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专题博物馆。在洛阳建都的13个朝代中,周朝最长,达717年,占洛阳1500多年建都史的近一半,这个博物馆的建立,和此处文物的意外发现密切相关,而在16年前,此处原来的规划是要建一座“河洛文化广场”。
博物馆
河洛文化广场的规划方案是2001年洛阳市有关方面作出的。按照规划,该广场位于洛阳市交通、行政、商业、旅游、金融和信息中心,占地11.8公顷。广场将设置大型城市标志,以纪念洛邑王城辉煌的历史。由于广场设计方案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赞同,施工也因此加速进行。
地下文物
然而,从2012年8月起,广场建筑工地陆续发掘出来的重要文物,却给广场的建设提出了难题。河洛文化广场坐落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城址———东周王城的范围内,首先在该广场考古发现的,是一系列的东周墓葬和车马坑。后来墓葬的数量陆续增加到397座,车马坑的数量也达到了18座,两者的数量超过洛阳50年来所发现的总和。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随后由文物工作者发现认定的目前我国已发现的东周时期规格最高的车马坑遗迹———由6匹马驾驭的“天子之乘”。而这一发现也同时证实了此墓地即为东周天子王室墓地,其中的两座甲字形带墓道的大墓应为天子之墓。此次出土文物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在我国均属罕见。有关人士甚至认为,“天子驾六”极有可能是中国的又一个“兵马俑”。
广场分布
面对地下如此重要的文物,地上要建的现代化广场该何去何从,有关方面形成了3种不同意见:第一,按原方案施工,把发掘的古墓葬和车马坑,实行搬迁易地保护;第二,保留部分车马坑遗存,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局部修改;第三种意见则认为,应该彻底放弃原来的广场建设方案,改为建设以展示东周王城遗址为主要内容的“遗址博物馆”。
南广场
最终,洛阳市相关负责人多次到现场考察,并最终决定彻底调整原河洛文化广场设计方案,而决定在原址建一座博物馆,以更好保护东周王陵区这一历史遗存。如今的周王城分南北两个广场,已成为市民休闲的一所新去处。
天子驾六的考古发现
2002年10月,在河南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遗址上施工建设的“河洛文化广场”(现更名为“东周王城广场”)的考古钻探中,在拟建的四万多平方米的近三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就发现710座东周墓葬(其中有墓道的大型墓葬4座),马坑、车马坑36座(其中大型车马坑2座)。在经发掘的17座马坑、车马坑中,保存完整的车马坑5座,其中4座(编号为四、八、九、十号车马坑)出土四马驾驭的车各一辆,二马驾驭的车各一辆或各两辆。另一座为大型车马坑(编号为五号车马坑),南北长42米,东西宽7.2米,深1.8米,坑内埋车26辆,马68匹。车子呈南北纵向双列摆放,车头、马头均向南,车辆中驭六匹马者1辆(单辕),驭四匹马者8辆,驭两匹马者17辆。驭六匹马的车摆放在西列从北南数第二辆的的位置上。该车车舆方形,车厢、车轴、车轮、车辕痕迹清晰。在车舆之前、车辕的两侧放置六具完整的马骨驾。车辕之东三具,头南尾北,侧卧向东;车辕之西三具,头南尾北,侧卧向西。排列整齐有序,清晰无疑地表示了这六匹马和这辆车组成了六马驾一车的关系52。
2002年7月底至2003年3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市中心广场一期工程建设中,发现一处东周时期的大型墓地及车马坑群。总计钻探东周时期墓葬600多座,车马坑(含车坑、马坑)29座。其中尤以中区5号车马坑为突出。该坑长42.6米,宽7.4米,葬车26辆,残留马匹个数达70匹,规模为国内少见。坑大致呈南北向,车子呈纵向两列摆放。西排2号车为六马拉一车,合乎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折射出所陪墓葬墓主身份的至高无上及这片墓地地位的不同寻常。
上述发现为进一步探索东周王陵的位置及王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同时期家族墓地的布局提供了丰富材料。
2014年9月,西安财院新校区发现一座古代墓葬,考古专家认为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墓。对于这座陵墓的墓主人,专家们依据历史文献和秦国陵墓的规律等认为,它有可能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墓。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在试掘两座陪葬坑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皇帝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这种高规格的礼制行为,如不得到在位皇帝的认可,陵墓会被毁掉的。而诸多玉器、金银器和刻字陶器等相继出土,尤其是陶文“私官”二字的出现,进一步坚定了有关墓主人是秦始皇祖母的认知。
洛阳的天子驾六是什么意思?
天子驾六是我们古代的礼制的一种行为。皇帝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案《书》称朽索御六马。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2002年10月,洛阳市建设城市中心广场时,在1.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发现了惊世的东周时期车马坑遗迹,先后共发掘出18座车马坑,其中一座长42米、宽7.2米。因从里面清理出一处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之说,举世瞩目。在广泛征求文物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于2003年对中小型车马坑实施科研性回填保护,重点对“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遗址妥善制定保护方案,成立了专门文物保护机构,核定了13名专职保护人员,并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全新的遗址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文物瑰宝。全面建成的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王城广场中心部位,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馆内主要有天子驾六车马坑展厅和周王朝精品文物陈列厅两个展区,其中车马坑展厅一角增设了大型视频传媒系统,走廊内墙壁悬挂周王城考古发掘精品文物资料图片,具有很强的观展效果。 2002年7月底至2003年3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市中心广场一期工程建设中,发现一处东周时期的大型墓地及车马坑群。总计钻探东周时期墓葬600多座,车马坑(含车坑、马坑)29座。其中尤以中区5号车马坑为突出。该坑长42.6米,宽7.4米,葬车26辆,残留马匹个数达70匹,规模为国内少见。坑大致呈南北向,车子呈纵向两列摆放。西排2号车为六马拉一车,合乎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折射出所陪墓葬墓主身份的至高无上及这片墓地地位的不同寻常。 上述发现为进一步探索东周王陵的位置及王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同时期家族墓地的布局提供了丰富材料。 在广泛征求文物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于2003年对中小型车马坑实施科研性回填保护,重点对“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遗址妥善制定保护方案,成立了专门文物保护机构,核定了13名专职保护人员,市委、市政府修改了广场建设方案,修建了这座依托“天子驾六”车马坑的东周专题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文物瑰宝。 整个博物馆占地1700多平方米,位于王城广场,分为两个展区。第一展区是洛阳地区5大都城与当代洛阳相互位置关系、东周王城概况、王陵的探索与发现及珍贵的东周文物;第二展区是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展区。这里展示的是2002-2003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的17座车马坑(马坑)中的2座,除车马外,还有殉狗殉人。历史场景犹在眼前,是中国唯一一处原址展示的“天子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