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悦 黄晖
“故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等级分明。”2000多年前,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其所著的《新书》中,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阶级”之说。但实际上,阶级在东方何时出现,已无从可考,毕竟,当原始社会里有了剩余劳动成果之后,就自然出现了阶级的概念。
初秋的叶县余庄村,明亮厂房里,隆隆的机器声预示着一派繁忙景象。9月2日,记者到余庄遗址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现代文明相伴下,4000年前先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正逐步向世人揭开。
余庄遗址的带先民遗骸墓葬图
2019年12月,为配合叶县标准化厂房的建设,平顶山市文物保护工程咨询服务中心在对标准化厂房所征地块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表土层下存在大量文化层堆积,确定为一处早期遗址,后经确认,该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
为保护余庄遗址地下文化遗存,明确遗址的文化内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8月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020年10月7日这天,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技术员郁红强像往常一样开始发掘工作,他可能没想到,在这座标号M10墓葬中,他将揭开一位4000年前贵族生活的神秘面纱。
余庄出土的长颈壶
“古人很早就有了视死如生的传统,因此他们的陪葬品,很多都与平常的生活息息相关。”负责本次发掘工作的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华介绍说。在M10这座迄今河南境内已发现的随葬器物最丰富、等级规格最高、礼制色彩最明确的龙山文化墓葬中,陪葬品主要分为食器、酒器两大类,壶、罐、盘、高柄杯等类别明确。这说明,当部落绝大多数成员还在为填饱肚子而努力时,这批早期的贵族们已经过上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宴生活。
余庄出土的高柄杯
余庄遗址与其它区域存在文化交流现象。遗址中出土的红陶杯、陶塑、彩绘觚形壶、平口鬶、玉器以及厚葬的习俗,是受到了南方石家河文化的影响所致;出土的蛋壳陶、黑陶杯柄应该是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
据介绍,遗址内还分布着其他较多龙山文化墓葬,集中分布区域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70米,面积约14000平方米。考古发掘清理近40座墓葬,其中有成组分布的大型墓葬,每座墓均随葬有成组的陶礼器,且各类器物具有固定的数量搭配关系,反映出在龙山时期中原地区社会分化严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规范的礼制。
目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地方正在对余庄遗址进行进一步发掘,很有可能有着更大的惊喜等着考古工作者们去发现。
本文来自【河南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