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科教频道古墓发掘,十大最神秘考古

历史趣闻     2023-7-27     点评:18举报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苏枫

  “恰恰是考古遗址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容易被人丢弃的东西,小到植物遗存、动物粪便,拿到实验室之后,都能够给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南昌海昏侯汉墓,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掘以来出土2万余件文物,其中尤以数量惊人的“金器堆”轰动一时,被称为“黄金大墓”。

  2020年9月23日,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大量文物首次对外展出,世人得以一睹真容。海昏侯汉墓的发掘现场有多耀眼?科技对这座大墓的发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40

  国家宝藏 海昏侯汉墓遗址创造了中国考古史上多项纪录,意义重大。图为海昏侯刘贺之子刘充国的青铜玩具。

  “侯的规格,王的规模,帝的规制”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北约500米的墎墩山上,有座古代墓葬被打了盗洞。

  这座险遭盗掘的古代墓葬,正是西汉海昏侯墓。

  在考古界,汉墓向来有“十室九空”的说法。这是因为,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因此成为盗墓贼们的心头之好。很多汉墓在汉代就已经被人盗掘,更别提之后的历朝历代。因此,有专家戏称,挖掘汉墓其实是为盗墓贼“打扫战场”。

  从2011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1日,考古人员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勘探、发掘;在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的墓园中,发现园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小8座墓葬和1座车马坑。历经4年多,考古队员才逐步从外围探至主墓。

  2015年11月14日上午,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对主椁室的清理工作就此拉开帷幕。

  板栗虫草、衣笥钱粮、钟鼎车马、金玉珠辉,居室化的椁室结构,勾勒出一位西汉贵族在富足社会中的精致生活。这是遵循古代儒家“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死者生前享受的东西都要带到墓中去,汉代墓葬形制的宅第化与陪葬品的生活化趋势十分明显。

  2016年3月2日上午,考古专家组在首都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测的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5岁继承昌邑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而膝下无子,大将军霍光征召刘贺主持丧礼,拥立为帝。仅仅27天之后,刘贺帝位被废,成为汉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汉废帝。

  海昏侯遗址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多金”,它还创造了若干个纪录:在长江以南发现了唯一的真车马陪葬坑是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豆上清晰刻有的“南昌”二字是关于“南昌”城最早的实物资料;出土的10余吨200余万枚五铢钱按汉制换算下来相当于现在的50公斤黄金,反映了西汉王朝的“赙赠”制度;成功获得了汉代铜钱以1000文作为一个基础单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是中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海昏侯刘贺的墓葬本体规模很宏大,上有高达8米的覆斗形封土堆,下边有甲字形的墓穴,墓穴面积达到400多平方米,是一种方形木结构的椁室,设计得非常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是西汉中晚期列侯等级墓葬的一个典型范本。

  海昏侯墓还出土了整套的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伎乐俑,形象地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

  出土物中有精湛的错金银、鎏金、包金、贴金、髹漆等工艺,显示了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制作水平。

  “2万多件文物,形象地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生前的生活状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考古的科学价值。”海昏侯墓国家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实验室考古专家李存信在讲座“实验室考古方法梳理”中,以海昏侯墓为案例,讲述其中运用到的科技手段,说明了科技如何改变考古方式。

  李存信将海昏侯墓归纳为,“侯的规格,王的规模,帝的规制”。

  实验室考古:田野考古的延续和扩展

  考古遗存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经过近百年来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使得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资源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稀缺。

  “这就要求我们在考古实施过程中更加珍惜考古资源,以最大可能获取考古信息和实物资料为宗旨,缩小或者减少大规模考古发掘面积,利用较少的考古资源,多学科共同参与,进行精细化的考古发掘和项目研究。近些年的考古学的方法,已经从传统的田野考古逐步向田野考古和实验室考古并存的趋势发展。可以说实验室考古是田野考古的延续和扩展。” 李存信说。

  实验室考古是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开展古代文化遗存的发掘、清理、处理和保护。通过对遗迹遗物的现场观察和研究,探索古代人类社会以及相关方面的科技状况。

  在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中,每件文物提取之前,要经过三维扫描、拍照绘图、绘号登记等几个步骤,提取后由专人当场录入器物账本,简单登记形状、尺寸、完残程度、纹饰等信息,再转移到临时文保用房。

  海昏侯墓出土的一些文物,腐蚀情况其实比看上去要严重。其中最脆弱的是丝织品。两千年前的桑蚕丝,纤维早已老化,如果直接开棺,氧气、紫外线可能会让它们立刻脆化、粉化。

  “鉴于内棺里可能存在许多脆弱质遗存,而且应该非常丰富,为了最大化地保存每一个遗存信息,我们决定把内棺迁移到室内做实验室考古。”李存信主持了内棺整体套箱工作。

  位于实验室的低氧工作间是文物保护技术的一种新的科技手段,此前一直用于航天技术领域。开启时,低氧工作间可以产生并输出氧含量少于1%、相对湿度可在20%~80%范围内调节的纯净氮气。考古人员则需要戴着氧气面罩工作。

  工作间约20平方米大小,四周是透明玻璃。旁边设有古尸低氧储藏柜和低氧气调保护储藏柜等,可以对古尸或清理好的出土文物实现长期低氧储存。通过专业严密的保存和运输转移,大量出土文物成功进入实验室,经过专家们的分析研究,终于在2020年秋天向人们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历来不主张对高等级大墓进行主动性发掘,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童明康曾公开表示,禁止发掘帝王陵寝出于多方面考虑,“一是科技水平不够,对出土文物第一时间的现场保护仍是难题;二是考古力量有限,基础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工作已经任务繁重;此外,也应该为后世子孙留下点东西。”

  “因为考古学是研究人类的历史及其环境,所以从其产生始,就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有很多的分支科学。”上海博物馆考古领队王建文认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考古学有三大课题,分别是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这三个课题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研究,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发现,也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识,很难在短期内解决。最近几年科技在考古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比如DNA技术的发展,也运用到考古学研究上,用以探索人类的迁移与扩散,并已取得很多进展。”

  “很多人对于考古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挖掘古代珍宝、寻找失落文明上面,虽然考古学家们也都十分渴望能够在有生之年遇到像秦始皇兵马俑这样的惊世发现,但是很遗憾,从平淡无奇的遗物中了解和复原古代人类的生活,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演变才是这门学科的力量所在。” 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围观考古现场》作者项木咄认为:“恰恰是考古遗址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容易被人丢弃的东西,小到植物遗存、动物粪便,拿到实验室之后,都能够给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月下旬刊

科教频道古墓发掘,十大最神秘考古

《土司遗城海龙屯》是一部怎样的纪录片?

《土司遗城-海龙屯》是一部国内罕见依据考古第一手资料,高度还原明朝真实历史面貌的纪录片。

还记得鬼吹灯中出现的献王墓吗?这些神秘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摄制组历时四年,在2013年就入驻海龙屯遗址,现场拍摄土司遗址及周边土司大墓群的考古发掘过程。在道具方面,服饰、甲胄,以及虎尊炮、迅雷铳等经典古武器也在片中得到大量还原。

大型探索发现《土司遗城海龙屯》讲述的是贵州省考古团队在一次考古发掘中的惊人发现,揭开了沉睡在地下几百年的贵州神秘杨氏土司一族的往事。影片从考古者的视角切入,随着轻轻挥动的手铲,用一场持续3年之久的考古探寻,将一座神秘的土司遗城海龙屯展示在世人面前。头冠、碑文、口含玉等,多年来,这些从海龙屯遗址出土的文物不胜枚举,每一件精美的文物背后又隐含着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作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最久远的土司家族之一,历经725年世袭统治的播州杨氏土司一族如何尘归厚土,也将一并呈现给观众。《土司遗城海龙屯》还创新性引入了科技考古、实验室考古的内容,现代科技将与古代文物碰撞在一起,擦出别样的火花。

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考古是一道桥梁,它医治了人类受损的记忆。记忆是人类文化的根,播州杨氏土司的历史不仅是贵州的历史,更是中国的历史。海龙屯正是那段传奇历史的见证。从1979年冬天引起考古学者的注意,到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直至2015年成为唯一一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项目,海龙屯在历史和考古领域的价值不容置疑。

除了宏大的历史观与精细的考古还原,《土司遗城海龙屯》曝出的一组现场拍摄的照片引发热议。精美的明代甲胄道具制作精良,还原度极高。在影视行业崇尚大制作的今天,一部低投入的纪录片如何做到对道具的制作如此考究?

实现道具的高度再现,制作方在制作经费不高的情况下,力图节省日常开销,许多团队成员自愿降低薪水,将经费花在刀刃上。在道具制作上请来优秀古装制作团队严格再现了《平番得胜图》中明代装束,高度还原了平播战役的古战场,队列、阵法、军帐、传令方式、点兵发兵仪式等都能看到《平番得胜图》的影子。在战场武器道具方面,制作方依旧严苛,虎尊炮、迅雷铳等经典古武器在片中得到大量还原,甚至纪录片的后半部分给出了大量武器特写,先期曝出的剧照让人大呼过瘾。纪录片来讲,《土司遗城海龙屯》做到了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

科教频道古墓发掘,十大最神秘考古

三星堆重大新发现!独特金面具的真容究竟长什么样?

三星堆的发现,实属偶然。1986年,农民在耕种的时候无意发现土地下面掩埋的玉石和青铜面具,随后考古人员进行考察,在两个祭祀坑中发掘出近2000件文物,将三星堆与古蜀国推到了世人眼前。2019年,考古人员发现了祭祀遗迹三号坑,并重新开始了考古工作。

今年,三星堆考古再次震惊世人,其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一个面具——黄金面具。那么它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又长什么样呢?

首先来说一说发现这个黄金面具的五号坑。三星堆的五号坑是所有考古坑里面最小的一个坑,面积大概为三平方米。而这个坑虽然小,考古挖出来的东西可不少:很多三星堆出土的金器都在这个坑里。

其次,来说说黄金面具长什么样子。最开始发现黄金面具的时候,黄金面具像是金箔片一样,褶皱地非常厉害,而且原本是翻过来放着的,除了这个最大的“金箔片”旁边还有几片也是比较大的。当时考古人员就猜测这是一个面具,可能是罩在青铜人头像外面的金面具,也有可能是裹在其它器物外面的。还有人猜测它是金杖外面的包着的金箔。

后来送到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经过修复发现这是一个黄金面具。这个黄金面具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并不是一副完整的黄金面具,但不同于在三星堆的1号坑和2号坑中,曾出土的6件金面具。这个面具虽只有半张,却能够独立地立起来,重量超过300克,如果是完整的一张黄金面具的话,预计重量会超过500克。这张面具是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的最大的黄金面具,也是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

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个黄金面具有耳洞,这是因为古代巴蜀地区的人民有穿耳习的习惯,所以会打耳洞。其实在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耳洞的不在少数。这个面具眼部镂空可以看出三星堆对眼的推崇。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对眼睛推崇的不在少数。《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这里面的“纵目”指的就是铜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圆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等,是蚕丛的形象。

三星堆文化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相互交融、相互交叉的产物。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户外考古如何度夏

户外考古如何度夏

历史趣闻阅读:414   点评:16
许昌古城墙,许昌皇宫古迹

许昌古城墙,许昌皇宫古迹

历史趣闻阅读:517   点评:21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68   点评:182
刘彻杀卫子夫后悔吗,汉武帝怎么葬卫子夫的

刘彻杀卫子夫后悔吗,汉武帝怎么葬卫子夫的

历史趣闻阅读:11761   点评:112
1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吉林汪清被发现

1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吉林汪清被发现

历史趣闻阅读:484   点评:15
古代奇闻轶事书法欣赏大全,古代书画名家趣闻轶事之狗屎埔

古代奇闻轶事书法欣赏大全,古代书画名家趣闻轶事之狗屎埔

历史趣闻阅读:2240   点评:32
巧诈不如拙诚什么意思?巧诈不如拙诚典故出处介绍

巧诈不如拙诚什么意思?巧诈不如拙诚典故出处介绍

历史趣闻阅读:7756   点评:284
被遗忘的爬墙游戏鼻祖波斯王子

被遗忘的爬墙游戏鼻祖波斯王子

历史趣闻阅读:447   点评:9
古代盗墓奇闻异事,历史上诡异的盗墓事件

古代盗墓奇闻异事,历史上诡异的盗墓事件

历史趣闻阅读:2285   点评:80
山西出土金棺,山西出土纯金棺材

山西出土金棺,山西出土纯金棺材

历史趣闻阅读:365   点评:10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