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考古发现金银最多的墓,千年古墓发现大量宝物

历史趣闻     2023-7-26     点评:9举报

中国历史上的厚葬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起早必为利。

从中国盗墓史上所发现的盗墓事件来看,盗墓者敢冒杀头坐牢之灾去盗墓,为的是什么?贪财!

作为一种特殊的风俗文化现象,盗墓者的产生,初因可能不是因为贪财,但随着厚葬的兴起,“事死如事生”的厚葬观,诱坏了人心。

640

现代盗墓者(剧照)

而古代流行的厚葬风俗,直接导致盗墓在古今中国的流行。盗墓与厚葬俱进,如果坟冢内一堆枯骨,谁会去发冢扒坟,被人骂断子绝孙?

在春秋礼乐崩坏时期,厚葬兴起。当时贵族以厚葬为荣,薄葬为辱,厚葬情况更普遍,如当时的齐国、宋国逾制厚葬之风,便相当盛行。

到了封建时代,皇家把厚葬风俗推到极致,春秋时的“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被最高贵族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厚葬到底兴起于什么年代?具体很难说清。

640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死者生前用的玩的占有的,都会被随葬到地下,且越值钱的东西越会让死者带走。

在早期墓葬中,随葬品一般都比较简单,出于感情和维系氏族利益的需要,无非陪葬一些坛坛罐罐和生产工具什么的。

195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对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陕西半坡遗址,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全面考古发掘。据公开的考古报告,共发掘了原始社会半坡类型的成人墓葬174座,这些墓葬都属于史前墓葬,大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少数为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

640

半坡遗址

另有2个男子、4个女子的同性合葬墓各一座,没有异性倒戈,这说明当时还没有婚姻和夫妻观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

半坡成人墓中发现了怪异的葬俗,比如有的墓把死者手指或足趾骨,埋于填土或放在陶器内,推测是当时的“割体葬仪”。

在考古中,还发现了73座小孩墓葬,尸骸均放在瓮棺内,以钵、盆与瓮相扣合,常在器底凿一小孔作为灵魂的出入口,属于瓮棺葬风俗。

640

法坡遗址上的瓮棺

在居址范围内,考古人员还发现3座幼儿土坑葬。

这些原始墓中并没什么陪葬品,多是简单的生产生活用品。即便有陪葬品,也仅是日用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可见当时人们还没出现 厚葬风俗。

但是,其中一座女孩墓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不仅随葬品丰富精致,而且是半坡遗址中发现的唯一有木板葬具的墓。

这位女孩仅有三、四岁,从墓中出土了陶器、石珠、石球、耳坠等陪葬品79件,陶体中发现粟粒遗迹。

640

原始石珠出土现场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小墓死后似乎经过“化妆处理”,股骨上有被涂料涂染过的痕迹,呈淡淡的暗红色。她活着时应该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当然也不排除是祭祀的需要。

不论什么原因,其墓中出现这么多随葬品,具有典型的厚葬特征,可见后来兴趣的厚葬风俗,还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的,并非突然出现。

如果说最初厚葬可能是随意的,但到了后期就是有意为之,并成规制了。陪什么陪多少都有说法的,如同棺椁的使用要受到等级限制一样,陪葬也不能乱来的。

626

先秦贵族墓中发现的青铜器

厚葬现象,在秦汉时期出现第一波疯狂。

《晋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供山陵。”一个国家将三分之一的年财政收入,用作置办陪葬品,这一制度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

随葬东西的多寡,体现墓主的身份。陪葬越丰厚,表明墓主的地位越高。反之,社会底层的穷人连温饱都无法解决,薄薄的棺材都置办不起。

640

汉武帝茂陵

如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他当年葬父只能用芦席包裹,草草而葬,连薄薄的棺材都置办不起,哪来陪葬品?但到朱元璋死时就不一样,生前即在开始在南京东郊紫金山南坡,营建自己的巨大陵寑——孝陵。

现在明孝是“世界文化遗产”,为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进去参观要收门票的,这应该是朱元璋生前不会想到的。

640

明孝陵神道旁石马

朱元璋的子孙皇帝更是不得了。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公元1563-1620年),与其两位皇后的合葬陵,1950年后后期被主动考古发掘,里面的随葬品惊人。

在《定陵出土文物图典》中,卷一介绍的衣冠服饰类多达500件,袍料布匹类92件;卷二中介绍的宫廷器物为282件,丧葬仪物达448件,可见定陵陪葬品之丰厚。

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63年),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竣工,历时六年,耗银多达800万两。定陵地宫在地下27米深处,规模宏大,由五座石室组成。

640

明定陵地宫后室,置帝后棺椁

1956年-1957年,中国考古专家对此座于北京大峪山东麓的皇陵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价值连城,其陪葬品之丰令人惊叹。一顶金丝编成的金冠,重即达一斤六两,如果让盗墓者盗得,够几辈人的吃喝了。

就帝王陵葬葬品而言,汉唐皇家最丰。而在东汉末,薄葬成为社会共识,魏晋帝陵都没有多少随葬品。在宋以后,帝陵随葬品则被严格控制。

640

明定陵出土金冠

两宋时,皇家积极提倡“薄葬”。

在历代帝陵中,宋陵并不显赫,规模相对简单。尽管随葬不多,但其陵中随葬物品也是价值连城。

640

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神道旁边石象生

《宋史·礼志·山陵》记载,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十九日,真宗赵恒病死,三天后即准备好了陪葬品,“先帝服玩及珠襦玉匣、含”等宝物“不可留于人间”,均随着一些专门置办、很值钱的明器(民间称“冥器”),葬于永安陵中。

在宝物入葬前,还如今天的博物馆一样,举行了“陈列展”,供群臣参观。

遗憾的是,这里宝物后来均被盗掘走了。

640

西汉海昏侯墓中随葬的金饼

考古发现金银最多的墓,千年古墓发现大量宝物

9岁小女孩的墓,堆满奇珍异宝,棺椁上写了什么,吓坏了考古专家?

这个墓可不是一般人的墓,里面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考古专家及盗墓者看到棺材上的四个大字都会背后发冷,这四个大字就是“开者即死”。其实在古代盗墓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行为,挖掘皇陵这种有非常丰厚陪葬品的更是不能放过,如果被发现的话要割盗墓者的喉咙、断了盗墓者的四肢等严重处罚。

哪怕知道有这么严重的惩罚依旧阻挡不了盗墓者为了能够一夜暴富而选择铤而走险。古代的很多有丰富陪葬品的皇陵都被洗劫一空,盗墓者为了钱财连姓名都可以放在脑后。而这个九岁小孩子的墓,却不是个简单的墓,她的身份非常尊贵,所以死的时候有很多丰厚的陪葬品。

她叫李静训,曾祖父是北周的重臣大将军李贤、祖父也跟随隋文帝一同打拼天下、外祖母则是周皇太后、自己的母亲则是北周的公主宇文娥英。李静训从小就备受宠爱,但可惜早早的就因为疾病而身亡,家人给予了厚礼埋葬她。

我想之所以大家看到“开者即死”这四个大字会后背发凉的原因是怕棺材里面有装了什么机关会让人随时丧命。虽然盗墓者为了钱财能够铤而走险,但是看着这四个大字还是会心里一怕的吧,毕竟很多人会为了防止盗墓者而设立很多机关。

不过也正是因为棺材上的四个大字,才能够让这个小孩的墓完好无损,无人敢动,那些奇珍异宝的陪葬品也能够流传至今。

考古发现金银最多的墓,千年古墓发现大量宝物

九层妖塔原型古墓出土了哪些随葬品?

近日,“九层妖塔”原型古墓有新的发现,考古人员称甬道出现大量随葬品,发现随葬品中包括绿松石、金箔、金象等,日月对狮的金牌饰、镶绿松石的金凤钗都十分精美。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有像骆驼的痕迹。

据悉,1982年青海省海西州发现了一座古墓,以第一座古墓中心向周围辐射几公里陆续发现数百座古墓,这片古墓群就被命名为“热水墓群”,其中编号为“血渭一号墓”的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墓葬。而这里据称就是“九层妖塔”的历史原型,而且还真的有被称为"摸金校尉"的盗墓者光顾。

扩展资料

“血渭一号大墓”被称为九层妖塔的原因:

“血渭一号大墓”整个大墓是由穿木、混凝夯土围墙、石砌围墙等组成。穿木的铺设是上面细且短,下面粗且长,共铺设了九层,再加上在这座古墓在藏族人之间流传着不吉利的传说,认为是“有妖怪的高楼”,所以当地的农牧民称它为“九层妖楼”。

由于吐谷浑与中央王朝关系密切,非常注重学习中原文化,所以墓葬也很讲究风水,大墓为梯形双层封土,北部与自然山体相衔接,南部凸出山外,南宽北窄,依山面水,坐北朝南。

墓东西两面各有山峦向墓旁延伸,两山交汇处有一巨石,形似鸟首,两面的大山浑似鸟翼展开,正面眺望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最新的研究资料上说,吐谷浑崇拜的图腾是太阳鸟,所以这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太阳鸟。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热线-九层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金银器 还真被"摸金校尉"光顾过?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福州史志网,中国考古队

福州史志网,中国考古队

历史趣闻阅读:481   点评:9
平潭海底世界,海底宝贝

平潭海底世界,海底宝贝

历史趣闻阅读:389   点评:8
仰韶考古发掘,仰韶文化博物馆考古大会

仰韶考古发掘,仰韶文化博物馆考古大会

历史趣闻阅读:461   点评:23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68   点评:182
不能承受的皇冠之重茜茜公主与哈布斯堡王朝

不能承受的皇冠之重茜茜公主与哈布斯堡王朝

历史趣闻阅读:435   点评:19
埃及博物馆十大展品,超级飞侠埃及博物馆之旅

埃及博物馆十大展品,超级飞侠埃及博物馆之旅

历史趣闻阅读:539   点评:22
扬州考古队员被打事件,扬州考古事件最新

扬州考古队员被打事件,扬州考古事件最新

历史趣闻阅读:444   点评:26
三国演义奇闻,为何仍有人谋划暗杀他

三国演义奇闻,为何仍有人谋划暗杀他

历史趣闻阅读:1687   点评:35
辛亥革命的影响及性质,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辛亥革命的影响及性质,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历史趣闻阅读:12381   点评:311
北京人考古证据,古都北京纪录片

北京人考古证据,古都北京纪录片

历史趣闻阅读:523   点评:5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