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国宝级文物回归,国宝文物回归祖国

历史趣闻     2023-8-2     点评:19举报

350

唐代《五牛图》

350

北朝菩萨立像

350

商代皿方罍

9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伯远帖、五牛图、王处直墓浮雕石刻、龙门石窟石刻佛像、秦公墓地金饰片、皿方罍、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等来自全国12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文物参展。

据介绍,从1949年至今,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

70年回溯,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见证的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革故鼎新 昔往今归

开启流失文物回归返还之路

19世纪中叶,列强的坚船利炮,震破了晚清天朝上国的迷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万园之园付之一炬,珍贵文物被掠西去。此后中国,江山萧瑟、生灵涂炭。礼器、典籍、雕塑、壁画……大量文物由于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而漂泊异乡。一件件失去了尊严与荣光的珍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往事,在百转千回里顾盼着魂牵梦绕的家园,也牵动着万千国人的心弦。

新中国成立伊始,虽国力维艰、百废待兴,党和政府已将遏制文物流失、抢救重要国宝摆上重要议程,建章立制、革弊振颓,开启了流失文物回归返还的恢弘篇章。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令,也就此迅速扭转了鸦片战争以来珍贵文物大量流失的局面。

资料显示,1951年至1958年间,前苏联先后3次向我国返还64册《永乐大典》。1955年12月,前民主德国向我国返还3册《永乐大典》和10面义和团旗帜,开启了中国流失文物回归历程的崭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文化部文物局建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成功抢救征集了包括晋王献之《中秋帖》、晋王珣《伯远帖》、唐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潇湘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宋赵佶《祥龙石图》在内的一批历代书画珍品。

此外,归国游子、海外华人振奋于新中国之建立,搜求海外遗珍,慷慨捐献国家。20世纪50年代,文化部文物局在获知寓居香港的收藏家陈仁涛有意出让珍藏多年的钱币文物后,立即动员力量开展抢救征集工作。1952年,这批珍贵钱币文物终于重返祖国。1959年至1964年间,杨铨先生克服种种困难,将其珍藏的5000余件文物捐赠给广州市政府,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接受的最大规模的文物捐赠。

多措并举 殊途同归

流失文物回归渐成趋势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颐和园惨遭劫掠,万寿山佛香阁西侧宝云阁铜殿的十扇铜窗因此流失海外。1993年,美国企业家莫里斯·格林伯格先生以重金购得这批铜窗,无偿赠还我国。此前,英国安布罗斯·哈丁博士无偿赠还了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自清漪园(颐和园前身)的清代铜鹤等文物。颐和园铜窗、铜鹤等是较早通过国际友人捐赠的方式回归的流失文物。

1995年3月,3400余件中国文物被走私贩运至英国,被伦敦警方截获扣押。国家文物局获悉相关信息后,立即启动程序追索流失文物。1998年3月,文物持有人迫于强大的司法与舆论压力,最终同意将走私文物返还中国国家文物局,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流失文物追索案例。

2000年,美国某拍卖行拍卖疑似我国被盗浮雕石刻的消息传至国内。经鉴定核查,国家文物局确认该彩绘浮雕武士像为1994年被盗的河北曲阳王处直墓甬道的两块石刻之一,在中美两国政府通力合作下,文物被美国政府罚没,并经法院审理判决返还中国。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得悉上述情况后,也将自己收藏的另一块王处直墓甬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无偿捐还中国。

2006年2月5日,丹麦哥本哈根市警方查扣了156件非法入境的中国文物,国家文物局随后派出工作组赴丹麦。2008年2月,在历经两年的诉讼活动后,丹麦法院最终宣布中国国家文物局获得这批文物的所有权。同年4月,156件流失文物归国。

……

改革开放,我国文物事业迅速步入法制化、专业化的快车道,也实现了与全球化、国际化的融合接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行,1989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97年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依靠国内立法的基础支撑和国际公约的合作框架,我国政府与相关国家逐步展开双边合作,探索形成了外交谈判、执法合作、民事诉讼等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以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人士捐赠方式回归国内。在一次又一次的追索返还实践推动下,流失文物回归渐成趋势。

协和万邦 四海归心

文物追索“朋友圈”扩大

进入新时代,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新进展,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多层次提高的新阶段。

皿方罍号称 “方罍之王”,1919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器身辗转流失境外,器盖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湖南省博物馆收藏。2013年底,皿方罍器身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2014年,湖南省文化机构与收藏家组成联合代表团赴美,在国家文物局协调下,成功促成皿方罍器身回归并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20世纪90年代,甘肃秦公墓地惨遭盗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一部分金饰片被法国收藏家获得,并捐赠给吉美博物馆收藏。2015年,国家文物局通过长达数年的协商谈判,最终促成法国政府将金饰片退出法国国有馆藏并返还给原捐赠人,由捐赠人法国收藏家弗朗索瓦·皮诺先生和克里斯蒂安·戴迪安先生将文物归还中国。此次文物返还是在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下、突破文物所在国法律障碍实现文物返还的成功典范。

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大量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艺术品,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国家文物局在获知相关信息后,先后多次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司法审判提供证据支撑,并通过外交渠道向意大利政府正式提出文物返还要求。2019年初,意大利法院终审判决将这批文物艺术品返还中国。2019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出访意大利期间与孔特总理会谈并见证79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活动。这是近二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

文物追索“朋友圈”迅速扩大,在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政府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敦煌宣言》,为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中国方案。流失文物回归成果丰硕,圆明园虎鎣、秦公金饰片、皿方罍器身、曾伯青铜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自欧洲、北美、日本等地重回祖国。

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克艰克难,荣归故土。一段文物流失史,经百年愤怒、无奈、悲凉的熔铸,已经融入中华儿女情感基因,激励国人时时警醒,砥砺前行。一条文物归来路,70年筚路蓝缕,路转峰回,每一次回归,都在凝聚着民心,激昂着力量,重重擂响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鼓点。(本文图片由国家文物局供图)(本报记者 苏墨)

国宝级文物回归,国宝文物回归祖国

圆明园马首的回归,对我国来说有何意义?

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时对公众开放。由此,马首铜像不再是一件皇家私藏,而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在清代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其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精炼红铜铸像,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主要构件之一。在《圆明园旧迹图》收集的被焚毁之前的圆明园海晏堂照片中,每一尊生肖铜像都栩栩如生。它们为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由宫廷匠师精工制作,以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色彩深沉厚重,是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十二尊生肖兽首铜像每昼夜都会隔2小时依次从口中辍流喷水,正午时刻还会一齐喷水,被称作“水力钟”。

圆明园海晏堂取意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但这一寄意却未能如人所愿。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被法国作家雨果誉称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惨遭疯狂劫掠焚毁。历经清朝150多年创建、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150多个景点的圆明园化为废墟,正是在这场毁灭性的劫难中,圆明园十二尊兽首铜像和数不胜数的艺术珍宝流失海外。

马首铜像承载着圆明园特有的历史记忆。圆明园被焚毁,大量艺术品被掠夺,是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史,除了圆明园留下的残垣断壁为证,成千上万的文物被掠夺、飘零海外,无疑也是一个铁证。中国文物学会的统计显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100多万件。

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之路,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巨变之路。作为民族文化的遗产,让流失的文物回归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特有的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

文物的价值,是一个综合考量的因素,它可能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很多文物也有民族情感的价值,尤其是这些被列强劫掠的文物,不仅对中国而言,对其他曾经的殖民地国家,或半殖民地国家也承载着民族的记忆。

所以,对于文物,尤其像兽首这样的文物的价值,不仅仅要从文物本身来看,它牵扯着很多民族情感,这也是一种价值。当然我们希望未来承载着中国人民情感的历史上被劫掠的文物,能够陆陆续续走上回家的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让文物回归,向公众展示,就是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更好地诠释“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启迪,有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

如今,从百废待兴起步的新中国正大踏步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铭记历史,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一定会更加坚定而有力。

国宝级文物回归,国宝文物回归祖国

应该如何对待中国国宝文物回归事件,写一篇作文?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正文内容:

2011年5月8日,“圆明园回归国宝特展”在柳州市白沙路展出,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国宝级文物——来自圆明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也就是当年“万园之园”里的十二生肖水利钟上的动物头像。

第二天,我便来到圆明园国宝出展的大门,有序地排队。许多人也慕名而来看国宝,人们都有序地排队,所以我们很快进入了展览大厅。据说这次除了四兽首还有南北朝石刻佛像等国家文物,我都想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

走到展览大厅的门前,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国宝——四件铜首相!历是猴首在第一位,依次是牛、虎、猪。这四兽首相和其它八个兽首是圆明园内海曼堂前的水利钟构造,这些铜像做工精细,栩栩如生,走近一瞧,似乎还能听见它们的呼吸声。

特别是虎首,那种威武的气势印在了我的心底。看到了这一切,我不得不赞叹古代人民超群的智慧,他们雕刻的技艺是多么地完美、精湛,充分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优越的智慧结晶。我旁边的游人也对这几件国宝赞叹不已,有人还说:“不愧是我们祖先啊,这几件兽首可谓是世界绝无仅有的铜像啊!”

然而,这十二兽首人身像却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合军惨无人道的抢掠、焚烧,致使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直到2008年只有4个兽首回归祖国,其它8个兽首和更多的圆明园宝物流失海外,至今未归。

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圆明园国宝的真迹真容,但作为中华子孙,同样能够浮切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文明。同时必须唤起所有华夏儿女的民族激情,唤起铭记起对圆明园封存的记忆,铭记中国民族上百年的耻辱与血泪,让我们明白国力必须强盛的真理!

与此同时,我听到国宝终于回归之事,我的心情同样的惊讶、激动与兴奋!我亲爱的祖国啊,我们后世子孙,自当铭记火烧圆明园这一国耻,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在不园的未来,再造一个既雄伟壮观又美丽的圆明园!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不爱丰乳不论三围 古代选美看什么?

不爱丰乳不论三围 古代选美看什么?

历史趣闻阅读:7373   点评:188
肖战19年杂志,肖战杂志大全

肖战19年杂志,肖战杂志大全

历史趣闻阅读:538   点评:16
韩信是怎么死的,存亡两妇人是什么意思(死于吕雉之手)

韩信是怎么死的,存亡两妇人是什么意思(死于吕雉之手)

历史趣闻阅读:670   点评:19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今日,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年代较为久远的窑址,四川出土宋代古墓群

今日,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年代较为久远的窑址,四川出土宋代古墓群

历史趣闻阅读:480   点评:4
管辂无年什么意思?管辂无年典故出处介绍

管辂无年什么意思?管辂无年典故出处介绍

历史趣闻阅读:12807   点评:334
水浒传传奇故事,水浒传奇闻故事

水浒传传奇故事,水浒传奇闻故事

历史趣闻阅读:393   点评:7
揭达赖特使与中央政府秘密接触内幕

揭达赖特使与中央政府秘密接触内幕

历史趣闻阅读:9665   点评:182
诸葛亮之墓建于勉县定军山,墓中无宝藏千年未被盗

诸葛亮之墓建于勉县定军山,墓中无宝藏千年未被盗

历史趣闻阅读:8881   点评:238
海贼王索隆的身份,海贼王草帽团的原型都是谁

海贼王索隆的身份,海贼王草帽团的原型都是谁

历史趣闻阅读:434   点评:24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