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良渚遗址考古八十年,良渚遗址群考古

历史趣闻     2023-7-9     点评:22举报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年仅25岁的职员施昕更,在他的家乡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了史前遗址并进行了发掘,后来还出版了名为《良渚》的考古报告。

施昕更不会想到,在他最早进行考古的这处距今约5000年前的遗址上,考古人员此后开始了至今长达80年的发现、研究、保护、传承的考古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先后发生了很多对专业、学术、文化、社会等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事件:

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将良渚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这是当时中国最早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里先后发现了高等级的墓地、祭坛、大型宫殿基址。后来证明,这些大型建筑设施和出土的贵重文物的使用者和拥有者,很可能是国王或贵族。

20世纪90年代中期,良渚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约35平方千米的保护范围,还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2000年后,浙江省及杭州市先后批准成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和管理委员会,出台了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以加强良渚遗址的保护力度。目前已投入了大约20亿元人民币,解决大批工厂和居民的搬迁安置问题,力求还原良渚遗址的史前环境和人文景观。

2007年起,考古人员在良渚遗址发现了占地约3平方千米的良渚古城。此后还在古城之外发现了占地约8平方千米的外城郭迹象。2015年,又在古城外围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良渚遗址考古八十年,良渚遗址群考古

据我所知,历经80余年考古的良渚遗址,可以说是继1928年发掘的河南安阳商代殷墟遗址以后,中国可数的连续考古时间最长、取得考古成果最大、改写中华历史记载最多、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典型考古遗址之一,被批准为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

作为当时中国、东亚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遗址群,作为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和文明阶段的实证标志,良渚的一系列考古成果,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乃至世界考古大发现,并写进了全国中学历史教科书。

众所周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依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史学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只有大约4000年的文明史和国家历史。而20世纪以来,中华5000年文明的说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表达乃至国家表述中。这样的说法在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纸本文献以及传统史学研究成果中,基本上很难爬梳出直接或间接的证据。那么,这只是一个假说,抑或只是一个概念?有什么真凭实据?很多人不免将信将疑,产生误解,甚至摇头否定。

然而现在,我们可以基本肯定地说,以80年良渚考古为代表,中国考古学通过发现和研究实物证据,已经将中华早期文明一幕幕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换句话说,在这些已经成为支撑中华文明肇始于5000年前的最重要的考古证据中,良渚遗址作为当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考古认知最清楚的国家性的、都城性的史前遗址,是中华5000年文明和中国当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当之无愧的直接见证。

良渚考古80余年来取得的如此重要的考古成果,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还是全人类的。所以,通过“申遗”,既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本来面貌,也可以更好地使中华文化真正地走向世界。

本文来自《科学画报》

良渚遗址考古八十年,良渚遗址群考古

1936年考古发现的遗址在哪里

在浙江杭州良渚。1936年施昕更学者在杭州良渚镇一带发现了多处史前遗址。1959年,经过一系列文物出土,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名称。2007年,良渚古城被完整发现,专家认为良渚遗址距今有5300-4500年左右。
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日宣布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1994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起算,25年夙愿终实现。
良渚古城遗址发现、发掘和申遗成功的背后体现的是80多年一代代考古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
良渚遗址通过八十余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单一的遗址的发现,遗址群聚落的确认,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的发现及总体格局的认识。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
1959年,以良渚遗址为命名地的良渚文化被确认。
1977年,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实地考察良渚遗址后,就预见了这里可能是一处高等级遗址,指出“这里就是古杭州”。
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将散落的珍珠串成了项链,这座史前古城初露端倪。随后,古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不断深入,它的空间格局、功能分区以及各类遗存的内涵日渐清晰。
2010年,古城的外城得到初步确认。这座被历史的泥沙淹没了5000年的王城,浮出水面。
2015年,发现和确认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轰动中外。
良渚文物天上来
1936年,余杭良渚镇,浙江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正带着一队人仔细勘察着十余处以黑陶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随后,《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由施昕更出版。
良渚文化考古由此而发端。
面对这些前所未见的器物,当时多认为是龙山文化向东南传播的一支。但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梁思永看来,良渚遗址出土的文物跟中国其他地方相比,具有明显的自身文化特点。
经过了二十年的探索,1959年时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夏鼐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作为良渚文化命名地,良渚遗址于1961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正式成立。1981年,余杭瓶窑吴家埠遗址被发现;马家浜、崧泽和良渚文化的堆积与墓葬被发掘……
尔来上下五千年
1986年,反山,考古队员有些激动,他们极力控制着因激动而略微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挖掘。
反山遗址位于余杭良渚遗址核心,墓地等级极高,有“王陵”之称,墓主均为良渚古国王室成员。众多墓葬以十二号墓为中心众星捧月般排布,彰显十二号墓葬唯我独尊的王者气势,以及墓主生前在王室成员中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特别是在挖掘出来的玉琮王和玉钺王上发现了完整的神徽形象,这对于解读良渚玉器的纹饰内涵和器物造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斌说,在良渚发现50周年会议上,良渚遗址考古专家王明达提出了“良渚遗址群”的概念,并公布已知的地点多达四、五十处。
198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瑶山又发现了12座良渚文化的高等级墓葬,并且首次发现良渚文化的祭坛遗址。

良渚遗址考古八十年,良渚遗址群考古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为何这么说?

良渚文明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挖出这颗尘封了80多年的珍珠,良渚指的是5300至4300年前,在中国南方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曾经存在的文明。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遗址是良渚文明的中心。 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36年。 当时,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史新庚,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件黑陶器。 他觉得在他的家乡良渚也发现过类似的黑陶器。 于是他很快回到良渚,进行文物考察。 在他的监督下,良渚出土了数百件黑陶、石器、玉器等文物。 这个“小”发现,正式揭开了良渚遗址的一角。 然而,随着第二年抗战的爆发,良渚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不得不中断。

更糟糕的是,抗战期间,石欣随西湖博物馆南迁。 他缺乏医生和药物,最终病倒,死于27岁。 文明的火炬传给了考古机构梁思勇、董佐斌,梁思勇和董佐斌应史新耕的邀请,前往发掘现场考察良渚遗址,高度肯定了这一发现的价值。 一九三九年,梁思永先生视察良渚遗址,经比较研究,认为良渚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是类似龙山文化的黑陶,并提出良渚遗址属于杭州湾龙山文化。 

这个结论统治了考古界近20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 直到1957年,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才提出: “浙江黑陶易干易褪,山东没有标准的龙山文化蛋壳陶器。 刀具形状除了圆脚外,还有大量的圆底。 在山东龙山文化,很少有平底器皿。 陶桂发现很少,也不是一个标准的龙山文化。” 刚刚完全颠覆了之前的论点。 两年后,他正式提出“良渚文化”这一新名称,表明良渚是一个有着自身演变发展顺序的考古学文化,完全区别于龙山文化,提出这一概念后,专家们开始考察其起源,并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马家浜文化”和“宋泽文化”的名称。

 最后,考古学家通过吴县(现苏州吴中区)草月山的积累,确定了三大文化的发展顺序: 马家浜文化——嵩泽文化——良渚文化。 然而,虽然有一些文物在良渚文化出土,但“十大考古发现”中并没有什么重大成就,这一时期的研究只停留在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上。 最终,在1986年,形势被打破,良渚文化有了自己的“代表”。

历史趣闻类推荐阅读 ⇓
兵马俑发现者老杨故事,发现兵马俑第一人老杨

兵马俑发现者老杨故事,发现兵马俑第一人老杨

历史趣闻阅读:545   点评:21
山顶惊现多处盗洞淮南王是谁

山顶惊现多处盗洞淮南王是谁

历史趣闻阅读:537   点评:19
刘邦的老婆薄姬活了多久?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

刘邦的老婆薄姬活了多久?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

历史趣闻阅读:12138   点评:99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肝炎不一定都会传染人,带你全面了解肝炎疾病

商家广告阅读:2122   点评:27
考古发掘古人身高,考古资料史前文化

考古发掘古人身高,考古资料史前文化

历史趣闻阅读:412   点评:16
唐代最后一个皇帝是谁消灭的

唐代最后一个皇帝是谁消灭的

历史趣闻阅读:542   点评:6
姜子牙的师傅是神仙吗?周武王的妻子是姜子牙之女吗?

姜子牙的师傅是神仙吗?周武王的妻子是姜子牙之女吗?

历史趣闻阅读:8880   点评:251
彭城广场地下考古发掘真相在这里

彭城广场地下考古发掘真相在这里

历史趣闻阅读:404   点评:20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德清考古发现时大彬款苏轼诗中的半月泉也找到了

历史趣闻阅读:465   点评:9
科技考古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科学支撑,史前考古研究中的三大核心问题

科技考古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科学支撑,史前考古研究中的三大核心问题

历史趣闻阅读:588   点评:14
站长统计
返回顶部