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邯郸冀南地区磁县的太行山深处有这样一些自然村落,它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始风貌,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石磨、石碾、青石板,山泉、溪流、古树,淳朴的山乡民风,原生态的生产生活,让人领略另一番古朴,仿佛进入了梦中老家,世外桃源;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忆起那浓浓的乡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4个安静祥和的古村落!
一、磁县北贾壁村
蔺氏家谱记载,祖居邯郸,寄住羌村,避兵科泉,移居磁州贾壁村。北贾壁村现有6000多人,其中蔺相如后裔有5000多人,被誉为蔺相如后裔在北方的祖源地。村内鳞次栉比的明清古建筑随处可见,工艺精湛,古韵悠悠。北贾璧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遍布境内,有保存完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州窑遗址”。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中,北贾璧村抗日民主县政府,是华北地区成立最早的抗日民主县政府。村里有黛青色砖石结构的老屋,木质院门,有的门上方和两侧还有精美的石雕。有古石碾、古石槽、古门楼、古院落,院落多是四合院格局,有主房和厢房组合。
二、磁县花驼村
花驼村位于磁县西部太行山区,因东魏阁老郭荣遭陷害逃难而建。花驼二字缘其所依之山形似驼耳且山花烂漫而得名。花驼村海拔686米,是磁县最高的村庄。村庄建筑依山就势,以石为料,为连片的民居群,错落有致,由石砌街巷相连,大部为平顶,间有二层与一层相结合的四合院。门楼雕刻精美,檐角和水口多为青石雕就,房屋券顶拱门也为石料浆砌,显示了山民对生活追求的石砌独有风格。
三、磁县北岔口村
北岔口村位于陶泉乡西部,太行山脉中段。这里四季分明,冬寒夏热。村庄四周环山,森林密布,最高海拔788米,俗有“磁西百里,人称小天津”之称,山村古色古香,环境优美。民居主要以明清、民国时期北方传统石砌建筑为主,依山而建,风格古朴。是以红色景观、民居建筑游赏为主题,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的传统古村落。现存主要建筑以明清、民国时期北方传统石砌建筑为主,建筑群占地面积280亩,保存完好率85%以上。街道以青石板铺设,历史风物遍地,有石碾、石磨、石糟碾、古水池、古寺庙、北寨遗址等。
四、北王庄村
北王庄村位于磁县西部陶泉乡,与磁县、涉县、林州三县相临。村落四面环山,有“十山九回头”之称,南、北、西有三条古河道。村落分为上、下两条古街道,石板小街小巷纵横其间,整个村庄古色古香。村庄周围树木茂密,风景怡人。在村的东西南北建有四个石券,村西炉峰山山势集雄、险、奇、秀于一身,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环境优雅。
据《邯郸历史大事年编》记述:洪武年间太行山一带人烟稀少,在山西洪洞县大移民时,一王姓人家率子孙等迁来小井沟以南有水源处定居,取名井岭村。后人口增多,有王氏子孙迁居井岭以北定居,这时因与南王庄村隔岭相望,故取村名叫北王庄村。村中的古建筑,主要有关爷庙、山神庙、龙王庙、古戏楼、窑洞、石桥、祠堂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等,其中建于清末民国初年的天津式洋房两处保存完好。
五、陶泉乡齐家岭村
磁县陶泉乡齐家岭村位于磁县西部太行山区,与慧峪村、涉县、河南省相邻,在山上一个盆地里,四面环山,仅有一条盘山公路与村相通,被称为深山中的“世外桃源”。齐家岭村落格局,上庄姓齐,下庄姓索,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村庄河道两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村中间是村两委办公楼、学校、舞台,民居分为四个部分:东坡、西坡、南坡、北坡,南北村中一条主街道水泥路面,小巷石板铺地。上庄龙王庙、土地庙,下庄齐天大圣庙、土地庙,中间、大殿、戏楼。
齐家岭村距磁县县城65公里,海拔670米,山高岭峻,交通便利。这里有俗话称:“一早晨步行两省三县”,即河南省、河北省,磁县、涉县、安阳县。村里四周环山,森林密布,土地肥沃,山村古色古香,天蓝地绿,山岭起伏,环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