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历史趣闻     2023-8-14     点评:9举报

640

1971年秋末,陕西省乾县瓜婆岭村,两个老农正在耕地,眼看着夜幕即将降临,他们擦了擦额头的汗,喝了两口水,打算再干一会就回家。

640

忽然,一个老农停了下来,他的锄头动弹不了,好像是砸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他连忙招呼同伴来看。

底下不会藏着什么脏东西吧?一时间,他们脑海里闪过不少画面,心脏更是砰砰直跳。

他们缓缓蹲在地上,按捺住心里的忐忑,一起挖开泥土,结果发现了一颗石头。两人松了一口气,以为这就是一块普通石头,可仔细一看:石头上有着独特的纹路,似乎像一个人头。

两人急忙上报给文物局,专家来了,左瞧瞧右看看,脸上逐显喜色:

“这可解决了一个千古难题,这个人像与武则天墓前的六十一座无头石像有关。”

640

这颗头像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这一切要从乾陵说起。

640

自古以来,乾陵倍受盗墓贼喜爱,只因这里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之地。

一说起武则天,大家都对她褒贬不一,作为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身上有着不少传奇。

一开始,武则天称帝,不少人都反对:一个服侍过两个皇帝的女人如何能称帝,更何况历代以来哪有女人当皇帝?

不过武则天可不管这些,不服她的臣子,斩;不服她的百姓,恩威并施。

640

见识过这位女皇的凌厉手段,大家也不敢吭声了,而武则天上位没多久,先做了一件事:为高宗修建陵墓。为此她特地找来了当时名扬天下的方士李淳风和袁天罡。

两人领旨后,带足了盘缠远行。袁天罡找了半天,几个方位都去了一遍,结果都不尽如意。

直到一晚,他夜观天象,望见了远处一座山峦正好与北斗相交,几道微光围绕着山峦。他心中一喜,也没等天亮,紧接着就上路了。

天快亮的时候,他终于喘着粗气登上了山顶,经过测算后找准了位置,结果因为走得太过匆忙,没有带标记工具,他从身上找到了一枚铜钱埋到地下,又专门在上面放了一块石头做标记。

一切就绪后,他望着这块地方点了点头,才心满意足地回去复命。

而李淳风这边呢,一开始他就沿着渭水找风水宝地,有天中午他走到了一座奇怪的山前,周围只有他一座山,十分突兀,还透着一股祥和之气。

640

他急忙往上爬,从山顶往下望去,仿佛是一个少女在睡觉,再看看太阳,恰好就是阴阳两仪,他激动地连转几圈,这就是他要找的地方。

甚至在那一刻,他都取好了名字,就叫乾陵。之后,他摆了个八卦阵,算好了方位,将发针往土里一扎,也回去复命了。

武则天一听两位方士都回来了,连忙让人去找宝地,没想到的是,两个人竟然找了同一个地方,而且李淳风的发针正好插到了袁天罡的铜钱缝里。

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武则天更加确信这就是个风水宝地,大赏了两个人。

她随即下令动工修建陵墓,将李治风光大葬。

本以为武则天的身份,驾崩后会给自己找一个陵墓安息,可没成想,她也葬到了李治的墓里。

也许她生前最留恋的除了皇位,就是李治。

640

百姓猜测:两位皇帝入葬的陵墓,一定有不少珍宝。于是几百年来,盗墓贼不绝于此,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成功入墓过。

唐末的黄巢听说乾陵,不信邪,非要带领着4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前去梁山挖墓。住在山下的百姓整天眼巴巴地瞅着,想看看皇陵里究竟藏着什么好东西。

经过几天几夜的不眠不休,40万人生生挖平了半座山,但一看,连个墓穴的影子都没见着。

无奈之下,他只好带兵撤离,临走前,还气愤地瞥了一眼。直到现在,乾陵还有着“黄巢沟”的痕迹。

640

到了五代,崇州节度使温韬也组织一批队伍,挖掘乾陵。

但是只要他一下令挖掘,天上就突然打了几个响雷,下起了罕见的暴雨。起初他还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巧合。

可每每挖墓,都会下起暴雨。他越想越蹊跷,底下的将士们也莫名发起了高烧。温韬见此立即下令停止挖墓。

转眼间,到了民国,乾陵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不少军阀为了招兵买马,四处盗墓敛财,这其中也少不了国民党孙连仲。他一连盗了几个墓,觉得自己有能耐。一听说乾陵至今没人盗过,便动了歪心思。

他借口保护陵墓,在附近驻扎,又说自己要演习,用枪炮的声音掩盖自己炸山的动静。

640

几乎整座山都炸了个遍,还是没看见墓道口。

不仅如此,半夜忽然下起了暴雨,几个人听说过乾陵的故事,都纷纷朝着梁山下跪磕头,说不能再挖了,这是武则天唐高宗在警告他们。于是孙连仲也只能灰溜溜地带队回去。

但这些并没有阻止盗墓贼的步伐,几百年里,总会有一些盗墓贼前去乾陵,不过都碰了壁。

有人开始怀疑,乾陵根本就没有墓道口。

而这一切在1958年才出现了答案。

那年冬天,为了方便出行,政府决定修建西兰公路,结果修到一半石料不够。

几个农民心想,梁山附近石块多,拿着几斤炸药就钻进了山。走了半天,终于选定了一处山脚。

他们把点燃的炸药放到石缝里,捂住耳朵闭紧眼睛,等了一会,睁开眼睛一看,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入口。

640

走近一看,旁边的石板上还有几行字。他们瞧了半天,面面相觑,心里都浮现了一个猜测:这该不会就是传说中武则天和李治的陵墓吧。

几个人急忙赶到乾县政府去说明情况,工作人员一听,心里也满是惊奇:几百年都没发现的入口就这么轻易被找到了?

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发现这确实是乾陵的入口,陵墓内部也没有盗墓者的痕迹。

至于为什么几代盗墓贼都没有找到入口,大概是为了防止有盗墓贼盗墓而特意使用的障眼法,以此迷惑那些不怀好意的盗墓贼。

想不到这几个人随便一炸都能炸出来,真是撞了大运。

也多亏了古人的智慧,让乾陵成为唯一一座没有被盗墓贼破坏过的皇陵。

640

尽管乾陵一直没有被盗过,但它却疑点重重。

陵墓前有着200多件石刻群雕,其中最为神秘的,除了无字碑以外,就是那61座无头石像了。

640

他们坐落于乾陵朱雀门外两侧,东边29座,西边32座,千百年来虔诚地守护着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

但蹊跷的是,他们都没有头,不仅如此,从穿着打扮来看,那些石像都穿着圆领紧袖的左衽武士袍,这与唐朝人的打扮不同,更像是外族。

可武则天为什么会修建61座外族石像在墓前呢?

有人说这是为了显示武则天至高无上的权力,她把降服的蕃臣做成石像,生生世世在她墓前守护。

还有人说这是来参加高宗葬礼的61个使臣,做成石像来向世人展示当时的文武之功。

其实不然,这与当时的外交政策有关。

当时的唐朝十分繁华,民风开放,实力强大,周边国家都臣服于唐朝,外交数量更是比太宗时期多了几倍。

为此,武则天特地下令修建蕃臣的石像在墓前,让他们见证大唐的外交盛世。

640

然而据史料记载,这61座石像原来是有头的,但不知何时开始,他们的头就消失了。

对此,乾县的村民想了几个传说。

在农忙时节,村民们经常要忙到半夜,但粮食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少了,大家都对此十分不解。

一天晚上,一个村民刚割完麦子,捶了捶酸痛的后腰,刚想拿起镰刀回家,忽然刮起了一阵怪风,麦地里的麦子被刮倒一片,一群黑影突然出现。

他揉了揉眼睛,抬眼望去时黑影已消失不见,麦地里少了不少麦子,他感觉到这件事不对劲,立马跑到了家里,连镰刀都忘了拿。

第二天,大家起来一看,发现各家都少了麦子。几个人跑到城里请道士来驱邪,道士一来,就跑到山上,望着那61座石像念了半天咒,最后缓缓开口:“这些石像都成了精,如果不敲掉他们的头,以后每天晚上都会来祸害田地。”

640

村民们一听,纷纷拿起了锄头,把那些石像的头一个个敲下了,从此以后,田地里果然没有再少粮食。

还有一个传说,在八国联军时期,军队来到了乾县驻扎休息,结果发现自己祖先的石像在这里,觉得十分羞耻,便把头敲下来带回去了。

640

但当时八国联军并没有到达乾县,所以这个传说不可信。

比起这些传说,史实分析更可信一点。

明嘉靖时期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地点就发生在陕西一带。

地震发生在半夜,由于太过突然,人们还在睡梦中,导致有80多万人死在了这场地震中。

地震的威力之大足以让石墙粉碎,更何况是一些石像。

经过专家的考察,由于石像的脖颈处脆弱,在地震时很容易就会掉落,而乾陵里的其他石兽也证明了这个猜想。

但掉落的头衔究竟在哪呢?

640

直到1971年那两个农民挖出来一颗头像,才让这个难题有了答案。

专家拿过头像一看,便猜测与乾陵墓前的无头石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群人急忙赶往乾陵进行对比。

让人兴奋的是,头像和这些躯干所用的石料几乎一样,缺口看起来也十分相符。一想到几百年疑惑终于要解决,专家加快了步伐。

640

但没想到,一连测了几十个石像,都匹配不了。

专家皱起了眉头,叹了口气,难道这跟乾陵的石像没关系?

他没放弃,又接着往后测,到了最后一个,他漫不经心地对比着,结果头像跟这个躯体十分契合。

他的眼睛亮了亮,似乎不敢相信,直到在场其他人的欢呼才让他回了神。

谁能想到,无头石像的传说在乾县存在了几百年。

他们回到农民挖头像的地方,想找到剩下的头像,可挖了半天,都没找到。

他们难免失望,但也饱含希望。

640

如今,那位找到头像的老农依旧会时不时来乾陵转转,他总会在那座完整的石像前驻足半天,仿佛在和这位老朋友聊天。

640

眼看着老农的白发越来越多,背越来越弯,石像也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着时代变迁,盛世重现。

老农笑着说,等到61座石像都找齐以后,他还要来乾陵,看一看盛唐的模样。

也许是经历了那场大地震,头像散落各地,但找回的这颗头像给足了我们希望,相信在之后的某一天,我们一定会见到61座石像完整的样子。

-END-

作者:小草莓

编辑: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991年,21岁的女犯修莉被枪决,临刑前要求检验贞洁,这是何意?

1995年,柳传志上演哭戏解聘功臣倪光南,26年后,倪老为华为发声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埋藏无数宝藏的乾陵地宫有何奥秘?为何1000多年后才被世人发现?唐朝关中十八座皇陵,十七座被盗,只有乾陵经历无数盗墓贼的光顾,竟然无人进入地宫。
古代盗掘乾陵最有名的两个人,全都铩羽而归,一个是唐朝末年的黄巢,另一个五代十国的温韬。另一个尝试挖掘乾陵的盗墓贼温韬,则在盗墓史上更加有名,因为这家伙将唐朝李家在关中的十八座皇陵盗掘了十七座,丧心病狂程度,比民国东陵大盗孙殿英有过之而无不及。乾陵地宫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为何能保证后来的小盗墓贼无法进入?千年后,乾陵地宫门被农民发现。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的具体位置一直都不是秘密,它就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方50公里的梁山上。但是,1000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找到乾陵地宫的入口。

考古学家在梁山上没有发现任何盗洞,也没有土层、岩层被打乱的情况。历史上也没有一例关于乾陵地宫被盗的记载。所以乾陵地宫应该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唐朝皇帝地宫,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两位帝王的地宫。

一 乾陵“有鬼”,盗墓者徒劳无功

唐朝所有帝王陵墓的地宫中,乾陵是唯一没有被盗掘成功的历史记载的。不过,没有发现被盗掘并不代表没有人打它的主意。我国历史上,乾陵地宫共遭受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盗掘,只是都没有成功。

武则天被葬入乾陵地宫后,工匠们就把地宫彻底封死了。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在唐朝官府的保护下,地宫一直没有遭到过盗掘。第一个打乾陵地宫主意并付诸实践的人士唐朝末年起义的农民军首领黄巢。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一场洗劫。不久,黄巢的部下告诉他梁山西侧的黄土层下有很多碎石,这其实是向黄巢按时乾陵地宫就位于梁山。他们认为乾陵地宫埋葬了唐朝位于极盛时期的两位皇帝,里面的金银财宝一定多得数不胜数,就把乾陵看做是唐朝王陵地宫中最富有的一个。于是,黄巢马上就派出一万人的军队到梁山上去寻找乾陵地宫。可是,那一万大军挥舞着铁铲把梁山翻了个底朝天,几乎把大半座梁山铲平了,也没有找到乾陵的一丝痕迹。从此,梁山上就留下了现在当地人称为“黄巢沟”的一道40米深的大沟。黄巢大军没有找到乾陵地宫的根本原因,是他对唐朝陵墓的无知——唐朝的皇陵地宫全部是坐北朝南的。但是,他的大军却挖错了方向,南辕北辙,能找到才是怪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乾陵地宫在这场危机下保存了下来,没有收到损毁。

第二个企图盗掘乾陵地宫的人是唐末的节度使温韬。

五代时,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节度使。他趁战乱,在其任期内酱关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唐朝皇陵一一挖遍。他在准备盗掘乾陵之前已经盗掘了唐朝17位亲王的地宫。因此把不能盗掘乾陵地宫当做是一种遗憾。在这样一个盗墓狂人的威胁下,乾陵未受损,实在是件幸事。这是由于温韬企图盗掘乾陵时,天象反常,只要他一有动作,天空便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温韬怕遭报应。只好放过乾陵。

温韬之后,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过对乾陵地宫盗掘的记载,到了民国初年,国民党将军孙连仲成了第三个企图进入乾陵地宫盗取宝藏的人。当孙连仲带领一个团的兵力,携带那些古代盗墓者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工具——炸药,来到地宫的时候,发生了非常奇异的事情。士兵们刚刚炸开地宫入口的三层竖立石条,准备进入时,只见一股浓烟从里面冒了飞沙走石。最前面的七名山西士兵首当其冲,当即吐血身亡。其他人见状赶紧四散逃命。最后,孙连仲也不敢打乾陵的主意了。

武则天

乾陵为什么能够历经1300年的风雨安然无恙,未被盗掘呢?

首先,依山为陵的修建方式给地宫加上了一层坚固的保护层。

地宫位于山体的内部,墓道十分隐秘,蜿蜒崎岖,很难被发现。这样,盗墓贼想要找到乾陵地宫的具体位置就要把整个山打开。其次,就算盗墓贼找到地宫的墓道入口,也很难真正进入地宫。当年,李显开启乾陵把武则天的棺椁安置好后,就对地宫进行了永久封存。本来地宫本身的山体结构已经无懈可击了,可李显还不放心,又用多达39层的4100块巨石把墓道口层层叠叠地封闭了起来。为了使巨石结合得更加紧密,他命令工匠在石条左右之间用铁细腰栓板拉固,上下之间用铁棍穿连。这样,石条就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能被移动。此外,石条与石条之间的缝隙还用铁水灌注,在铁水中掺杂少量石质粉末。这样,当铁水凝固后,石条就会结合成为一个巨大的、紧密的整体。盗墓贼要想盗掘乾陵,只有把这4100块石条整体移动。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动重达几千吨的物体是不可能的。

二 挖,还是不挖 这是个问题

当乾陵地宫向人们敞开它的墓道之后,中国考古学界就产生了一个让人激烈辩论了50年的话题——对乾陵地宫,到底该不该发掘。

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唐朝的经济仍然一片繁荣。作为这一时期的帝王,乾陵地宫内会有多少奇珍异宝,光凭想象就能让人激动不已。历史总会给人们奇迹,我们总能在古墓中发现保存完好的遗体。武则天和唐高宗的遗体是否也保存完好?就算他们的遗体只剩下骨架,如果我们能找到武则天完整的头骨,也能以今天的科技复原一个武媚娘,看看这个当年把唐高宗迷得神魂颠倒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模样。而且,王羲之那本《兰亭序》到底是不是在乾陵地宫中?如果真的在那里,那无疑将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诱惑面前,很多考古学家大力提倡发掘乾陵地宫,认为守着地宫而不去发掘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乾陵地宫一天不打开,就一天不知道它的真正面貌。同时,这些专家认为,开挖乾陵也是一种经济需要。当时,陕西临潼的秦陵兵马俑和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经过发掘并推向社会之后,都收到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乾陵地宫被发掘后也必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可以相应的开发旅游资源以解决当地的财政困难。

考古学家支持发掘乾陵的最根本的考虑还是为了乾陵地宫的安全。因为乾陵地宫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地震带上,一旦遇到地震,整个地宫则面临全面被毁的危险。更何况,盗墓贼是猖獗、疯狂的。他们的盗掘行为令人防不胜防。曾经有许多古墓在发现后没有及时发掘,结果被盗墓贼抢先破坏。周公墓就是其中一例。发现周公墓之后,考古学家们经过多方批准终于获得了允许打开周公墓,却发现墓室内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里面竟然还有盗墓贼留下的矿泉水瓶!(←←难道是农夫山泉)乾陵现在已经天下闻名,肯定会引起盗墓贼的关注。如果迟迟不进行发掘,一旦被盗墓贼抢先,将是考古界和史学界巨大的损失。所以,有专家甚至提出了“抢救性发掘”的口号,认为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不过,考古学界也有坚决反对发掘乾陵地宫的呼声。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一旦地宫被发掘,若保护措施没有做好或是保护技术没有达到要求,大量文物有可能在一瞬间被氧化毁坏。因此,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就等于对地宫的直接破坏。

20世纪80年代,国内要求发掘乾陵的呼声越来越高。无论官方、民间还是学者,都认为抢救性发掘保护乾陵迫在眉睫。在这种呼声下,陕西省向国家提出了开挖乾陵的申请,还将开挖乾陵列入了当年的重要议程。但是,国家一直没有批准这个申请,这正是出于保护乾陵的考虑。

对于发掘中面临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技术问题,支持发掘的考古学家作出了正面回应。他们根据对南唐二陵、唐僖宗靖陵等古代陵墓地宫的发掘经验,精心地创制了一套发掘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乾陵中的文物不受损害。有人还建议发掘前在墓道口建一个密封舱,密封舱设三层,发掘人员带着防毒面具进入,不把外界的空气成分带进去。这样就可以解决里面的文物因为外界空气侵入而可能造成的氧化问题。

现在,已经争论了50年的话题再次被提了起来。有人提到了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已着手改善乾陵的环境,修复乾陵文物,准备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地宫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传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无疑是向社会宣布,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发掘乾陵。虽然具体时间还不得而知,但这个消息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埋藏无数宝藏的乾陵地宫有何奥秘?为何1000多年后才被世人发现?唐朝关中十八座皇陵,十七座被盗,只有乾陵经历无数盗墓贼的光顾,竟然无人进入地宫。
古代盗掘乾陵最有名的两个人,全都铩羽而归,一个是唐朝末年的黄巢,另一个五代十国的温韬。另一个尝试挖掘乾陵的盗墓贼温韬,则在盗墓史上更加有名,因为这家伙将唐朝李家在关中的十八座皇陵盗掘了十七座,丧心病狂程度,比民国东陵大盗孙殿英有过之而无不及。乾陵地宫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为何能保证后来的小盗墓贼无法进入?千年后,乾陵地宫门被农民发现。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的具体位置一直都不是秘密,它就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方50公里的梁山上。但是,1000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找到乾陵地宫的入口。

考古学家在梁山上没有发现任何盗洞,也没有土层、岩层被打乱的情况。历史上也没有一例关于乾陵地宫被盗的记载。所以乾陵地宫应该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唐朝皇帝地宫,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两位帝王的地宫。

一 乾陵“有鬼”,盗墓者徒劳无功

唐朝所有帝王陵墓的地宫中,乾陵是唯一没有被盗掘成功的历史记载的。不过,没有发现被盗掘并不代表没有人打它的主意。我国历史上,乾陵地宫共遭受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盗掘,只是都没有成功。

武则天被葬入乾陵地宫后,工匠们就把地宫彻底封死了。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在唐朝官府的保护下,地宫一直没有遭到过盗掘。第一个打乾陵地宫主意并付诸实践的人士唐朝末年起义的农民军首领黄巢。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一场洗劫。不久,黄巢的部下告诉他梁山西侧的黄土层下有很多碎石,这其实是向黄巢按时乾陵地宫就位于梁山。他们认为乾陵地宫埋葬了唐朝位于极盛时期的两位皇帝,里面的金银财宝一定多得数不胜数,就把乾陵看做是唐朝王陵地宫中最富有的一个。于是,黄巢马上就派出一万人的军队到梁山上去寻找乾陵地宫。可是,那一万大军挥舞着铁铲把梁山翻了个底朝天,几乎把大半座梁山铲平了,也没有找到乾陵的一丝痕迹。从此,梁山上就留下了现在当地人称为“黄巢沟”的一道40米深的大沟。黄巢大军没有找到乾陵地宫的根本原因,是他对唐朝陵墓的无知——唐朝的皇陵地宫全部是坐北朝南的。但是,他的大军却挖错了方向,南辕北辙,能找到才是怪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乾陵地宫在这场危机下保存了下来,没有收到损毁。

第二个企图盗掘乾陵地宫的人是唐末的节度使温韬。

五代时,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节度使。他趁战乱,在其任期内酱关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唐朝皇陵一一挖遍。他在准备盗掘乾陵之前已经盗掘了唐朝17位亲王的地宫。因此把不能盗掘乾陵地宫当做是一种遗憾。在这样一个盗墓狂人的威胁下,乾陵未受损,实在是件幸事。这是由于温韬企图盗掘乾陵时,天象反常,只要他一有动作,天空便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温韬怕遭报应。只好放过乾陵。

温韬之后,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过对乾陵地宫盗掘的记载,到了民国初年,国民党将军孙连仲成了第三个企图进入乾陵地宫盗取宝藏的人。当孙连仲带领一个团的兵力,携带那些古代盗墓者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工具——炸药,来到地宫的时候,发生了非常奇异的事情。士兵们刚刚炸开地宫入口的三层竖立石条,准备进入时,只见一股浓烟从里面冒了飞沙走石。最前面的七名山西士兵首当其冲,当即吐血身亡。其他人见状赶紧四散逃命。最后,孙连仲也不敢打乾陵的主意了。

武则天

乾陵为什么能够历经1300年的风雨安然无恙,未被盗掘呢?

首先,依山为陵的修建方式给地宫加上了一层坚固的保护层。

地宫位于山体的内部,墓道十分隐秘,蜿蜒崎岖,很难被发现。这样,盗墓贼想要找到乾陵地宫的具体位置就要把整个山打开。其次,就算盗墓贼找到地宫的墓道入口,也很难真正进入地宫。当年,李显开启乾陵把武则天的棺椁安置好后,就对地宫进行了永久封存。本来地宫本身的山体结构已经无懈可击了,可李显还不放心,又用多达39层的4100块巨石把墓道口层层叠叠地封闭了起来。为了使巨石结合得更加紧密,他命令工匠在石条左右之间用铁细腰栓板拉固,上下之间用铁棍穿连。这样,石条就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能被移动。此外,石条与石条之间的缝隙还用铁水灌注,在铁水中掺杂少量石质粉末。这样,当铁水凝固后,石条就会结合成为一个巨大的、紧密的整体。盗墓贼要想盗掘乾陵,只有把这4100块石条整体移动。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动重达几千吨的物体是不可能的。

二 挖,还是不挖 这是个问题

当乾陵地宫向人们敞开它的墓道之后,中国考古学界就产生了一个让人激烈辩论了50年的话题——对乾陵地宫,到底该不该发掘。

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唐朝的经济仍然一片繁荣。作为这一时期的帝王,乾陵地宫内会有多少奇珍异宝,光凭想象就能让人激动不已。历史总会给人们奇迹,我们总能在古墓中发现保存完好的遗体。武则天和唐高宗的遗体是否也保存完好?就算他们的遗体只剩下骨架,如果我们能找到武则天完整的头骨,也能以今天的科技复原一个武媚娘,看看这个当年把唐高宗迷得神魂颠倒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模样。而且,王羲之那本《兰亭序》到底是不是在乾陵地宫中?如果真的在那里,那无疑将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诱惑面前,很多考古学家大力提倡发掘乾陵地宫,认为守着地宫而不去发掘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乾陵地宫一天不打开,就一天不知道它的真正面貌。同时,这些专家认为,开挖乾陵也是一种经济需要。当时,陕西临潼的秦陵兵马俑和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经过发掘并推向社会之后,都收到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乾陵地宫被发掘后也必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可以相应的开发旅游资源以解决当地的财政困难。

考古学家支持发掘乾陵的最根本的考虑还是为了乾陵地宫的安全。因为乾陵地宫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地震带上,一旦遇到地震,整个地宫则面临全面被毁的危险。更何况,盗墓贼是猖獗、疯狂的。他们的盗掘行为令人防不胜防。曾经有许多古墓在发现后没有及时发掘,结果被盗墓贼抢先破坏。周公墓就是其中一例。发现周公墓之后,考古学家们经过多方批准终于获得了允许打开周公墓,却发现墓室内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里面竟然还有盗墓贼留下的矿泉水瓶!(←←难道是农夫山泉)乾陵现在已经天下闻名,肯定会引起盗墓贼的关注。如果迟迟不进行发掘,一旦被盗墓贼抢先,将是考古界和史学界巨大的损失。所以,有专家甚至提出了“抢救性发掘”的口号,认为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不过,考古学界也有坚决反对发掘乾陵地宫的呼声。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一旦地宫被发掘,若保护措施没有做好或是保护技术没有达到要求,大量文物有可能在一瞬间被氧化毁坏。因此,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就等于对地宫的直接破坏。

20世纪80年代,国内要求发掘乾陵的呼声越来越高。无论官方、民间还是学者,都认为抢救性发掘保护乾陵迫在眉睫。在这种呼声下,陕西省向国家提出了开挖乾陵的申请,还将开挖乾陵列入了当年的重要议程。但是,国家一直没有批准这个申请,这正是出于保护乾陵的考虑。

对于发掘中面临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技术问题,支持发掘的考古学家作出了正面回应。他们根据对南唐二陵、唐僖宗靖陵等古代陵墓地宫的发掘经验,精心地创制了一套发掘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乾陵中的文物不受损害。有人还建议发掘前在墓道口建一个密封舱,密封舱设三层,发掘人员带着防毒面具进入,不把外界的空气成分带进去。这样就可以解决里面的文物因为外界空气侵入而可能造成的氧化问题。

现在,已经争论了50年的话题再次被提了起来。有人提到了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已着手改善乾陵的环境,修复乾陵文物,准备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地宫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传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无疑是向社会宣布,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发掘乾陵。虽然具体时间还不得而知,但这个消息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埋藏无数宝藏的乾陵地宫有何奥秘?为何1000多年后才被世人发现?唐朝关中十八座皇陵,十七座被盗,只有乾陵经历无数盗墓贼的光顾,竟然无人进入地宫。
古代盗掘乾陵最有名的两个人,全都铩羽而归,一个是唐朝末年的黄巢,另一个五代十国的温韬。另一个尝试挖掘乾陵的盗墓贼温韬,则在盗墓史上更加有名,因为这家伙将唐朝李家在关中的十八座皇陵盗掘了十七座,丧心病狂程度,比民国东陵大盗孙殿英有过之而无不及。乾陵地宫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为何能保证后来的小盗墓贼无法进入?千年后,乾陵地宫门被农民发现。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的具体位置一直都不是秘密,它就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方50公里的梁山上。但是,1000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找到乾陵地宫的入口。

考古学家在梁山上没有发现任何盗洞,也没有土层、岩层被打乱的情况。历史上也没有一例关于乾陵地宫被盗的记载。所以乾陵地宫应该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唐朝皇帝地宫,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两位帝王的地宫。

一 乾陵“有鬼”,盗墓者徒劳无功

唐朝所有帝王陵墓的地宫中,乾陵是唯一没有被盗掘成功的历史记载的。不过,没有发现被盗掘并不代表没有人打它的主意。我国历史上,乾陵地宫共遭受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盗掘,只是都没有成功。

武则天被葬入乾陵地宫后,工匠们就把地宫彻底封死了。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在唐朝官府的保护下,地宫一直没有遭到过盗掘。第一个打乾陵地宫主意并付诸实践的人士唐朝末年起义的农民军首领黄巢。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一场洗劫。不久,黄巢的部下告诉他梁山西侧的黄土层下有很多碎石,这其实是向黄巢按时乾陵地宫就位于梁山。他们认为乾陵地宫埋葬了唐朝位于极盛时期的两位皇帝,里面的金银财宝一定多得数不胜数,就把乾陵看做是唐朝王陵地宫中最富有的一个。于是,黄巢马上就派出一万人的军队到梁山上去寻找乾陵地宫。可是,那一万大军挥舞着铁铲把梁山翻了个底朝天,几乎把大半座梁山铲平了,也没有找到乾陵的一丝痕迹。从此,梁山上就留下了现在当地人称为“黄巢沟”的一道40米深的大沟。黄巢大军没有找到乾陵地宫的根本原因,是他对唐朝陵墓的无知——唐朝的皇陵地宫全部是坐北朝南的。但是,他的大军却挖错了方向,南辕北辙,能找到才是怪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乾陵地宫在这场危机下保存了下来,没有收到损毁。

第二个企图盗掘乾陵地宫的人是唐末的节度使温韬。

五代时,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节度使。他趁战乱,在其任期内酱关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唐朝皇陵一一挖遍。他在准备盗掘乾陵之前已经盗掘了唐朝17位亲王的地宫。因此把不能盗掘乾陵地宫当做是一种遗憾。在这样一个盗墓狂人的威胁下,乾陵未受损,实在是件幸事。这是由于温韬企图盗掘乾陵时,天象反常,只要他一有动作,天空便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温韬怕遭报应。只好放过乾陵。

温韬之后,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过对乾陵地宫盗掘的记载,到了民国初年,国民党将军孙连仲成了第三个企图进入乾陵地宫盗取宝藏的人。当孙连仲带领一个团的兵力,携带那些古代盗墓者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工具——炸药,来到地宫的时候,发生了非常奇异的事情。士兵们刚刚炸开地宫入口的三层竖立石条,准备进入时,只见一股浓烟从里面冒了飞沙走石。最前面的七名山西士兵首当其冲,当即吐血身亡。其他人见状赶紧四散逃命。最后,孙连仲也不敢打乾陵的主意了。

武则天

乾陵为什么能够历经1300年的风雨安然无恙,未被盗掘呢?

首先,依山为陵的修建方式给地宫加上了一层坚固的保护层。

地宫位于山体的内部,墓道十分隐秘,蜿蜒崎岖,很难被发现。这样,盗墓贼想要找到乾陵地宫的具体位置就要把整个山打开。其次,就算盗墓贼找到地宫的墓道入口,也很难真正进入地宫。当年,李显开启乾陵把武则天的棺椁安置好后,就对地宫进行了永久封存。本来地宫本身的山体结构已经无懈可击了,可李显还不放心,又用多达39层的4100块巨石把墓道口层层叠叠地封闭了起来。为了使巨石结合得更加紧密,他命令工匠在石条左右之间用铁细腰栓板拉固,上下之间用铁棍穿连。这样,石条就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能被移动。此外,石条与石条之间的缝隙还用铁水灌注,在铁水中掺杂少量石质粉末。这样,当铁水凝固后,石条就会结合成为一个巨大的、紧密的整体。盗墓贼要想盗掘乾陵,只有把这4100块石条整体移动。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动重达几千吨的物体是不可能的。

二 挖,还是不挖 这是个问题

当乾陵地宫向人们敞开它的墓道之后,中国考古学界就产生了一个让人激烈辩论了50年的话题——对乾陵地宫,到底该不该发掘。

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唐朝的经济仍然一片繁荣。作为这一时期的帝王,乾陵地宫内会有多少奇珍异宝,光凭想象就能让人激动不已。历史总会给人们奇迹,我们总能在古墓中发现保存完好的遗体。武则天和唐高宗的遗体是否也保存完好?就算他们的遗体只剩下骨架,如果我们能找到武则天完整的头骨,也能以今天的科技复原一个武媚娘,看看这个当年把唐高宗迷得神魂颠倒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模样。而且,王羲之那本《兰亭序》到底是不是在乾陵地宫中?如果真的在那里,那无疑将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诱惑面前,很多考古学家大力提倡发掘乾陵地宫,认为守着地宫而不去发掘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乾陵地宫一天不打开,就一天不知道它的真正面貌。同时,这些专家认为,开挖乾陵也是一种经济需要。当时,陕西临潼的秦陵兵马俑和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经过发掘并推向社会之后,都收到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乾陵地宫被发掘后也必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可以相应的开发旅游资源以解决当地的财政困难。

考古学家支持发掘乾陵的最根本的考虑还是为了乾陵地宫的安全。因为乾陵地宫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地震带上,一旦遇到地震,整个地宫则面临全面被毁的危险。更何况,盗墓贼是猖獗、疯狂的。他们的盗掘行为令人防不胜防。曾经有许多古墓在发现后没有及时发掘,结果被盗墓贼抢先破坏。周公墓就是其中一例。发现周公墓之后,考古学家们经过多方批准终于获得了允许打开周公墓,却发现墓室内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里面竟然还有盗墓贼留下的矿泉水瓶!(←←难道是农夫山泉)乾陵现在已经天下闻名,肯定会引起盗墓贼的关注。如果迟迟不进行发掘,一旦被盗墓贼抢先,将是考古界和史学界巨大的损失。所以,有专家甚至提出了“抢救性发掘”的口号,认为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不过,考古学界也有坚决反对发掘乾陵地宫的呼声。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一旦地宫被发掘,若保护措施没有做好或是保护技术没有达到要求,大量文物有可能在一瞬间被氧化毁坏。因此,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就等于对地宫的直接破坏。

20世纪80年代,国内要求发掘乾陵的呼声越来越高。无论官方、民间还是学者,都认为抢救性发掘保护乾陵迫在眉睫。在这种呼声下,陕西省向国家提出了开挖乾陵的申请,还将开挖乾陵列入了当年的重要议程。但是,国家一直没有批准这个申请,这正是出于保护乾陵的考虑。

对于发掘中面临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技术问题,支持发掘的考古学家作出了正面回应。他们根据对南唐二陵、唐僖宗靖陵等古代陵墓地宫的发掘经验,精心地创制了一套发掘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乾陵中的文物不受损害。有人还建议发掘前在墓道口建一个密封舱,密封舱设三层,发掘人员带着防毒面具进入,不把外界的空气成分带进去。这样就可以解决里面的文物因为外界空气侵入而可能造成的氧化问题。

现在,已经争论了50年的话题再次被提了起来。有人提到了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已着手改善乾陵的环境,修复乾陵文物,准备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地宫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传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无疑是向社会宣布,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发掘乾陵。虽然具体时间还不得而知,但这个消息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埋藏无数宝藏的乾陵地宫有何奥秘?为何1000多年后才被世人发现?唐朝关中十八座皇陵,十七座被盗,只有乾陵经历无数盗墓贼的光顾,竟然无人进入地宫。
古代盗掘乾陵最有名的两个人,全都铩羽而归,一个是唐朝末年的黄巢,另一个五代十国的温韬。另一个尝试挖掘乾陵的盗墓贼温韬,则在盗墓史上更加有名,因为这家伙将唐朝李家在关中的十八座皇陵盗掘了十七座,丧心病狂程度,比民国东陵大盗孙殿英有过之而无不及。乾陵地宫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为何能保证后来的小盗墓贼无法进入?千年后,乾陵地宫门被农民发现。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的具体位置一直都不是秘密,它就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方50公里的梁山上。但是,1000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找到乾陵地宫的入口。

考古学家在梁山上没有发现任何盗洞,也没有土层、岩层被打乱的情况。历史上也没有一例关于乾陵地宫被盗的记载。所以乾陵地宫应该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唐朝皇帝地宫,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两位帝王的地宫。

一 乾陵“有鬼”,盗墓者徒劳无功

唐朝所有帝王陵墓的地宫中,乾陵是唯一没有被盗掘成功的历史记载的。不过,没有发现被盗掘并不代表没有人打它的主意。我国历史上,乾陵地宫共遭受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盗掘,只是都没有成功。

武则天被葬入乾陵地宫后,工匠们就把地宫彻底封死了。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在唐朝官府的保护下,地宫一直没有遭到过盗掘。第一个打乾陵地宫主意并付诸实践的人士唐朝末年起义的农民军首领黄巢。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一场洗劫。不久,黄巢的部下告诉他梁山西侧的黄土层下有很多碎石,这其实是向黄巢按时乾陵地宫就位于梁山。他们认为乾陵地宫埋葬了唐朝位于极盛时期的两位皇帝,里面的金银财宝一定多得数不胜数,就把乾陵看做是唐朝王陵地宫中最富有的一个。于是,黄巢马上就派出一万人的军队到梁山上去寻找乾陵地宫。可是,那一万大军挥舞着铁铲把梁山翻了个底朝天,几乎把大半座梁山铲平了,也没有找到乾陵的一丝痕迹。从此,梁山上就留下了现在当地人称为“黄巢沟”的一道40米深的大沟。黄巢大军没有找到乾陵地宫的根本原因,是他对唐朝陵墓的无知——唐朝的皇陵地宫全部是坐北朝南的。但是,他的大军却挖错了方向,南辕北辙,能找到才是怪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乾陵地宫在这场危机下保存了下来,没有收到损毁。

第二个企图盗掘乾陵地宫的人是唐末的节度使温韬。

五代时,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节度使。他趁战乱,在其任期内酱关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唐朝皇陵一一挖遍。他在准备盗掘乾陵之前已经盗掘了唐朝17位亲王的地宫。因此把不能盗掘乾陵地宫当做是一种遗憾。在这样一个盗墓狂人的威胁下,乾陵未受损,实在是件幸事。这是由于温韬企图盗掘乾陵时,天象反常,只要他一有动作,天空便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温韬怕遭报应。只好放过乾陵。

温韬之后,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过对乾陵地宫盗掘的记载,到了民国初年,国民党将军孙连仲成了第三个企图进入乾陵地宫盗取宝藏的人。当孙连仲带领一个团的兵力,携带那些古代盗墓者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工具——炸药,来到地宫的时候,发生了非常奇异的事情。士兵们刚刚炸开地宫入口的三层竖立石条,准备进入时,只见一股浓烟从里面冒了飞沙走石。最前面的七名山西士兵首当其冲,当即吐血身亡。其他人见状赶紧四散逃命。最后,孙连仲也不敢打乾陵的主意了。

武则天

乾陵为什么能够历经1300年的风雨安然无恙,未被盗掘呢?

首先,依山为陵的修建方式给地宫加上了一层坚固的保护层。

地宫位于山体的内部,墓道十分隐秘,蜿蜒崎岖,很难被发现。这样,盗墓贼想要找到乾陵地宫的具体位置就要把整个山打开。其次,就算盗墓贼找到地宫的墓道入口,也很难真正进入地宫。当年,李显开启乾陵把武则天的棺椁安置好后,就对地宫进行了永久封存。本来地宫本身的山体结构已经无懈可击了,可李显还不放心,又用多达39层的4100块巨石把墓道口层层叠叠地封闭了起来。为了使巨石结合得更加紧密,他命令工匠在石条左右之间用铁细腰栓板拉固,上下之间用铁棍穿连。这样,石条就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能被移动。此外,石条与石条之间的缝隙还用铁水灌注,在铁水中掺杂少量石质粉末。这样,当铁水凝固后,石条就会结合成为一个巨大的、紧密的整体。盗墓贼要想盗掘乾陵,只有把这4100块石条整体移动。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动重达几千吨的物体是不可能的。

二 挖,还是不挖 这是个问题

当乾陵地宫向人们敞开它的墓道之后,中国考古学界就产生了一个让人激烈辩论了50年的话题——对乾陵地宫,到底该不该发掘。

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唐朝的经济仍然一片繁荣。作为这一时期的帝王,乾陵地宫内会有多少奇珍异宝,光凭想象就能让人激动不已。历史总会给人们奇迹,我们总能在古墓中发现保存完好的遗体。武则天和唐高宗的遗体是否也保存完好?就算他们的遗体只剩下骨架,如果我们能找到武则天完整的头骨,也能以今天的科技复原一个武媚娘,看看这个当年把唐高宗迷得神魂颠倒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模样。而且,王羲之那本《兰亭序》到底是不是在乾陵地宫中?如果真的在那里,那无疑将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诱惑面前,很多考古学家大力提倡发掘乾陵地宫,认为守着地宫而不去发掘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乾陵地宫一天不打开,就一天不知道它的真正面貌。同时,这些专家认为,开挖乾陵也是一种经济需要。当时,陕西临潼的秦陵兵马俑和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经过发掘并推向社会之后,都收到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乾陵地宫被发掘后也必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可以相应的开发旅游资源以解决当地的财政困难。

考古学家支持发掘乾陵的最根本的考虑还是为了乾陵地宫的安全。因为乾陵地宫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地震带上,一旦遇到地震,整个地宫则面临全面被毁的危险。更何况,盗墓贼是猖獗、疯狂的。他们的盗掘行为令人防不胜防。曾经有许多古墓在发现后没有及时发掘,结果被盗墓贼抢先破坏。周公墓就是其中一例。发现周公墓之后,考古学家们经过多方批准终于获得了允许打开周公墓,却发现墓室内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里面竟然还有盗墓贼留下的矿泉水瓶!(←←难道是农夫山泉)乾陵现在已经天下闻名,肯定会引起盗墓贼的关注。如果迟迟不进行发掘,一旦被盗墓贼抢先,将是考古界和史学界巨大的损失。所以,有专家甚至提出了“抢救性发掘”的口号,认为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不过,考古学界也有坚决反对发掘乾陵地宫的呼声。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一旦地宫被发掘,若保护措施没有做好或是保护技术没有达到要求,大量文物有可能在一瞬间被氧化毁坏。因此,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就等于对地宫的直接破坏。

20世纪80年代,国内要求发掘乾陵的呼声越来越高。无论官方、民间还是学者,都认为抢救性发掘保护乾陵迫在眉睫。在这种呼声下,陕西省向国家提出了开挖乾陵的申请,还将开挖乾陵列入了当年的重要议程。但是,国家一直没有批准这个申请,这正是出于保护乾陵的考虑。

对于发掘中面临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技术问题,支持发掘的考古学家作出了正面回应。他们根据对南唐二陵、唐僖宗靖陵等古代陵墓地宫的发掘经验,精心地创制了一套发掘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乾陵中的文物不受损害。有人还建议发掘前在墓道口建一个密封舱,密封舱设三层,发掘人员带着防毒面具进入,不把外界的空气成分带进去。这样就可以解决里面的文物因为外界空气侵入而可能造成的氧化问题。

现在,已经争论了50年的话题再次被提了起来。有人提到了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已着手改善乾陵的环境,修复乾陵文物,准备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地宫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传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无疑是向社会宣布,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发掘乾陵。虽然具体时间还不得而知,但这个消息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埋藏无数宝藏的乾陵地宫有何奥秘?为何1000多年后才被世人发现?唐朝关中十八座皇陵,十七座被盗,只有乾陵经历无数盗墓贼的光顾,竟然无人进入地宫。
古代盗掘乾陵最有名的两个人,全都铩羽而归,一个是唐朝末年的黄巢,另一个五代十国的温韬。另一个尝试挖掘乾陵的盗墓贼温韬,则在盗墓史上更加有名,因为这家伙将唐朝李家在关中的十八座皇陵盗掘了十七座,丧心病狂程度,比民国东陵大盗孙殿英有过之而无不及。乾陵地宫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为何能保证后来的小盗墓贼无法进入?千年后,乾陵地宫门被农民发现。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的具体位置一直都不是秘密,它就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方50公里的梁山上。但是,1000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找到乾陵地宫的入口。

考古学家在梁山上没有发现任何盗洞,也没有土层、岩层被打乱的情况。历史上也没有一例关于乾陵地宫被盗的记载。所以乾陵地宫应该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唐朝皇帝地宫,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两位帝王的地宫。

一 乾陵“有鬼”,盗墓者徒劳无功

唐朝所有帝王陵墓的地宫中,乾陵是唯一没有被盗掘成功的历史记载的。不过,没有发现被盗掘并不代表没有人打它的主意。我国历史上,乾陵地宫共遭受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盗掘,只是都没有成功。

武则天被葬入乾陵地宫后,工匠们就把地宫彻底封死了。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在唐朝官府的保护下,地宫一直没有遭到过盗掘。第一个打乾陵地宫主意并付诸实践的人士唐朝末年起义的农民军首领黄巢。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一场洗劫。不久,黄巢的部下告诉他梁山西侧的黄土层下有很多碎石,这其实是向黄巢按时乾陵地宫就位于梁山。他们认为乾陵地宫埋葬了唐朝位于极盛时期的两位皇帝,里面的金银财宝一定多得数不胜数,就把乾陵看做是唐朝王陵地宫中最富有的一个。于是,黄巢马上就派出一万人的军队到梁山上去寻找乾陵地宫。可是,那一万大军挥舞着铁铲把梁山翻了个底朝天,几乎把大半座梁山铲平了,也没有找到乾陵的一丝痕迹。从此,梁山上就留下了现在当地人称为“黄巢沟”的一道40米深的大沟。黄巢大军没有找到乾陵地宫的根本原因,是他对唐朝陵墓的无知——唐朝的皇陵地宫全部是坐北朝南的。但是,他的大军却挖错了方向,南辕北辙,能找到才是怪事。也正是因为如此,乾陵地宫在这场危机下保存了下来,没有收到损毁。

第二个企图盗掘乾陵地宫的人是唐末的节度使温韬。

五代时,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节度使。他趁战乱,在其任期内酱关中地区几乎所有的唐朝皇陵一一挖遍。他在准备盗掘乾陵之前已经盗掘了唐朝17位亲王的地宫。因此把不能盗掘乾陵地宫当做是一种遗憾。在这样一个盗墓狂人的威胁下,乾陵未受损,实在是件幸事。这是由于温韬企图盗掘乾陵时,天象反常,只要他一有动作,天空便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温韬怕遭报应。只好放过乾陵。

温韬之后,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过对乾陵地宫盗掘的记载,到了民国初年,国民党将军孙连仲成了第三个企图进入乾陵地宫盗取宝藏的人。当孙连仲带领一个团的兵力,携带那些古代盗墓者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工具——炸药,来到地宫的时候,发生了非常奇异的事情。士兵们刚刚炸开地宫入口的三层竖立石条,准备进入时,只见一股浓烟从里面冒了飞沙走石。最前面的七名山西士兵首当其冲,当即吐血身亡。其他人见状赶紧四散逃命。最后,孙连仲也不敢打乾陵的主意了。

武则天

乾陵为什么能够历经1300年的风雨安然无恙,未被盗掘呢?

首先,依山为陵的修建方式给地宫加上了一层坚固的保护层。

地宫位于山体的内部,墓道十分隐秘,蜿蜒崎岖,很难被发现。这样,盗墓贼想要找到乾陵地宫的具体位置就要把整个山打开。其次,就算盗墓贼找到地宫的墓道入口,也很难真正进入地宫。当年,李显开启乾陵把武则天的棺椁安置好后,就对地宫进行了永久封存。本来地宫本身的山体结构已经无懈可击了,可李显还不放心,又用多达39层的4100块巨石把墓道口层层叠叠地封闭了起来。为了使巨石结合得更加紧密,他命令工匠在石条左右之间用铁细腰栓板拉固,上下之间用铁棍穿连。这样,石条就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能被移动。此外,石条与石条之间的缝隙还用铁水灌注,在铁水中掺杂少量石质粉末。这样,当铁水凝固后,石条就会结合成为一个巨大的、紧密的整体。盗墓贼要想盗掘乾陵,只有把这4100块石条整体移动。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动重达几千吨的物体是不可能的。

二 挖,还是不挖 这是个问题

当乾陵地宫向人们敞开它的墓道之后,中国考古学界就产生了一个让人激烈辩论了50年的话题——对乾陵地宫,到底该不该发掘。

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唐朝的经济仍然一片繁荣。作为这一时期的帝王,乾陵地宫内会有多少奇珍异宝,光凭想象就能让人激动不已。历史总会给人们奇迹,我们总能在古墓中发现保存完好的遗体。武则天和唐高宗的遗体是否也保存完好?就算他们的遗体只剩下骨架,如果我们能找到武则天完整的头骨,也能以今天的科技复原一个武媚娘,看看这个当年把唐高宗迷得神魂颠倒的女人到底是什么模样。而且,王羲之那本《兰亭序》到底是不是在乾陵地宫中?如果真的在那里,那无疑将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诱惑面前,很多考古学家大力提倡发掘乾陵地宫,认为守着地宫而不去发掘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浪费,乾陵地宫一天不打开,就一天不知道它的真正面貌。同时,这些专家认为,开挖乾陵也是一种经济需要。当时,陕西临潼的秦陵兵马俑和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经过发掘并推向社会之后,都收到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乾陵地宫被发掘后也必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可以相应的开发旅游资源以解决当地的财政困难。

考古学家支持发掘乾陵的最根本的考虑还是为了乾陵地宫的安全。因为乾陵地宫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地震带上,一旦遇到地震,整个地宫则面临全面被毁的危险。更何况,盗墓贼是猖獗、疯狂的。他们的盗掘行为令人防不胜防。曾经有许多古墓在发现后没有及时发掘,结果被盗墓贼抢先破坏。周公墓就是其中一例。发现周公墓之后,考古学家们经过多方批准终于获得了允许打开周公墓,却发现墓室内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里面竟然还有盗墓贼留下的矿泉水瓶!(←←难道是农夫山泉)乾陵现在已经天下闻名,肯定会引起盗墓贼的关注。如果迟迟不进行发掘,一旦被盗墓贼抢先,将是考古界和史学界巨大的损失。所以,有专家甚至提出了“抢救性发掘”的口号,认为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不过,考古学界也有坚决反对发掘乾陵地宫的呼声。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一旦地宫被发掘,若保护措施没有做好或是保护技术没有达到要求,大量文物有可能在一瞬间被氧化毁坏。因此,对乾陵地宫的发掘就等于对地宫的直接破坏。

20世纪80年代,国内要求发掘乾陵的呼声越来越高。无论官方、民间还是学者,都认为抢救性发掘保护乾陵迫在眉睫。在这种呼声下,陕西省向国家提出了开挖乾陵的申请,还将开挖乾陵列入了当年的重要议程。但是,国家一直没有批准这个申请,这正是出于保护乾陵的考虑。

对于发掘中面临的有关文物保护的技术问题,支持发掘的考古学家作出了正面回应。他们根据对南唐二陵、唐僖宗靖陵等古代陵墓地宫的发掘经验,精心地创制了一套发掘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乾陵中的文物不受损害。有人还建议发掘前在墓道口建一个密封舱,密封舱设三层,发掘人员带着防毒面具进入,不把外界的空气成分带进去。这样就可以解决里面的文物因为外界空气侵入而可能造成的氧化问题。

现在,已经争论了50年的话题再次被提了起来。有人提到了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已着手改善乾陵的环境,修复乾陵文物,准备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地宫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传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无疑是向社会宣布,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发掘乾陵。虽然具体时间还不得而知,但这个消息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武则天墓千古谜题: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被两位农民轻松破解了吗?

陕西咸阳市有一座梁山,山上有一座帝王的寝陵,这便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二圣"合葬墓。它是唐朝"依山为陵"建筑工程的代表之作,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也是现如今唐朝十八陵的唯一"幸存者"。

作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从明争暗斗的后宫脱颖而出一跃而为皇后,再一步步排除异己,执掌大权登上帝位,这一路如若无智慧、无手段,则她早在唐太宗在位之际,便不知异首何处了。这位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在位时已被世人评说,死后还留于后人千古谜题。墓前竖一无字碑,还有61个无头石人,无字碑早以为后人解说为:一代女皇的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然而,墓前这61个无头石人却始终是一个谜?

直至上世纪70年代,这个谜题才在无意间被两位农民解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代女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世人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

《旧唐书》中把武则天描写成一个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的女人。但现代历史学家郭沫若却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八字高度评价她。

无论怎样,她是一个奇女子无疑。

公元624年,武则天出生在山西并州文水县,其父武士彟是当地的一个木材商人。后因出资协助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而进入官场,历任各州官职。母亲则是隋炀帝时期武卫将军杨达的女儿。武则天祖上虽并非是官宦世家,但也是出身名门望族,也无疑养尊处优的家中宠儿。

小时候的武则天就被袁天罡点评为:龙睛凤颈,是大富大贵之相。为女,当为天下主。

冥冥之中这一预言也成了她之后帝王之路的开端。14岁的时候,武则天入宫,被封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还赐其"武媚"一称号。虽然入了宫,但是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在后宫众多嫔妃之中,她只是默默无闻、最微不足道的那位。十二年过去了,武则天的位分仍是才女,未得到任何晋升,本以为就这样在深宫苟活,却在李世民病重期间,发生了转机。

公元643年,李治被册立为新太子。唐太宗病重期间,太子留守身旁照顾,而此时武则天也被安排照顾皇帝,这一时期,两人接触频繁,渐渐心生情愫,感情持续升温。但是,皇帝驾崩后,按照唐朝惯例,后宫妃子需出家,武则天也无法逃脱这一旧制,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然而,李治登基之后,对武则天仍有情,在一次去感业寺进香之际,二人相遇,旧情复燃。后来李治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带武则天回宫,被封为"昭仪"。自此,武则天抓住了这一机遇,开始了谋权夺利之路。

她先是牢牢抓住了唐高宗的心,备受宠爱,又用计谋战胜了王皇后,让唐高宗排除众力立自己为皇后,这也既是著名的"废王立武"事件。稳坐后宫之位,但经历了后宫的腥风血雨之后,她的野心便慢慢膨胀了。几年后,李治驾崩,李显继承皇位,可惜李显还没有坐稳皇帝之位,便被迫下马,皇太后武则天废他为庐陵王。

其后,又立一位小皇帝,自己则垂帘听政。然而,到她67岁之际,再也不满做幕后之人,便再次废帝自己登基。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墓前61个无头石人,千古谜团被破解

武则天登帝之后,广开言路、延揽人才、招贤纳士,帝位逐渐稳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了科举制度,开辟了让寒门之子得以进入仕途之路的先风。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她也发展了朝堂酷吏之风,发生了很多冤假错案,滥杀许多无辜之人。

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生病了,羽林大将军接太子李显至玄武门,下令杀张氏兄弟。武则天被迫退位,罢黜的太子李显继续登上皇位。结束了长达十五年的执政之路。一代女皇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辉煌的人生自此谢幕。

武则天死后,便与李显合葬于一处,这便有了无字碑以及墓前那61个石人。为何墓前会有61个无头石人,这些石人都是按照真人的形象和身高来制作的,并且身着异服。几千年过去了,唐代十八陵中乾陵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盗墓贼打开过的皇陵,墓前的无头石人也成了千古谜题。

直到1974年,这个谜团被两位农民无意间解开了。原来,1974年的某一天,咸阳的两位农民下地干活,背着锄头在田间锄地,突然其中一个人在落锄后觉得手臂被震了一下,弹了回来,地下有坚硬的东西。两个人很是好奇,于是继续往下挖,挖上来一块巨大的东西,很是沉重。两个人迅速用手剥落掉泥土,张口结舌,原来是一颗石制的人头,五官清晰明朗,栩栩如生。

这两个农民猜测可能是文物,因为咸阳是古都,一向都有各种各样的文物散落民间。两个人一合计,便报告给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专家完两位农民的描述,大为惊奇,迅速成立了研究小组跟着农民前往石制人头所在地勘察。经过一番研究鉴定,确定了这批人头是唐代的文物。

后来查阅古典文献,再结合当时人头所在的地理位置,专家们猜测这是武则天墓前石人的头,后来经过现场比对,果然如此。自此,真相大白,谜题解开了,原来石人并非无头。经过对比鉴定,这些石人其实是突厥人,不仅五官长相与汉人极具差异,还刻有他们身份字迹,证明是异域人无异。

墓前的61个石人代表了61个唐朝的藩属臣子,他们的存在,意寓为唐朝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昭示了周边属国对大唐的敬畏,显示了武则天大周时代的天威。那么,这些石像为何会断掉呢?民间对此有两种解释。

一是自然灾害所致。明朝发生过一场大地震,波及到乾陵,导致这些石像的头被震落,并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被埋于地下。二是人为所致。明朝末年有个外国使者来访问,偶然间路过乾陵,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在唐代皇帝的墓前,屈辱不堪,于是哄骗当地的百姓,说其会导致大灾,百姓们信以为真,将石像的脑袋砸掉。这两种说法都是传言,并没有真实的证据。这个谜团还有待后人去解开。

一代女皇的辉煌早已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其光辉灿烂的人生历程,着实让人赞叹不已。她龙睛凤颈、灿如春华、娇如秋月;她步步谋划、工于心计,登上帝位,一生功过,不立功德碑,却留一无字碑,不予评说,此举令人称奇。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武则天墓前立着61尊石头人,为何皆无头?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在位期间曾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在“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李显复辟,武则天被迫退位,驾崩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奇怪的是,武则天墓前却立着61尊无头石头人,他们的样貌和身份都不得而知,考古专家也是一头雾水。然而,当地老农的一个偶然发现,却意外解开了石像“无头”谜团。

乾陵坐落在陕西乾县梁山之巅,陵园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分别立着29尊、32尊无头石像,像极了秦陵中的兵马俑。但从服饰和《陕西通治》中记载的资料来看,无头石人的身份地位要比秦陵兵马俑高出许多,他们似是少数民族的首领和使臣。此外,赵楷在《乾陵图》所写的“记”中提到:“乾陵之葬,诸蕃之来助者何其众也。武后曾不知太宗之余威遗烈,乃欲张大夸示来世,于是录其酋长六十一人,各肖其形,镌之琬琰,庶使后人皆可得而知之”。

不少人认为,无头石像都是少数民族的首领,但考古专家发现,他们的身份没有这么简单。首先,从服饰上看,他们穿的大多都是圆领紧袖的左衽(衣襟)武士袍,这是区分汉人和胡人的一个显著标志,确认了他们少数民族的身份;其次,无头石像的双手中都抱着笏板,也就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于记载上朝要说的事,可见,他们都是唐朝官员。

最后,其中20多尊石像的腰间,还束有“玉袋”,按照唐朝的规定来看,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能随身携带“玉袋”,专家依次判断,他们的身份绝对不低。身份确定之后,无头的谜团依然没有解开,尤其是61尊石像呈现不对称放置,不符合中国古代的建筑格局,专家心中疑虑颇深。然而,无头石像之谜却在1971年秋末的一天迎来了转机。

当时,陕西省乾县瓜婆岭村的两个农民正在地里劳作,其中一个村民的锄头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他挖出来一看,竟是个雕刻精美的石刻头像。老农不敢怠慢,于是马上将其送到了县里的文管会,或许那儿的专家知道头像的来历。意外的是,当专家第一眼看到石刻头像的时候,便料定它来自武则天墓前的61尊无头石像。因此,关于石像的来历,也许并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

民间传说中,无头石像在夜间会化作妖怪,糟蹋附近村民的粮食,村民忍无可忍之下,一起将石像的头砸碎了;另一种说法是,八国联军在侵华时,见到武则天墓前立有外国使臣的石像,他们认为那是一种侮辱,所以将石像头砸碎了。可是经专家考证,八国联军并没有到过乾陵,何来砸碎石像一说。后来,专家查阅史料得知,无头石像之谜,很可能与1555年1月23日发生的“关中大地震”有关。

由于乾陵处在震中地带,再加上石像上布满浅色的线条,意味着石料略有瑕疵,而颈部正好是脆弱易折的部位,在地震中极易受损,所以61尊石像的头颅很可能在地震中失去了。另外,专家又在附近找到了3尊半身未成品石像,与61尊石像加起来,正好是64尊,符合对称分布的数量。因此,专家断定61尊石像的头颅,的确是在地震中灭失的,当然,也许有少部分是在明末清初的屡次战争中遭到破坏的。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历史专业与考古专业的区别,山东大学考古学和历史学哪个好

历史专业与考古专业的区别,山东大学考古学和历史学哪个好

历史趣闻阅读:426   点评:15
古代放生奇妙故事,古人放生典故

古代放生奇妙故事,古人放生典故

历史趣闻阅读:1779   点评:43
考古拾趣里那些有趣的考古与有心人的故事,考古基本常识

考古拾趣里那些有趣的考古与有心人的故事,考古基本常识

历史趣闻阅读:414   点评:12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新乡市公安局技侦支队,周口刑事侦查技术研究所章学宝

新乡市公安局技侦支队,周口刑事侦查技术研究所章学宝

历史趣闻阅读:465   点评:13
崔天兴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道术将为天下裂

崔天兴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道术将为天下裂

历史趣闻阅读:533   点评:17
徐旭生古史先驱者考古奠基人是谁,房地产业老总徐旭生

徐旭生古史先驱者考古奠基人是谁,房地产业老总徐旭生

历史趣闻阅读:429   点评:18
wow不同阵营可以组队吗,魔兽世界怎么跨阵营组队

wow不同阵营可以组队吗,魔兽世界怎么跨阵营组队

历史趣闻阅读:442   点评:12
李云龙的原型是谁,王近山(相似度达到60%)

李云龙的原型是谁,王近山(相似度达到60%)

历史趣闻阅读:11975   点评:300
明朝的奇闻怪事故事,明朝奇闻怪事有哪些

明朝的奇闻怪事故事,明朝奇闻怪事有哪些

历史趣闻阅读:2373   点评:76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