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湖北宜昌哪里有古墓,八路军迫击炮和机关枪

历史趣闻     2023-8-14     点评:14举报

众所周知,在古代中国,我们的祖先曾有很多的发明与创造,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些发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在冷兵器时代,刀剑是战场上必不可少的武器,而弓箭的发明改变人们肉搏的局面。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讲的这种兵器,和现在的重机枪类似,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

550

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个工地上,工人们在施工的过程中,挖掘机意外挖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工人把土清理后才发现是一座古墓。工地的领导迅速上报了当地有关部门,当地文物部门闻讯后迅速派考古专家的来到现场,并对古墓进行了现场勘探和研究。经过对古墓的研究,专家们发现这座古墓的年代久远,初步判断是三国时期的蜀国的墓葬,距今大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

530

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当地文物部门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对古墓进行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多处盗洞。顿时队员们心里有十分的凉凉,但是发掘工作还得继续,等到发掘到墓室之后,果然不出所料,墓室中没有发现陪葬品,只有一些残损的瓷器碎片。经过队员们仔细的发掘,在墓室的附近队员们意外发现了一个陪葬的武器坑,里面是三国时期的兵器,有刀、剑、叉、戟等。专家在清理完这些兵器后,在墓坑的最底部挖出了一把弩机,其木质结构部分已经腐朽不堪,其他金属部分保存相对较好。

640

因为此处位于三国时期蜀国所在地,为此有专家推测这个弩机为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出土的这把弩机非常大,单人根本无法操作,属于重武器,类似于现在的重机枪。据《三国志》记载,诸葛连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但是由于其制作工艺相当的复杂,后来这种弩渐渐的失传。后人曾经屡次的想要复制诸葛连弩,但是因为相关资料太少,都无法很好的实现。

500

湖北宜昌哪里有古墓,八路军迫击炮和机关枪

湖北古墓发掘出武器,距今1700多年,专家:孔明真乃神人也,真的吗?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法)《笑面人》

就像现代人中流行的衣服大多数在很多年前早已出现过,历史总是像一个轮回般兜兜转转。在近现代战场上经常会用到一种作战工具——机关枪。它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但是你一定想不到,在十分遥远且社会落后的古代时期,也曾经出现过一种古代"机关枪"。

随着岁月的流逝,往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它被埋没在层层土地之下,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考古活动的一步步推进,这种存在于不可思议的古代社会的"机关枪"才穿越历史的封尘重新与我们相见。

它是一种重新与历史会面的方式

相信很多文科生在大学入学专业选择的时候,都见到过这样一个专业:考古。虽然很多学生对于"考古"二字并不陌生,但是除了极少数学生对其真正热爱之外,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愿意进入这样一个专业。因为懵懂的我们并不懂得考古专业并不是意味着入学之后要每天跟着老师研究古尸、下坟墓考察古代人的遗物,所以还没确切进行初步了解便被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给吓到避之不及了。

但是,如果我们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会发现,其实考古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刚开始都主要是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后期也有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田野调查、实物鉴别审视等课程,但是也远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通过考古专业里一系列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对其专业历史知识有所了解,而且还能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对很多流落民间的珍贵古代遗产进行鉴别并展开相关保护措施。

历史对于每一个国家而言,都无疑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存在。悠久的历史往往给我们留下太多无法复制的珍贵文化遗产,也能让我们在历史的历程中学会去反思自己,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避免重复之前所犯过的错误等,总之,历史对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位人类而言都是一种无价之宝。

然而,想要去认识历史、探索历史,便免不了要涉及到考古学这一专业,它能在如今"赝品"纷杂的社会中鉴别出真正的历史遗物,能够通过星星点点的考古发现而去洞察历史、甚至重现历史。

日常考察却发现惊天奇物

真正的大咖总是在不经意间闯进人们的视野,往往不会有太多虚张声势的所谓"牌面",但是却总能在人世间惊起一番波澜。考古工作虽然做起来十分艰辛,但是却总能在百般磨难之后为我们发掘出一些闪耀着异样光辉的文化瑰宝。

在上个世纪,一支考古队正在湖北进行多少年如一日的考古工作,由于正在挖掘整理的是一座早就被盗墓者席卷的空空如也的坟墓,所以接下来的考古工作只是在收集一些被盗墓者粗心大意遗留下来的东西,大家都对这座古墓不抱太大期望。也许正是因为没有人在意,所以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在经过一系列的挖掘整理工作之后,考古团队从中收集到了一些文物碎片,由于太过凌乱,所以初期大家都没看出是什么文物的残片,但是能够初步确定是古代遗物。

既然是文物残片,那自然就是有一定价值的。所以考古队挖掘到的文物残片便被带回研究所进行文物复原,经过一系列的复原工作之后,工作人员发现有这些残片所复原出来的文物竟然神似古代时期让很多士兵闻风丧胆的古代"机关枪"。

为了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而不至于造成失误,相关人员便邀请了十分权威的考古专家前来鉴别,经过一番详细审视,专家惊呼道:"孔明真乃神人也"。原来这些被复原了的古墓残片就是在古代战斗力十分惊人的古代"机关枪"。

这一发现让本来对这个古墓不屑一顾的考古团队瞬间大吃一惊,没想到本来不抱任何期望的古墓中竟然还藏有这等奇物,一下子整个团队都感觉之前日夜兼程的辛劳都没有被辜负。

解密古代"机关枪"

众所周知,机关枪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进步才产生的作战武器,但是从湖北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又怎能叫做机关枪呢?这话就要从我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葛亮开始说起了。我们都知道,提起三国志便免不了要说到聪明绝顶的诸葛亮了,在很多场战役之中,都少不了诸葛亮的出谋划策来为战场画上点睛之笔。

殊不知,诸葛亮不仅善于深谋远虑、为君主出谋划策,在创新作战工具方面也颇为优秀。在他的指导下,早在三国时期,便发明出了一种可以让利剑连续射出的弓弩,也就是我们在很多古籍小说上经常看到的"诸葛神弩"。要知道,在古代那种落后的冷兵器时代,像"云梯"、"诸葛神弩"这类能够让战争效率事半功倍的作战工具的杀伤力无疑是可以与现代战争中的机枪、坦克相媲美的。

由于这种冷兵器——"诸葛神弩"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之下已经算得上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存在,并且它的工作原理又与我们以连发子弹而著称的机关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便会习惯性地把这种出土于1700多年前的"诸葛神弩"也称作古代"机关枪"。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这次考古发现中,考古学家一共在这次所收集到的残片中,利用现代科技和传统手艺修复了40把"机关枪",这不仅是对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也能够为我们现代人在探究古代军事情况、作战方式等方面提供切实物证与相关线索。并且通过这次考古发现,也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即使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当落后的古代社会,也挡不住人类智慧的尽情发挥。

毕竟古代"机关枪"的身影在这次考古发现之前,虽然据古籍记载,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种武器存在,但是却由于千百年来从未出现其本尊而让这种兵器的面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扑朔迷离。直到一千七百年后,在一次偶然的考古活动中,古代"机关枪"终于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才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所在。

湖北宜昌哪里有古墓,八路军迫击炮和机关枪

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7回提到过现在宜昌,这37回是哪37回?麻烦三国迷告诉我

李、郭之乱
董卓被诛杀后,其部下将士散在关东一带的人数还很多,他们大都是西凉人。王允开始想悉予赦免,后来又犹疑不决,于是谣言四起,说朝廷要尽杀凉州人。李、郭汜、张济都是凉州人,他们便号召将士造反,声称要为董太师报仇,从关东杀入关中,沿途凉州兵纷纷参加。
王允等人并无兵力,只靠吕布。初平三年(192年)凉州兵攻入长安,聚众至十余万,吕布战败逃走,王允被杀。年幼的献帝又被李、郭和樊稠劫持,三人共同秉政,张济将兵镇弘农。
不久秉政三人发生冲突,先是李杀了樊稠,再在长安城内与郭汜斯杀,一连打了几个月。天灾人祸,百姓涂炭。张济将兵自弘农前来调停,郭、李正相持不下,就接受调停,由张济、杨奉、董承护驾东行。走到弘农,张济和杨、董反目,李、郭也后悔放了献帝,再与张合兵来劫夺小皇帝,杨、董护驾边战边走,在弘农、陕城间得河北将士和南匈奴右贤王的援助,才逃到安邑,这已是兴平二年(195年)十一月,明年改年号建安。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献帝由董承等人护送回洛阳。洛阳经董卓焚毁已成一片瓦砾,百姓只剩下几百家。
州牧割据
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事,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权。董卓进京,靠的就是他在凉州刺史任内拥有的兵权;袁绍、韩馥兴兵讨伐董卓,也是联合各地拥兵的州牧。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已形成州牧割据局面。建安元年(196年)主要的割据州牧有曹操据兖州,公孙度据辽东,刘虞、公孙瓒据幽州,袁绍据冀、青、并三州,袁术据扬、豫二州,陶谦据徐州,刘表据荆州,刘焉据益州。还有些虽非州牧,也据地自雄,如孙策据江东,韩遂、马腾据凉州,张鲁据汉中。各个割据势力彼此互相攻伐兼并,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在州牧割据的情况下,东汉已名存实亡。
火烧乌巢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建议与曹操展开持久战,利用自己兵多粮足的优势拖垮曹操。袁绍不听,许攸背袁投曹,并告诉曹操袁绍军的粮草囤积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曹操便带精骑五千人前去攻打乌巢,一举烧掉那里的粮草,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曹操统一北方
官渡之战,袁绍兵败,逃回邺城,积郁成疾,于建安七年(202年)病卒。其子谭、尚争权,曹操同年九月攻占黎阳。九年邺城降,袁尚奔幽州依次兄袁熙;后兄弟二人逃奔乌桓。十年正月操杀袁谭。乌桓是北方少数民族,东汉末年逐渐强大,拥有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袁绍在建安元年(196年)兼并公孙瓒土地时曾利用乌桓力量,事后矫旨封其首领蹋顿为单于,所以袁熙、袁尚此去是想借乌桓力量与曹操抗衡。曹操为了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准备远征乌桓。他首先开凿两条人工水道,即从呼(今滹泥河)入滹水的平虏渠,以及从河口入潞河(今白河)通渤海的泉州渠,解决远征的军需运输;又大封功臣,以鼓励士气。
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北伐,到达易县(今河北雄县西北),再轻装兼程来到无终(今天津市蓟县)。此时他得当地汉人田畸的指点和帮助,从已断绝近二百年卢龙塞越险经过白檀(今河北宽城),迅速到达距乌桓根据地柳城仅二百里时,乌桓王才知曹军到来消息,仓卒迎战,兵败被杀。曹操收降二十余万人,并将为乌桓掳掠去的十余万汉人送回内地。袁熙、袁尚兄弟率少数士卒前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瓒子),公孙康将他们杀死,表示归附曹操。至此,曹操终于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
三顾茅庐
刘备到荆州以前,在各路诸侯的征战中屡次失败,他从失败中总结的经验就是没得到有高才的人辅佐自己。他来到荆州刘表处,想从这里寻找人才。他在这里见到了徐庶,认为他是人才,对他很器重。徐庶见刘备爱才,就对他说:「此地有诸葛孔明,有卧龙之称,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你可以约他一起来见我。」徐庶说:「卧龙先生乃大才之人,只可前去拜见,不可屈使他前来。将军若有意,就应该亲自前去。」于是,刘备便亲自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去拜访,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了他。诸葛亮也深被刘备的爱才之心所感动,当下就献上了有名的「隆中对策」,并出山助刘备成就大业。
长坂败兵
曹操进攻荆州,荆州刺史刘琮投降,刘备率军分水陆两路向江陵方向退却,准备利用江陵这个战略要地与曹操抗衡。江陵地处长江之滨,且粮草充足,工事坚固,有利于扎根立足。曹操发现刘备的战略意图后,率领轻骑五千,以一天一夜行三百里的速度在长坂追上了刘备。此时刘备军中大部分为老弱百姓,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曹操的骑兵冲垮击溃。幸得赵云力保刘备的妻儿,又有张飞等猛将在后面掩护,刘备一行才得以脱身。长坂败兵后,刘备不敢再往江陵,折头向东,在汉水边上与关羽的水军会合,向江夏方向撤退。
诸葛亮游说东吴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攻荆州,刘琮(刘表已死,琮为其次子)降,刘备已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对刘备道,孙权也已感到极大压力,不能再观望不前,他可以去东吴说服孙权联盟抗曹。刘备同意。诸葛亮来到东吴,见了孙权,首先分析当前形势,说:「曹操已统一北方,又占据荆州,威震四海。我主无力挡其兵锋,吃了败仗,退到夏口。请您根据自己的力量,决定是和是战。如能战,则马上同曹操断绝关系,不能,就趁早投降。若像现在那样,外托服从之名,内仍犹疑不决,大祸即将临头。」孙权一听,反唇相讥,问道:「既然如此,刘将军为甚么不降?」亮乘机激将,答道:「我主是王室后代,英才盖世,天下仰慕。即使大事不成,这是天意,哪能屈膝降曹!」权被亮一激,激动地说:「我不能将江东地方和十万士兵受制于人,决心抗曹。」
诸葛亮怕孙权仍有顾虑,对孙权进一步着重分析曹操的弱点,说:「我主虽兵败长坂坡,但关羽、刘琦尚有水陆精锐两万多人。而曹军北来,长途跋涉,已十分疲乏,几战之后,已成强弩之末,而且北人又不习水战。此外,荆州百姓归附曹操,只是迫于兵势,并非心服。如果您能派猛将统率数万士兵,与我主同心协力,是能够把曹操打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成败之机,就在今朝。」孙权听了这番合情合理的分析,增加了联刘抗曹的信心。但孙权的大臣又因主和主战分成两派,势均力敌,故权决定在内部再作讨论。讨论结果,主战派占了上风,此后就发生了孙刘联盟,赤壁鏖战,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中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火烧连环船
赤壁之战中,曹操率水陆大军南下,意图一举消灭孙权、刘备等人的势力。但曹操所带领的军队大多是北方人,并不习惯水战,而且在大江之上,潮起潮落,战船颠簸不定,北军深受其苦,多有因而病倒,严重影响曹军的战斗力。曹操为解决这问题,遂命以大铁链和木板连接战船,犹如城堡,使步骑可在上驰骋,以利攻战。
针对曹军的连环船,东吴主帅周瑜派老将黄盖向曹操诈称以粮船投降,操信以为真。在「投降」之时,黄盖开出战船数十艘,前面10艘满载乾柴草,浇了油,以布遮盖,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当黄盖的战船接近曹军船舰时,立即举火,火船直冲曹操的水师。
由于连环船互相连接,一时无法散开,加上东南风急,火势很快便蔓延起来,甚至波及岸上营寨,曹军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曹操大败,率残部北返。这次火攻,决定了赤壁之战的成败,历史上称为火烧连环船。
曹丕篡汉立魏
东汉末年,曹操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汉献帝只是傀儡,实权由曹操掌握。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及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丕登坛受禅,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一日,丕废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国正式建立。
蜀汉建立
赤壁之战后,刘琦死,孙权就以刘备领荆州牧,又将其妹嫁他以结欢。这样刘备总算有了一块根据地。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听说曹操打算进攻汉中张鲁,恐其夺取益州,自己兵力又不足以抵御,遂用别驾张松策,派军议校尉法正迎请刘备入蜀共取汉中。
刘备留关羽守荆州,驻兵南郡,率领数万士卒入蜀。十九年乘机袭破成都,驱逐刘璋,自领益州牧。次年汉中张鲁降曹操,操派夏侯渊镇守。二十四年,刘备攻汉中,杀夏侯渊,自称汉中王。第二年,曹操死,其子曹丕于十月篡汉自立。刘备于次年(221年)在成都即皇帝位,是为昭烈帝(或称蜀先主)。刘备一向以「兴复汉室」为号召,所以国号仍称「汉」,改元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
吴国建立
孙权统治东吴以前,其兄孙策已据有江东一带。
孙策死后,孙权掌政,继续经营江东,使江东出现「士民殷富」的局面。在赤壁之战中,孙权联合刘备击败曹操,江东的孙氏政权益形巩固。其后孙权更袭杀关羽,夺得荆州。后来魏国和蜀汉先后建立,孙权既已夺取荆州,怕两国夹击,主动向魏称臣,一举在亭之战击败刘备。曹丕也不轻易上当,仍与孙权交兵,直至魏黄初六年(225年)曹丕三攻吴地无功而返,次年丕又病死,且吴蜀也早已修好,孙权称帝条件已经齐备。
他于吴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国号为吴,追尊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皇太子。九月,迁都建业(今南京市)。三国之中,吴立国最晚,但自孙氏割据江东算起,则其政权最早建立,历时也最久。
襄樊之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并未完全退出荆州,仍占有南郡北部,设置襄阳郡。襄阳、樊城在汉水南北,互成犄角,是曹操保卫中原的要地,故特派其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驻守。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刘备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双方矛盾暂时缓和。二十四年三月,刘备占汉中,杀夏侯渊,军势达到鼎盛,是年初南阳地区吏民反曹,也与在荆州的刘备大将关羽有过联络。同年七月关羽就出兵争夺襄樊,为「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创造条件。曹操得讯,派徐晃屯兵宛城声援曹仁,又派于禁、庞德前往襄樊助守。曹仁命于禁、庞结营樊城以北。这时一连下了十多天大雨,汉水暴涨,于、庞只得避居高阜之处,樊城被洪水包围。关羽的水军本来精强,就乘战船猛攻,于禁被逼投降,庞德被俘,不屈而死,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军」。
关羽猛攻樊城,城内曹军十分恐惧,但曹仁与诸将决心固守。曹操在部署军事抵御的同时,又派使者去见孙权,拆散孙刘联盟,孙权复信同意称藩,偷袭关羽后方。曹操又把此信内容故意透露给关羽。关羽对这一消息是否可靠正在犹疑时,孙权果真实施偷袭,曹军又进行猛烈反攻,关羽不得不退兵回救江陵,致使这一战役功败垂成。
水淹七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围攻樊城,曹操派左将军于禁率兵来援,驻屯城外。当时大雨下了十余天,汉水暴涨,溢出堤外,曹军退至高阜扎营,营寨分散,「禁等七军皆没」。关羽的水师较强,分别切割击破各曹营,曹军被杀被俘很多,于禁只得投降。关羽还生擒骁将庞德。这是襄樊大战中关羽取得最大战果的一次战役。
吴夺荆州
荆州包括七郡,即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除了曹操掌握南郡北部改置襄阳郡外,孙权与刘备之间对荆州一直是有争议的。建武二十年(215年)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刘备所有的「荆州」仅零陵、武陵和南郡的南部;孙权对此仍不满足,时想独吞。二十四年,以南郡为州治的守将关羽进攻樊城,孙权表面上是支持他,暗中却和曹操勾结偷袭荆州。
为了麻痹关羽,屯兵陆口的都督吕蒙装病,由孙权调回建业,推荐年轻的陆逊继任。陆逊一到任,马上给关羽写了封恭维信,陆逊当时没有多大名望,关羽对这位年轻而态度又谦恭的书生,并不放在心上,将后方的一些守军调去增援襄樊前线。孙权得知关羽大意,就派吕蒙为前部直趋南郡。吕蒙将战船全部改装成商船,士兵藏在船内,摇橹的士兵身穿白衣,扮作商人模样,昼夜兼行,一直到兵临城下,荆州守军才发觉。留守公安和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和将军们都投降。关羽闻讯回救,并派人到上庸救援,上庸守将拒绝支援。吕蒙占领江陵后善待关羽和他的将士家属,更使关军将士丧失斗志,有的竟离营逃回江陵。关羽向西退守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孙权一面派使者前去诱降,一面令潘璋截断他的归路。关羽从麦城突围,走到漳乡(今湖北当阳西),被孙权的军队生擒,于十二月被杀。孙权夺得荆州后,势力就伸展到三峡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夷陵之战
孙权占领荆州,杀了关羽,对刘备的打击实在太大,他称帝仅三个月,就在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亲率大军东征孙权,并调巴西太守张飞自阆中(今四川阆中)领兵到江州(今重庆)会合,不意张飞出兵时被部下杀死。孙权方面当然也有准备:一是派人向曹丕祝贺他称帝,接受曹丕给他吴王的封号,希望魏国中立,预防两面受敌;二是派使者去蜀汉,要求重归于好;三是拜陆逊为镇西将军,率军进驻秭归、巫县(今四川巫山)加强防务,还把都城建业迁到武昌,以便扼守荆州。
东吴要求重修旧好,刘备自然听不进去,继续领兵东进。蜀军先头部队占了巫县,攻下秭归,于次年二月进至亭(今湖北宜都北)在此设立大本营,先头部队到达夷道(今湖北宜都)包围了孙权侄儿孙桓统率的吴军。吴军不少将领要求迎击,陆逊考虑到蜀军东下,锐气正盛,又居高临下,很难攻破,所以拒绝,反而令吴军退出崇山峻岭,使蜀军的战线拉得很长,而将自己部队集中在亭地区。孙桓屡次派人要求支援,陆逊只是回答说:「孙桓很得军心,夷道城池坚固,粮食充足,不必担心。」就是按兵不动。
刘备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东西一线安下许多营塞,又分散了兵力。蜀军不断挑战,陆逊置之不理,只管坚守。双方在亭地区对峙了半年多。蜀军的粮道要经过崇山峻岭地区,运输十分困难,加上天气暑热,令蜀军士气逐渐低落。这时刘备又放弃「水陆俱进」的原计划而将所有军队在山林中安营扎寨。陆逊找到了蜀军的弱点,于是决定发起反攻。他命令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在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连破四十余营。刘备率领残兵败将登上马鞍山据守,陆逊立即集中军力四面围攻,杀了蜀军一万多人,只有刘备带领少数人马,乘夜突出重围,逃到白帝城,不久病死。亭之败,令蜀汉元气大伤。
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刘备托孤
刘备为夺回荆州及报关羽被杀之仇,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在夷陵这个地方,被东吴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损失惨重。刘备退到永安(今四川奉节)驻扎下来。不久,刘备就病倒了,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危,他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国,完成大业。我的儿子刘禅,才能平庸,如果他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无才,你可自取之!」诸葛亮流着泪说:「陛下这样信任我,我怎敢不竭尽全力辅佐幼主,我愿以死效忠贞之节。」刘备又遗命刘禅:「你要像侍奉父亲那样与丞相相处。」刘备死后,诸葛亮便肩负起管治国家和复兴汉室的重担。
诸葛亮南征
刘备死后,南中(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南部)地区发生叛乱。建宁(今云南晋宁)大姓雍、(今贵州遵义)太守朱褒、越(今四川西昌)夷王高定相继起兵反蜀。为了使蜀汉有个稳定的后方,也为了获得北伐的兵源和物资,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春,诸葛亮亲自率大军南征。蜀军首先攻克越,杀死高定,此时雍已被高定部下所杀。另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继续顽抗。五月,诸葛亮率军渡过泸水,追击孟获。他采用攻心为上的政策,对孟获七擒七纵,最后降服孟获。不久,南中全部平定。
七擒孟获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
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的夷、汉民众所敬服,便设法把他捉获。诸葛亮领他观看蜀军的营阵,问他:「此军如何?」
孟获不服,说:「以前我不知道蜀军的虚实,所以败。今天你让我观看了营阵,再打我肯定能赢!」诸葛亮便把他放掉,让他回去组织人马再战。
就这样一连七擒七纵,当诸葛亮最后一次释放孟获时,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再反叛了!」诸葛亮以这种攻心的战略,成功地平服了叛乱,稳定了南方,使他可以专注于北伐而无后顾之忧。
姜维北伐
姜维本是魏人,降蜀后很受诸葛亮的器重。亮死后屡官至凉州刺史。他很自负,又了解陇西风俗民情,总想大举北伐,费一再劝不听。蜀汉延禧十六年(253年)费遇刺被害后,姜维迁大将军,十七、十八年都举兵北伐,无功而返,十九年又向祁山方面进攻,被魏将邓艾打得大败,士卒星散,死亡极多,蜀国人民怨声载道。二十年,又出兵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攻秦川,魏军坚守不战,遂于蜀汉永安元年(258年)退回。同年,姜维撤汉中守军,退守汉、乐两城,企图诱敌深入,待敌疲乏,全军出击,其结果反而自弃险要。姜维连年北伐,大大损耗了蜀国国力。
魏灭蜀
蜀后主刘禅懦弱无能,自诸葛亮临终举以自代的蒋琬、董允等相继去世,宦官黄皓专擅朝政,姜维恐为其所害,不敢住在成都,长期驻兵沓中(今青海东南境)。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三路大军伐蜀;一路由邓艾率三万余人自狄道(今甘肃临洮)向沓中攻姜维,一路由诸葛绪领三万人自祁山向阴平附近之桥头,绝姜维归路;一路由锺会统率十万人,分别从斜谷、子午谷等地前进,很快攻下汉中。
邓艾到达沓中,姜维闻汉中已失,退向阴平,遭诸葛绪截击,再撤到剑阁,与成都赶来支援的廖化、张翼坚守,与锺会大军相持不下。邓艾向会建议用奇兵,会同意,并嘱艾实施。阴平是氐羌居住地区,地偏僻,路难走,蜀军并未设防,艾亲率士卒探险从此道而行,绕过剑阁天险,直趋江油。江油守将投降,邓艾很快进攻涪城。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在涪拒守不胜,退绵竹,及其子尚均战死。
绵竹一失,成都已无险可守。蜀汉群臣朝议纷纭,刘禅最后采纳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并派人令尚坚守剑阁的姜维等一并投降。蜀汉自建立至降魏,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偷渡阴平
魏灭蜀期间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当时锺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
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锺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锺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地僻人稀,很难行走。
西汉武帝通西南夷时,曾开凿过一条小道,早已废弃不用,蜀军也没有设防。邓艾从沓中出发,身先士卒,探险开道,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江油。江油守将马邈面对觉得如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江油、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高平陵事件
魏明帝曹睿死后,曹爽和司马懿共同受遗诏辅政。曹爽感到司马懿对自己有威胁,便重用何晏、邓、丁谧等人,排挤司马懿,欲夺其权。司马懿也暗中进行了准备,正始十年(249年),齐王曹芳出洛阳到高平陵祭扫先皇,曹爽陪同前往。司马懿乘此机会在城内发动政变,将曹爽党羽逮捕杀掉,逼曹爽交出大权,并将其囚禁处死。通过这次政变,司马氏掌握了曹魏大权 。
司马炎篡魏立晋
魏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等,此后魏国由司马氏一家专政。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续专魏政。司马师死后,大权全在司马昭手中。平蜀后,元帝于元熙元年(264年)封他为晋王。第二年昭死,子炎学曹丕篡汉的办法,叫元帝曹奂举行一个「禅让」仪式,自己当了皇帝,国号为晋,改元泰始。魏自曹丕篡汉至曹奂「禅让」,共历五帝四十六年。
晋灭吴
自孙权死后,吴国内部宗室、大臣争权利,朝政混乱,末帝孙皓更是骄奢淫逸,令国政日非。晋泰始五年(269年),晋武帝司马炎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操练士卒,作好伐吴准备。咸宁四年(278年),祜卒,以杜预代。次年,武帝同意杜预意见,下诏伐吴。咸宁四年(280年),晋军兵至石头城(今南京北郊),吴主孙皓投降。吴自孙权称帝至灭亡,共历四帝五十二年。
——————————————
曹丕创俭葬法
魏明帝母亲郭太后之妹卒后,家属欲厚葬,建祠堂。郭太后闻讯,力表反对,说:“首阳陵可以为法。”
何谓首阳陵法?首阳陵法乃魏文帝曹丕于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所创,因“表首阳山东为寿陵”而名,又称《终制》。在这封诏令中,曹丕精到而简练地阐述了他的丧葬观:“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此,他疾倡俭葬:“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他还强烈要求其家属和后代以及朝廷大臣共同遵循这条法规,不然的话,“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曹丕的这段话近乎咒语,且相当“恶毒”。
曹丕制定俭葬法规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自两汉以来,社会世风一直倡行厚葬。显然,这跟两汉社会独尊儒家有关,因为儒家主张“葬其亲厚”,“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于是“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刻金缕玉,棂梓梗楠,良田造茔,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起造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崇侈上潜”(王符:《潜夫论》)的现象便大炽于天下;加之两汉社会又强调重孝,认为“令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而厚葬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此外,尽孝者还可以通过“孝”来猎取声名,进而达到入仕的目的——这在当时亦不失为一条捷径。由于占统治地位思想的引导,社会各界竞相厚葬,有些人甚至不惜“废室卖业”,倾家荡产。从以后的发掘情况看,两汉厚葬的随葬品之丰,确实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我国于本世纪70年代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满城汉墓出土的大量文物,便是其有力的证明。
然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后,这些墓茔却遭到了空前的劫难。这倒不是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骤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不愿意尽孝而厚葬了,而是战乱和动荡的现实,逼迫人们不但不能厚葬,反而不得不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掘墓行动。掘墓至少有两大好处:其一,掘得的金银财宝可以保护和加强个人或集团的生存能力。据说,曹操曾“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曹氏武装集团里还有专门从事掘墓的武官,叫做“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三国志·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大概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筹集军费。其二,掘得的上好棺木可以制成兵器。这在当时恐怕是普遍性行为。正如曹丕在分析掘墓的原因时所说:“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郭太后也说:“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其他有识之士也深感“厚葬无益于死者”。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军团考古任务,军队考古学家们

军团考古任务,军队考古学家们

历史趣闻阅读:549   点评:11
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宪死后为何被追封为让皇帝

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宪死后为何被追封为让皇帝

历史趣闻阅读:9494   点评:167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上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各学校分数线

上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各学校分数线

历史趣闻阅读:485   点评:18
山西西周大墓,山东鲁荒王墓出土图

山西西周大墓,山东鲁荒王墓出土图

历史趣闻阅读:544   点评:17
复旦大学348文博综合真题,文博综合348是统考吗

复旦大学348文博综合真题,文博综合348是统考吗

历史趣闻阅读:517   点评:19
郑州大学为什么排名靠前,郑州大学最好的排名

郑州大学为什么排名靠前,郑州大学最好的排名

历史趣闻阅读:478   点评:13
古今奇闻怪事,古代怪事大全

古今奇闻怪事,古代怪事大全

历史趣闻阅读:381   点评:6
探墓探险必备工具,探墓专用仪器

探墓探险必备工具,探墓专用仪器

历史趣闻阅读:494   点评:19
项羽墓有几个,霸王项羽的墓

项羽墓有几个,霸王项羽的墓

历史趣闻阅读:562   点评:8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