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钱报读书会30多年前反山和瑶山是怎么被考古学家发现的

历史趣闻     2023-7-16     点评:15举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因为要发行英文本,加上时间也长了,我们做了一些修订,出版《反山》修订本、《瑶山》修订本。前天,来考古所修理复印机的师傅看着我捧着这些报告上楼,他问:瑶山,是小说啊? ”

前几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发了一条微博,剧透了一下这几天考古所的重要新闻——《反山》和《瑶山》两本考古报告修订版出版啦。

640

反山,良渚王陵,良渚王国的王中王——12号墓就在C位。反山王陵发现了 9 座良渚文化早期高等级墓葬,一共出土了 1200 多件(组)随葬品,其中玉器就有 1100 多件(组), 占了九成,光种类就有三四十种,除了三大件琮、璧、钺, 还有柱形器、环镯、冠状器、锥形器、半圆形器、玉璜、 带钩等等,以及形态各异的管、珠和鸟、鱼、龟、蝉,再 加上漆器上大量的镶嵌玉片、玉粒……写不下了,这是已知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雕琢最精美的一处高等级墓地。

640

1986年,反山王陵发掘现场

瑶山,良渚祭坛,当然没那么简单——在这座祭坛废弃之后,这里变成了专门埋葬高级贵族的又一王的墓地,发现了 13 座大墓,南北两行,男性葬于南,女性葬于北。王的女人——11号墓就在C位。

640

1987年,瑶山11号墓玉器出土现场

当然,那是三十五六年前的故事了。1986年、1987年,这两个遗址的发现是良渚考古的转折点。

修复印机的师傅,很敏感,确实很像小说的名字,但反山和瑶山的发现故事,比小说精彩——这句话属于写作套话,精不精彩,听当事人和亲历者说,就知道了。

3月26日下午2点,钱报读书会,“重返圣山——《反山》《瑶山》修订版新书发布、学术座谈和考古沙龙”,将在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举行。由于疫情防控,这次读书会不对外开放,不要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将全程直播。

640

往事可以回味,常念常新,总能生出新的枝蔓。何况,是以下三位能说会道(很想加个“最”)的考古学家上场呢。

方向明所长,这两本考古报告的修订,由他负责。当然,其中的大量线绘图,也归他。

“入职考古所后,因为画的快和画的比较好(几位老师说,‘比较’两字可删)的天赋,负责芮国耀先生《瑶山》、王明达先生《反山》的几乎全部绘图和上墨,期间,牟永抗先生关于工艺、关于玉器时代对我教育很多。昨晚,我电话王头,先不要激动,要注意身体,管好绿码和行程码,周六大家一起工作站见[呲牙]。“

王头,就是大家很爱的王明达老师,反山考古发掘领队。36年前的那个瞬间,我曾写过多次——

他又用竹签子来来回回剥墓坑,看到了白花花的颜色,那是玉的鸡骨白。这就是后来编号为 97 号的玉琮,这件三节玉琮,因为口高,刚好剥剔到它的射口。这也是良渚古城遗址范围内第一件经科学考古发掘的玉琮。

雨点开始落下了。他记下了墓穴的长宽深 (露出器物的深度已达 120 厘米)后,用薄膜盖好,铺上一层泥土。 晚上,他们冒雨回到住地已经浑身湿透,但兴奋得很,王明达让人赶快去买几只菜来, “老酒有没有,有,拿一坛来,今晚好好喝。” 他当时的原话是:“我们这次发掘将要载入考古史册。”

我希望王老师激动一点,明天稍稍拖堂,可以讲更多新的故事。

640

1986年反山遗址发掘现场

还有一位嘉宾芮国耀,参与了反山、瑶山、庙前等遗址的发掘,著有《瑶山》、《马家浜》等考古发掘报告。没错,《瑶山》的报告就是芮老师写的。

除了三位考古学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良渚博物院的青年考古人也会来现场,和他们对话。

坐等读书会开始前,我们先来看看方向明写的两本考古报告《修订说明》,做一点功课吧——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顺利通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过程中,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曾组织翻译《瑶山》《反山》英文本。2019年3月,本人提出正式出版两书英文本的计划,得到时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所长的支持,也得到《反山》报告负责人王明达先生、《瑶山》报告负责人芮国耀先生的同意。为持续扎实做好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和宣传工作,2020年,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翻译的《瑶山》《反山》等重要考古报告英文本正式列入“良渚考古图书出版”项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瑶山》《反山》报告,作为良渚遗址群考古报告之一、之二,分别于2003年、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组织翻译两书英文版时,因涉及对两本报告中文原版的重新校勘,也考虑到原报告几乎绝版,我们决定重新修订《瑶山》《反山》报告。

本次《反山》修订出版,说明如下:

1、各墓出土器物图内的顺序编号改为墓葬随葬品的出土编号。对部分器物线图根据同类器合排在一起的原则进行了拼合或拆分。放大了部分遗迹照片,彩图部分器物名称、编号与正文不一致的,均依正文修改。对原书错误以及确实需要补充的必要内容的修改,详见本书第398页到第408页的《修订与勘误表》。对原书误排或校勘疏漏的字词,有据可依者直接改入正文,未收入《修订与勘误表》。

2、图三六下反山M12:98玉琮由夏勇重新绘制,反山M12:93、96玉琮细部纹饰由张念哲补绘。

3、修订本增加了第411.页到第442页《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附录于后。为保存发掘简报发表时的风貌,均原图文照录,仅改正了原文误排的字词。版式依修订本正文格式编排。

4、承蒙德高望重的严文明先生允许,将其《一部优秀的考古报告-<反山>》一文收入修订本。代为序。

《瑶山》《反山》的修订由本人负责,得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明辉先生、朱叶菲女士和良渚博物院夏勇先生的大力协助。感谢文物出版社黄曲责任编辑的支持和辛勤工作。再次感谢为反山、瑶山考古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前辈和同仁。

方向明

2021年4月24日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钱报读书会30多年前反山和瑶山是怎么被考古学家发现的

第一座城墙

  古代最早的城墙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发现的古城中以良渚古城最出名.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
  【4000年前的城墙】良渚古城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3384.htm
  对于在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的这片相当于约400个足球场大小,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
  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是“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编辑本段【4000年前的城墙】
  比西安古城墙宽两到四倍
  这座古城,大致以良渚遗址区内的莫角山遗址(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为中心,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也就是说,距今4000年以前。
  编辑本段【稻田下的护城河】
  2006年6月,余杭瓶窑镇的葡萄畈村要建农民安置房,由于是遗址所辖范围,考古人员先进场考古。“先是在一片稻田下发现一条南北向沟渠,宽40多米,沟里有不少碎陶片,是良渚晚期的东西。”浙江省考古所良渚工作站站长刘斌说。考古人员在沟渠东侧挖了个坑,结果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捡来的。考古人员第一想法是,可能是河堤之类的水利工程;但也有人说,可能是城墙,因为在东侧200米处,就是良渚文化中心的莫角山遗址——之后的挖掘证明了这个猜想,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编辑本段【文明影响力】
  这座古城里的文明势力,曾经影响了半个中国
  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严文明教授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严教授是这样说的: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这是个人工堆筑的土丘,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
  瑶山遗址在反山东北约5公里,1987年发掘出12座墓葬,还有一座祭坛。
  汇观山东距反山约3公里,发现一座完整的祭坛和四座大墓。大墓中发现大量玉器,有意思的是,一般有玉钺随葬的,通常也有玉琮随葬。
  玉琮内圆外方,琮上一般雕刻着“神人兽面纹”的神秘图案,只有掌握宗教权力的巫师才能持有;钺是古代一种兵器,是军事力量的象征,持钺者应是军事首领;琮、钺合葬,说明墓主既是军事首领——王,又是宗教首领——巫。
  很多人问,葬在反山、瑶山、汇观山的这些权贵人物,生前生活在哪里呢?不久,在良渚遗址群的中心地带,发现了莫角山遗址,解决了这个疑问。
  这是一个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人工营造土高台,发现大片夯土层和夯窝等建筑遗迹,以及成排的柱洞,说明上面曾经有大型建筑,另外还有6个供祭祀时用的大土坑。
  这处罕见的良渚文化建筑群遗址,从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有“中心祭坛”和“中心神庙”的性质,不少人认为良渚时期的中心就在这里,上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
  既然有王,有统治者,那是否当时已形成一个国家?“国”字外围有个框,说明能称为“国”的,外围都有城墙。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围绕着莫角山的城墙,也可以说是期盼已久的事。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这个时代,目前中国大地上发现的古城约有60多座,小的只有10多平方米,大的为280万平方米,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是最大的。
  但我们光从城的角度来看良渚古城的意义,是不够的,要放开眼光,从整个良渚文化的布局来看。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曾经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有这些势力,源头在余杭的莫角山,这里住着统治整个良渚时期的“王”;而现在,我们又发现了外面的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你说,这个发现有多重要。
  良渚文化是夏商周三代以前中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
  良渚遗址的发现可追溯到71年前。1936年,浙江省省立西湖博物馆年轻考古学者施昕更在其家乡余杭良渚镇,首次发现了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石器。1949年后,考古工作者在太湖周边的不少地方,又陆续发现了相类似的遗存,1959年以夏鼐为代表的中国考古专家将这些史前文化遗址正式定名为“良渚文化”。根据对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物所作的碳14和热释光的年代测定,良渚文化的绝对年代当为距今5300~4300年左右。
  刘斌研究员向记者介绍了良渚遗址的一步步发现过程。良渚遗址的考古工作自1936年施昕更发现以来,至1986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86年首次在反山发现了良渚文化“显贵者”墓地,在一个编号12号的南北走向的墓坑中,一共出土了700多件玉器,其中有一件重达6.5公斤的神人兽面纹玉琮。这些玉器从头到脚围绕着墓主人,摆放十分讲究,似乎在表达着某种信仰和理念。12号墓清理完了以后,考古人员在6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又陆续发现另外10座良渚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各种形状的玉器达5000多件(组),这是良渚文化考古发掘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发掘。
  198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又在安溪镇瑶山,第一次发掘出了祭坛与墓葬共存的遗址,也出土了十几座良渚文化的大墓。同年在104国道拓宽建设时,初步认识了莫角山遗址是座良渚文化人工堆筑的大型土台。反山和瑶山两处良渚文化遗址以其重要的古文化价值,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1年,考古人员又在瓶窑汇观山发掘到了一座与瑶山相类似的良渚文化祭坛,并出土了4座良渚文化大墓,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3年,在莫角山的中心部位又发现了大面积的夯土,从而证明,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遗址,是一处人工堆筑的巨型礼制性建筑基址,从而奠定了良渚遗址在良渚文化范围内的中心地位。莫角山遗址的发掘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当时,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推测:这里很有可能有很宏伟的宫殿。
  自1936年发现至今的70年间,在这40余平方公里的良渚遗址范围内,已发现墓地、祭坛、制玉作坊、建筑基址、保护工程、聚落遗迹等各类遗址点135处,遗址分布密集、规模宏大、类型齐备、级差明显,显示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带有史前都城性质的空间形态和聚落布局。
  早在上个世纪末,国家文物局明确提出,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和人类罕见的珍贵历史遗产,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性。

钱报读书会30多年前反山和瑶山是怎么被考古学家发现的

什么叫反山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高等级的大型墓地之一(另一处为瑶山墓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雉山村,在2007年11月官方宣布发现的“良渚古城”之内,西北距莫角山台址约100米。1986年发掘土坑墓11座,估计11位墓主最多分属两代人。墓地是在人工堆筑的大型土墩上营建的,该土墩被考古队命名为“反山”,墓地被命名为“良渚文化反山墓地”。墓穴较宽大,有棺椁类葬具。随葬大量珍贵器物,90%以上是玉器,还有石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共1200余件(组)。墓主应该是莫角山台址和良渚古城的主人。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皇后乌喇纳喇氏为何被乾隆冷落

皇后乌喇纳喇氏为何被乾隆冷落

历史趣闻阅读:10310   点评:103
考古学家挖掘古墓有什么讲究,连云港挖到千年古墓

考古学家挖掘古墓有什么讲究,连云港挖到千年古墓

历史趣闻阅读:486   点评:18
姜太公钓鱼究竟是愿者上钩还是有备而来?上钩的人究竟是谁?

姜太公钓鱼究竟是愿者上钩还是有备而来?上钩的人究竟是谁?

历史趣闻阅读:10199   点评:276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古代美容偏方:女士竟用砂纸去除体毛

古代美容偏方:女士竟用砂纸去除体毛

历史趣闻阅读:12803   点评:336
南海西沙群岛附近出水元青花

南海西沙群岛附近出水元青花

历史趣闻阅读:527   点评:11
四川古代奇闻异事,四川古代奇闻异事

四川古代奇闻异事,四川古代奇闻异事

历史趣闻阅读:427   点评:6
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文明,殷墟出土的有什么宝贝

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文明,殷墟出土的有什么宝贝

历史趣闻阅读:518   点评:20
考古学女博士立名媛人设自称女版印第安纳琼斯终嫁爱国富五代

考古学女博士立名媛人设自称女版印第安纳琼斯终嫁爱国富五代

历史趣闻阅读:546   点评:19
绿茵场上的这些经典歌曲你都会唱哪几首歌,足球场的歌曲有哪些

绿茵场上的这些经典歌曲你都会唱哪几首歌,足球场的歌曲有哪些

历史趣闻阅读:474   点评:16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