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原件),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摄影/泡鱼儿
“编钟是武汉的吗?”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小编在某搜索引擎上输入这个问题,竟然出乎意料地显示有2720000条相关结果——270万,这个数字也是相当的惊人了。
曾侯乙编钟(原件),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摄影/泡鱼儿
众所周知,曾侯乙编钟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武汉旅游的名片之一。这套出土于随州曾侯乙墓的大型礼乐重器,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一级文物,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原件),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摄影/泡鱼儿
曾侯乙编钟明明是随州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以为编钟是武汉的呢?这事还得从1978年那个震惊世人的考古发现说起。
1978年2月,在距武汉180多公里的小城随县(现随州市)郊区,当地驻军某部雷达修理所在一个叫擂鼓墩的地方扩建厂房时,意外发现了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经过100多天的发掘,在四个墓室中出土的青铜器、礼乐器、玉器、兵器等各式文物共计15404件,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最多、价值最高的战国时期墓葬,其中的曾侯乙编钟、大尊缶、青铜冰鉴、十六节龙凤玉佩、鹿角立鹤云纹金盏等国宝级文物,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随州市博物馆曾侯乙墓彩色棺椁 摄影/泡鱼儿
曾侯乙墓的发掘,举世震惊。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提议,这些文物要“放在一起集中保存。”然而,当时的随县连座像样的博物馆都没有,哪里有条件来保存这些宝贝?于是,这些稀世国宝刚一出土,就被运到了武汉,一直由省博物馆集中保存到现在。久而久之,游客都以为编钟就是武汉的了。而随州小伙伴至今也无法释怀,明明是说好的暂时存放在武汉的,怎么现在就成他们的了?
曾侯乙编钟(复制品),现藏于随州市博物馆 摄影/泡鱼儿
更让随州人尴尬的是,在随州新建的博物馆里,陈列的编钟竟然是如上图所示的这种复制品,说是镇馆之宝你相信吗?与馆藏在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原件相比,这气势是不是输了许多?
曾侯乙青铜尊盘(原件),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摄影/泡鱼儿
在2020年底,湖北省博物馆对外发布了十大镇馆之宝,除了编钟,还有一件从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也位列其中。这件至今无法复制的青铜器巅峰之作,今天同样馆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随州市博物馆 摄影/泡鱼儿
随州市博物馆就建在“擂鼓墩古墓群”边上,2020年底刚被评为与湖北省博物馆同级别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06140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6件(套),二级文物68件,三级文物95件。藏品以商周青铜器为特色,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而且铸造精美,在全国屈指可数,被誉为“青铜器王国”。
随州市博物馆藏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原件) 摄影/泡鱼儿
不过,能够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还是有些价值连城的宝贝的。在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形制相同,大小递减,厚薄不一,在甬、舞、篆部均饰变形蟠螭纹,隧部饰兽面纹,也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
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原件),现藏于随州市博物馆 摄影/泡鱼儿
这件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出土于擂鼓墩吴家塆13号墓,通高28.0厘米,口径20.5厘米,盖、身分别有三个扁状透空兽形钮、足,口部均有两个对称环形耳。通体饰菱形勾连云纹、三角几何纹、涡纹,位居国内已出土的云纹铜敦之首。
兽面纹扉棱提粱卣(原件),现藏于随州市博物馆 摄影/泡鱼儿
这件来自西周时期的兽面纹扉棱提梁卣,“兽面”图案非常独特,浓眉杏眼,似笑非笑,在青铜器纹饰中堪称另类,也让人不由得就会想到三星堆的那张奇特的面具。
有着“编钟古乐之乡”之称的随州,编钟却在武汉,也难怪有随州网友说“根不在了”,呼吁“编钟回家!”现在随州已经有足够能力保存这些国宝了,你觉得曾侯乙编钟还有可能从湖北省博物馆回到随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