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从一座王墓中考古发现卫生间内有一套石质座便器可水冲

历史趣闻     2023-8-4     点评:23举报

古代公共厕所何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今天将走出国门,队员接下来每天都要坐着车行驶很长的时间,解决排泄问题是个麻烦事,领队说有时找不到方便之处,会很急人的,只能路边解决。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说厕所。

不必讳言,厕所与食堂一样,是人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

640

(汉代厕所与猪圈连在一起)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厕,清也。”意思是,厕所是清除污物的地方。厕所有公厕和私厕之分,学术界有一种观点,最先出现的应该是公厕,而非私厕。公厕,又叫官厕,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即所谓“路厕”。

《周礼·天官》中有这样的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宫人专门负责给周王打扫房间卫生,建厕所,清除不洁之物,消除臭气。

538

(古人出行)

所谓“匽”,就是古代的厕所,它又称“偃”。依东汉学者郑玄注解,匽,就是路厕。清代学者王念孙则认为,“井匽”是隐蔽的厕所。这两种解释其实并不矛盾,即便建在路边的厕所,也是讲究隐蔽的,最简单要有一道围墙做拦挡屏障,不然有伤风化,成何体统?

480

(古代公厕内尿兜)

先秦时代的公厕有具体的选址和建筑标准。《墨子·旗帜》中称,“于道之外为屏,三十步而为之圜,高丈。为民溷,垣高十二尺以上。”所谓“屏”,就是围墙作厕;“溷”,则是古人对厕所的另一种叫法。

墨子生活年代的公厕,应该是一种标准化厕所,规格统一:围墙周长“三十步”,越过了40米;高一丈,超过了2.3米。这是供军人使用的厕所,如果是民厕,围墙增高,达一丈二,越过了2.7米。厕所有这么高的围墙,想偷窥是很困难的,可见中国古人很有心,充分考虑到了隐私保护。

600

(现代农村厕所,分男女)

从“民溷”一说中还可知道,古代厕所除了建在路边,还流行建在猪圈附近。“溷”,即猪圈旁边的厕所,这种厕所选址理念古今通用。《汉书·刘旦传》记载,燕剌王刘旦在谋夺皇位失败前,从家里厕所中跑出了一大群猪,被视为“凶兆”,凶兆背后反映的,是厕所与猪圈建在一起的社会风俗。

《墨子》中所记,仅是古代一个时期厕所外部规划情况,对于内部设计、粪坑形状等信息,并没有交代。从史料上看,周代时的厕所内已设漏井,秽物可自然落下池内,近代学者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厕溷》就此认为,周代的厕所“颇与今日之洋茅厕相类”。

582

(古代男女厕所,分在两边)

这个说法有稽可查,并非虚言。西汉司马迁《史记·万石君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初大臣万石君之子石建,当官后,每次休假回家看望老父亲,必先去佣人的房间询问父亲的情况,并“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

这里的“厕牏”,系一种将木头中间凿空,以盛粪便的亵器,其具体结构和功能与现代马桶类似。石建亲自给老父亲洗内衣,涮马桶,而不让仆人动手,可见他是一种大孝子。

现代考古已发现了不少古代厕所。在河南商丘芒砀山梁孝王刘武墓中,便发现了一处卫生间,房间里有一套完整的石质座便器,可以用水冲洗。此厕距离20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冲式厕所。

635

(梁孝王墓内厕所)

2009年,笔者曾顺便前往芒砀山,考察了梁孝王墓。看到,在座便器的正后方墙上,还凿出了一条冲厕的水管,蹲位旁边还有石质扶手,设计相当人性化。

后来,在满城陵山中山王墓中、徐州狮子山、驼篮山楚王墓等个已发掘汉墓中,笔者均看到了“厕所”,只是豪华程度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厕所旁边往往还有配套的“浴室”,显示出时人先进而又科学的卫生观念。

271

(古人如厕,敦煌壁画)

梁孝王墓中的厕所,应该属于私厕一类,相当于今有钱人家的高档卫生间。古代普通厕所应该不是这样,从史料上看,一般是挖出一个很大很深的坑,筑墙围成厕,俗称“茅厕”、“茅房”。

《左传·成公十年》中有这样的记述,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晋侯即晋景公,他在吃饭前觉得肚子涨,上厕所,结果一不小心掉进粪坑里,淹死了,可见粪坑之深。

559

(西方如厕)

从一座王墓中考古发现卫生间内有一套石质座便器可水冲

开头是一对男女遇到厕所然后女的叫男进去厕所里

  在中国厕所史上,古代也很重视公共厕所的建设。公厕何时分出男厕女厕的?
  
  图: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中“厕所”,一旁扶手前还有铁质拉手,方便年老体弱者如厕。
  早期公厕多建在道路旁
  ——先秦民厕“垣高十二尺以上”
  不必讳言,厕所与食堂一样,是人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厕,清也。”意思是,厕所是清除污物的地方。厕所有公厕和私厕之分,学术界有一种观点,最先出现的应该是公厕,而非私厕。公厕,又叫官厕,中国最早的一种公厕,是建于道路旁边的厕所,即所谓“路厕”。
  《周礼·天官》中有这样的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宫人专门负责给周王打扫房间卫生,建厕所,清除不洁之物,消除臭气。
  所谓“匽”,就是古代的厕所,它又称“偃”。依东汉学者郑玄注解,匽,就是路厕。清代学者王念孙则认为,“井匽”是隐蔽的厕所。这两种解释其实并不矛盾,即便建在路边的厕所,也是讲究隐蔽的,最简单要有一道围墙做拦挡屏障,不然有伤风化,成何体统?
  先秦时代的公厕有具体的选址和建筑标准。《墨子·旗帜》中称,“于道之外为屏,三十步而为之圜,高丈。为民溷,垣高十二尺以上。”所谓“屏”,就是围墙作厕;“溷”,则是古人对厕所的另一种叫法。
  墨子生活年代的公厕,应该是一种标准化厕所,规格统一:围墙周长“三十步”,越过了40米;高一丈,超过了2.3米。这是供军人使用的厕所,如果是民厕,围墙增高,达一丈二,越过了2.7米。厕所有这么高的围墙,想偷窥是很困难的,可见中国古人很有心,充分考虑到了隐私保护。
  从“民溷”一说中还可知道,古代厕所除了建在路边,还流行建在猪圈附近。“溷”,即猪圈旁边的厕所,这种厕所选址理念古今通用。《汉书·刘旦传》记载,燕剌王刘旦在谋夺皇位失败前,从家里厕所中跑出了一大群猪,被视为“凶兆”,凶兆背后反映的,是厕所与猪圈建在一起的社会风俗。
  
  图:河南永城芒砀山西汉梁孝王墓内“水冲式厕所”
  汉代已有水冲式座厕所
  ——“颇与今日之洋茅厕相类”
  《墨子》中所记,仅是古代一个时期厕所外部规划情况,对于内部设计、粪坑形状等信息,并没有交代。从史料上看,周代时的厕所内已设漏井,秽物可自然落下池内,近代学者尚秉和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厕溷》就此认为,周代的厕所“颇与今日之洋茅厕相类”。
  这个说法有稽可查,并非虚言。西汉司马迁《史记·万石君传》(卷一百零三)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初大臣万石君之子石建,当官后,每次休假回家看望老父亲,必先去佣人的房间询问父亲的情况,并“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
  这里的“厕牏”,系一种将木头中间凿空,以盛粪便的亵器,其具体结构和功能与与现代马桶类似。石建亲自给老父亲洗内衣,涮马桶,而不让仆人动手,可见他是一种大孝子。
  现代考古已发现了不少古代厕所。在河南商丘芒砀山梁孝王刘武墓中,便发现了一处卫生间,房间里有一套完整的石质座便器,可以用水冲洗。此厕距离20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水冲式厕所。
  2009年,笔者曾顺便前往芒砀山,考察了梁孝王墓。看到,在座便器的正后方墙上,还凿出了一条冲厕的水管,蹲位旁边还有石质扶手,设计相当人性化。后来,在满城陵山中山王墓中、徐州狮子山、驼篮山楚王墓等个已发掘汉墓中,笔者均看到了“厕所”,只是豪华程度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厕所旁边往往还有配套的“浴室”,显示出时人先进而又科学的卫生观念。
  梁孝王墓中的厕所,应该属于私厕一类,相当于今有钱人家的高档卫生间。古代普通厕所应该不是这样,从史料上看,一般是挖出一个很大很深的坑,筑墙围成厕,俗称“茅厕”、“茅房”。《左传·成公十年》中有这样的记述,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晋侯即晋景公,他在吃饭前觉得肚子涨,上厕所,结果一不小心掉进粪坑里,淹了,可见粪坑之深。
  
  图:旧式豪华马桶
  西晋豪厕被误为主人卧室
  ——明高级厕所“不闻有秽气也”
  发展到后来,厕所越来越讲究,出现了不少豪华厕所。如在晋代,一些贵族家的厕所简直就别墅,现代五星级厕所也没有那样讲究。据《晋书·刘寔传》记载,西晋超级富翁石崇家的厕所,便是超级豪厕,装璜考究,“有绛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如厕者方便后,还要换上新衣服。刘寔是当时的朝中重臣,他都没上过这样的厕所,误以为进入了石崇的卧室。刘寔不习惯,最后找普通厕所方便。
  东晋大将军王敦,当年第一次上妻子武阳公主(晋武帝司马炎之女)家厕所,还因为太豪华讲究,而闹了大笑话,被南朝刘义庆收录于《世说新语》“纰漏”卷中。当时厕所内放着干枣,这是用来塞鼻子的,王敦以为是供如厕食用的,结果将枣子全吃了。出厕所后,婢女端来洗手的肥皂水,结果他当茶水一饮而尽。
  石崇、武阳公主家的厕所属于私厕,豪华公厕在古代也有。明末清初佚名小说《掘新坑悭鬼成财主》中,主人穆太公盖的厕所,便可以说是一种乡村豪厕。
  穆太公是浙江湖州乌程县的农民,在家里建了三间厕所,里里外外粉刷装璜一新,比乡人的卧室还干净、舒适。又请人题诗作画,张贴于厕壁上,“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凡来上厕所的,还可免费得到手纸。
  穆太公建的公厕很高级,服务又好,久而久之,打出了“新坑穆家”厕所品牌,不少女士也想上这样的厕所,询问有无女厕。为满足需求,穆太公又盖了一间女厕所。穆太公建这么好的厕所,原来仅为收集粪便,他看准了“厕所经济”,靠卖大粪发了大财。
  虽然“新坑穆家”是小说描写,但并没有脱离现实。在明代,穆太公家的厕所其实并不算什么,还有更高级的高档厕所。明人顾元庆《云林遗事》便介绍过这种厕所:“其溷厕,以高楼为之,下设木格,中实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一童子俟其旁,辄易去,不闻有秽气也。”
  
  图:汉代分男女绿釉陶厕,陕西汉中汉台区汉墓出土(汉中博物馆藏品)
  汉代厕所已经分男女
  ——明军营约50人“开厕坑一个”
  古代厕所,在很多时候男女共用,只讲“先来后到”,这种情况在现代也存在。但男女毕竟有别,特别是公厕,如果男女共用,显然是很不方便的,更谈不上隐私保护。随时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然而然,厕所便有了男女之分。
  厕所具体何时候分出男女的,史料上并没有明文记载。从现代考古出土物来推断,至迟在汉代,厕所已分男女。
  在陕西汉中市汉台区,从一墓中曾出土了一件西汉末年王莽时期的明器“绿釉陶厕”,这座陶厕有房顶,从山墙一侧开有两个门。厕所蝒有墙分隔,门外亦有一道短墙,将左右隔开,区分出男厕与女厕。
  除男厕女厕连体设计外,考古中还发现一种隔开式设计,即男厕与女厕之间隔开。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汉代陶厕便是这种设计,厕所与猪圈建在一块,猪圈两边各建一个厕所,分析便是男厕与女厕。这样设计的好处,一是可减少误入,二是可避免男女同时如厕会面时的尴尬,比绿釉陶厕两门紧靠一起的并列设计要合理。
  但男女厕位比例上,古代女厕位不会多于男厕位,不言而喻,这是古代女性外出活动少,社会活跃程度低的反映。现在北京市计划男女厕位按1:2来设计,便折射出相反的时代风貌,女性的社会角色已“翻身”了。
  对厕所数量,古人依人口比例来考虑,明戚继光《练兵实纪》一书里,便透出这种规划理念。其卷七中,是这样规定军厕数量的:“每马军一旗(每旗辖三到五个队,每队11人),每车兵二车(每车24人),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即在戚家军营内,生50人左右建一厕所。
  
  图:现代入厕收费
  汉代出现“厕所管理员”
  ——清代出现收费公厕“入者必酬一钱”
  既然有公厕,就需要管理者,即俗话说的“看厕所”,特别是在城市,厕所卫生事关整个城市环境。
  《周礼》中出现的“宫人”,其实就是厕所管理员。传说中最早一位有名有姓“看厕所的”,是淮南王刘安。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太平广记·神仙》(卷八)“刘安”条转引《神仙传》称,刘安后升天途中,遇到天仙时犯了“大不敬”,结果被告到天帝那里。本来应该赶出仙境的,后经八公说情,“乃见赦,谪守都厕三年。”给天庭看了三年厕所后,刘安才成了长生不老的仙人。
  显然,这是一个神话传说,刘安后是不可能看厕所的,但却反映了古代厕所有专人管理的事实。
  在清代,公厕管理有了新的变化,出现收费厕所。这与现在北京增加公厕中女厕位比例一样,在当年也算是一桩新鲜事。
  《燕京杂记》记载,当时“北京的公共厕所,入厕者必须交钱”。交多少钱呢?“入者必酬一钱”。交钱才可入内,并可拿到两片手纸。 “一钱”,即一文钱,在当年的苏北,25文可以买到一斤鲜鱼,可见那时北京厕所收费还是贵的。
  因为有利可图,社会上出现了私人开公厕的现象。为了揽“生意”,增加营业收入,厕主往往还会做广告,在厕外张贴大幅吸引人的布画,竖一大广告牌,上书“洁净毛房”这类字样。厕所里面还会摆上小说等书籍,供如厕者阅读,争取“回头客”。
  厕所收费,是通过经济手段管理公厕的一种方式。但厕所收费也有负作用,不少人干脆不上厕所了,“人都当道中便溺”,以致过去的北京城卫生很糟糕,连打进来的八国联军都看不下去。
【来源:网络】

从一座王墓中考古发现卫生间内有一套石质座便器可水冲

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两千五百年前,一名希腊经师写下眩人耳目的古代七大奇观清单 :罗德斯岛巨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埃及金字塔、法洛斯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弗所阿提密斯神庙以及毛索罗斯王陵墓,他说:心眼所见永难磨灭。
据拜占庭菲罗所分类的七大奇观中,只有埃及金字塔(Pyramids of Egypt) 巍然独存,目前埃及约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重点位於『基沙』(Giza)、『萨卡拉』(Saqqara)及『孟斐斯』(Memphis)。它能被列为七大奇观之首,是因为在没有先进的科技协助下,单靠一些原始工具及人力,竟可建成如此宏伟的建筑。甚至现今最先进科技也未能做到,那古代埃及人到底是怎样建造?另外,金字塔的神秘至今仍是一个谜。无怪不少人认为金字塔是古代外星人留下的建筑物。更有人指出金字塔并非埃及人所建,而是外星文明所建的遗迹。
基沙金字塔
芸芸的金字塔中,以基沙的三大金字塔最为闻名於世,包括古夫王(Khufu)、卡夫拉王(Khafre)及孟卡拉王(Menkaure)三座最为宏伟及完整的。
一、古夫王金字塔
古夫王是斯奈福尔王和霍特普勒丝的儿子,是第一位在基沙台地上兴建金字塔的国王。他的金字塔底部边长230公尺,高46公尺,用了共260万块,每块重达二吨半的石头,堆积而成,是埃及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象徵国王至高无上的神格化王权。一般人称这座金字塔为大金字塔,目前仅知古夫王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2543年至公元前2520年),对他的事迹,则所知甚少。古夫王金字塔的四周,特别是南北两侧,整整齐齐地排列著许多第四、五王朝的贵族平顶石墓,宛如众星拱月一般,衬托出古夫王金字塔无与伦比的威势。
古夫王金字塔令人吃惊的地方,可能是方位的测定之准确。底部四边几乎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误差更少於1度。这般准确的方位绝不是偶然定出来的,考古学家认为是建筑师以右框星为指标定出来的。
古夫王金字塔更是巴黎铁塔未建成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而且经历三次地震依然岷屹立不倒。考古学家在古夫王金字塔中的一个封闭的坑洞,找到一艘表面斑驳的雪松木船,长43公尺,宽5公尺,是古夫王的继承人杰德夫勒王为他建造,目的是让它载送古夫王前往永生世界。
二、卡拉夫王金字塔
卡拉夫王继古夫王金字塔后在基沙兴建的第二座金字塔,规模足可与古夫王金字榙相媲美,内部构造则较为简单,其简朴的情形,当邻近贵族平顶石墓的富丽堂皇和守护的狮身人面像形成强烈对比。
三、孟卡拉王金字塔
卡拉夫王的继位者孟卡拉王,同样地在基沙兴建金字塔,不过规模比前者为小,底部边长只有108公尺,高度也只有67公尺,实际体积仅及古夫王金字塔十分之一,而且所用的石块较重,雕凿较粗糙,可能在仓促下建成的。
狮身人面像
雄伟的狮身人面像横卧在埃及基沙台地上,守卫著卡拉夫王金字塔已达五千年之久。终年咆哮的风沙不断侵略这座庞大的石像,在长达五千年的岁月中,大半时间都被数吨流沙深埋地底。古埃及人常用狮子代表法老王,象徵其无边的权力和无穷的力量,这种法老王既是神又是人的观念,促使了狮身人面混合体的产生。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已出现许多狮身人面像,其中最早出现的便是基沙巨像。巨像高66呎、长240呎,姿态十分雄浑而优雅。
据说当时本来没有想到要雕凿狮身人面像,由於卡夫拉王金字塔竣工时,附近采石场里的石块都被挖去建造金字塔,只剩下一块巨大的圆顶石灰石,挡住卡夫拉王金字塔。有一位不知名的雕刻家独排众议,把巨石雕刻成狮身人面像,用以纪念卡夫拉王。可惜巨像雕成不久,即为流沙掩埋。1920年代,来自欧洲的考古学家合力消除了巨像的流沙,加以修葺,使这座巨像重新雄踞於卡夫拉王金字塔前,凝视著浩瀚的黄沙。
与外星人有关?
提到埃圾,便想起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如何建造呢?要建造这麼庞大巨型建筑物,即使使用现在先进科技,也极之艰巨。何况是千万年以前!所以有人认为,这些伟大而超乎人类想像的建筑物,是古代外星人传下来的!
格雷姆.汉科克认为基沙三座大金字塔第一大库夫金字塔在西元前2500年建成,其原始高度481.3949英尺,底边周是3023.16英尺,其底边周长与塔高符合圆与半径关系(半径X2Xπ)等於周长,而圆周与半径的关系即π直到西元前3世纪希腊人从一次失败教训中才总结出来的。这不可能的事在2500年前便发生了。而另一件不可能的事,就是古埃圾人不能知道π值外,也应不会知道地球确实的形状和尺寸,但在大金字塔的面积与地球面积却存在著比例关系,即(1:43200),让塔高481.3949英尺乘以43200就得3938.685英里这数值比目前最精确的地心到南或北极半径只小了11英里。
同样,如果把塔底边周长3023.16英尺乘以43200,就得到24734.94英里,这比地球绕赤道的周长24902英里小了170英里,只是百分之0.75误差。
金字塔的奇妙力量?
世纪初,热衷於超自然科学的法国人安东尼.伯毕参观古夫王金字塔「国王墓室」时,不经意在当成垃圾箱的罐子内发现了迷路的猫和老鼠物尸体,尽管墓室内非常潮湿,但尸体却未腐烂,不就和木乃伊一样乾透了吗?便怀疑墓室具有使物质脱水功能。
伯毕认为这与古夫王金字塔的几何学图形有关,回国后按古夫王金字塔的设计用纸板做了一个底边0.9公尺的模型,并将其四方位配合东南西北的方向,将一具刚死的猫尸放在墓室相同,距底部三分一高度之处。结果数日后,猫尸体竟化成了木乃伊。接著,他又用肉片及蛋等加以实验,结果确认不论放入什麼入内,全都不会腐烂。因此他发表了有关金字塔神力的研究。
其后,捷克的无线电技师卡雷.德雷巴发现金字塔具有使用旧刮胡刀的刀片再生作用,每天他在使用刮胡刀后,放入金字塔中,刮胡刀竟可耐用二百次以上。这个消息传遍整个世界,更多人不断反覆实验,最后都认同金字塔确实具有能让酒或果汁香醇可口,且保存蔬菜、水果鲜度的效果。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主要种植粟的原始居民,粟是由谁最早驯化种植的

主要种植粟的原始居民,粟是由谁最早驯化种植的

历史趣闻阅读:524   点评:19
考古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资料包

考古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资料包

历史趣闻阅读:547   点评:18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考古专题片石室疑冢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0播出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考古专题片石室疑冢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0播出

历史趣闻阅读:505   点评:11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武则天墓石像的头农民发现了,河南农民挖出武则天唯一遗物

历史趣闻阅读:495   点评:9
八国联军指的是哪八个国家?其中有两个目前已经消失了,是哪两个?

八国联军指的是哪八个国家?其中有两个目前已经消失了,是哪两个?

历史趣闻阅读:8731   点评:175
日本女子监狱 晚上竟干这种事

日本女子监狱 晚上竟干这种事

历史趣闻阅读:7182   点评:222
墓被火烧了,古墓挖出大量珍宝

墓被火烧了,古墓挖出大量珍宝

历史趣闻阅读:397   点评:26
探秘三星堆:遗址发现后带来更大谜团,三星堆遗址存在至今大约多少年

探秘三星堆:遗址发现后带来更大谜团,三星堆遗址存在至今大约多少年

历史趣闻阅读:502   点评:29
揭秘:传说的女娲是否真有其人

揭秘:传说的女娲是否真有其人

历史趣闻阅读:9533   点评:14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