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遗址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考古发现封狼居胥的遗址

历史趣闻     2023-7-10     点评:8举报

文艺君 河南文艺出版社

640

12月3日,岳南携新书《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许宏携新书《溯源中国》现身北京彼岸书店,与近60名读者相聚一堂,两位大咖就“考古里的中华史”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谈,并对近年的“考古热”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会由考古文博新媒体“挖啥呢”主理人奚牧凉主持,分享会上笑声掌声不断,有趣有料有干货。

今天,我们要跟读者朋友们分享岳南用文学“抢救”考古背后的故事。

奚牧凉:岳南老师是百万级的畅销书作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南渡北归》,这次带来的新书是《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以下简称《岳南大中华史》),主旨是依据考古遗存来讲述中国历史。

640

岳南

许宏老师不仅是二里头遗址的前考古队长,也是公众考古重要的践行者,很多人都关注了他的那个百万级微博账号。许宏老师这些年特别乐于跟公众,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年轻朋友来分享考古,尤其喜欢聚焦二里头考古遗址,他的介绍非常有助于我们了解二里头,以及关于早期中国形成的关键问题,这次许老师带来了新书《溯源中国》。

640

许宏

我们今天的分享会,因为是两本书,所以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先聊一聊岳南老师的《岳南大中华史》,下半场我们再聊许宏老师的《溯源中国》。当然这两个并不非常长,但是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是至关重要的一百年,考古对于重建中国古代历史,意义举足轻重。

640

现场签售

奚牧凉:我们就顺着考古百年的话题向岳南老师提问,很想知道岳南老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岳南大中华史》?我们也知道这个书经历了挺长时间的酝酿过程。

岳南:感谢各位读者朋友,我不谈“大中华史”,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想借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来讲讲。

我对考古的兴趣源于第一次去看北京十三陵。我是从山东农村来的,山东农村有很多文物,还有几个春秋时期的墓,但都很小。看到北京十三陵,感觉它们很大,很好奇,就开始对考古有兴趣。

这套书的酝酿,其实早在9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我爱到魏公村喝酒,喝一场酒五十块钱,那个时候稿费千字三十块钱,写两千字是六十,就能喝一场酒。那个时候写一写,就能写三万字,是九百块钱,拿九百块钱能喝多少场酒啊?于是就怀揣这么一个“目的”去写作,开始了解,后来我听说十三陵是北京大学派人发掘的,就到北大去,有人给我找了位考古队长。后来我跟考古队长夫人杨仕合作写了一本书,就叫《风雪定陵》,写完之后反响还挺好,后来写了兵马俑、清东陵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出版方河南文艺出版社跟读客文化做了策划,以12场考古大发现为基础,从北京猿人到夏商周,一个朝代有一个遗址,这样把中华史串起来。

640

这本书读起来挺好看,特别是高中生、青年人、孩子读一读,我觉得还是挺好的,一下子就了解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每一个遗址都有一个小故事,我觉得很热闹。这个书是让你了解一下历史,了解一下考古,了解一下中华民族发生的事情,开拓眼界。

奚牧凉:岳南老师这个书里面写了非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发现,像北京猿人、仰韶、殷墟、三星堆、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时间跨度非常长,一直到刚才说的清东陵。您觉得哪个写得最好,或者您最想跟大家分享哪个呢?

岳南:这十二个遗址我写得都好。例如“北京人的故事”,关于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之谜,过程无比惊心动魄。

当时,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这个北京人头盖骨放在协和医院地下室,中国的一个工程师,把头盖骨包了之后,用小板车推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办公室,说这个头盖骨在中国已经非常危险了,要转移到美国去。这是中国最后一次看到北京人头盖骨,从此之后北京人头盖骨就失踪了,至今没有下落。

有很多人,包括我们的政府机构去找,从1941年一直找到现在都没有找到。我一直在想怎么会找不着呢,就一个人一个人去寻访。专门把头盖骨送到协和医学院办公室的那个人,是胡承志先生,是自然博物馆的,80多岁了。再往下,又找到他的院长,但这位院长跟文物长,还有燕京大学的院长司徒雷登,当天晚上就被日军逮捕了。我后来找到《新侨报》一个记者,他找了很多年,我跟他联系,经过十年,我以为能找到,结果还没找到。

前些年,一个日本人临死的时候,说他把北京人头盖骨埋在了日坛公园,还把那个地方的树砍了一个皮,这个皮多么宽,多么长。消息传过来,中科院找,我也在找。后来找到那棵树,找到那个树皮,挖了三天,什么也没有。

“北京人”这个故事,惊心动魄。希望年轻人能够继续找下去,我相信这个东西还是在的。一定会存在这个世界上。

640

岳南为现场购书的读者签名留念

奚牧凉:考古经常颠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在三星堆发现之前,人们对四川这个区域的认识是很局限的,更不要说仰韶的发现,兵马俑的发现,马王堆的发现等。您觉得考古的魅力是什么?对历史的颠覆,或者发展我们对中国文明的认识吗?

岳南:有的人说中国五千年文明,盘古开天地,只是这么说一说,五千年大家都这么说。究竟怎么开天辟地的,从哪开的呢?这个答案,只能从考古中来。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受北洋政府的聘请来到中国找矿,他是一个地质学家。他的薪水是每月一万五千个大洋,很高啊,当时李大钊每月是二百八十个大洋,毛泽东每月才八个大洋。他来了之后,北京人头盖骨是他挖掘的,他派人搞这个东西。后来发现了牙齿,这个牙齿是人的牙齿,当时发现了尼安德特人,此前在远东大陆上就没有发现过远古人,通过这个牙齿再去找这人的,后来还发现了头盖骨,就叫作北京人。他就在北京发布了消息,轰动世界。

640

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他一边挖这个东西,一边派人搞别的,收集资料。安特生有一个助手叫刘长山,跑到河南仰韶村找到了石头石骨之类的,安特生就去了,于是就开始挖,挖了一些彩陶,他回来之后找一些图片,找一些资料看,他以为这个彩陶来自土耳其文明,就提出了中华文明西来说,这对中国人是沉重的打击。后来中国的很多考古学家不服,开始发掘,傅斯年等一批人,他们在山东、江苏发现了黑陶,也即红山文化,后来还发现了仰韶彩陶,仰韶文化就证明了这个东西是中国的,并不是西来的。推翻了安特生的中华文明西来说。这就是中国考古的开始。

奚牧凉:老师写这个书去了很多地方实地考察,走过这么多地方,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岳南:我去的地方很多,我写到的地方都去了,还不止去过一次,我采访的人有80%都不在了,最早发掘兵马俑的那十几个人都不在了。当年采访了,事情就留下来了,不采访就无法知道了。从抢救的角度来说,也抢救了不少。

二里头,就离洛阳市区不远,当时我也去了,那么一个破房子,那么一个院子,晚上也没有灯,就像村里开的小饭馆。我在那个地方很难生活,但这个地方确实很重要。我们常说的夏商周,到底应该怎么算呢?一个是看历史古籍,第二就是考古挖掘,第三,当年还通过星相记载,将这三个办法结合起来一起用。所以二里头的故事是很多的,这方面可以让许宏老师来介绍一下。

许宏:大家也知道,一位考古人来听一个考古文学作家谈我们这个事儿,大家想一想那种感觉吧。首先是钦佩,在比较年轻的时候,看岳南先生的作品,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亲历的,我们应该比他还清楚,但是怎么就能让人家写出来了?岳南先生作为一个圈外人,写的是报告文学,像记者那样执着,一一地访贫问苦,居然把这个东西写活了,你说我们什么感觉?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酸的感觉。

我们聊过,好多东西我比岳南老师知道得多,但是我不能写,我的《发现与推理》,有学者当时评价说,许老师你这就很敢写了,好多你圈内的东西,都能点到这样的程度,但那跟岳南老师比差远了,对不对?你看三星堆,几十年以来地方跟考古工作者的恩恩怨怨,关于文物分配的问题,各种利益纠葛,这可是我们写不出来的,甚至我们都是从岳南老师的书里面才知道这些的。特别难得。

刚才岳南老师说了,他采访过的人,80%都走了,他的采访具有抢救的价值和意义,里面有非常鲜活的东西。民国时代那些第一代学者,他们的考古报告和简报写得非常详细:比如他们不厌其烦,今天雇了几头驴,民工给多少钱等,而到了解放之后,我们印的书,印刷质量非常差。民国时期,像《城子崖》那样的报告,八开本彩版,中英对照,精装。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图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不好,我们越来越惜墨如金,我们只写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可能是印刷成本比较高。大量的信息就这么消弭了,干巴巴的考古报告,根本没有浮现出鲜活的东西。从这点来说,我觉得这也是岳南先生抢救采访的价值所在。

还有一点,我觉得我很惭愧,岳南老师是百万级畅销书的作家,如果许宏还算是畅销书作家的话,那也只是小众畅销书作家,小众网红,顶多限于学术层面,或者是文化人,这是非常惭愧的。比如说,我一聊,话题就偏学术和沉重,但是像刚才牧凉问了岳南先生宏大叙事的问题,他全部化解成故事,所以大家愿意读。岳南老师新书的腰封上有一句话:在考古领域,没有人比岳南更会讲故事;在文学领域,没有人比岳南更懂考古学。

岳南:前一句可以,后一句不行,我不懂考古。

许宏:我倒认为,后一句可以,前一句不能成立。至少在我这个考古人来看,岳南先生是文学领域最懂考古的人,我觉得没有第二个人,这个没问题。但前一句的考古领域,郭沫若和李学勤先生我们都不认为他们是考古学家,因为他们不懂田野考古,不会挖,这就不是田野考古,一线考古人。2017年我在北大做访问教授,我当时组织沙龙,我先从李零先生的话题开始:李零先生是不是考古学家?这是第一问。当时我也请了李零先生当嘉宾。我的答案是,李零先生当然是考古学家。你看李零先生笑了,李零先生平时不苟言笑,但是我说李零先生是考古学家,他很高兴,因为李零先生号称三古学者,古文献、古文字和考古,他曾经在我们考古所参加过发掘,包括好几个遗址,因为这个我们才承认他是考古学家。

岳南:我插一句,还有一个李学勤先生,这位先生已经去世了,他是夏商周的专家,在当年中国考古学会,很多人就投李学勤来当理事长,搞考古的人马上提出反对,说李学勤就不是考古学家,考古学家你必须到田野里去挖,挖过的人才叫考古学家。

许宏:这是我们的偏见。

岳南:开始别人跟我说,你熟悉田野考古吗?我不知道。后来我才知道,田野考古,就是拿个镐头去挖坟掘墓,你得刨和掘墓,搞完了才是考古学家,换句话说就不是考古学家。然后李学勤就没搞上。许宏的老师徐苹芳先生当了理事长,考古学家还是很严格的。我不是考古学家。我不懂。

许宏:在考古领域,如果说我们这么狭窄地考虑,不把岳南先生作为考古人的话,那么在考古领域,许宏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成为考古学界最能讲故事的人之一。

640

许宏为现场购书的读者签名留念

奚牧凉:您想过跟考古学界一起挖掘,成为一名考古人吗?

岳南:当然想了,但是没有机会了。80年代考古很热的,考进去要非常高的分,那个时候想学考古不容易的,这些年好了。像许老师(高考)的年代,你们考古系分数还是挺高的。对我自己来说,能不能当下去很难说。一个人在那个地方,整天看几个工人在那挖土,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考古的(出自许宏老师演讲。)这个我很难熬下去。我现在想当但是来不及了,考古学是一门学问,并且它是按照条理来的,跟写作不一样,写作有的不需要上大学,初中生高中生也可以写,有的还成为著名作家,考古不是这样的,考古必须到学校里训练,拿个铲子,拿个刷子啊,你得熬下来。

许宏:有好多东西确认不了,这恰恰是考古学的魅力。我们不知道的、搞不清楚的,永远比能搞清楚的多得多,就是这样……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相关图书

640

“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大型丛书是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策划、设计和推动,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负责实施的一项全媒体重大出版工程,包括文明之源、文化经典、文化名人、文化创造、文化黄河与文化传播6大板块。

《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是继《河洛古国——原初中国的文明图景》《中国华彩——〈唐宫夜宴〉戏里戏外》等书之后,“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丛书中的又一重磅作品,也是河南文艺出版社与读客文化公司联袂奉献的诚意作品。

责编 | 张丽 责校 | 陈萱庆

审核 | 方劲锐 排版 | 陈萱庆

遗址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考古发现封狼居胥的遗址

良渚遗址出土文物,这些文物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今天是8月2日,根据最新报道显示,在浙江省杭州市的余杭区,发掘出了良渚古城的遗址,而且在其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文物。良渚遗址作为我国重要的古代城市的遗址,不仅仅代表了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也代表了一段有着美丽动人的人民的生存写照图。而且良渚遗址不仅仅有着很多在当时看来非常先进的发明,还有着非常发达的农业,这个遗址一直以后都受到国内外许多考古学家的重视,那么这些文物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故事呢?

第一、这次在良渚遗址里面出土了很多生活用品,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什么是良渚遗址。

良渚遗址,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百度百科

  而这次,出现了很多当时使用的生活用具,有一些石器做的锅子,还有一些陶罐,上面有着丰富的纹路,还有一些用石头打磨的武器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日常做饭,日常打猎的场景,在当时那个新石器时代,能够有这样的东西,足以说明良渚遗址的人们有多么先进。

第二、在良渚遗址中还发现了许多相关的装饰品,反映了当时的信仰

  这次在良渚遗址发现的用品里面,不少都是装饰品,其中还有一些是动物的画像,有些是太阳以及月亮的画像,这些都体现出了当时的人们其实是非常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们崇拜大自然,崇拜天上的星星,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信仰。

  希望我们能揭开良渚遗址的更多秘密!

遗址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考古发现封狼居胥的遗址

中国古代遗迹(或故事)

一、长江三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大峡谷,还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居住古人类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和世界人类远古文明出现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曾预言说:“我们现在称北京猿人为我们的老祖宗,但北京猿人的老祖宗又在哪里?我觉得应该到长江三峡一带探寻。”现在,考古学家在大量的遗址遗迹中已经找出三峡人类活动的大致轮廓,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巫山龙骨坡,发现20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证明“巫山人”是全球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溪文化展示了三峡人类的聪明才智;三峡地区古代巴人的遗址和墓地反映了三峡是巴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是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主要地段。长江文明堪与黄河文明媲美。
三峡也是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另一个摇篮和重要通道。在历史进程中,长江串接起下游的吴越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上游的巴蜀文化。而三峡,像一个巨大的纽结,沟通了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将巴蜀文明和荆楚文明连接起来,造就了完整的长江文明。三峡两岸夏商周遗址、秦时栈道、楚国阳台、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夷陵(湖北宜昌)古战场,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八阵图、永安宫、涪陵白鹤梁、黄陵庙等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与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向人们展开了一册数千年文化历史的巨卷。可以说,百里三峡是一根哺育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脐带,如果没有这个通道,中华民族文化史就是残缺的。
三峡是中国让人记忆最深刻的景观,小学课本收入的《长江之歌》使不少人第一次认识长江的豪迈;中学课本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诗,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三峡的雄奇与壮丽;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三峡》一文中把长江三峡那独具魅力的风光名胜和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了我们对三峡的印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我们通常所的三峡风光是指泛从重庆到宜昌全长600公里的峡江风光。整个三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岸山高谷深,悬崖绝壁,群峰竞秀。三峡“山水峡林泉洞,包罗万象;雄奇秀险峻幽,无奇不有”;其景色之壮观,气象之宏阔,占尽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称为天然博物馆,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位居全国十大风景区之首。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以雄奇之美著称于世。瞿塘峡山势雄峻,两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样,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是瞿塘峡的代表景观,也是长江三峡在景观上特征最明显的景观。古人诗称夔门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人们常称“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
巫峡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幽深秀丽闻名中外。巫峡最享盛名的是巫山十二峰,峰峰奇绝,就像一串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江畔,其中以神女峰最富魅力。由于巫峡湿气蒸腾不散,容易成云致雾,随时可见云雾或缠绕于山腰,或飘浮于江面之上,因此,古代骚人墨客游历三峡时,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三峡的云和三峡的雨。
二、西安碑林博物馆
Museum Of Forest Of Stone Tablets In XI’AN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陕西省博物馆)是一座庭院式建筑,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旧址,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为“西安碑林”和“石刻艺术”两大部分。.1950年扩建为博物馆。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1000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出的《石台教经》和公元873年刻成的《开成石经》。“碑林”这个名字是清代所确定的。碑林现收藏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7个陈列室,6个墓志廓和1个碑亭展出。
碑林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粮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讦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好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12部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
碑林第二陈列室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出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书法家欧阳洵写的《皇甫诞碑》,有小欧阳之称的欧阳洵之子欧阳通写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写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晚唐柳公权写出的《玄奘塔碑》和长安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刻字刻成,世称“千金贴”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以及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
碑林第三陈列室保存有汉至宋代(公元前206年—公元1279年)各种书体的珍贵碑石,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通过这些碑石,可以了解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碑林第四陈列室保存有宋至清代书法家的诗文真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还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种线刻画。
碑林第五陈列室主要陈列宋、元、明、清各代记述修庙、记功、修渠、补城等史实的碑石,是研究当代社会和地方史的参考资料。除此还陈列有清代马德昭的“虎”、“寿”、“福”等一笔而就的大型题字碑石,运笔有力,气势磅礴,给参观者以美的享受。
碑林第六陈列室陈列的碑石多是元、明、清各代的诗文碑石。其中元代赵孟 的《游天冠山诗碑》、明代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会稽章生碑》、清代康熙皇帝临米芾的《赐吴赫书》、林则徐的《游华山诗》等都很珍贵。
碑林第七陈列室是1982年新建的一个陈列室,专门保存宋《淳化秘阁贴》。在碑林徊转的个长廊上陈列着由魏至清的各代墓志。
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按年代顺序陈列于此。
门票:30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陕西历史博物馆
The Shaan’xi History Museum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外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为陕西古代史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
陕西古代史陈列展出在陕西发现、出土的珍品3000余件,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大部分,分3个展室展出。陕西古代史陈列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
门票:35元
营业时间:8:00---18:00
半坡遗址博物馆
The BanPo Museum
半坡遗址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得名。仰韶文化属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荣时期,由于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常发现大量彩绘陶器,所以也被称作彩陶文化。据碳—14法测定,整个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约为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建设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于1954年秋至1957年夏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纹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
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
门票:20元
营业时间:08:30---17:00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The Museum Of Emperor Qinshihuang’s Terra
—Cotta Warriors & Horses
1974年3月,临潼区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着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着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工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持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确良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持长兵器。它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是二号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典型军队,估计可出土驾车陶马350多匹,骑兵用鞍马100余匹,各种武士俑近1000件,木质战车89辆,是由步兵、骑兵、轻车和混编兵种共同组成的曲尺形军阵。这由来个小阵勾连组成。第一个小方阵是驽兵阵,发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部分,共有驽兵330我。其中约160人铠甲跪俑分成8路纵队居于阵心,外围则有170们个战袍立俑作掩护。临阵时,立跪两种姿式可以轮番射击,使敌人难以靠近。第二个小阵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1至8过洞,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每乘战车上有一个御手,两个甲士,无隶属步兵,因而具有很高的运行速度和突击能力。第三个小阵即俑坑的中部,包括9至11过洞,是一个由战车、步兵和骑兵混编的纵队。它以19辆战车为主,260余个步兵为辅,产8上骑兵6和。第四个小阵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于是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自我保护能力强,反映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单元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人为作战的主要力量。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面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而三号坑内的武士俑则是环绕周壁面内相向夹道式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墙铁壁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陶俑最低为1.78米,最高为1.97米,轻重也不同,最轻的不到110公斤,而最重则达300公斤。为了使体形高大的秦俑保持重心平衡,秦代工匠们在每个陶俑的脚下加上一个踏板,使站立的陶俑更加稳固。
兵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青铜剑,历经2000多年表面没有生锈,至今仍锋利无比,光亮如新。一次能划透20张纸,经鉴定系铜锡合金,并含有10多种其它稀有金属,表面有层10至15微米的含铬化合物氧化层,表明曾彩铬盐氧化技术处理。镀铬技术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的,而我国有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实在令人叹服。
1980年月日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子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这两乘都是4马单辕,呈前后纵向列排,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赶车的御官和乘车人都站在车上。二号车叫“安车”,亦称“辒车京”,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说明这些车是用来保护后面的二号车安全的。
铜车马处处依照真车、真马、真人制作,除尺寸约为真车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处,其它都与真车、真马、真人无异。铜车马大小由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重量也各不相同,最轻的为177公斤,最重的212.9公斤。车、马、人总重量达1243公斤。主体为青铜器铸造而成。车马的金银装饰品共计1720件,金银器总重量达7公斤。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美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门票:90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华清池
The Huaqing Pool
华清池位于骊山脚下,自古以来就是沐浴疗养之地。据载,西周曾在这里建过“骊宫”。秦时砌石筑池,取名“骊山汤”。汉代扩建为“离宫”。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修建“温泉宫”公元747年,唐玄宗命环山筑宫,宫同建城,改为“华清宫”,其汤池亦称“华清池”,此名沿用至今。
华清池水能治病,远在2000多年前就被人们发现。据传,秦始皇在这里遇见“神女”,欲行无礼,神女恼怒,唾他一脸,唾处立即生疮,始皇恐,忙作忏悔,神女便让他用温泉水冼之而愈。过去历代帝王均在此筑宫,游宴作乐。唐时,每年十月,唐玄宗携带杨贵妃姐妹,前往华清宫,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长安。
唐代的华清池毁于“安史之乱”。现在的华清池只是唐朝华清宫的一小部分。今天我们看到的华清池是在清代重建基础上不断整修扩建而成的,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
进华清池的西门,迎面可以看到九龙池、莲花汤和飞霜殿等,都是1959年按唐代建筑风格恢复重建的。
飞霜殿在唐代是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寝殿。当时殿前的汤池之中,整日雾气升腾。每当冬季大雪降临,宫内玉龙飞舞,银装素裹,唯独飞霜殿前,化为白霜,故此得名。
飞霜殿前的九龙汤,相传在很古的时候,关中大旱,玉帝命老龙率8条小龙降雨。当旱象刚刚消除,众龙麻痹松懈,致使旱情再度加剧。玉帝一怒之下,便将众小龙压在玉堤之下,并在堤两头各压晨旭亭和晚霞亭,使众小龙终日口吐清流为民灌田。又将老龙压在玉堤上端的龙吟榭下,使其尽职尽责监视众小龙。九龙池由此得名。
九龙池西侧的九曲回廊直通如同龙船浮于水面的石舫。石舫上有当年玄宗皇帝的御汤“九龙汤”。九龙汤当时手莹白的白玉石砌成,石面皆隐起鱼龙花鸟之状,池中有一双用白玉雕成的才出水际的并蒂莲花,泉眼自瓮口涌出,喷注到白莲上,所以御汤也叫莲花汤。华清池内的骊山温泉水源及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都位于华清池东
门票:40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乾陵博物馆
The QianLing Museum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在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唐高宗李治系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生于公元628年。因得其母舅长孙无忌的帮助,被选为太子。公元649年太宗死后即位,他因体弱多病,实权操在皇后武则天手中,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死于洛阳观贞殿,葬于乾陵。
武则天,名 ,山西文水人,武则天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21年,公元705年,传位于中宗李显,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不久死于洛阳上阳宫,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从南面的第一对土厥起,向北有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内城四门外有一座石碑,左为“述圣纪碑”,因碑石七节,人称“七节碑”。上层为屋形碑首,中间五节为碑身,下层为碑座。碑通高6.3米,每边宽1.86米。碑文为弄则天撰,中宗李显书,8000余字,内容是颂扬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右为“无字碑”,高与“述圣记碑”同,宽1.8米,厚1.3米。碑额刻有八条螭首,两侧刻有线雕大龙云纹。初立时,全碑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究其原因,一说表示武则天“功高德大”取论语中“民无得而名焉”之意;一说表示武则天雍容大度,立此碑,让后人去对自己评说;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碑乃唐中宗所立,他既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又不愿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对母亲提出非议,故而立下此碑。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还是仅有的。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字秾辉,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驸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于洛阳,年仅17岁。于706年与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塬,陪葬乾陵。
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章怀太子名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在高宗的子女中较有才华的一个。
依永泰公主墓而建的乾陵博物馆内收藏着从乾陵陪葬墓内(主要是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出土的众多文物,这3座墓在五代至北宋时虽已被盗掘,但仍遗留大量的陶瓷器皿、唐三彩、俑及墓志铭等随葬器物。三彩马中,形体最大的要数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一具,高72厘米、长80厘米。各种三彩俑的姿势各不相同,造型十分生动,其中有几十个铠甲骑马俑,是文物中罕见的珍品。
门票:乾陵31元,4个景点共计84元
营业时间:08:00—18:00
法门寺
The FaMen Temple
法门寺是我国古代安置释迦牟尼佛骨舍利的著名寺院。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而建成 法门寺塔,又名“真身宝塔”,因葬有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迦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孔雀在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骨分成84000份,分葬于世界各地,并建成84000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1985年,陕西省政府仿照明代的砖塔重建新塔,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地发现了地宫,在地宫中发现了深藏千年之久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和供养舍利的大批珍贵文物。
法门寺地宫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舍利,是令人最瞩目的。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宫的8重宝函中,长40.3毫米,中空,坚置在金塔基银柱。第二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一枚相似。第三枚藏在后室秘龛五座宝函的白玉棺中,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一、二枚相似。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鉴定,其中第二枚是灵骨,即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其余3枚是“影骨”,是唐朝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真身舍利具有同等意义。
法门寺发现的金银器是等级极高的珍品。四面十二环鎏金禅杖无 没完写不下了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主要景点:
1、寒山寺位于姑苏城外枫桥边,始建于六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大雄宝殿右侧有一口日本友人送来的铜钟,它是1906年由小林诚义等一批工匠铸成的。此钟一式共铸两口,一口在日本馆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2、虎丘是苏州城的标志性景观,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苏州在春秋时是吴国的首都,吴王阖闾死后就葬于虎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曾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加秀美。宋代诗人苏轼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评价虎丘的特色时,曾提出:“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现园内主要景观有:世界著名斜塔——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剑池、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
3、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吸取苏州各园之长,重新扩建修葺,改名为留园。留园共分中、东、西、北4个景区,景区间由700多米长的曲廊连接,长廊两壁上嵌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300多方,人称“留园法帖”。廊檐下有粉白花墙漏窗,图案精美。从花墙望去,山池亭台在花树中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别有情趣。
4、狮子林位于城东北的园林路23号,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教师中峰神僧而创建的。狮子林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湖石假山玲珑众多、出神入化,形似狮子起舞,被誉为“假山王国”,有“桃源十八景”之美誉。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建筑有“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等。
5、苏州乐园位于苏州新区西面的狮子山麓,分为水上世界和欢乐世界两部分,园内多数参与性游乐设施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欢乐世界位于狮子山东侧,以“东方迪斯尼”为主题,集西方游乐场的活泼、欢乐、壮观和东方园林的安闲、宁静、自然的特点于一体,是中国新生代乐园的点睛之作。水上世界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上游乐园,这里有13000平方米的魔幻水城,4000平方米的造浪池和瑞典进口的半球充气滑台等。漂流河还有仿真动物埋伏,仿佛置身于侏罗纪公园。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解密帝王为何被称之为“九五之尊”

解密帝王为何被称之为“九五之尊”

历史趣闻阅读:9506   点评:64
山西发现的遗址,发现山西180万年前的古遗址

山西发现的遗址,发现山西180万年前的古遗址

历史趣闻阅读:494   点评:22
1979年一名化肥厂工人偶然发现朱元璋后人墓还出土阴间路引

1979年一名化肥厂工人偶然发现朱元璋后人墓还出土阴间路引

历史趣闻阅读:497   点评:16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6505   点评:191
古代的奇闻异事的书籍,古代的奇闻异事的书籍

古代的奇闻异事的书籍,古代的奇闻异事的书籍

历史趣闻阅读:340   点评:20
上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各学校分数线

上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文物与博物馆考研各学校分数线

历史趣闻阅读:484   点评:18
宋江杀死阎婆惜之后,为什么没有再娶

宋江杀死阎婆惜之后,为什么没有再娶

历史趣闻阅读:7785   点评:321
珍妃被丢入井时为何喊李莲英救她

珍妃被丢入井时为何喊李莲英救她

历史趣闻阅读:8665   点评:360
嘉庆传位道光的原因,道光皇帝和嘉庆皇帝是什么关系

嘉庆传位道光的原因,道光皇帝和嘉庆皇帝是什么关系

历史趣闻阅读:559   点评:20
历史解密:汉族是日本人的祖先

历史解密:汉族是日本人的祖先

历史趣闻阅读:8458   点评:205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