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甲骨文做成表情包,卡通形象甲骨文

历史趣闻     2023-7-28     点评:17举报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文 受访者供图

一个普通人,能对甲骨文推广产生多大影响?你还记得创作出全网第一套“甲骨文表情包”的人是谁吗?她叫李子一,毕业于郑州大学考古系。

2017年,作为一个爱考古爱漫画的90后,她别出心裁地制作了“疯狂的甲骨文”表情包,该表情包下载量超过10万,她也因此迅速在网络走红。

未来的她,依然会孜孜不倦地向别人传播考古知识,声音可能不够大,但她坚信“不必等待炬火,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640

英国读博忙,挡不住脑洞少女的奇思妙想

2017年,李子一推出全网第一套“甲骨文表情包”。“你瞅啥”“呵呵”“比心”“怪我咯”……24个以甲骨文为元素的表情包,成为“斗图”的一股清流,同时也掀起了一股甲骨文表情包使用热潮。时隔两年,现在的李子一在做什么?

当河南商报记者联系到李子一的时候,她正埋头于实验室,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在英国杜伦大学读博压力大,但她的漫画创作却从未停止。灵感稍纵即逝,一有想法或者奇怪的脑洞,她会立马记录下来。

今年1月21日,她发了条朋友圈,是一首“四字打油诗”:深更半夜,灵感乱飞。不要问我,咋还不睡。周一上午,俺没有课。想几点睡,就几点睡。只想不画,最是浪费。

配图是三张萌萌的文物漫画,第一张是由鱼纹纹饰组成的彩陶小人,眯着眼弹吉他;第二张是青铜器小人手握一杯啤酒,坐着思考人生;第三张是“阿三”每天早上起床的样子,床单皱成一团,被子掉在地上,手机跑到了床尾。请输入图片描述

640

640

“阿三”是李子一的外号,不过现在提到“阿三”,大家脑海中首先会蹦出一只狐狸的形象。这只“入坑”考古专业的狐狸,是李子一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漫画形象。

640

时间拉回到2013年,在郑州大学考古系读大三的她迎来了实习——到河南荥阳官庄遗址进行实践。李子一回忆,去工地的女生都会进化成女汉子:“比如我和我同学忙完一起去洗头,洗着好舒服,洗完一倒洗头水,发现盆底都是沙子,都不知道头上会有多脏。再比如,我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多了一个小伙伴,是一只老鼠,我晚上睡觉压死了一只老鼠。”

实习虽然艰苦,但经历却十分珍贵。实习结束后,爱好画画的李子一把实习经历画成漫画,并在微博上连载。慢慢地,有越来越的网友追起这些漫画,这些漫画“火”了,这个叫“阿三”的90后姑娘,也走进了大众视线。

甲骨文“熊”字为何有翅膀?这个疑问为表情包提供灵感

“考古圈一画画的,画画圈一挖墓的”,这是李子一给自己的定位。李子一的日常,离不开“考古”和“画画”两大关键词,她用画画的形式记录考古故事,把考古当做画画的灵感来源。

2017年5月,李子一随手翻开一本甲骨文字典,书中甲骨文的“熊”字长着一对翅膀,这极大地引起了李子一的注意和好奇。

李子一没能找到“翅膀熊”的可靠来源,于是发微博和微信求助大家:为啥甲骨文的熊字长翅膀?请把你们严谨的或者随意的,科学的或者不科学的,让人信服的或者脑洞大开的答案,朝这边砸!

随后,这个问题得到了积极回应,众多网友脑洞大开,有人认为汉字“熊”下边是“水”,熊得有翅膀才不会掉水里淹死;有人觉得“翅膀”是鱼,熊把捕的鱼别到身上,就像吸烟的人把烟别在耳朵后边;还有人更离谱,说“某人从股市跳楼穿越到商代,造熊字时希望熊市也能一飞冲天,所以,熊字就有了翅膀”。

看完网友们有趣的回复,李子一继续寻找学者观点。

有学者认为“飞熊”的“翅膀”是熊颈部的鬃毛,还有学者认为翅膀是熊爪,最终发现学界目前没有定论,需要靠新的古文字研究和考古发现来解密。李子一的考证虽然没得到确切答案,但她还是用漫画记录了这个有趣的过程。

在和好朋友李舒桐闲聊起这件事儿时,李子一迸发出灵感:“甲骨文很像表情包啊,做成动图应该挺好玩儿。”李舒桐精通PS,得知这个想法后也十分激动,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作制作甲骨文表情包。

 自学PS制作甲骨文表情包,她要换种方式“搞事情”

虽然李舒桐是PS大神,但是远在上海,李子一决定现学PS,创意由李舒桐和她一起把关。她在网上搜索怎么用PS做动图,根据步骤一点一点做,刚开始,一个简单的动图,她需要做整整4个小时。

李子一选了马、齿等几个字,一边手绘草图,一边上网学习制作动图,“刚开始做,很费劲。”

比如,“梦”字的甲骨文形态是一个大眼睛的人躺在床上。李子一设计,一个人从右侧走到左侧床边坐下,眼睛渐渐睁不开,然后躺下开始做梦,寓意“睡觉”。可画中人物每走一步,就得画5张图。再比如,在制作“回家咯”动图时,她觉得“家”字的甲骨文字形颇像一只小乌龟,就决定用小乌龟的爬行来表达回家的含义。为了画得生动,李子一蹲着观察家里养的乌龟,用手机录下它的爬行过程,再慢速回放,看乌龟的眼睛怎么眨、尾巴怎么摆。

304

那段时间李子一“待业在家”,她可以从上午10点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2点,别的事儿不干,就是坐在电脑前做动图。“有时候半夜两点我正睡着,就听见手机响,都是阿三给我发的动图预览。”李舒桐说。

经过两个星期的疯狂摸索,李子一搞定了动图制作。又经过两个月的反复修改,2017年7月份,全套24个表情包终于全部做完。

但是,她提交的成稿被微信表情平台连续退回三次,要么是缩略图没截取在最能表情达意的一帧,要么是图像上面有脏点。李子一就一遍遍地修改完善,屡败屡战。

2017年8月19日,李子一收到微信平台消息,“疯狂甲骨文”表情包终于通过审核,上线了。彼时,她在人头攒动的上海虹桥火车站兴奋地蹦个不停。“周围人都像看疯子一样看我,”李子一笑道,“那条消息我至今都舍不得删。”

从漫画到微信表情包,李子一一直都在“搞事情”。表情包那天,李子一在朋友圈发文说“我一直想弄个比漫画更有互动性以及参与性的方式,让看似冷门的考古和古文字小知识进入我们的生活中,这个表情包算是我新的尝试吧!”

不必等待炬火,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把普及考古知识的行动贯彻到死去为止!告诉公众考古究竟是什么,是每个考古人的责任。”这是李子一微博中的一句话,实际上她也是这么做的。

在微信表情商店里,“疯狂甲骨文”下载量已经超过10万,李子一获得了近900人的赞赏。从考古漫画,到甲骨文表情包,李子一有意通过相对比较好的方式来普及考古知识,作为一个“小草根”,用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向大家讲述“考古圈”里面的风景。

640

去年,李子一给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的学生讲过甲骨文课,这是面向听障儿童的一堂公益课。她教孩子们一些特别简单的甲骨文字,引导孩子们创作属于自己的甲骨文符号,用甲骨文编故事。

比如,她让孩子们以甲骨文“人”字为元素,创作一幅画。有的孩子给“人”画上滑板车,有的孩子给“人”画上披风和武器。李子一看到后,觉得每个小朋友都是画画天才,“在他们面前,我曾经引以为傲的想象力简直被虐成渣渣。”

曾有人问过她,一个普通的考古学生能为传播考古知识做些什么?在李子一看来,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作为考古学生,只要有一颗向别人传播考古知识的心,用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

李子一很喜欢鲁迅说过的一句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李子一还没想好接下来要做什么,但她一定会继续做些什么,她不会等待炬火,她希望用自己小小的发声,在科普考古的道路上毅然前行,“能发光发光,能发热发热”。

(见习编辑 李英旋 郭爽 实习生 张维一)

甲骨文做成表情包,卡通形象甲骨文

甲骨文发现有何意义?古人留给我们的可不是一堆表情包

2019年,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但在相当多人的心目中,甲骨就是埋藏于地下的冰冷古物,甲骨文不过是在 历史 的悠悠长河中被废弃的文字,它的价值圈外人缺乏认知。
在殷墟甲骨第一次发掘之前,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受欧洲的实证主义史学影响,中国史学界兴起“疑古”思潮。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给西方世界带来了乐观的气氛,科学几乎上升到宗教的地位,人们相信通过科学获得的知识最可靠,这种倾向影响到史学领域,对确凿的史料空前重视。以胡适为代表的学界新锐对司马迁《史记》为所记载的上古史提出诸多怀疑,甚至断言司马迁也参加了对 历史 的伪造。他们认为中国 历史 应该从传说中彻底解脱出来,可信的上限只能划到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没有实物,在这之前的 历史 是后人伪造的。他们得出结论:“东周以上无史。”这样一来,中国的 历史 被这股疑古思潮缩短了一小半,离现在不到三千年。
而远在疑古思潮产生的两百多年前,西方学者就不断抛出“华夏文明西来说”。他们依据人类早期文明的某些相似细节,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一堆似是而非牵强附会的证据,提出华夏文明来自于埃及、印度、土耳其、巴比伦,乃至东南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埃及说和巴比伦说。埃及说从汉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之相似立论,进而称中国古代史实即埃及史,甚至考证出埃及人迁居中土之具体年代为公元前1122年。持巴比伦说的学者认为,很多古代文明都从巴比伦所在的两河流域找到了渊源,断言那里是“人类文明唯一的起点”。那么,华夏文明会例外吗?他们的观点因为标新立异而彼此争吵,很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一群看不见大象的人在争着吵着定义大象。

但这种思潮还是在中国获得了很多粉丝,其中不乏著名学者。他们又从中国古籍中找到新的“证据”,有人说把巴比伦文明传入中国的带头人是盘古,又有人认为是黄帝。他们同样为此彼此争吵。

不论是西方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不能因观点而被苛责。提出“华夏文明外来说”的西方学者绝大多数动机并不复杂,并非为侵略、殖民中国寻找深层的文化依据。受此思潮裹卷的中国学者也并非“数典忘祖”,他们都热爱华夏文明,大多数人都为国家民族奔忙一生,是无可争议的爱国者。

在那个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作为主题词的时代,近代科学思维刚刚进入 社会 科学领域,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挑战、碰撞,中国文化被强烈质疑、进退失据。疑古思潮和“华夏文化外来说”能够掀起波澜,动摇的都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文化失却自信的征兆。更深层的焦虑在于,华夏文明还有没有资格在这个人类星球上存续下去。

一种文明,如果她从人类记忆的荒原里彻底消失,就可以宣告她的真正灭亡。甲骨文石破天惊,抖落一身尘土重新出现时,正是中华文化濒临灭亡的生死关头,这就像一个被人打倒在地奄奄一息的武士,突然听到童年时的歌谣,在一片血泊中他又有了站起来重新战斗的力量。

当我们对这个时代氛围有了充分了解之后,不能不感叹殷墟甲骨的出现实在正当其时。疑古思潮以科学实证的观点把华夏的 历史 砍去半截,甲骨文以成熟系统的文字,以无可怀疑的实物方式把华夏信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甲骨文以文字告诉世人,曾经只有文字记载的 历史 现在有了实证,并非像学者怀疑的那样向壁虚构。至于“华夏文明外来说”,包括殷墟出土文物在内的越多越多的考古发掘证明华夏文明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是人类唯一没有中断绵延至今的古老文明。

当先祖捧出埋藏已久的宝藏,后世子孙无论再怎么孱弱,有什么理由让这份传承绝续三千多年的祖业继续败坏,而不能抖擞精神重振家业呢?这种强大的心理支持说不清楚,但充盈实在。

文化的力量是缓慢释放的,柔软的,隐性的,需要几代人接力完成,现在轮到了我们。

文化的力量释放到普通人的身上同样是缓慢的,柔软的,隐性的,难以捕捉到清晰的表现。当你用手机在朋友圈发送一个甲骨文表情,你并没有注意到你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发生了关联,甲骨文丰富细腻了你的表达。

甲骨文做成表情包,卡通形象甲骨文

考古学家出土的甲骨文,揭开了哪一些历史谜团?

关于商朝第一都城,即商汤建商之后的都城,《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始居亳”,但“毫”在何处,司马迁没有给出解释,历史上给出的解释是在河南商丘。

《史记·集解》皇甫谧曰:“梁国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史记正义》《括地志》云:“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都也。”

为了消灭夏朝,商汤在夏桀十五年时,将商国的国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商丘古城附近)迁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附近),史书上的谷熟县,如今是商丘下面的谷熟镇。商汤在此高筑墙、广积粮、拉拢诸侯,最终一举推翻了夏朝。

然而,郑州出土了比殷墟还要早的甲骨文,上面一个文字改写了历史记载,解开商朝重大历史谜团,证实商朝第一都城不在商丘!


殷墟甲骨文之前,西方学者认为商朝不可信,中国只有3000年文明史;殷墟甲骨文出土之后,改口称3300年文明史,甚至国内包括易中天等学者也这么认为。但如此成熟的甲骨文,又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必然有其漫长的演化过程,即便进水的脑袋也能判断出中华文明史不止3300年。果然,在河南郑州商城遗址中,又出土了一些甲骨文,解开了商朝的重大历史疑问。

1950年,郑州一位小学教师韩维周,因为喜欢古迹,闲暇之余就跑到城外工地搞调查。一次,在郑州城南二里岗一带,韩维周发现了一些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感觉这些文物非同小可,立即上报考古部门。经过文物部门鉴定,这是商朝文物,立刻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随即,考古部门进一步采样调查研究,认为这是比安阳殷墟更早的商朝遗址,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作用,不久后考古部门就开始试挖掘二里岗遗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考古的深入,一座大型商朝早期遗迹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撩开了。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二里岗遗址的“夯土层”,考古专家惊讶的发现,整个夯土层与郑州老城西城墙内的夯土相接,组成了一座规模巨大的近似长方形的城垣,合围面积约300万平。发掘者们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座庞大的古城,史学界将之命名为“郑州商城”。

此后,郑州商城又有众多重大发现,比如青铜器作坊、制骨作坊、制陶作坊、四处大型墓群、20多处宫殿基址,其中宫殿区约占城内总面积的一半,最有特色的一处宫殿遗址,东西长65米,南北宽13.6米,是一座带有回廊的“四阿重屋”式建筑,与《考古工记》载的“内有九室,九宾居之;外有九室,九师朝焉”的建筑相似。

总之,从郑州商城发现的大型宫殿,铸铜、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大型青铜方鼎、玉器、象牙器、金器、甲骨文等高规格遗存来看,郑州商朝应该是早于安阳殷墟的一座商朝王都。


问题在于:这会是哪一个商王的都城呢?

《史记·殷本纪》记载“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而唐代文献《括地志》记载:“荥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据此,不少学者指出,郑州商朝是商朝第11代商王仲丁所迁的敖都,即认为郑州商城属于商朝中期遗址,其后是安阳殷墟。1959年,郭沫若先生看完郑州商城考古工地后,随即题诗:“郑州又是一殷墟,疑本仲丁之所都……”。

但这一观点有个致命缺陷,因为“中丁迁于隞”,期间历时不过20至30年,而考古显示郑州商城至少历时百余年,时间跨度可以包括商汤建商到中丁。况且,郑州商城上层有战国遗址,出土了的战国陶文中有“亳”、“亳丘”(即亳墟)字样,说明战国人认为这里是毫都。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大学邹衡教授发表《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指出郑州商朝即为毫都。


尽管郑州商城令人震撼,出土文物数以万计,包括诸多稀世珍宝,但对考古专家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要发现文字。有没有文字,对判断遗址历史定位而言至关重要。好在,郑州商朝出土了一些文字,让史学家们可以直接判断郑州商城的历史。

郑州商城发现过不少文字,主要有两种,都非常成熟:一是毛笔蘸朱砂写在陶器上的文字,目前这种朱书文字发现有20多个;二是骨刻文字,即牛肋骨上的刻辞,类似甲骨文,于上世纪50年代发现,尽管只发现两片,但有重大意义,有助于解开商朝第一都谜团。之所以出土文字比较少,或还未发现,或中丁迁都时带走了。

可惜的是,上世纪50年代发现的牛肋骨刻辞,本可解开商朝第一都谜团,却被忽视了。


郑州商朝到底是“隞都”,还是“毫都”?一片被忽略了50余年的甲骨文,揭开了答案。

1953年,在二里岗遗址,考古专家一片牛肋骨,长7.3厘米、宽3.8厘米、厚0.3厘米,上面刻有成行的商朝文字。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因为郑州是中国第二个甲骨文存在的场所,意义非凡,说明甲骨文不局限于殷墟,且为研究殷墟之前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新世纪之后,中国国家博物馆李维明教授发现,这片牛肋骨上的文字应该是11个。

又乇土羊,乙丑贞,及孚,七月

与其他版最大的不同是,这一版解释补识出了一个“乇”字。接下来就简单了,“又乇土”这三个字,在殷墟甲骨文中是“又亳土”,因此学者判断“乇”是“亳”的早期写法。结合东周陶文、金文上的“乇”、“宅”、“亳”写法,就可以确定“乇”就是“亳”。这件牛肋骨刻辞中的“乇”字,为确定郑州商城是商朝第一都(乇都,即亳都)增添了文字铁证。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考古专业的学生,小众冷门考古专业

考古专业的学生,小众冷门考古专业

历史趣闻阅读:468   点评:12
岱海史前文化,岱山岛历史

岱海史前文化,岱山岛历史

历史趣闻阅读:484   点评:27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诸葛亮长相复原,一看就是忠义之士(仙风道骨)

诸葛亮长相复原,一看就是忠义之士(仙风道骨)

历史趣闻阅读:993   点评:15
陕西出土唐朝公主墓,西安发现秦王墓

陕西出土唐朝公主墓,西安发现秦王墓

历史趣闻阅读:474   点评:28
三星堆知识问答及答案,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道

三星堆知识问答及答案,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道

历史趣闻阅读:464   点评:13
有关于明朝的10个真相 我们都被清宫戏骗了

有关于明朝的10个真相 我们都被清宫戏骗了

历史趣闻阅读:12164   点评:301
初中古诗中的常用典故,初中必背古诗词及注解

初中古诗中的常用典故,初中必背古诗词及注解

历史趣闻阅读:508   点评:8
夔门黄金洞神秘宝藏的传奇故事

夔门黄金洞神秘宝藏的传奇故事

历史趣闻阅读:9789   点评:58
韩信的老婆是谁:韩信的三个老婆(图)

韩信的老婆是谁:韩信的三个老婆(图)

历史趣闻阅读:10527   点评:244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