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距离三星堆40多公里之外,又一个新的奇迹出现了。
三星堆,一个独特而耀眼的存在。它让传说中谜一样的古蜀国,从杳无踪迹的神话变成了可以触摸的真实。自1929年三星堆古城发掘以来,人们一直在为这个横空出世的古国建构它的前世今生。2001年,距离三星堆40多公里之外,又一个新的奇迹出现了。
2001年2月8日晚8点,四川绵阳的临园宾馆内,一场考古行业会议正在如期举行。其间,时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在接听了两次电话后,宣布终止会议。
王毅告诉大家,成都市区发现象牙了。
象牙出现在成都西边的一处工地上,需要马上派人过去,尽快采取措施。考古队的朱章义、江章华和张擎立刻出发,连夜赶回成都。
当时,一个位于成都西郊名叫金沙村的棚户区,正在规划建设新的住宅小区。施工建设的第一步,是清理地面基础,开挖排水沟。经过连续几天的挖掘,工地上出现了一条深沟。
此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仿佛下了一场小雪,白花花的象牙碎片铺了一地。在机器挖出的深沟中,考古队员还找到大量的玉璧、玉璋和玉琮等残片。
从挖掘断面观察,这里埋藏的象牙多达数层,摆放得很规律,场面壮观,初步估计数量有上百根,重量可达两至三吨。
与此同时,在现场准备外运的散土中,考古队员接二连三地清理出了大量珍贵文物,文物的密集程度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仅仅在第一个月的整理过程中,精美的文物就多达1400多件,种类也非常丰富。
这段由考古人员现场记录下来的影像,刚好捕捉到十节玉琮出土的瞬间。仅经过简单擦拭,国宝级文物的品质就已经显露无遗。
?良渚文化,位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玉琮,则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器物。而这件出现在长江上游金沙遗址的十节玉琮,引发了学者们对史前文化交流的新思考。
10月4日这天,考古队的张擎一到现场,就被叫住了。
张擎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处长
我说我看一下工地,在清理雨水沟的时候,民工看到我来了,他说张老师,这里发现一个金器,冒头了。
清除附着的泥土后,工作人员轻轻地展开已被揉成一团的金箔,这个金器终于露出了真容。
这是一个金冠带,长约60厘米,宽约3厘米,刻画有纹饰。一个人面、一支箭、一条鱼和一只鸟构成了四组图案,鱼压箭头,箭压鸟身。
这里距离三星堆遗址不到50公里,两地出土的金权杖和金冠带也錾刻着相同的图案——“射鱼纹”。人们预感到这其中所揭示出的必然关联。
2001年2月25日,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在清理泥土时,发现了一枚闪着金色光芒的土块。敏锐的工作人员迅速将这枚土块移交到考古队的王方手中,王方和文物修复人员一起用竹扦清理掉多余的泥土,这件文物终于露出了惊世容颜。
这件太阳神鸟金饰重20克,厚0.02厘米,含金量高达94.2%。整器呈圆形,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为等距分布的12芒太阳纹,外层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4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太阳神鸟金饰生动地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是古代人民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2005年8月,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1000多个“对手”中脱颖而出,被国家文物局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年10月,绣在蜀绣上的太阳神鸟图案,随神舟六号飞船一起遨游太空。
众多的国宝级文物陆续出土,这座在金沙村发现的遗址,被正式命名为“金沙遗址”。
专家们探明遗址的分布面积大约有5平方千米,出土大量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以及象牙等,珍贵文物多达上万件。
金沙遗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也成为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
2007年2月8日,在金沙遗址的8号祭祀坑内,考古人员无意中发现,泥土中显露出一个金光灿灿的小角。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这件金器连同泥土一起取出,随着表面泥土的清除,凭借大致显露出来的眼眶及面部轮廓,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已经可以确定,这是一件尺寸和比例都与真人接近的黄金面具。
金面具宽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阔嘴,长方形耳朵,显得十分威严。这是当时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黄金面具。自此,金沙遗址又拥有了一件国宝级文物。
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曾经出土过4件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从造型风格上看,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跟三星堆青铜人像所佩戴的金面罩极为相似。
金冠带与金权杖的纹饰相同,金面具与青铜人像的金面罩相似,还有同样大量埋藏的象牙,这些逐一出现的线索都表明,金沙与三星堆之间非同一般的承继关系。
在三星堆以及金沙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古蜀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密切联系的信息。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幅交流互鉴的壮丽图景即将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