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幸存者偏差推文,幸存者偏差和幸存者偏见

历史趣闻     2023-7-27     点评:8举报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点击 读 史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博文 | 通识 | 知古|鉴今 | 有品有趣

640

二战期间,美军空军对作战飞机做了一次统计,统计发现,飞回来的飞机翅膀中弹特别多,机舱弹孔反而没多少。按照直觉推测,应该是加固机翼,可这逻辑对么?

当然不对,事实上,恰恰应当加固机舱和发动机装甲。因为“飞回来的飞机”翅膀弹孔多,正说明打中翅膀了飞机还能回来,可打中机舱飞机就没救了,直接坠毁,根本不给你机会数弹孔。后来的实践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加固了机舱装甲,果然,飞机坠毁率下降了。

人在江湖,处处是坑,懂得这个思维误区,就不容易掉坑里了。

638

幸存者偏差:不要忽略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何为“幸存者偏见”?

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幸存者偏见”,就是死人没法开口。如果要说得更具体点,那就是:当你在分析某个事物的时候,可能会面对诸多的证据(样本)。但是大多数人通常只注意到显式的样本和证据,而忽略了隐式的样本和证据。从而得出错误的认知、错误的结论。

为了更形象一些,来说一下“幸存者偏见”的出处——古罗马的西赛罗(与凯撒同时代的知名政治家、文学家、演说家)讲过一个故事,大意如下:

有一群宗教信徒在某次沉船事故中幸存,他们就找人作画(画面上是一群人在事故中祈祷),以此来宣扬说:因为他们作了虔诚的祷告,所以才在沉船事故中幸存。某信徒拿了这幅画给一个无神论者看。这个无神论者直接反问道:那些祈祷之后淹死的人,他们的画像在哪里?

以上就是“幸存者偏见”的出处。那些“祈祷之后依然淹死的人”,他们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去告诉别人,他们的祈祷失灵了。

不同领域中的“幸存者偏见”

西赛罗的那个故事,属于宗教领域的“幸存者偏见”。除了宗教领域,还有很多领域(甚至可以说,所有的领域)都会存在这类偏见。

创业领域——创业的“银弹”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广为流传的创业案例,都是成功案例。越成功的,越具有传奇色彩,被宣传的次数就越多(比如乔布斯、盖茨)。相反,那些创业失败的案例,(相比而言)被提及的次数非常非常少。这会产生啥问题?

假设某个有志青年想要创业,他看了很多创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提到某些共同的因素。于是,此人就误以为这些共同的因素是“银弹”——只要具备这些银弹,创业必定成功。这就如同西赛罗的那个故事——只看到存活的祈祷者,就误以为“祈祷”是存活的充分条件。

成功学领域——虚假的“充分条件”

说完“创业”,很自然就联想到“成功学”。那些鼓吹“成功学”的文章/书籍,通常存在很多谬误,其中一个谬误是——号称“某某方法论”是成功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只要具备了该方法论,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为啥俺说这是一个谬误?因为这些鼓吹成功学的文章/书籍,通常都没有去检验:该方法论是否也出现在失败者身上。只要有一个失败者也采用了该方法论,就足以说明——这个方法论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比如说,很多成功学的理论提到了“勤奋”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其实,勤奋而没有成功的,大有人在。

历史领域——莎草纸的误导

历史这个领域,简直可以说是“幸存者偏见”的重灾区。因为历史研究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果“过去的事情”距离现在比较遥远,很多相关的东西可能已经被时间消磨殆尽——沦为沉默的证据。

下面,就以“莎草纸”来说明“幸存者偏见”的误导性。

在地中海周边的古代文明(古埃及、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都曾经使用莎草纸作为书写文字的载体。在保存至今的文物中,埃及的莎草纸文物比另外那三个地方要多。于是就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似乎莎草纸在埃及用的比较广泛,而在另外三个地方使用不够广泛。但真实的原因是——莎草纸在潮湿环境中非常容易发霉腐烂,而埃及的气候比较干燥,于是保存下来的就比较多。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可以看到“幸存者偏见”。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幸存者偏见”导致的问题

接下来,总结一下“幸存者偏见”可能导致的问题——分三个方面。

错误的认知,这个最好理解了——由于“错误的认知”会导致你对“沉默证据”的忽视,所以你对该领域的认知是不完全的。

错误的归因,在只看到“显式样本”的情况下,你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归因。

因果倒置,想必大伙儿都看过举重比赛。对于举重运动员,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这些运动员是在练习举重之后,才导致身材变得矮壮。

但实际上,举重队在一开始筛选运动员的时候,就把那些身材细长的忽略掉了(这些身材细长的候选人,就是“沉默的样本”)。

换句话说,是因为他们身材矮壮,才有可能被选中去参加举重培训,而不是因为参加举重培训导致身材如此——这就是因果倒置。

所以,我们在做事时,尤其是重大决策时,必须要能意识到“沉默证据”的存在——你需要形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每当看到“显式的证据”,你都要在内心反问:是否存在与之对应的“隐式证据”?

. End.

精选好物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 赞 哦 !

幸存者偏差推文,幸存者偏差和幸存者偏见

幸存者偏差作文

  著名的数学家瓦尔德在二战时因排除众议建议美军在飞机引擎处安置装甲,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军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因此产生了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理论。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常常偏信来自于幸存者的资料、数据,而不去探究"死亡者"的信息,因而资讯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现实生活中,小到个人生活大到商业运作,"幸存者偏差"现象无处不在。

  作为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择校、选择补课班。家长们选择的标准通常依靠的是升学率、高分学生的数量和成绩,而不去看低分学生的占比和分数,更不去考虑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是否因材施教。尽管家长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个性、学习习惯、兴趣特长的个体,也承认很多优秀的学生本身就是天资过人,但由于"幸存者偏差"的误导,他们仍一叶障目,心存侥幸。

  今天对于全中国975万考生来讲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寒窗苦读数十载,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知名学府。因为家长和考生们看到以往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好工作,拥有较同龄人更高的收入。可是,正因为"幸存者偏差"效应,媒体争相报道的都是高等学府优秀毕业生的案例,而不去追踪、探究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学生现状。毕竟,社会鼓励宣扬正向、积极的思想,以慰藉读者,给人以希望。这就给普通老百姓造成一种错觉,即顶尖名校毕业的所有人都是优秀的。

  那么,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从中国顶尖学府毕业的学子怎么会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一般、收入平平呢?这里面其实同样蕴含着"幸存者偏差"现象。从大的.概率上讲,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好,就能考上知名大学,就会拥有一片光明的就业前景,因而拥有完美人生。可人们往往不知道或选择不听、不看、不相信,很多仅仅关注学习成绩的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被挤出职场;由于兴趣贫乏、不擅长与人沟通、合作,余生寡味;甚至,一些成绩优秀,习惯被人仰视的毕业生,人生中遭遇一点小挫折就选择结束生命。

  跳出个人学习、生活的小视野,放眼看社会,理顺一些商业发展的规律、脉搏,不难发现,很多人和事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受"幸存者偏差"的影响。拿从前年开始在全国各地上演的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来举例。当一些共享单车初现成功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自己看明白了盈利者成功的商业模式,也顺而跟风为之,可忽略了其他做该项目失败者的经验教训和诸如市场饱和率、占有率的问题。

  因为"幸存者偏差",人们常常以偏概全,结果导致跟风而上、一味效仿,而不去正视"死亡者"、"失败者"的经验教训。即便是特效药,也只是对某一部分群体有效,不可能对所有人都奏效。即便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是经过不断历练、修正建立的,而不能一味盲目照搬。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幸存者偏差"这个理论,人们虽然以前可能不知道它的确切名称,但也略知其中道理,只是人们倾向于从主观上选择让自己轻信"幸存者"的经验、教训,而不愿意听"死亡者"说话,毕竟,他们也不能说话。

幸存者偏差推文,幸存者偏差和幸存者偏见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你又如何去解决?

前些天有空闲时,无意中看到了《天龙八部》中的这一段:
死人不会说话。可是,细思之后,这不就是幸存者偏差吗?就好比 最出名的刺客,往往不是最成功的刺客 。

信息的不对称或者不完整,使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出现了差错。
幸存者偏差 (英语:survivorship bias),是一种认知偏差,其逻辑谬误一般表现为过分关注一个人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幸存了下来,而忽略了未被看见的或者那些未幸存下来的人。
其谬论是: B 有 C 的能力,在恶劣情况下, B 存活了下来,所以任何人只要有 C 这种能力,那么就可以在同种情况下存活。

错在哪里呢?错在没有考虑到有 C 的能力,却无法在同等情况下幸存的人。也就是说,只把幸存者筛选了出来,却没有去讨论没有幸存的人。归根结底,也就是筛选过程出现了错误。

把 幸存 改为 成功 ,那么只去搜集那些成功的案例,而忽略或不去统计到失败的案例,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的结果,有可能存在偏差,进而导致结论的错误。
那就说一下我当年听过的故事吧
某某年的世界杯,小组赛已经结束。这时你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信中称他发现了一种预测足球比赛结果的科学方法,准确率达到 100 %!!!为了让你相信他,他决定免费提供 1/8 决赛的预测结果。然后他预测第一场比赛将是 A 队胜。
你删了这封邮件,因为你知道可以根据双方的实力、状态等因素猜测比赛结果,但是想要场场都猜对是不可能的。

第一场比赛的结果是A队胜,但你知道这很可能是巧合,乱猜也有50% 的可能性 猜对。

然后你收到了第二封邮件,又对了。第三封、第四封……全部都说对了。如果是随机乱猜,全部说对的概率仅有1/256,你怀疑此人真的发现了能预测比赛结果的方法。
过后,他又发来一封邮件,要你向他的支付宝转1千,然后才告诉你下一场比赛的预测结果。犹豫片刻,你把钱交了,得到预测结果却和比赛结果不一致,而你再也没有收到他的邮件。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低成本的骗局。只要买一份含500万个电子邮件的名单,给其中的一半发邮件预测 A 胜,另一半预测 B 胜。根据比赛结果,再把预测成真的那一半分成两半,分别预测 C 和 D 胜。依此类推,最终总有人获得场场准确的预测结果。

如果收到的邮件,恰巧是全部预测都是对的,如果你相信了,那么,此时,幸存者偏差就出现了。你就是那个幸存者,你不知道他是用如此简单粗暴的方法把你筛选出来,你认为他的的确确找到了那个方法,想着你可以凭借这个机会大攒一笔,那你就错得离谱了。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你一定会遇见别人吹嘘 读书无用论 ,然后列举了好几个例子,都是高中没毕业,大学没上过,攒了多少多少的大钱,生活过得有多滋润。然后末尾来了一句,读书有个屁用啊。

这是个谬论,用些许特例替代了整体,在没有充分考虑到那些没读书,过得碌碌无为,平庸至极的人是如何生活下去的;没有用整体的平均水平来说理,使得论点不合理。
《穷查理宝典》中记录了查理独特的思考方式,他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

这就像是, 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虽然听起来很可笑,但是却蕴含了最朴素的智慧。

在生活中,能践行“逆向思考”的人却屈指可数。

所有人都试图修正麦克斯韦的电磁定律,让它能够符合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爱因斯坦却截然相反,他修正了牛顿的定律,让其符合麦克斯韦的定律,结果他发现了相对论。达尔文他总是寻求各种各样的证据来否定他原有的理论,不论那些理论多么的得之不易。

想要避免幸存者偏差,不防试试逆向思考。 是的,我认为逆向思考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出现幸存者偏差,原因也不过是以偏概全,忽视了别的信息。 我们想一个问题时,陷进死胡同就不想了,却没有想着反过来想想,再推导一下。逆向思考能让你打开你的视野,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了解到别人没有接触过的事物。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挖出红色棺材「2003年采石场炸出一座古墓红棺金凤头骨漆黑墓主身份成谜」

挖出红色棺材「2003年采石场炸出一座古墓红棺金凤头骨漆黑墓主身份成谜」

历史趣闻阅读:506   点评:21
北京历史文化遗址,百年前北京城影像资料

北京历史文化遗址,百年前北京城影像资料

历史趣闻阅读:524   点评:8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埃及古墓出土玫瑰考古学家埃及艳后用它沐浴诱惑了罗马元帅

埃及古墓出土玫瑰考古学家埃及艳后用它沐浴诱惑了罗马元帅

历史趣闻阅读:440   点评:22
彭州太平场古玩市场,彭州致和镇太平古玩

彭州太平场古玩市场,彭州致和镇太平古玩

历史趣闻阅读:560   点评:12
揭秘青楼文化 700名妓女的国家妓院

揭秘青楼文化 700名妓女的国家妓院

历史趣闻阅读:8714   点评:342
古代奇闻怪事预言,奇闻怪事——历史上那些稀奇古怪的死法

古代奇闻怪事预言,奇闻怪事——历史上那些稀奇古怪的死法

历史趣闻阅读:1714   点评:44
揭秘:诸葛亮风水传奇

揭秘:诸葛亮风水传奇

历史趣闻阅读:6955   点评:163
实景三维中国背景下的数字考古新理念与新方向

实景三维中国背景下的数字考古新理念与新方向

历史趣闻阅读:476   点评:23
广西巨大石棺,考古挖出600年前的石棺

广西巨大石棺,考古挖出600年前的石棺

历史趣闻阅读:566   点评:1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