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磁州窑的窑址,西磁窑村考古

历史趣闻     2023-7-16     点评:26举报

640

640

640

4月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布重要考古发掘成果:在兴县新发现的西磁窑沟瓷窑址,是吕梁地区古代瓷窑址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其独具特色的北宋釉下“柿色彩”瓷器,填补了吕梁地区陶瓷考古的空白,为这类极具山西地方特色的瓷器产品证实了又一个产地。

640

2019 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吕梁地区古代瓷窑址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西磁窑沟瓷窑址。由于保存现状不容乐观,考古调查队在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于当年5月至10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主要发掘区发现有窑炉、作坊、灰坑、澄泥池等遗迹18个,12月底前对出土的瓷片进行了初步拼对。

640

新发现的西磁窑沟瓷窑址,位于吕梁市兴县北部魏家滩镇岚漪河南岸南北向的“磁窑沟”山谷中,残存的窑址在山谷中自然拐弯处东山坡下一个三角形台地的南缘。据介绍,本次发掘分为A、B两区,共发掘200平方米。出土遗物主要是瓷器产品,以日用粗化妆白瓷为主,器形有碗、盆、盏、盘、罐、执壶、盒、盖等,以卷沿斜壁大平底的盆和卷沿深弧腹钵为特色器类。另外还有少量粗胎黑釉、褐釉产品。

640

出土的瓷器产品以素面居多,目前所见装饰图案以釉下白釉褐彩、白釉赭彩为主,烧成后的产品图案呈现出鲜艳浓厚的“柿黄色”或“柿红色”。瓷器上的装饰手法以软笔点顿、勾绘为主,笔法粗犷、线条流畅,装饰题材大多为抽象线条组成的花卉纹式,风格质朴、韵味活泼,富有浓郁的民间气息。专家称,西磁窑沟瓷窑址时代在北宋至金代初期,呈现出一种小而全的小作坊式生产面貌。

640

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岩称,无论是产品器形、装饰题材,还是色彩呈色,这次发掘的瓷器明显有别于其他省份生产的类似装饰手法的产品,极具山西地方特色。西磁窑沟瓷窑址的发掘是吕梁地区古代瓷窑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从发掘结果看,虽然这里地势局促,生产规模较小,产品面貌相对单一,但为探讨中原、北方地区陶瓷手工业生产技术传播、吕梁地区陶瓷生产传统来源、生产经济模式研究以及北宋与辽、西夏关系等方面都提供了科学的资料,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孟苗)

来源:山西日报

磁州窑的窑址,西磁窑村考古

吕梁首次考古发现北宋柿色彩瓷器,这个发现对考古有哪些帮助?

吕梁发现的北宋“柿色彩”瓷器 填补了吕梁陶瓷考古的空白, 为搭建山西古代陶瓷手工业框架、书写山西及北方地区古代陶瓷发展史, 向前迈出一小步,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增加了一批新材料。 为研究宋金陶瓷手工业技术、经济模式和文化交流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在山西吕梁发现了北宋“柿色彩”瓷器 ,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澄泥池等遗迹 ,出土的瓷器主要以日用粗白瓷为主,器形有碗、盆、盏、盘、罐、执壶、盒、盖等,另外还有少量粗胎黑釉、褐釉产品。 这批出土的瓷器进一步充实了山西乃至全国旧石器文化的内涵。 


山西的这批出土文物,位于吕梁市兴县北部魏家滩镇岚漪河南岸南北向的“磁窑沟”山谷中 ,这些瓷器就是俗称的“柿黄色”或“柿红色”。 从制瓷遗存布局来看,这是一间规模很小但是很全、制瓷工艺、生产环节功能复合式的小作坊。 从瓷器残片可以看出这些瓷器充满着浓郁的民间气息 。

从瓷器残片的装无论是从装饰手法 ,器形 ,题材上来看,明显有别于其他省份生产的类似装饰手法的产品,都极具山西地方特色 ,地域性特别强 , 为这类极具山西地方特色的瓷器产品证实了又一个产地。 柿色彩瓷器多为素面, 具有釉下白釉褐彩、白釉赭彩(红褐色)为特点,烧成后的产品多为较鲜艳浓厚的“柿黄色”或“柿红色”,可用“柿色彩”来与其他窑口的白釉褐彩或白釉赭彩来区分。 这次的考古发现, 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发现,第一次经考古证实明确烧造此类瓷器的窑口。 

磁州窑的窑址,西磁窑村考古

我国近年5大考古发现有哪些

其实近年还有很多考古发现,只列举下面几例:
2010年度古新发现:“南澳1号”明代沉船:
“南澳Ⅰ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它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研究明代中国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以陶瓷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窑系产品极富特色。由于漳州窑的属性,目前国内传世与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见,窑址发掘亦多为残件;本次发掘不仅提供了品种极为丰富的成品,同时也填补了16-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发现: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在5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这处新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同时也发掘出土一系列与现代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调查及发掘的数量众多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这些地点既有临时活动场所,也有长期居住的中心营地,还有专门的石器加工场所,以及摆放石堆与大象头骨的特殊活动遗迹。其分布明显成群组聚集,构成多个以基本营地为中心,各类临时活动地点成放射状分布的遗址群。遗址群沿古代河流两侧分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012年考古发现: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尚存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其中北组的中部偏后,有三座地面保存较高的圆台形建筑基址,编号为YT1、YT2和YT3。
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可知,YT1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YT2和YT3可确认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YT1相同。本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辽代都城遗址考古。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建筑(YT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YT1建筑结构特殊,柱础雕刻莲花纹、龙凤纹,出土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这次发掘成果确认了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次考古新发现为研究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和建筑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考古发现: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地点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工作,共发掘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盗。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分为有底箱和无底箱两类。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为南北向,椁室长5~7米、宽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遗物620余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钵、瓮、壶、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奁、几、盘、盒、木俑、马、璧、杖、器座、案、半圆形器、织机模型等;铜器有弩机、带钩、扣饰、钱币有“半两”和“五铢”;另有少量铁器、竹编器、草(棕)编器等。重要收获有M1出土的50余支木牍、M2出土的玉质印章和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牍书写内容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类。M3竹简为医简,经初步整理,医书暂定名为《五色脉诊》《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医马书》。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出土四部织机模型应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综多蹑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医简是继马王堆之后出土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医简医学文物。
2014年考古发现: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郁南县。该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4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这里是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该遗址的发现既是岭南及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为华南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机。

2015年考古发现:郭家庙曾国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总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为郭家庙曾国墓地和曹门庙墓区。郭家庙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墓地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群1.5公里。  2002年和2014年对郭家庙墓地的两次发掘,证实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发掘,因其重大的学术价值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展览是首次将2002年和2014年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成果展出。郭家庙曾国墓地与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峰塔曾国墓地、擂鼓墩曾国墓群共同构建了曾国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为研究曾国历史与周代封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汉代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汉武帝时举荐人才的制度

历史趣闻阅读:484   点评:22
2003内蒙考古女尸,2003内蒙古墓葬

2003内蒙考古女尸,2003内蒙古墓葬

历史趣闻阅读:469   点评:8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蔡京高俅在历史上有什么下场 如何评价这两个人

蔡京高俅在历史上有什么下场 如何评价这两个人

历史趣闻阅读:11750   点评:355
绝密档案历史奇闻异事,古代历史奇闻异事——凤麟灵胶

绝密档案历史奇闻异事,古代历史奇闻异事——凤麟灵胶

历史趣闻阅读:1605   点评:74
西安地铁修建挖出古墓,西安地铁施工挖到大墓

西安地铁修建挖出古墓,西安地铁施工挖到大墓

历史趣闻阅读:437   点评:20
小伙花20万复原三星堆面具,小伙用500克黄金复原三星堆面具

小伙花20万复原三星堆面具,小伙用500克黄金复原三星堆面具

历史趣闻阅读:457   点评:20
阻碍历史发展的5大奸臣:个个都罪有应得

阻碍历史发展的5大奸臣:个个都罪有应得

历史趣闻阅读:9097   点评:312
赵姬曾嫁给过吕不韦吗?秦始皇之母曾是一个青楼女子

赵姬曾嫁给过吕不韦吗?秦始皇之母曾是一个青楼女子

历史趣闻阅读:8386   点评:190
1970年工地挖出11斤黄金上交博物馆为何入库后却变成8斤

1970年工地挖出11斤黄金上交博物馆为何入库后却变成8斤

历史趣闻阅读:404   点评:14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