歇,这样的精神也是值得去称赞和学习的。在众多真人秀节目当中,《博物馆之城》也是很具有特色的,把文物呈现给观众。
为了能够让观众全面的了解这些文物,呈现出来的方式也更加年轻态了,比较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不一样的面貌,也让博物馆变得更加鲜活了,在博物馆当中很多文物都是值得去深究的,而且背后也隐藏了很深的情感。在充分了解之后,这些文物也是可以跟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的。
这次的探秘之旅,也让王凯学习到了很多历史文化,并且还了解到了关于移植等方面的保护工作,也跟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到了工作当中。不得不说,王凯在节目里还是比较敬业,在跟专业人员一起工作的时候,也显得很小心翼翼,害怕破坏到文物也一直都保持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