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门是隋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位于全城中轴线朱雀大街南端,东为启夏门,西为安化门,被誉为当时首都的“国门”。1996年8月6日,作为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的一部分,明德门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明德门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杨家村西南约80米处。过去,这里是一片田野。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周围城中村繁荣,这里成为一片垃圾堆。2018年6月18日,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正式启动。经过规划,历时三年,将这里建设成为隋唐长安城明德门考古遗址公园。
2022年3月5日中午,我第一次走进新建成的明德门遗址公园,发现周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座遗址公园位于朱雀大街东侧和雁南二路之间的环岛上,对明德门遗址本体原址进行覆土覆盖保护,在遗址上方对城台形制进行标识,在遗址北侧复原城门的基本形式。
这座按照唐代明德门形制1:1复原的红色的金属建筑物,大气磅礴,巍然矗立。刘克成先生从陕西民间皮影戏获得灵感,将具象的明德门抽象为五片平面的剪影,表达时间与空间的对话,仿佛明德门从唐代走来。同时,炎炎夏日,走进门内,阳光被错位的平面遮挡,可以起到消夏避暑的作用。
1972年10月至1973年1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对明德门遗址进行发掘,门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18米,门墩为板筑夯土,表面包裹着砖墙。明德门共有五条门道,中间都有一道石门槛,早期路面被火烧过,表面显得非常坚硬,并且留下清晰的车辙痕迹。
明德门南侧约3米处,有一条东西向的壕沟,宽约3米,深约1.8米。在壕沟内的填土之中,发现18块印有记年文字的砖,以及少量的瓦片和陶器残片。古代,在壕沟上,架有吊桥,以便通行。
在明德门北侧各门道间,分别安放着两个陶水缸,大小相同,两两成对,一字排开,总共八件。当年,进行考古发掘时,水缸大部分破碎无存,只剩最西边的一个水缸,下半部分尚保存在坑内。古代,在城门旁边放置盛满水的大缸,以便看守门者清洁路面,还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修建大兴城,建成明德门。唐高宗永徽五年(654),重修明德门的木结构和楼观,并且对门道的路面进行加高和夯打。唐昭宗天祐元年(904),朱全忠强迫皇帝迁都洛阳,破坏长安城内的建筑,明德门应该毁于此时。
每逢冬至、正月上辛与孟夏之时,当朝皇帝都要亲率百官,从长安城北的宫殿出发,沿着朱雀大街出明德门,前往圆丘进行祭天活动。礼毕归来,进明德门,鼓乐高奏,导引回宫。当时,民间遭遇久雨,为了驱除灾害,有禜祭于明德门的传统。
消失1000多年以后,明德门的倩影再次出现在原址,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大唐盛世的气象。如今,这里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很多大人带着孩子在这里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