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徐州建地铁挖出古墓「2015年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专家调查发现神秘墓群」

历史趣闻     2023-7-18     点评:11举报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北宋年间苏轼来到徐州市以后,就在《放鹤亭记》中写出了徐州市的地形特点。

这座古时被称为“彭城”的城市,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其中的两汉文化遗留如子房祠、汉兵马俑都是绝无仅有。

640

而在2015年底发现的子房山墓地的考古过程,更是让当地群众津津乐道。

这座初期被认为价值不高的墓葬,在后期却频频地带给了考古专家意外和惊喜。

在墓葬之中发现的金箔玉枕、青玉面罩又是否能为考古专家解密墓主人的身份呢?除了这两样物品,这个墓葬又是否出土了其他的珍贵物件呢?

这一切,还要从一场地铁施工说起。

2015年10月,徐州市为了建设地铁一号线子房山站,工人师傅正在东侧广场位置的基坑里面进行施工。

640

可就在挖掘的过程中,现场的工人却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们在基坑的泥土中发现了奇怪的碎片。

他们刚开始还以为是挖到了地底下的岩石,可当他们仔细观察才发现这好像是陶器。

因为徐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当地人都知道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现场的负责人将这件事通知了徐州博物馆,赶到的考古队员迅速地展开了勘查。这一调查,背后的故事可不简单。

640

彭城的历史悠久,从6000年前尧封彭祖于此而得名。到了楚汉争霸的时期,西楚霸王项羽将这里设为自己的都城。

而到了西汉时期,刘邦将本来封给韩信的楚王位降为了淮阴侯,而他之前的封地彭城也一分为二给了自己的弟弟刘交。

在这以后彭城承袭了12代的楚王,一直到三国时期才变成了徐州。

而徐州子房山位于徐州市区津浦东路东侧,又称为鸡鸣山,传说中汉代张良曾在此山上以萧声勾起了项羽军队的思乡之情,大败敌军故而得名。

640

因为徐州山脉绵延,楚王规模宏大的墓地都坐落于山脉之上。

也导致了楚国上下都竞相模仿,那个时期的墓葬大多是位于山脉之中。

不止是在子房山中能够发现墓葬,在徐州各地出土的汉代墓葬数以千计,大多数都是位于山坡之上。

而且子房山曾经在上世纪发掘过三座以M1号至M3号来排序的墓葬。

所以考古队员对这里出现的古墓并没有太意外,只不过最后他们发现这片墓葬的数量确实有些令人惊讶。

640

在地铁一号线的施工现场下面,考古专家发现了二十五座古墓,约占据了两万平方米的面积。里面出土的物品也是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因为这里过去是当地的居民区,从来没人发现过地下的古墓。如今这些不为人知的墓葬,也是因为地铁建设才得以重见天日的。

只不过考古专家也很少能看见这样二十多座聚在一起,这么大规模的墓葬群。

当然,如今的社会基建工程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因为施工而被发现的古迹也是屡见不鲜。

地铁的施工很可能会对墓葬进行破坏,抢救性的发掘也是迫在眉睫。

考古专家为了能够尽快地将遗址清理出来,成立了一支考古队,由徐州市博物馆的吴公勤带队。

640

因为墓葬的上方是过去的民房社区,有些房子没有拆干净,还有废墟在表面残存。

而且大部分的墓葬都是坐落于房子的深层,或是在建筑垃圾的下面,这让考古行动开展的难度大大增高了。

正常的古墓发掘流程,需要现场勘探、制定计划等一系列工序,而且在发掘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护下方的文物,根据实际情况来随机应变。

所以一般来说,一座古墓的发掘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行。

但是这次考古肯定不能用这种速度,地铁一号线的施工迫在眉睫,吴公勤必须想办法加快进度才行。

640

然而,吴公勤在考古过程中却发现这片墓葬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次发现的墓葬则是从M4号至M29号按照顺序向下排列。

子房山墓葬的形制大多数是石坑竖穴墓和石坑竖穴洞室墓,这两种墓葬的区别并不算大。

石坑竖穴墓内的棺椁是直接放置在长方形墓坑底部的,而石坑竖穴洞室墓则是在竖穴一侧的墙壁上另外凿出一个洞室,棺椁会放置在洞室内。

这两种形制是西汉时期比较常见的墓葬类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640

而且在前期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们也并没有在墓穴中发现什么特别的器物,大多数都是以陶器为主。

考古队员都认为,这里应该只是西汉时期留下来普普通通百姓的墓葬而已,可是直到队员们发掘了M17号墓葬,里面的东西带给了吴公勤莫大的惊喜。

17号墓葬的底部,考古队员竟然发现了保存得十分完好的金箔玉枕。

这一发现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

640

因为玉在古代是有着十分高洁地位的,“玉,石之美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十分流行佩玉的这种社会习俗。

而到了两汉时期,玉石的雕琢工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当时的玉器形态像鸡心佩、剑佩、玉璧等更是多种多样。

徐州在西汉时期的时候,更是有着玉器的加工作坊,在徐州发现的多处贵族墓葬之中都发掘出了精美的玉器。

但是玉石在当时属于皇家贵族才能用的奢侈品,一般人哪敢用啊。

640

蝉形玉枕

而且在古代的时候讲究礼法,所以只有王公贵族、诸侯世家才敢在墓葬里面用玉石做陪葬品。

这个发现推翻了吴公勤之前的所有推断,这处墓葬群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普通,虽然还不清楚是哪位诸侯的墓葬,但是绝不是平民百姓。

在将金箔玉枕清理干净以后,吴公勤仔细地将它的资料记了下来。

长方形的玉枕长度为十八厘米,宽为八点五厘米,上面有着岁月留下的痕迹。

贴在上面的金箔有些已经脱落了,但是在灯光的照射下还是闪耀出了华贵的颜色。

640

火山汉墓玉枕 图源网络

这个玉枕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形状,古时候的能工巧匠用自己的高超技法,将几块颜色相同的玉石用金箔金丝缠绕在了一起。

玉枕的样子形状近似于一只大号的蝉,头部、双翅等细节都十分的明显,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蝉在古代也是美好寓意的象征,而玉枕更是丧葬用品中较为高级的存在。

玉枕的集中使用主要就是在汉代,因为汉朝的时候流行厚葬的风俗,而且汉时的思想主流是儒家“君子贵玉”的这种想法。

所以在汉代出土的一些贵族墓葬中玉枕十分常见。

640

蟠龙铜架玉枕

1991年在后楼山一号墓出土的是蟠龙铜架玉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枕架是用鎏金青铜铸造的四条蟠龙,在龙身上面雕刻的正是一片片的卷云纹。

枕身则是木头做的芯,外侧是镶嵌着的和田青玉片。

还有在1994年发掘的徐州狮子山楚王墓中,就发现过两端有兽头装饰玉片镶嵌而成的玉枕,也是精美华贵。

这些玉枕在汉代极为的流行,几乎每个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都会使用。

可也正是因为玉石的珍贵,导致了当时的汉墓屡遭盗窃。而且由于过于损耗金钱,所以这些玉枕就逐渐地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中。

612

由此可见玉枕在汉墓中的地位极高,区别只是形态不同而已。

吴公勤在看到玉枕以后,就怀疑墓葬的主人是比较“低调”的贵族。

M17号墓葬虽然是处于这25座墓葬的中间,但它和之前发掘的墓葬在外观上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

唯一特别的就是作为石坑竖穴墓,它要比其他墓葬稍大一些。

因为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冲刷,墓葬中的棺椁早已化为了腐朽的泥土,所以辨别的过程也较为困难。

考古队员是通过痕迹才能够判断出来墓穴内的情况,是一处夫妻合葬的墓葬,

640

徐州玉枕

在M17号墓葬的底部有两座相同大小的棺椁,分别葬着一人。而金箔玉枕等陪葬品也正是在棺椁的南侧发现的。

吴公勤认为如果这是贵族的墓穴,那么墓穴内肯定还有着其他的陪葬品。

果不其然,考古队员在发现玉枕的南侧找到了一些玉石的碎片和陶器的碎片。

起初考古队员还以为这是因为保存不当而损坏的玉器,但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这些玉石碎片之间的联系。

考古队员在将这些碎片清理干净,放在一起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这些玉片与1976年同样在子房山发掘的M3号墓葬中出土的玉面具十分相似。

640

当年发现的玉面罩是由23块青玉片排列在一起的,连接用的可能是丝线或是皮绳,但因为时间久远,已经不得而知了。

M3号出土的玉面罩上的玉片大致都是按照五官的形状雕刻的,在眼睛、耳朵这种地方放置的也是玉环之类的玉片。

而M17号出土的玉面罩有所不同,颜色更接近米白色,大小形状也比较统一。

长方形的玉片显得十分的轻薄精致,十分的光滑,在玉片的四角处还有着钻好的孔洞。

640

玉握 图源网络

玉面罩是从周代的时候就流传下来的,当时的人们相信玉面罩可以辟邪,让死者永生,所以会放在死者的脸部。

但是这个习俗到了西汉中期的时候,就开始渐渐地消失了,全国上下也只发掘了二十几件西汉时期的玉面罩而已。

这个发现让考古队员们更进一步地锁定了墓葬的时间,应该是在西汉前期或中期。

640

图源网络

紧接着考古队员在墓主人手部的位置发现了两枚梯形的玉握。

逝者的手中握着的物品是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的,只不过当时的人们是把手牙握在手中。

而手里握着的这种用来送葬的玉器是从商代开始流传下来的,那时候是以贝壳为主。

到了汉代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猪代表了财富,人们都认为逝者离去的时候,手里要握着权利和财富。

所以就将玉石圆柱雕刻成了玉猪的模样握在手中。

虽然玉猪形态的玉握是常见的形式,但是这次出土的梯形玉握是徐州地区前所未见的形状。

640

图源网络

而就在发掘M17号墓葬的同时,不远处的M19号墓葬也传来了喜讯。

这座墓葬发掘比其他几座还要困难得多,因为在墓穴的上方放置了五层墓石用来封闭。

前四层是一些块状的岩石,最后一层则是三块排列整齐的石板。

可惜的是,就算是它们保护住了墓葬没被人入侵,但是里面的物品都腐朽得差不多了。

在打开以后,墓穴内的棺椁和遗体都已经不见了踪影,考古队员在墓室的底部发现了黑色的痕迹,才分辨出来这是棺椁过去停放的位置。

他们接着依靠在墓穴底部发现的朱砂痕迹,才判断出墓穴中停放的应该是漆木棺椁。

数千年的岁月才是最残酷的“杀手锏”,M19号墓葬的封闭十分的严密,但是考古队员们还是没能找到更多的信息。

640

玉蝉 图源网络

随后,考古队员在M19号墓葬中发现了两枚玉蝉口琀。

《周礼》中记载:“大丧共饭玉,含玉”,汉代的《说文解字》中也记载了口琀:“琀,送死口中玉也。”

为什么要在逝者的口中放置物品,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认为人就算是死了,也不能饥肠辘辘的离开阳间,所以人们都会在逝者的嘴里放置物品。

目的是让逝者将口中所含之物当做踏上黄泉路的饭食。

只不过在周代的时候,流行用贝壳、谷物等物品,到了后来才慢慢地变成了玉石、珍珠等名贵物品。

389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因为祸从口出,想让逝者到了地府以后不要乱说话。

所以这种在死者嘴巴里含着物品下葬的方式,也被称为压舌。

像中国近代最出名的盗墓贼军阀孙殿英,不惜用火药炸开慈禧太后的陵墓,也要盗走的宝贝就是慈禧口中的夜明珠。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在南昌海昏侯刘贺的口中,考古专家就发现了一枚战国玉印。

口琀的大小形制都会根据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汉代的口琀最流行的正是蝉的形制。

640

海昏侯口琀

西汉早中期的时候,蝉形口琀就已经开始初步的发展了,鼎盛的时期是西汉晚期,到了东汉中期以后就开始销声匿迹了。

当时的人们因为蝉的习性而把蝉看作是一种神圣的动物。

因为蝉需要在地下蛰伏三年,然后从地下爬出,而这时的蝉会先破开自己旧的躯壳,蜕变成为能够飞翔的成虫。

他们认为蝉的这种习性与死者去世以后,魂魄飞升的期望暗合,象征了脱去旧躯壳,转世重生的美好愿景。

640

再加上当时的统治阶级追求长生,希望自己能够在死后延续过往的荣华富贵,这使得这一套丧葬制度慢慢的成为了社会的风气。

我们都知道这些仪式不具备所谓的“神秘力量”,但是它们其实是古人在精神层次上的寄托和慰藉。

像是现在祭祖时的烧香、烧纸等仪式,都是我们用来让自己获得心理安慰的一种方式方法。

这些古代的丧葬习俗,并非都是愚不可及,它们更能为我们揭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

640

在M19号墓葬中发掘的各种线索证明了这座墓葬的主人,应该也是一位身份极高的贵族。

可现在的线索还不能够告诉我们,这一整片墓葬群埋的究竟是历史上的哪些人物。

吴公勤正发愁的时候,M5号墓葬又传来了捷报。

在清理墓葬的时候,考古队员发现了一枚完好无损的青铜印章,在底部刻有“周尚”二字。

这个发现十分振奋人心,考古队员都以为这下可以揭开数千年前的秘密了。

640

但是不管是吴公勤翻阅了多少资料,也没有找到在西汉时期楚国的历史上有叫做周尚的人。

这种事情在考古的时候是经常发生的,并非是所有的疑惑都会有人能够解答。

对于考古队员而言,没有答案的问题才是常态。

2015年秋天开始的“抢救行动”,一直持续到2016年的4月末才结束。

在子房山的墓葬群中共发掘了25座墓葬,13座单人墓葬、12座夫妻合葬墓。

出土了十八件玉器、二十八件铜器,一百八十件陶器等共计237件陪葬品。

640

这次的发掘行动圆满的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的问题却成为了一个谜团。

那枚刻着“周尚”二字的印章,就像是一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古人,他的故事早已被时光封印在了数千年之前。

伴随着岁月的腐朽,时光的流转,一切都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干干净净。

对于考古队员而言,他们的目的是探寻历史,寻找更多的线索,让过去的时光得以重现。

结果固然重要,而探寻的过程也同样的具有意义,如果能够为探究历史带来帮助,那么即使是没有圆满的结果也无伤大雅。

当然,相信在未来科技更加发达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找出墓主人的身份。

对于这份由地铁施工带来的惊喜,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徐州建地铁挖出古墓「2015年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专家调查发现神秘墓群」

徐州汉楚王陵墓群的汉墓资料

徐州是西汉高祖皇帝刘邦的故乡和发迹之地,对这块卧龙宝地,西汉历代统治者都异常重视。刘邦称帝的翌年(前201年),即封其弟刘交为楚王谥号楚元王,传八代。第八代楚王刘延寿时,因与广陵王胥谋反被诛除国,历时132年。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宣帝迁其子定陶王刘嚣事楚,再传四代,王莽时绝,历时59年。西汉一朝,楚王两传十二代。汉朝有制,封王死葬封地。十二代楚王应有十二处陵墓其位置当在徐州附近。近年来,通过文物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已调查和发掘了八代楚王的陵墓,为探讨西汉楚国的历史积累了殷实的实物资料。 (一)楚王山汉墓群
楚王山位于徐州市西十公里的铜山县大彭镇境内,山体东西走向,主峰高195.1米。墓群位于北坡,现存五座汉墓。1号墓是主墓,位于山体向北伸延的山头上,山头高70米,其上有褐色夯筑封土,高约10米,上方下圆,周长约200米。在封土东约30米的坡上,可见墓口。在其东有用碎石堆成的斜坡,长约百米,直至山下,这些碎石,显系造墓时凿岩的废弃物。封土南30米处的山头与主体连接处,人工凿制出一条东西长60余米,宽约5米,深4米的沟,似为防止主峰洪水下泻冲刷墓葬封土而特建的排水沟;2号墓位于1号墓山脚下,为一东西长135米,南北宽约60米,高约20米的封土堆,似为1号墓的陪葬墓;3号墓位于2号墓东125米亦为陪葬墓,为覆斗状,底园上方、底部直径约为60米,顶部20米见方,高12米。墓之东半部,被村民采土削去约五分之一。夯层明显,层厚10-20厘米;4号墓位于3号墓东约200米,呈覆斗状,底部每边长约60米,高13米,顶部每边长17米,原为斜坡,后呈四级坡阶;5号墓位于4号墓西北角,封土较小,其形亦呈覆斗状,高不足4米,每边长22米,也应是一座陪葬墓。《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北征记》载:“彭城西二十里有山,山阴有楚元王墓”。郦道元《水经注》“获水又东经同孝山(即楚王山)北,山阴有楚元王冢,上圆下方(实为上方下圆),垒石为之,高十余丈,广百步许,经十余坟,悉结石也”。“《铜山县志》也记载了这一问题:“楚元王墓上圆下方(实为下圆上方),垒石为之,高十余丈,广百步许。另有古墓数十处,皆垒以巨石,相传为刘交子孙墓。”北朝宋传亮《修楚王墓陵》记述当时还在陵侧住有五户守陵人家,经常洒扫陵墓,依时祭奠。看来在北朝时期,楚元王陵的规模还相当可观,不仅有十余(几十座)墓,而且墓侧住有保护陵墓的人家,并依时祭墓,墓的周围用特制的石块砌筑,十分壮观。今天昔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硕大的封土堆经过两千年的水土流失,没有了当年的气势,墓周砌筑的巨石,已为村民拉去铺路建桥,坟堆上长满了荒草和荆条。1997年元月一群盗墓贼子,他们经过精心策划,两次盗掘了楚元王墓,不少文物被他们盗走。为了解墓内盗掘情况,徐州博物馆副馆长梁勇同志曾顺着盗洞进入墓内探查。绘制了示意图发表于2001《文物》第十期上。若梁勇绘图准确,该墓既具有竖穴墓的特征又具备岩洞墓的特点,很可能开了岩洞墓的先河。目前这里已成立了文物保护机构,对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出了保护范围,树立了保护标志。
(二)南洞山汉墓
南洞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东南15公里的铜山县潘塘乡。两座墓开凿于段山之南坡,座北朝南,方向正南北。东侧为主要墓葬,男性墓(编号M1)西侧为从葬墓,即为女性墓(编号M2)。二墓皆早年被盗,在二号墓甬道壁上阴刻出“至大年”三个字,看来该墓盗掘年代至少在此之前,至大为元武宗年号,只存在一年(1308年)。明代又在二墓道前建庙,立有石碑一通,记载庙会盛况。
M1由墓道、甬道、耳室及墓室组成。墓道分前后两段,前段呈长方形、平底,后段呈喇叭形接甬道,墓门(即甬道口),高1.85米,宽1.15米,甬道长约50米,距墓门18米处的西壁凿有耳室,呈正方形,每边长4.5米。甬道北端接墓室,前室南北长5.4米,东西宽7.35米,高1.95米,前后室之间有宽2.25米,高1.95米的过道,后室较大,南北长6.75米,东西宽9米,高2.15米,后室中间近北处有一正方形石质擎天柱。直径1.8米见方。该墓除墓道、甬道及耳室做成外,其他部分均未按原计划完成,特别是墓室顶和壁凿制粗略,很多地方都有未完工的痕迹。有人说墓室为盝顶,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M2位于M1西约8米,亦有墓道、甬道、耳室、墓室诸部分组成,但规模要小得多。墓道呈长方形,位于M2前端,但没有喇叭形的部分。甬道高、宽同M1,但很短,甬道东、西两侧各有一耳室,斜向相对,大小不等。墓室呈正方形,约3米见方,高度同M1后室相同,但是,在该墓后室的东北角处向东北凿一隧道,恰与M1耳室西壁相通。此墓亦未按原计划完成。
二墓早年被盗惨重,未见任何文物,只能以据其型断其年代。 (一)北洞山汉墓群
北洞山汉墓位于徐州市北十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北岸、津浦铁路西侧的铜山县茅村镇洞山村。因该村位于徐州市北,俗称北洞山。村中有三座山头,东南一山称桓山,山中有一石室墓,早年遭盗,墓道两壁上有不少后人题记,传为宋大夫司马桓魋墓。实为一汉墓。村中部的另一山头,其上封土成峰,土呈棕褐色,人工夯筑,夹杂有绳纹、弦纹灰陶片及较多的绳纹瓦片。封土高度约20米,范围直经约百米。封土多为村民取走他用。1954年5月,村民取土时发现该墓。从墓内取出桥形铜印两方,印文为“楚宫司丞”、“虹之左尉”;青玉璧两块,铁剑两把,陶女俑七件及许多铜钱。1980年夏季,村民在封土南约10米处挖取石料,再入其墓,取出各种陶俑30余件,还有石磬、井栏等。俑身施有黑、白、红、绿、黄、赭等彩,制作工艺水平颇高。1986年9月至12月,徐州博物馆会同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实习队对该墓进行发掘。该墓凿山为室,因山而葬,依山为陵,坐北朝南,由墓道、主体墓室和附属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南端,由前后两墓道组成,前道宽约5.8米,后道宽约3.5米,后道两侧壁凿出七个小龛,东四个,西三个,龛平顶,每龛约1平方米,每龛置彩绘陶俑30件左右;主体墓室位于墓道北端,由墓道、耳室、大门、侧室、甬道、横室、主室甬道、主室及厕所等部分组成,为石灰岩山体中凿石造室,总长21.5米,最宽处达15米,是该墓的主要部分,凿造工艺异常考究,各室裂隙部分用特制料石镶砌,四壁平整,部分抛光,同时用灰砂抹平,涂以青灰色涂料,再用朱红刷涂,整个墓室红彤彤,华丽壮观。各室顶比较复杂,既有平顶,又有两面坡顶,还有四面坡顶;甬道、墓道皆用特制塞石封填,此墓塞石为特别加工,两两相对,榫卯扣合,非常坚固;甬道部分用十二块分三组封填,棺室门道也用四块塞石两两并列上下相叠,墓道北端亦填以塞石,但石块小不统一,明显有些简略。附属建筑部分位于墓道北端的东侧,在墓道北端有通道,该部分地平比主体部分降低约3米,有阶梯相通,由十一个室构成,其功能分别为舞厅、更衣室、库房、仓房、厨房、柴房、厕所等,长24米,宽16米。为凿石成穴,砌石为室,每室壁砌石九层,石料厚薄不均,室顶用条石人字形排成两坡顶,其上复以土,顶部石面部分有朱书题字,主要为石材编号和尺幅,这些石室,形状相似,宽窄大小有别,最大室长15米,宽3米余,面积达64.6平方米。在厨房中设有灶具,厕所中有蹲坑,贮藏室中有谷物碳化痕迹,有方形水井,上有复斗式井台。整个附属建筑,工艺有些粗糙,全部用毛茬石头,未做抛磨处理。厕间与库房等部位,用特制陶制空心砖相隔。
从发掘现场观察,该墓曾多次被盗。但仍有甬道西侧室和墓道两侧七个石龛未被盗墓者发现,保留下222件彩绘陶俑和金带钩等重要文物。其他部位虽被盗扰,仍清理出彩绘陶俑、陶容器、铜弩机,铜箭头、铜铺首,铜质封门器、金带钩、玉剑饰、玉兽、玉剑格、玉珌、玉璧、玉璏、玉觹,鳞形玉衣片、玉环、石磬、铜印,玻璃杯及铜钱等各式文物600余件,特别是铜印、“半两”铜钱和鳞状玉衣片等,有些填补了汉墓发掘的空白,对考证该墓年代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该墓的附属部分,是以往汉墓中未见过的。据“发掘报告”考证,墓主为第五代楚王安王刘道。
2004年11月9日《中国文物报》头版发表了葛明宇、孙凤娟二同志的文章,指明该墓墓主不是第五代楚王刘道,而应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我认为该报告把其墓年代订在第五代似靠后了,定在二、三代较合适。其因有:1.其墓出土文物与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墓出土文物比较差异太大。2.其墓葬形制也是从第五代到第六代也是跳跃式,不应差别那么大。3.该墓出土钱币2/3以上为早期钱也不合理,应为时代越晚早期钱越少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4.第五代墓已到了武帝元狩之后,由于武帝推恩令已实施,王国势力弱小,难与皇室抗衡,五代楚王刘道怎么可能用属于东海和彭城的官印陪葬呢?疑点很多现列举这四点供方家研考。
在墓北约百米处,另有一山,叫后楼山,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该山上发掘出十余座竖穴石室墓,这些墓多在一侧或一端凿有洞室,出土器物也较丰富,计有玉璧、玉璜、玉枕、玉覆面及一些铜器、陶器等。显然这些是北洞山楚王墓的陪葬墓。
关于“司马桓魋墓”,有人考证为北洞山楚王墓的王后墓。
(二)驮篮山汉墓
该墓位于徐州市金山桥开发区的王庄村村东侧驮篮山上。该山有东西两个山头,在山的南坡开造了两座墓,西侧为一号墓,东侧为二号墓。该二墓于1987年由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根据群众反映调查发现。1989年10月至1990年4月由徐州博物馆考古队进行发掘。两墓凿山而葬,规模宏伟壮观,结构奇特,工艺卓越。经发掘者考证,两墓为西汉早期某代楚王夫妇墓地。
一号墓由墓道、甬道及13个墓室构成,室内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墓道长达30米,宽约5米,为在山坡上凿制而成,呈北低南高斜坡状,倾斜夹角20度,墓道内填红褐色夯土,杂有不规则自然巨石。一号墓墓道上部多被采石破坏。前段石质欠佳,尚留一段可见原貌。墓道与墓门相接处,有一长7.2米的平面,与墓道同宽。在此平面上,有一与墓门等宽,长3.2米的斜底坑,北端最深处距平面72厘米。甬道自墓门至横堂,长16.6米,宽2米,高2米,填塞石五组,共20块,塞石每块长约3米,宽、厚各约1米,每块重约10吨,墓室面积达200多平方米,总长28米,最大的室为横堂,长9.47米,宽3.7米,高3米余,主室位于横堂北直对甬道部分向北伸入,在甬道上凿出三对侧室,两两相对,前部两对为正方形,稍后一对为长方形,横堂西壁北端向西凿一小甬道,在其西端南北各有一室,南室为厕所,北室为沐浴室,厕间设施考究,由特制青石构件组装而成,由蹲坑、踏脚板、靠背、右栏及握手、地下排水系统等部分组成,科学合理而实用;沐浴室,在西南角门侧用磨光石条砌出方形抹角浅浴池,整洁大方。另在横堂东侧后壁向北再向东凿制同西侧之厕间、沐浴间相同的二室;另在横堂北壁主室西侧向北凿制出一东西长南北宽之墓室。该墓除甬道外,共有十三间墓室,各室均设有门道,原装有木质门扇,门朽无存,留有门窝、封门器窝及门枢窝的上下窝槽及个别门枢铜饰件。墓内排水系统完备,各室以沟相通,利于泄水。该墓严重失盗,但墓室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主要有各式陶俑、陶金饼及各种金属物件等。
二号墓位于一号墓东侧140米处。形制、结构大体同一号墓,唯甬道较短,长10.58米,宽度相同,其上有两对侧室,靠墓门侧室为长方形,而北侧一对侧室各为前后两室,主室形制同一号墓,横堂西侧厕间与沐浴室亦为在横堂北壁西端向北再向西凿甬道,然后在其端向南北各凿一室,南为厕间,北为浴室,厕间有蹲坑等设施,而沐浴间有浴池等;横堂东亦凿一室。二号墓比一号墓略小,全墓共十一室,总面积约187平方米。室顶大体同一号墓。该墓早年被盗严重,出土遗物也与一号墓大同小异,以各式陶俑和陶金饼为最多。该墓道部分保存较好,在墓道北端山体上,凿制出“■”形排水沟,以防山上水下泻冲刷墓道封土。
驮篮山二墓,造型风格相同,结构略异,墓道相似,墓门处理相仿,墓内设施也大同小异。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二墓的做工精湛。石壁雕凿平整,内壁均以澄泥遍涂3-5层,再以红色平敷,室内装修技术娴熟。墓室的顶计有四角攒尖顶、平顶、盝顶、两面坡顶等,可以说,汉代所有的房顶形制在这里都用上了,两墓都有完备的排水设备。一号墓塞石自铭“前山”,同时在横堂东侧一室中存有散乱的铁甲片,说明一号墓是男性墓,其主人当为楚王。二号墓当属王后。这完全符合西汉时期帝王陵墓“同茔异穴”制度。
(三)狮子山楚王陵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是徐州汉兵马俑的主人墓。它的发现是在发掘兵马俑之后,我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于1991年7月12日找到的。1994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颁发发掘证照,当年12月动工发掘,次年3月底基本结束。由我和邹厚本同志任领队。该墓位于兵马俑馆东400米的狮子山主峰南坡,凿石成墓,早年被盗,有3间耳室和1座陪葬墓未被盗墓者发现,保存下来一些重要文物。该墓由墓道、天井、内墓道、甬道、耳室、侧室、棺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组成,总长117米,宽13.2米,面积850多平方,凿石量达5100多立方米。是历年来在徐州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实的墓。但该墓尚未按原设计要求建成,室内有许多地方遗留下诸多待完成的痕迹。
墓道分内外两部分,外墓道又分前后两段,前段长29米,宽9米,未建成,其上残石林立,为了下葬方便,在残石上用夯土做成斜坡道。后段长20米,宽3.45米,平底,深达14至10米,两壁平直,裂隙处用特制石料砌补;内墓道位于后端,北接墓门,长19米,宽2.05米,深5.20米,其上为天井,天井长18.6米,宽13.2米,深11~8.5米,四壁平整,裂隙部分用特制石块填补。内墓道两侧有三间耳室,西侧两间,东侧一间为E1,有二门。内外墓道相接处的外墓道北侧,有一陪葬墓,未被盗,从出土铜印得知,其主人为食官监,他陪葬有五鼎、四璧、二璜、四把铁剑,一套玉枕,两面铜镜及陶器,陶俑等,一堆铜钱位于足头。三间耳室,功能分明,东侧耳室为厨间,出有大量炊具及陶瓮等,并有下邳、兰陵、符离、萧邑的封泥,说明这些东西多系这些属具贡奉的。内墓道西侧W1为御府库,出土文物特别丰富,门内有玉豹守门,室内存放的铜兵器有剑、戈、戟、矛、铍;铁兵器有剑、矛等;铜容器有舫、锺、鼎、匜、盆、勺等;玉器主要为酒器卮,耳杯、高足杯及玉蝉、玉环等;漆器多腐烂,计有耳杯,圆奁上的银、铜扣件等,同时还有“彭城丞印”、“太仓之印”、“内史之印”等封泥。如两捆铁剑上放置“楚中尉印”封泥。W2为储藏室,计有铜鉴、壶、锺、灯、银娟、银盆、银鉴等。还有一对铜豹放置在室中央,这些器物也多为贡品。
该墓甬道内的各室被盗,盗者从墓门入墓。墓之封门塞石被拖出四块,在盗洞及墓门被拉出的塞石上散存着各种文物,有铜钱,玉器及铜器残件,铜印章等,金缕玉衣被拖出室外,在塞石上把金缕抽走,玉片被弃置于塞石上或塞石夹缝中,现存玉片4000多件,个别玉片上尚存有金丝,玉璜、玉璧散落各处,一片狼藉。墓门与甬道高宽相同,高1.96米,宽1.95米,用16块塞石并排叠压封堵,每组4块,共4组,计16块,总长10.5米,把这段甬道封堵的严严实实。甬道总长39.36米,甬道上凿出六间侧室和两间储藏室,东侧四室从南至北为E2-E5,从盗后残迹看,E2为钱库;E3未凿成,E4为一陪葬墓,在此室清理出女性牙齿及玉舞人、玉璜等遗物,该室除木门外,又用空心砖封堵;E5亦为陪葬墓,盗掘惨重,只清理出少量陶片封门方法同E4;甬道西二室,南为W3,清理出铜镜残件,铁甲片、铜镜、铜弩机等,北边为W4,主要出有铜印、铜带钩和一对玉龙等。看来此为印库,甬道北端接横室,因西东不在一个平面上,暂把东侧编为E6室,室底比西室高25厘米,该室较宽大,东西长4.58米,南北宽3.40米,高1.97米,该室遗物不多,主要有玉鼻塞、玉璜及死者遗骨,计有头骨,骶骨、肋骨、骰骨等,从迹象看,原来棺椁就放在这里,西半部为W5,长5.4米,宽3.24~3.44米,高2.2米,该室遗物异常丰富,主要有玉璜、玉璧、成组漆玉棺所镶玉片图案及玉件,玉龙、墓主人骨骼等,从E6和W5至后室、有一个过道,长4.25米,宽2.07米,高1.84米,过道底部南低北高,呈斜坡势,后室东西长7.98米,南北宽3.37米,高1.87米,出土文物以乐器为主,有石磬、琴瑟钮,玉管,铁甲衣片及铜镞等。
该墓建造,巍伟壮观,但并未按原计划建成,从现存情况看,到处残留未完成残迹,排水设备也未来得及开凿。此墓的主人死的突然,属于草草埋藏。
(四)龟山汉墓
龟山位于徐州市西北9公里处,为一高约40米的石灰岩山包,因其形似龟故名。现位于徐州市九里区拾屯镇境内。
1972年6月,南京博物院曾在龟山西麓发掘过一座西汉竖穴洞室墓(未被盗掘),出土一些铜器、陶质金饼等重要文物,个别铜器上有“文后家官”,“丙长翁主”铭文,似为陪葬的翁主墓。该墓编为龟山一号墓。1980年在其墓南侧又发现了一座岩洞墓,编号为龟山二号墓,该墓实为两座并列的夫妇墓,由南京博物院和铜山县文化馆于1981年11月和1982年11月分两期进行发掘。该墓早年被盗,盗掘惨重。1990年春天,龟山两村民从北墓道进入,对未清理的南甬道后端一组(第13组)塞石进行拨弄,把其上边一块砸坏,进入甬道,发现南甬道中的三间耳室。这三个耳室,由徐州博物馆进行清理。1992年夏天,铜山县文化局又对南墓道、甬道进行清理,拉出塞石13组等26块。至此,该墓的发掘工作全部结束。
该墓由墓道、甬道、耳室、侧室、前堂、棺室等部分组成。为同茔异穴夫妇合葬墓,因中有壼门相通,故报告将其视为一个墓。通观全墓可知,南侧墓为主墓,即楚王墓,北侧为副墓,即王后墓。楚王墓由墓道、甬道、塞石及V1—XV号墓室组成。王后墓亦由墓道、甬道、塞石及I—V号墓室组成。为便于介绍,特以龟山二(男)号墓和龟山二(女)号墓(以下简称“男墓”、“女墓”)分别介绍:
男墓:墓道位于西端,露天,分前后两段。前段未发掘到头,宽4米,后面呈梯形,东接甬道,与墓门同宽,西接墓道前端。因山坡关系,前端距地表深度2.4米,后面最深达7米,露天部分以夯土填实,夯层0.7米,层间夹有碎石层。
甬道位于墓道东端,直接墓道,甬道口也是墓门,高1.78米,宽1.06米,全长51.2米。甬道中有三间耳室,南侧一室(XⅢ),出土陶俑3件,陶马4件,还有铜质马衔镳、铁环,铁钩形器等。该室门直对XTV室,XTV把甬道截为两段。该室距墓门28米,东壁距IX室23.2米,室东西长4.8米,南北宽4.64米,顶高2.55米,为四角攒尖顶。东北角有一方形水池,池面有一方形石块,在西壁处有一陶盆和一件陶俑。该室西壁向北通一门,入XV室,XV室南北长7.9米,东西宽4.4米,顶高2.4米,壁高1.85米,呈长方盝顶,中间有一立柱,室内放置陶俑一件,陶马六件,及铁衔镳、铜弩机、铁钩形器等。甬道封以塞石,每组上下两块,十三组,共26块。塞石长方体,长1.65~2.48米不等,2.3米者居多,宽约1米,高约0.9米,制作较粗糙,不太光滑。塞石的两端多有刻铭或书铭。特别是第一组上层塞石前端上雕刻一篇文字为墓主遗训,内容曰墓主葬制简约皆葬瓦器,请“盗墓”者不要盗掘该墓。该墓除甬道三间耳室外,还有主室、侧室、厕所、厨房等七间及水井。其中有两间较大室,中间皆有擎天柱,最大的墓室(VⅡ室),面积达60多平方米。
女墓位于北侧,墓道、甬道基本同男墓,唯只有一间耳室,塞石也少两组,两墓道相距约20米。女墓除甬道上一间耳室外,另有4间主室、侧室、厨房等。从现存情况看,两墓之间壼门(通道)是由女墓凿入男墓,从而可知,男性先葬,女性后死。从该墓出土之银质龟钮“刘注”印看,该墓为第六代楚王刘注,死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5年),刘注在位14年。刘注夫妇墓建造独特,墓道较小,有长而窄的甬道,墓室结构复杂,但各室凿造粗约,凿痕粗壮明显,部分室顶呈拱形,在女墓的室顶专凿制出不规则“圆形”体,似为天空中的星辰,但很不规范,其性质尚待考定。该二墓各室及甬道,墓道有系统的排水设施,且粗而整齐。
该墓部分室较宽大,清理出许多瓦片,似在室中又建有木结构的建筑,这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相类。因该墓多次被盗,出土文物不丰富,计有各式陶俑、陶制麟趾金、铜矛、五铢铜钱等。特别是“刘注”银印的出土,使该墓有了归属,对研究西汉王墓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该墓还出有一些枣、梅、杏、酸枣的果核,对研究西汉中期殉葬制度和当时水果的种植有一定价值。
(五)东洞山汉墓
又名石桥汉墓,1982年10月,位于徐州市东北8公里的石桥石灰厂,开山采石时发现一墓,徐州博物馆进行清理。编为二号墓,墓向西北偏西80度。该墓南约10米,另有一墓,曰一号墓。该墓约在元代被盗,明正统二年(1437年)编撰的《彭城志》称此山为洞山,称该墓为“仙人洞”,后人曾在甬道上雕凿佛像三尊。一号墓亦西向,北偏西85度,由墓道、甬道、耳室及六间墓室组成。墓道长4.2米,呈坡状露天,稍宽于墓门。墓门与甬道同宽高,甬道长46米,宽1.2米,高1.82米,距甬道口18米的甬道北壁有一南北长4.2米,东西宽4米的耳室,耳室高1.95米。因该墓早年被盗,封门设备无存,其封门方式尚不可知。六间墓室,直对甬道一室有东、南两侧室,北壁一门通北室,该室最大,中有一擎天柱,其室北面有室,一室特小,似为厕间,主室长10.2米,宽7.2米,高2.8米。多为拱形顶,个别小室呈平顶,墓室凿造粗糙,不加修饰,底部为在一个平面上,有排水设施。
二号墓为王后墓,未被盗。但是,此墓系采石时发现,工人先行入墓,把一些大件文物拿出来,失去原位。个别文物也受到破坏。二号墓与一号墓平行,墓门亦向西,平面呈刀形,通长24.2米,甬道长19.9米,宽1.1米,高1.82米。墓道未清理。封门用长2.6米,宽0.8米,厚0.75-0.9米的塞石两块叠压封堵,距封门3.5米的甬道内,有一堆碎石,为倒塌的第二道封门,只有一间墓室,东西长4.3米,南北宽3.5米,高2.05米,室为平顶。无排水设备。
出土文物较丰富,计有七件铜鼎,二件铜锺,二件铜勺、三件铜灯、一件行灯、三件鎏金铜盘,二件鎏金博山炉及四件铜镜等;玉器主要有玉璧、玉璜、透雕玉环、玉舞人,玉佩、玉贝、玉觹等;漆器较多,已朽坏,保存了诸多银扣件及兽足漆案腿。该墓中所出铜器多有刻铭,如“明光宫”,“明光宫赵姬锺”、“赵姬沐盘”、“王后家盘”、“赵姬家”等。
于1997年7月在一号墓南侧10米发现一墓道编为三号墓,由徐州博物馆进行了清理。三号墓由墓道和甬道两部分组成,通长32.4米。墓道长16.5米,分东西两段。西段宽3.2米,长12.5米,从东部3米处内收,南部内收平缓。墓道东段长4米,宽1.2米,有喇叭口状。甬道口宽1.02米,高1.8米,用上下二塞石叠塞。塞石为长方体,长2.4米,宽0.91米,高0.81米。甬道长15.90米,甬道底东高西底,无墓室、棺木藏于甬道内。出土文物不多,仅有铜镜两面、七子奁等。
(六)卧牛山汉墓
卧牛山位于徐州市城西2公里处,该墓建在山之东北坡上,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徐州博物馆发掘。凿山成墓,墓门向南,方向正南北。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侧室构成。墓道底部呈15度斜坡状,甬道长18米,前端宽2米,后端宽1米。后端至山坡顶6米,墓门高1.8米,宽1.05米,甬道与墓门同宽高,前甬道长2.5米,前室南北长3.5米,宽5.9米,高3.2米,前室顶为两面坡式。前室至后室以甬道相连接,长9.4米,宽1.05米,高1.8米。后室(主室)长6.5米,宽5.6米,高4米,顶亦为两面坡式,底部铺以石板,较零乱而不规则,室内散乱放置板瓦,筒瓦、似该室后搭建有木结构棚房之类建筑。主室东侧有一室,长4米,宽3.8米,高3.5米的侧室,为两面坡顶,该室南壁处有一水井,各室四壁凿制平整,底部有排水设施,纵横相连,前后相通,主室出土人骨架一具,头南足北,葬具朽无。墓葬早年被盗,器物多破碎,计有瓷罐残片,陶猪圈,红陶盆,铁矛头,铜器饰件,小玉环、无字玉玺、玉觹等,铁器有铁殳4件。另有“大泉五十”铜钱120枚,大布黄千1枚。该墓时间约在西汉末年。

徐州建地铁挖出古墓「2015年徐州工人修建地铁时发现古代陶片专家调查发现神秘墓群」

江苏发现35岁将军墓,出土8颗夜明珠,容貌复原后为何专家都吓一跳呢?

江苏徐州这个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不仅交通便利,而且处于非常关键的重要位置。汉高祖刘邦的家乡就是徐州,自从他建立西汉后,徐州就成为了两汉文化的起始地,这里的王公贵族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所以徐州也有很多的汉墓。例如:龟山汉墓、狮子山汉墓、土山汉墓等。

徐州有汉墓群是众所周知的,一直以来都有考古人员集中在那边进行发掘,期间发现了无数的宝贝,很多都被送进了博物馆。今天我们就来专门说一说这个狮子山楚王陵。

狮子山楚王陵是由考古专家王恺老师发现的,从1977年到1900年间,王恺和他的队员们在徐州市先后找到了六座楚王墓,这个收获对于他来说是非常不错的了。可他不想停下寻找下一个楚王墓的脚步,除了想一直将自己奉献给考古工作以外,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在牵着他。早在1984年的时候,一个民工在挖地窖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汉兵马俑,随后王恺他们继续挖掘出了大约4000多件作为陪葬品的汉兵马俑。

而这个汉兵马俑阵的后面就是狮子山,那时候的王恺推测狮子山应该也有一个楚王墓。可是几年过去,一直没有什么发现,由于一直没有找到他所推测的那个楚王墓,还耗费了很多的时间。有的队员就劝他放弃寻找狮子山这个地方,但王恺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继续寻找下去。皇天不负有心人,直到1991年7月王恺他们终于找到了心心念念的楚王墓。找到之后王恺向上面申请发掘这个陵墓,1994年11月才被批准。

王恺和队员们带着激动的心开始进行考古作业,等他们清理完阻碍,进入到陵墓里面的时候,发现这座陵墓已经盗墓者盗取过了。主人公的玉棺被损坏,尸骨也被扔在地上,彻底散架了。其中作为陪葬品的金缕玉衣更是被抽走了金丝只剩下玉片。看到这样的景象,王恺的内心难免感到担心,要是真的被盗空了,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但值得庆幸的是,内墓道里还有三间墓室没被盗取,王恺他们也从这三间墓室里出土了2000件遗物,收货颇丰。另外,他们还在墓室里发现了8颗夜明珠。虽然这几枚珠子被侵蚀到表皮有些脱落,但是色泽非常饱满,也很好看,而且它们每个的直径大约都有6厘米左右。要知道一颗夜明珠就已经价值不菲,一下子发现了8颗夜明珠,而且还是从汉墓里发掘出来的,那这就别提内心有多激动了。据估计,这8颗夜明珠的价值加起来起码在10亿以上。

但是激动归激动,眼前还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那就是这座楚王墓的主人公到底是哪个楚王。带着这个疑问,王恺他们翻阅了史书资料和对比了出土文物,在经过精心的考究之后才认定这座陵墓的主人公是西汉的第三代楚王刘戊。随后又拿刘戊的骨骸作为参照物,利用科技手段将他复原成塑像,众人在感叹科技的同时,也被复原成刘戊的塑像吓了一跳。

原来,复原后的刘戊,样貌看起来极具攻击性,令人心生寒意。不过王恺却表示,这并不奇怪,因为历史上的刘戊就是一个自以为是,杀伐心很重的人,正所谓相由心生,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东海奇闻异录,清代平阳的奇闻异事——犼龙相斗

东海奇闻异录,清代平阳的奇闻异事——犼龙相斗

历史趣闻阅读:1522   点评:38
如果刘备没有伐吴蜀汉能称霸三国么?刘备伐吴改变三国走势

如果刘备没有伐吴蜀汉能称霸三国么?刘备伐吴改变三国走势

历史趣闻阅读:10547   点评:404
古代女子肛门刑法图片,开花梨/骑木驴折磨女子

古代女子肛门刑法图片,开花梨/骑木驴折磨女子

历史趣闻阅读:21951   点评:449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山东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齐鲁大地考古新发现

山东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齐鲁大地考古新发现

历史趣闻阅读:455   点评:15
韩国皇太子二战结束后回归,为何遭到本国人拒绝?

韩国皇太子二战结束后回归,为何遭到本国人拒绝?

历史趣闻阅读:10901   点评:174
袁冰妍什么时候拍戏「剧星丨袁冰妍考古你是什么时候关注到她的」

袁冰妍什么时候拍戏「剧星丨袁冰妍考古你是什么时候关注到她的」

历史趣闻阅读:417   点评:20
古墓探险大片地灵曲的产业革新意义深远

古墓探险大片地灵曲的产业革新意义深远

历史趣闻阅读:421   点评:16
南奥塞梯用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希望能改变刻板印象

南奥塞梯用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希望能改变刻板印象

历史趣闻阅读:508   点评:25
在云南出土的文物是什么,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

在云南出土的文物是什么,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

历史趣闻阅读:547   点评:1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