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云南唯一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滇王之印见证古滇国文明闪耀

历史趣闻     2023-7-13     点评:13举报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等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也位列其中。

石寨山古墓群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是战国至汉代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1955年至1996年,石寨山古墓群经过5次发掘,出土了包括“滇王之印”等在内的文物5000多件。在1956年对石寨山古墓群第二次发掘中出土的金质蛇钮“滇王之印”,印证了《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汉武帝“设益州郡,赐滇王王印”的史实。

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因“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国内外产生过重大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评选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被列入十一五、十二五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名录。石寨山出土器物分别藏于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和晋宁博物馆等地。石寨山古墓群出土器物为研究滇池地区的古代民族史、冶炼技术和宗教习俗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有着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介绍,古滇国是云南历史上创造过灿烂文明的古王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主要民族为古代滇人部落。长期以来,由于考古资料匮乏,外界对古滇国文化认知极为有限,近年来陆续的考古发现,也让古滇国真正走进大家的认知中。

2014年起,在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文化旅游厅、云南省文物局、昆明市人民政府、晋宁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昆明市博物馆、晋宁区文旅局联合开展“石寨山大遗址考古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石寨山大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晋宁石寨山附近发现了极可能属于古滇国的都城——河泊所遗址。

古滇国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是中华古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搞清楚、研究好、保护好、展示好古滇国文明是云南考古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蒋志龙说,希望在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能够尽快申报建设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考古公园,使灿烂的古滇文明呈现在世界面前,待将来条件成熟时,把古滇文化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古滇文明的特殊魅力,展示云南的风采。

★简介

石寨山古墓群

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是战国至汉代滇王及其家族臣仆的墓地,是石寨山文化最早发掘的具有代表性的遗存。1955年至1996年,石寨山古墓群经过5次发掘,共清理战国至东汉的古墓87座,出土了包括“滇王之印”等在内的文物5000多件,有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玉器、玛瑙等,其中的青铜器铸造精良,纹饰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640

石寨山古墓群大门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云南发布 图

石寨山古墓群是滇王及族群墓地,是滇文化的中心,是战国至汉代云南及西南地区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东南亚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青铜文化遗存。石寨山青铜器曾和安阳殷墟、陕西秦俑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出土奇迹”。2001年国务院将石寨山古墓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成果

1957年

发现“滇王之印” 古滇国真实呈现在人们眼前

1956年11月到1957年1月,在对石寨山的第二次发掘中,随着6号墓中一枚上镌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之印的出土,古滇国国王的墓葬被发现了。金印重90克,印面呈正方形,边长各2.4厘米,高2厘米;蛇钮,蛇首昂起,蛇身盘曲,并有鳞纹。印的钮和印身是分别铸成后焊接起来的。滇王之印的存在,把一个虚无缥缈的古滇王国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根据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这枚“滇王之印”与这一历史记载相符合,是云南隶属中央最早的物证。

640

滇王之印

2017年

上西河遗址考古发现多眼古井

2017年,随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泊所遗址的上西河遗址乙区发掘出多眼古井,以及多所房屋基址、动植物遗存的“现身”,古滇人的吃穿住行一点一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发现的水井全为汉时期的。其中9眼较为集中,有一眼还保留着完整的陶制井圈和木制井栏,这在云南甚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蒋志龙介绍,井栏的造型就是汉字“井”的形象。新发现的汉代水井均为圆形桶状,井深各不相同,井栏以原木层层叠筑,以卯榫方式固定,水井底部发现有陶釜、陶罐等器物,推测是汉代不同阶段人们取水的设施。

640

晋宁区上蒜镇金砂村上西河遗址发掘出的古井 蒋志龙 供图

除了古井之外,考古队还在时代更早的地下发现了大量房屋柱洞、灰坑和灰沟,并在地层、房屋和灰坑等遗迹中,发现了大量的陶片、石器、骨器和少量青铜碎片等遗物,这些都是古代滇人生产和生活的遗留。

考古队员在地层和灰坑中发现了大量的螺蛳壳堆积,据了解,这些螺蛳壳堆积是古时候人们在取完螺蛳肉以后丢弃的,相当于现在的厨余垃圾。除了螺蛳以外,还发现了各种鱼类的骨骼以及各种陆生动物,如牛、狗和鹿等骨骼遗存,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古滇人肉食来源的多样性。

在汉代地层堆积的下方,考古人员清理出了大大小小的房屋基址20余座,以半地穴房屋基址为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复原滇时期的房屋。很多人认为,在古代临水而居的地方,应该是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但在这次发掘的房屋基址中,有半地穴式的,而且所占比例还比较大,只有将来做进一步分析,才能弄清楚这一区域的真实情况。”蒋志龙说。

此外,根据考古发掘的汉代和古滇时期的聚落所处的地表判断,这两个时期的滇池水位都比现今的滇池水平面低。现今的滇池水平面海拔为1887米,汉代和古滇时期的滇池水面比现今要低4米左右,考古工作人员对滇池沉积物的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说明5000年以来,滇池的水位是不断变化的。 

2019年

“滇国相印”封泥出土 进一步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

2019年,考古人员在晋宁河泊所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时,发现西汉中期以前至西周时期的瓮棺、房屋、灰坑、灰沟等众多遗迹;出土“滇国相印”等一系列封泥及大量陶釜、玉石等实物。其中,“滇国相印”封泥的出土,从实物史料上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

640

滇国相印”封泥 蒋志龙 供图

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考古人员对遗址1800平方米区域展开考古发掘,共揭露出22块田块、24条道路(田埂)、4座水井、1座窑址、84条沟、228座灰坑、12座土坑竖穴墓、19座房屋以及200余座婴幼儿瓮棺葬。研究发现,这些遗迹共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明清时期、汉晋时期和西汉中期以前至西周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土的瓮棺(陶釜)数量众多,在国内少见,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研究人员从已经清理的20余个陶釜来看,所有陶釜内均有小孩的遗骸,且年龄均在2岁以内,这在石寨山文化分布区内属首次发现。这些婴儿的死亡原因对判定“瓮棺”的性质极为重要,还有待于考古队后期进行分析和研究。

此外,考古人员在废弃的41号河道中清理了90号灰坑,发现了“滇国相印”“王敞之印”和“田丰私印”等封泥。“滇国相印”封泥的发现,其重要性不亚于“滇王之印”,按照汉代朝廷的规制,相是直接由朝廷委派,直接对中央负责的地方要员,而这是《史记·西南夷列传》所没有记载的。这无疑为了解滇国附汉后的政权性质、行政模式和职官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线索。

“‘滇国相印’封泥的出土,不仅弥补了古代文献关于古滇国史迹记载的缺失,且从实物史料上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标志着汉武帝在设立益州郡、赐滇王王印的同时,也设立了‘滇相’,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体系。”蒋志龙称,从现有材料推测,早在2000多年前,滇中地区就已经直接被纳入中原王朝的行政管理体系之中。

来源:都市时报

编辑:汤维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最早的独木舟距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独木舟

最早的独木舟距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独木舟

历史趣闻阅读:541   点评:4
古代性文化奇葩:探访唐伯虎的春宫画

古代性文化奇葩:探访唐伯虎的春宫画

历史趣闻阅读:10567   点评:136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盘点中国古代皇帝 离奇死法

盘点中国古代皇帝 离奇死法

历史趣闻阅读:8624   点评:295
古董神童郝笛8岁成鉴宝大师赚上亿元为何最后跌落神坛

古董神童郝笛8岁成鉴宝大师赚上亿元为何最后跌落神坛

历史趣闻阅读:447   点评:27
仰韶文化遗址百年活动,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设计

仰韶文化遗址百年活动,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设计

历史趣闻阅读:406   点评:17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高考,高考诗歌鉴赏题怎么做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高考,高考诗歌鉴赏题怎么做

历史趣闻阅读:466   点评:15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提示标语,古建筑消防安全演示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提示标语,古建筑消防安全演示

历史趣闻阅读:466   点评:16
这十个历史真相竟骗了中国人上千年

这十个历史真相竟骗了中国人上千年

历史趣闻阅读:16112   点评:204
最传奇的皇后,经典传奇

最传奇的皇后,经典传奇

历史趣闻阅读:336   点评:25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