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8月4日,宿迁市举行“奋进新宿迁 建功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专场,宿迁市文广旅局、宿迁市卫健委、宿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走进发布会现场,亮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增进民生福祉成绩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各类民生保障工作,绘就了一幅民生幸福新画卷。
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便民”设施更加优化;全域旅游深入推进,“利民”服务更加完善;艺术创作繁荣发展,“乐民”活动更加丰富;遗产保护利用更加深入,“育民”传承更加普及……会上,宿迁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智超介绍了宿迁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域旅游、艺术创作、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实践和成就。
目前,实现市有四馆、县有三馆、9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400余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县级以上文明村居实现文化广场和县级图书馆分馆覆盖率均达100%。每年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送摄影展览进社区、进校园、进广场活动近400余场。艺术创作人才在国家级、省级专业艺术展中获奖并入展300余人次,书画创作方面逐步形成“宿迁现象”。
2012年以来,全市A级景区由12家增加至49家,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创成全市首家5A级旅游景区。202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01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16倍;实现旅游总收入210.17亿元,比2012年增长2.23倍。
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13处,市级83处。全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省级21项、市级112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21人、市级281人。顺山集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将江苏人类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600年,顺山集遗址被评为“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誉为“江苏文明之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建体系、补短板、强能力、优服务上下功夫,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医疗机构发展不断加速、公卫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医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发展要素支撑显著增强。”宿迁市卫健委党委副书记徐健介绍说。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晋等三甲,实现了宿迁市三甲综合医院创建历史性突破。全市1444个村居卫生机构全部由政府举办,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中297个创成省示范卫生室。
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日接种能力达15.3万剂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接种1216.81万剂次,其中60岁以上人群和加强免疫接种均居全省第一。建成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6个,连续12年被表彰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在全国率先创设护理联合体41个,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县域内就诊率分别达72.32%、94.47%。全市建立互联网医院7所,6家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水平达到4级以上,建成区域电子病历质控平台,接入病历数据近150万份。
据悉,截至2021年底,宿迁全市卫生总资产达225.8亿元,较2012年增长272.1%;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600家,较2012年增加211家;床位总数33470张、卫计人员39082人、执业医师(含助理)15211人、注册护士18332人,分别较2012年增长104.7%、102%、112.9%、147.5%。
“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事业,成绩重点体现在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改革成果丰硕和教育热点问题化解有力四个方面。”宿迁市教育局副局长林松介绍,全市教育系统聚力“夯基础、调结构、促公平、提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在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百姓满意度调查中,宿迁市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2012年以来,宿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006.49亿元。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累计投入152.56亿元,共建成学校231所,新增学位27.83万个,有效缓解老城区学校“挤”、新城区学校“缺”的问题。累计投入105.85亿元,全面完成“改薄”工程,覆盖学校607所,完成薄弱学校校舍、室外运动场建设等项目2959个。
全力推进各类教育质量提升,3-6周岁幼儿毛入园率从2012年的95.1%上升到2021年98.87%,省市优质园覆盖率从2012年的66.9%上升到2021年的90.1%。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从2015年的48.7%提高到2021年的93.76%。全市三星级以上高中由2012年的19所增加到2021年的23所。宿迁学院转制为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由2012年的4900人,增加到2021年的9000人。
常态化保障外来随迁人员子女100%就近入学,全市96.3%的学生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30.54亿元,惠及学生203.88万人次。全市742所学校纳入“阳光食堂”“阳光直采”平台运行并接受监督,让77.3万名学生吃上“放心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史伟
编辑: 孙旭晖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江苏加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
基础研究是推动支撑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源头,是创新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江苏在强化基础研究方面有哪些成果?5月30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强省专场。发布会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介绍,江苏在全国比较早地设立了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4000项,取得了一批重要原创成果。
△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
“从当前来看,我们面临的很多关键技术瓶颈制约,根子是基础研究基础薄弱,底层的根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从长远来看,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加强原始创新,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基础研究的不断积累和突破。”王秦表示,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专注精神,潜下心来把冷板凳坐热。
将来,江苏在强化基础研究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具体举措?王秦介绍,下一步,江苏将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下大力气增加源头供给,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
首先,江苏将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制定实施江苏基础研究中长期规划,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完善分类资助和持续支持机制,进一步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一批前沿引领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持续稳定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原创研究,激励更多科技人员勇闯科研“无人区”。
其次,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机制。继续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源头创新的重要作用,探索与龙头企业共同支持重大基础研究机制,同时深入开展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奖补政策试点,用好高质量考核指挥棒,引导各地加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力争“十四五”末江苏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占比,较“十三五”末实现翻一番以上。
最后,进一步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基础研究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江苏将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构建与基础研究规律相符合的绩效评价体系、科研组织模式、激励分配政策,充分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在研究选题、技术路线等方面的决策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造就一支能够心无旁骛、长期稳定地深耕基础理论的科研队伍。
中信信用卡人工24小时服务电话?
“感觉现在有些银行的客服热线越来越难打,好几分钟都等不来人工接线。智能语音服务有时候很耽误事,我们中老年人也用不习惯,还是直接和人工客服对话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