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龙头山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南浦街道解放村,于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龙头山山体大致呈椭圆形,东、南、西三面为南浦溪所围绕,北邻清代浦城县城金凤门遗址,地理位置及山水形势十分独特(图一)。
图一 遗址远景(由南向北)
2018年7月,因建设项目施工涉及遗址范围,在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经福建省文物局批准,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浦城县博物馆对遗址进行全面复查与勘探,采集遗物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明清,并在山顶和东南山坡发现较厚的文化堆积。调查成果引起福建省文物局高度重视,在与浦城县委、县政府协调后,决定对龙头山遗址开展考古发掘。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平市文管办和浦城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秋至2020年冬对遗址开展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9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民国墓葬五十余座,及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窑址、房址、灰坑、灰沟、柱洞等遗迹,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瓷器等小件文物七百余件(组)。以下对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的重要遗存加以简介。
主要收获
地层
发掘区位于龙头山山顶和南部山腰,文化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部分地层并不连贯。山顶多数探方内仅存第①、②层,皆为晚期地层,秦汉、夏商周及新石器时代晚期遗迹均开口于②层下。南部山腰发掘区部分探方内的文化层保存状况较好:第①层为近现代表土层;第②层为明清时期地层;第③层年代约属晚商至春秋时期;第④层年代约属夏至早商时期;第⑤层年代约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窑址
Y1位于山腰发掘区,开口于④层下。整体呈长条状,通长约4.9米,由窑室、火道、火膛组成(图二)。火道位于窑室以东,为中间存分焰柱的双火道。火膛位于火道以东,平面形状不规则。火膛外东南部有一陶片密集区域,可辨器形以鼎为主,大多拍印麻点纹。从相关遗迹出土陶片的特征分析,推测其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现已测得一个Y1出土炭样的年代数据,为4581~4418BP。
图二 Y1航拍
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
二十余座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在山顶至南部山腰连续分布,山顶所见墓葬排布具有一定规律,以M15、M61和M64一排墓葬规格最高(图三)。
图三 山顶新石器墓葬航拍
M15西南部被秦汉时期M60打破。墓上残存馒首状封土,绝大部分封土已遭晚期遗迹破坏,墓口正上方残留封土最高约0.6米,封土中夹杂较多风化石块,与填土一致。墓口平面近正方形,长约3.3、宽约3.1、残深0.3~0.7米,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出土随葬品37件,包括玉钺、锥形器、曲面玉片、管、珠,石钺、锛、镞,陶罐、豆、壶等(图四)。
图四 M15出土玉石器
此外,在墓底西南部发现一石塑图像,系用河卵石子堆塑而成,平面形似动物图案,因西部残缺无法确定动物种类。
M61西距M15约1.2米。墓口平面近正方形,长约2.6、宽约2.5、残深0.08~0.18米。出土随葬品38件,包括玉锛、锥形器、玦、环、珠,石锛、镞、矛、砺石,陶罐、豆、壶、盉、鬶和纺轮等。在墓底西侧偏北清理出一组石塑图像,与M15内的石塑图像拼砌方式相似,图案形似动物(图五)。
图五 M61墓底石塑图像
M64东距M15约0.8米,南部被M60打破。墓口长2.7~2.8、宽2.4、深约1.1米。出土随葬品16件,包含玉钺、锥形器、珠,石锛,陶罐、壶、鬶和纺轮。在墓底见相对零散的小石子1组。
山腰发掘区所见本阶段墓葬的规模普遍偏小,但保存状况较好,开口层位均在④层下。M54墓口长约1.67、宽约1.32、深0.4~0.66米。出土随葬品9件,包括石镞,陶罐、豆、壶、鬶和纺轮(图六)。
图六 M54出土陶器
龙头山遗址所见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的文化性质颇为一致,墓葬之间年代差距虽然不大,但存在进一步分期的可能。从目前所获的C14测年数据分析,墓地绝对年代大致处于4500~4100BP。
夏商周时期遗存
本阶段遗存以房址、灰坑和柱洞为主,出土大量黑衣陶、印纹硬陶和少量原始瓷、玉器、铜器,常见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石器和陶质工具(图七),显示出当时是一处长期居住的生活聚落。
图七 夏商周时期陶网坠
部分灰坑保存较好,如H53出土青铜凿,陶豆、盆、罐和网坠等(图八),年代约属晚商至春秋时期。
图八 H53出土陶器
秦汉时期墓葬
四座秦汉时期墓葬皆遭早期盗扰,部分又被晚近施工活动破坏,但随葬陶器基本保留,均为闽越国贵族墓。通过排比又可分为两期。
第一期M60为带单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内残存随葬品有玉剑首、剑璏,陶瓮、罐、瓿、匏壶和盅(图九),年代可达秦代甚或战国末期。
图九 M60出土陶器
第二期M4亦为带单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上残存少量封土。在封土底部,墓坑东、南、西三侧依墓坑走向分布若干大石块,或为封土前临时性建筑之基础(图十)。墓内残存随葬品有铁铤铜镞,陶瓮、罐和钵,年代约属西汉早期。
图十 M4航拍
初步认识
从发掘情况来看,龙头山遗址延续时间长,遗迹类型丰富,是一处福建北部乃至闽浙赣三省邻境山区保存较好的重要遗址。遗址内秦汉、夏商周、新石器时代遗迹的地层关系是福建省内难得的考古三叠层,对于构建本区史前及上古时期文化序列与谱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龙头山遗址所见新石器时代晚期窑址及相关灰沟、灰坑遗迹,所归属的文化类型以往在浦城牛鼻山遗址上层和张家园遗址也有所见,此类遗存是了解东南山地几何形印纹陶起源的重要突破口。出土陶窑形制近乎龙窑,虽然在选址及规模上较为原始,但相比于此前在武夷山葫芦山遗址和浦城马道坪遗址所见的距今5000年前后的葫芦形或圆形窑已有显著进步,证明本地在东亚古代窑业发展史上占据的先进地位具有深刻的史前基础。
所见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与好川文化关系密切,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山顶大墓规格之高、形制之特殊、随葬玉石器之数量及精美程度均为以往福建史前考古所罕见,为认识史前时期东南山地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往路径提供了重要线索。墓葬中出土的有段石锛、陶盉、壶等遗物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同期文化亦存重要关联,由此引出的史前陆海交通问题也值得重视。
夏商周时期遗迹和地层中出土大量与生业活动相关的工具,通过与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多家实验室开展年代学及环境考古研究,已在本阶段堆积中发现大量水稻和黍的植硅体。此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窑址及相关遗迹中也发现了闽北地区年代最早的黍,为此类北方作物的南传线路补充了关键性的节点资料。
龙头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揭示早期文明形成阶段闽江流域的文化谱系与社会结构、研究几何形印纹陶—黑衣陶—原始瓷产业技术的形成及对外影响、探寻七闽、早期闽越和闽越国的中心性聚落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诚如苏秉琦先生所言,“福建省位置在我中华大地面向海洋一侧的前沿中心,闽北、闽南和海峡对岸的台湾地区三者古文化既密切相连,又各具鲜明特征,它们是我中华古文化的一翼,又是环太平洋文化圈的一环”,我们应当思考在构建中国两河流域史前农业文化中心与山地、海洋文化互动交融的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起诸如龙头山一类位于东南山地的重要遗址。
附记:发掘成员还有来自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南平市博物馆、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的同仁和厦门大学考古专业部分研究生及2017级本科生。发掘期间得到福建省文物局、浦城县委、县政府及县文体旅局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福建省文物鉴定中心、省文物保护中心和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的专家对考古工作给予过热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单位及职称:付琳 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 副教授;黄运明 福建省闽江学院 副研究员;张晓坤 厦门大学考古专业 研究生;左昕昕 福建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魏凯 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 助理教授;杨军 福建省浦城县博物馆 副研究员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发现中国——2007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的目录
1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取得重大突破
2 福建漳州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获得重大收获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双树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4 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再获重大发现
5 山东沂源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6 重庆奉节藕塘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7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细石器遗址的新发现
8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苏红图发现大型细石器制作场
9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区域性考古调查
10 河南新郑唐户遗址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大面积居住基址
11 重庆酉水流域首次发现大溪文化遗存
12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仰韶文化中期大型墓葬
13 河南荥阳关帝庙遗址发掘晚商文化遗存
14 河南渑池笃忠遗址发掘仰韶晚期—龙山早期聚落
15 湖北省郧县大寺遗址发掘
16 河南灵宝铸鼎塬史前聚落调查取得重要成果
17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发掘获重要成果
18 浙江良渚遗址发现5000年前的古城南墙
19 安徽蚌埠禹会村考古发掘获重要收获
20 河南焦作徐堡发现龙山文化城址
21 内蒙古南宝力皋吐墓地再获重要发现
22 河南洛阳新发现龙山晚期—二里头文化早期环濠聚落遗址
23 广东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发掘取得重要威果
24 湖北丹江口库区南张家营遗址发掘收获
25 四川大渡河中游新石器—商周时期考古
26 贵州罗甸红水河发现石器
27 浙江余杭南湖考古调查发掘
28 贵州沿河抢救发掘新石器晚期—商周遗址群
29 吉林双辽后太平遗址群考古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
30 河北新乐何家庄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31 广西桂平大塘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32 河北唐县南放水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33 陕西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再获重要发现
34 山西柳林高红商代夯土基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35 山西黎城西周墓地
36 河南上蔡周代墓地发掘获重大发现
37 福建浦城管九土墩墓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38 河南汉魏洛阳故城新发现两周时期墓葬的发掘
39 湖北郧县乔家院墓群考古勘探和发掘获重大收获
40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41 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第二次发掘获重要成果
42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
43 河北林村墓群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44 河南淅川徐家岭楚墓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45 甘肃张家川发现战国墓葬
46 河北涞水县安阳燕文化墓地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47 河北磁县东武仕秦代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发现
48 河南郑石高速公路考古发现战国环壕和汉代墓葬
49 河南安阳市固岸墓地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50 河南淇县大马庄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51 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52 陕西西安秦汉上林苑4号和6号建筑遗址考古发掘
53 安徽东至后村汉墓群考古发掘
54 山东长清发现大型汉画像石墓
55 山东邹平发现汉代基地
56 山东青岛抢救发掘西汉古窑群遗址
57 山东青岛抢救发掘西汉木椁墓
58 江苏邳州山头汉代家族墓地考古获重要成果
59 河北首次发现西汉集市遗址
60 山东烟台抢救发掘两汉墓葬
61 河北唐县南固城墓地发掘
6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南、北釜山墓地文物保护工程
63 河北涿州发现东汉家族墓地
64 浙江发掘上虞尼姑婆山三国西晋窑址
65 河南洛阳邙山陵墓群文物普查
66 河南洛阳偃师发现东汉帝陵陵园
67 河南卫辉大可马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68 北京密云大唐庄古墓葬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69 北京延庆南菜园基建发掘获丰硕成果
70 江苏南京上坊孙吴墓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71 江苏南京发现东晋时期墓群
72 新疆库车县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发掘
73 河北磁县北朝墓群发掘M63和十六国窑址
74 河北磁县发现东魏皇族元祜墓
75 河南安阳固岸北朝墓地考古发掘
76 辽宁丹东凤凰山山城首次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77 江苏扬州唐城考古取得新收获
78 江苏扬州城南门遗址的发掘
79 江苏扬州仪征发掘唐代砖室墓
80 江西黄金埠窑址发掘
81 江苏古泗州城考古
82 江西景德镇铜锣山、道塘里、凤凰山古窑址考古
83 河南登封新发现钧瓷窑址
84 河南延津沙门城址考古工作获得丰硕成果
85 山东汶上梁庄聚落址的发掘
86 江西吉安吉州窑遗址调查勘探
87 山东济南趵突泉北路6号工地考古发掘
88 贵州桐梓夜郎宋墓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89 湖北丹江口方家沟考古获重要收获
90 内蒙古辽代祖陵考古发掘获重要收莸
91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发掘金代家族墓及明清墓葬
92 津汕高速公路天津段建设工程考古发掘
93 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
94 云南绥江县黄坪豆腐石湾发掘石室墓群
95 宁夏固原元代“六盘”安西王府遗址考古调查
96 湖北钟祥明代郢靖王墓发掘获重要收获
97 浙江龙泉窑大窑枫洞岩窑址考古发掘
98 安徽蚌埠抢救性发掘明清墓葬
99 西藏萨迦寺考古发掘再获重要成果
100 贵州荔波水甫水族墓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龙头山的福建龙头山
龙头山,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境内!
龙头山脉绵延10多公里,最高峰龙头山(亦称鸾峰山)位于松溪县北部,毗连浦城、浙江龙泉、庆元,海拔1349米,为松溪县最高山峰,方圆约3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5℅,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浙闽两省界碑屹立此间;明朝万历进士,御史巡抚魏睿(松溪人)曾题诗《登鸾峰绝顶》,早已闻名遐迩。山顶有鸾峰仙阁一座,始建于南宋景炎年间;山腰有白云禅寺(古称鸾峰庵),均有700多年历史。“弥勒菩萨”笑坐山门,神龛里的“华佗”,“张仲景”、“如来”、“十八罗汉”栩栩如生,疾针、铸炉、碚炉置放庙门,每逢香日,有近万名香客从四面八方赶来此寺烧香祈福,香炎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