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力量如何

历史趣闻     2023-7-12     点评:13举报

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和家长即将面临专业选择问题。究竟选择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如何看待那些冷门专业?冷门专业因何遇冷?社会如何提高对冷门专业的认知?

对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以地质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对古生物学研究30余年的观察,为《民生周刊》记者讲述了他对冷门专业的一些思考。

55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

民生周刊:据了解,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已连续6年占国内生产总值4%,面对这样的资金投入,就提高地质人才质量方面,中国地质大学做了哪些尝试?

王训练:增加教育支出,对整个教育界来说是件大喜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最好的实践在野外,而野外实践教学的成本很高。当教育经费萎缩时,地质院校为控制成本,普遍会减少野外实践教学。然而,不加强实践,地质学就变成了“看图识字”。

基于地质教育的特点,我们学校加强了实习教学。每年暑假,有超过3000名本科学生在校外实习。在周口店和北戴河的实习基地,每年有2000余名学生进行基础地质实习。

学校还积极拓展跨境野外实习。从2003年我校在俄罗斯贝加尔湖实习开始,本科地质实习线路已经延伸到俄罗斯、韩国、越南、美国、纳米比亚、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现在我们每年组织40余名优秀本科学生到境外进行地质实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野外实践教学不仅为地质找矿工作输送了大批人才,更为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经济发展、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民生周刊: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即将面临专业选择,您如何看待冷门专业?

王训练:学科冷门不代表不重要。比如,我所从事30余年的古生物研究,它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指导人们科学地辨识地质时期、生命演化过程。同时,它还能够为地球历史研究及其他地质学分支学科研究提供一个相对的时间和空间格架。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古生物学,地质学就会失去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判定依据。因此,古生物学可以被看作地质学奠基性的基础学科。

另外,地质学科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服务地质学、地球科学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所谓“冷门”专业被“冷”对待,主要原因是冷门专业不被社会认可,不被重视。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待遇问题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例如,在地质行业中,地质构造专业和古生物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区别不大,只是属于不同分支学科。但是,古生物专业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在单位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地质构造专业。古生物的相关研究被淡化,已导致地质制图研究水平下降。

目前,在我国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大的国情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地球科学,而与之具有直接关联的古生物学也应受到相应关注,并提高其研究水平。

民生周刊:稳定冷门学科人才队伍,哪些举措势在必行?

王训练:要保证高水平的研究,就要保障数量和质量“双稳定”的后备人才队伍。

第一,要调整好学科构架。国家首先要重视冷门专业的整体学科建设。冷门学科,比如考古学、古生物学等学科具有公益性。对于个体而言,不是每个人都要学习这些基础学科,但整个社会如果缺少基础学科,其影响不可预估。因此,在国家层面,应该考虑给予地质学研究相应的保障。对于那些有兴趣和有志向主动进入冷门学科的人,国家应该予以鼓励甚至一定奖励。

第二,国家应重视冷门学科毕业生的待遇,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同时,加大科学普及,让社会认识到这些学科的重要性,改变人们对于这些冷门学科的看法,让冷门学科人才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使其拥有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价值相适应的社会地位。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冷门学科的吸引力,避免出现后继乏人的困境。

民生周刊: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冷门学科的认知和重视,需要加大科学普及,就普及地球科学教育而言您有何建议?

王训练:发达国家一直很重视地球科学教育,不仅在中小学设置了类似自然的课程,更将地球科学与数理化一样,作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在日本,几乎每所高等学校都开设地球科学课程,在综合性大学,除了侧重于科学研究和地学专门人才培养的地质系外,还有一个面向大学全体低年级学生进行地球科学教学的基础课。所以,日本国民普遍具有比较丰富的地球科学知识,甚至家庭妇女都能识别出“菊石”等古生物化石。

目前,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保护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保护环境除了改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还要引导全民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将保护环境变成全民族的自觉行动。

因此,建议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开设地球科学的相关课程。在高等学校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将《地球科学概论》作为高等学校学生必修课。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宣传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环境对生物的控制作用,增强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民生周刊》记者 王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力量如何

从不敢旷课,毕业照仅一人,北大最冷门的专业是什么?

北京大学诞生于1898年,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它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真真正正有内涵的学府,李大钊、徐志摩、朱自清等名人都是出自这所名校。但就是这样一所大学,为何还会有一个专业没什么人就读?

这个专业,叫做古生物专业。这是一个直接面向古代生物研究的专业,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被提出。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古生物专家王训练阐述,在那个年代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都有设立这个专业,但最终在80年代末因为当时就业困难和培养难度高等问题不得不取消。

古生物是和历史与考古直接挂钩的专业领域,在过去的时候人们对于这一方面并没有什么了解,也不够重视,但在如今的世界,这是绝对稀有的高级人才。王训练先生也说过,这是一个专业涉及面窄,在国外被视为“贵族爱好”的一个领域,面对寻找化石和分析化石这一工作而言,许多人对它是拒绝的。

在2014年,一张来自社交网站的毕业照震惊了所有网友。这是一张只有一个人的毕业照,那个人就是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唯一的学生薛逸凡。而她也是目前为止,北京大学唯一一个始终由元培学院古生物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

1998年时,北大的古生物专业曾经被取消,直到2008年才重新设立在元培学院之中。但由于专业的高门槛和专业限制,真正对这一门学问有兴趣并且符合条件的学生少之又少。2005年山东的理科状元张博然就是这门专业的“开山弟子”,他在2008年转修古生物,从高中时就展现了对古生物浓厚的兴趣。

自此,古生物专业基本上保持着每个年级只有一人的情况,但大部分的时候,这个专业基本上都是以只有一个学生的情况为主的。对此很多人会产生对这个专业的质疑:为什么还要设立它?它毕业后能怎么样?

对此元培学院的老师们只表示,这个专业不需要太多的人但需要保留。刘建波老师就说道“有些专业不需要太多的人,这跟社会学科不一样。”这不是一个为了市场而存在的学科,尽管他们人丁稀薄,一个人的课堂连翘课都是不敢想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宝藏,国内许多研究单位都迫切地希望能够有一位这样的学生前来深造,还没毕业就被争抢。

如今的张博然已经拿到了伯克利大学的录取通知,薛逸凡也在2014年毕业后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生物学硕士专业录取,获得了助学金。同时她还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环境生物学硕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古生物学博士等院校的录取通知。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都是真正的人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资力量如何

古生物专业的学科历史

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古生物专家王训练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都开设有古生物本科专业,每年约培养100名学生。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专业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到20世纪90年代学科改革的时候,很多学校不得不停办古生物专业本科。在王训练看来,这个专业因为涉及面窄、人才需求有限,不适合大量招生。人才培养应该从硕士起步,博士延续,招收本科为生物或地质专业,具备一定程度基础知识,并对该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在国外,这个专业最初其实可以说是‘贵族人’的业余爱好。因为古生物化石具备观赏性和收藏性,但对它的研究工作持续时间长、投入大,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只有‘有钱人’才‘玩’得起。”王训练当时说。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故事

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的故事

历史趣闻阅读:12613   点评:394
水下中国古今沉船,中国水下考古木质沉船

水下中国古今沉船,中国水下考古木质沉船

历史趣闻阅读:488   点评:8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268   点评:182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中国最早的石雕蚕蛹再受关注由吉林大学发掘出土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中国最早的石雕蚕蛹再受关注由吉林大学发掘出土

历史趣闻阅读:582   点评:6
福建出土的古墓,最新发现的南宋墓

福建出土的古墓,最新发现的南宋墓

历史趣闻阅读:456   点评:25
大同发现北魏佛教题材石椁壁画墓葬

大同发现北魏佛教题材石椁壁画墓葬

历史趣闻阅读:473   点评:28
探源中华文明倾听燕赵跫音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之元中都遗址

探源中华文明倾听燕赵跫音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之元中都遗址

历史趣闻阅读:506   点评:15
上古奇闻异事,上古时期发生的怪事

上古奇闻异事,上古时期发生的怪事

历史趣闻阅读:2018   点评:70
东方文明史论文,从文物考古看文化认同

东方文明史论文,从文物考古看文化认同

历史趣闻阅读:362   点评:17
宋朝最轰动的UFO事件:民众称其“帽妖”

宋朝最轰动的UFO事件:民众称其“帽妖”

历史趣闻阅读:13606   点评:172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