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乔显佳
汇报会现场
2020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4月1日至2日在济南举行。1日,滕州岗上遗址执行领队的汇报,在场内百余名考古专业人士中产生了不小的轰动。
岗上遗址位于山东省鲁南地区枣庄市滕州市东沙河街道陈岗村东北, 遗址内涵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主,距今约5000年。根据勘探结果显示,岗上遗址总面积达80余万平方米,新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城址,平面近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800米,南北宽约550米,面积40万平方米左右。城墙宽度在10-22米之间,城壕紧贴于城墙外侧。 这是目前海岱地区所见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城址。此次考古成果不断刷新大家的认知, 特别是高等级墓葬及玉器的发现,其区域中心地位更加突显。
岗上遗址俯瞰(发掘现场在中间偏下)
那么,滕州岗上遗址到底有何惊世发现, 让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们也一片哗然呢?
01
令人眼花缭乱的随葬品
在一座编号为“M2”的墓葬内,出土了多件玉器,有玉镯、玉锥形器, 还有象征高等级权利的玉钺。陶质随葬品更是出现罗列叠压的情形,甚至出现与墓主遗骸“挤占”空间的情形。研究显示,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20岁左右。其随葬品数量达到惊人的200件以上。有意思的是,墓葬内还发现了很多摆放整齐的 猪蹄。这也是本次发掘的大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大汶口时期四人合葬墓随葬品达300余件
大型墓中,还有一座“4人合葬墓”。据统计这座墓葬的随葬品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00件以上,远远超过了以往发现的任何一座大汶口大墓。其中的觚形杯、尊形杯、高柄杯、镂空筒形杯、薄胎灰陶杯、小盖杯、小高领壶,豆,鬶,盉等都和宴饮有关,可以想象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奢靡。经过科学鉴定,4位墓主中,3人为成年男性,年龄在20-30岁之间。另外一人年龄在11岁左右,因年龄太小,性别特征不明显。当考古人员清理完盖在他们身上的泥土后,发现4人均配置有玉钺。根据随葬玉器的类别、大小、数量、材质之间的差异,发现4个人的身份等级表现出有规律递减的特征。其中,等级最高的1号墓主人随葬两件材质较好的大尺寸玉钺,而年龄最小的4号墓主人仅随葬一件一般材质的小玉钺。巨大的差异显示出他们地位的尊卑。
大汶口时期4人合葬大墓
如此少见的情形不由得让人揣测,四人缘何合葬在一座墓中?发掘者推测这或许与当年的一次“特殊事件”有关。这里,读者们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
02
特殊的葬具结构
在岗上遗址此次考古中, 第一次在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现了头箱、脚箱、边箱这类专门放置随葬品的器物箱,这比临朐西朱封龙山文化大墓中的此类葬具早了数百年。一些棺木的底部还出现了挖槽放置枕木(或垫木)的现象,这也是目前所见的这类葬具结构的最早实例。
03
男女用玉有差别
象征高等级权利的玉钺是大型男性墓的标配,玉钺一般放置在墓主腹部或者腹部的一侧。其中一件玉钺的长度达到21.6厘米,宽度达到15厘米,令人看后肃然起敬。
还有一件单面钻玉钺,表面呈现出后人所称“鸡骨白”的被侵蚀玉质感,大气而华美。在当时,玉钺是一种礼仪及权利地位的象征,绝非一般人可以拥有。
与男性墓葬不同的是,大型女性墓葬随葬玉器以饰品类为主,其中包括玉环,玉镯,玉锥形器以及绿松石饰品等。男女墓葬用玉方面的差异反映了男性在社会组织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除此之外,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 当时人们居住的房址相关的遗迹,居址区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相信也会带给我们一些新的认识。本文所有照片均由考古队提供。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些辛苦付出的考古人员的名字,感谢他们为我们的文明探清来路。
(老乔,文旅一线记者,曾关注“菏泽元代沉船发现元青花”“纪王崮春秋大墓考古”“曹操墓”等重要考古事件,并有重要报道,欢迎加微信q13475907590交流)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